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一位大臣终日身着旧衣 朱元璋赞他是清官之首 但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

一位大臣终日身着旧衣 朱元璋赞他是清官之首 但刘伯温却说此人留不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758 更新时间:2024/1/14 5:14:49

明朝朱元璋屠杀功臣是出了名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两句话可以说是被他演绎的淋漓尽致,但在他做吴王的时候却是截然相反,那时候朱元璋为了笼络人才不惜使用各种手段。

这个时期的朱元璋,心胸非常宽广,许多人才都是在这个时期加入的朱元璋阵营,同时也是朱元璋最终能夺取江山的重要原因,即便是元朝的来使,只有其有才能,朱元璋也不会轻放其溜走,而是以各种方法收归己用。

在电视剧《朱元璋》里那个扮成送葬出使朱元璋的吕昶,后来为朱元璋制定了《大明历》,为朱元璋北征,奠定了民心基础。

这个吕昶虽然在正史上并不存在,但他的原型之一张昶却是个非常有本事、有信念的奇人。

张昶是元朝的户部尚书,曾经作为使者出使朱元璋处。这样的人才,朱元璋时不会轻易放走的。

因为当时朱元璋缺乏制度建设人才,民军习气未改。仍然是靠拜兄弟,认干儿子为主要手段,来控制兵民。

张昶挺看不起朱元璋这种泥腿子,不愿留下。毕竟张昶好歹也是大元的户部尚书,对天下兵马钱粮了如指掌,各种规章制度也是稔熟于心。

在朱元璋的各种关心照顾之下,授予张昶参知政事的职务,张昶参与了明初各种基础制度的设计,为明初各种基础制度的奠定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然而张昶始终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朱元璋对他极好,他却整天穿着一身旧衣服,效仿三国中身在曹营的关羽,朱元璋见他如此朴实,心中更是高兴,认为他作风清廉,为人端正,是不可多得的好官,要知道朱元璋吃过苦,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欺压百姓的贪官污吏,张昶如此做法,自然深得其心。

不过有一人却看的通透,此人就是刘伯,张昶如此做派,他却对朱元璋说:“此人留不得。”,朱元璋问其原因,刘伯温这才说道:“他这是在为元朝守节呢!”

朱元璋心想不会吧?我对他这么好,元朝有啥好的?再冷的心也该捂热了吧?

但是很快一件事情的发生了,《大明律》编纂与适用在法律方面使用轻典,还是使用重典上,张昶和其他人发生了冲突。

张昶主张用重典,所谓乱世当用重点典;但是刘基等人认为此刻要发展,就要继续笼络别人,就要轻刑法。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立场不同而已,本质上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张昶的悲剧也就开始了。

“劝上重刑法,破兼并之家,多陈厉民之术,欲上失人心,阴为元计。”

有了刘基等这样的话之后,朱元璋会更信谁的?当然是刘基的,因为在朱元璋的心理,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那便是“赵高”。他认为张昶这是在学赵高。

当时张昶卧病在床,杨宪前往探视,突然得到一份张昶私通元朝的信,立刻上报给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后非常生气,命令大都督府审问张昶,张昶再信的背后写了八个大字。

“身在江南,心思塞北。”

元至正27年6月,朱元璋认为张昶“是无法被再教育”的对象,于是下令诛杀张昶。

最终朱元璋以张昶无法被教育为由,将其诛杀,这件事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对张昶的评价自然也不同,他信封“君臣大义”,对元朝来说是不可多得忠臣,可对天下又是一种愚忠,元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元朝早就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他的这种忠心,颇有些助纣为虐的感觉。

其实回过头来想想,张昶虽然被朱元璋杀了。但是为人还是值得钦佩的,他本质上死忠于“君臣大义”,他认元为主,故宁死不叛元。后来朱元璋做了大明的开国皇帝后,本质上遵从和执行的“重典”也都是按照张昶所遵循的那一套来的。

标签: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古代狱卒对即将行刑的死囚说”您大喜啦”之类的话,有什么来历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在古代封建社会要处决犯人的时候狱卒会提前一天知道,犯人即将迎来的便是死亡,但这时候狱卒为什么会对犯人说恭喜的话呢?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吗?古代狱卒对即将行刑的死刑犯说“您大喜啦”之类的话是有原因的,如果直接说“一会就把你砍头了”之类的话会刺激到犯人。弄不好会直接把犯人吓死。或者招来不必要的麻烦。犯人

  • 嘉靖有三个皇后 为什么一个被踹死 一个幽禁而死 一个被烧死?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朝代,明朝皇帝多奇葩,有喜欢斗蛐蛐的,还有吃货胖死的朱高炽,御驾亲征被绑票,而嘉靖皇帝则是痴迷于炼丹,妄图追求长生不老。嘉靖皇帝在位的时间极长,长达四十五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统共几百位帝王里也算是在位时间排在前列的。但是这位皇帝在位期间并不是一个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 中国在古代并没有狮子 为什么古人能雕刻出石狮子,是根据什么来雕刻的?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一些大宅子门前都会放上一对石狮子,但在古代的时候我国并没有狮子的存在,那么在那时候人们是根据什么东西来雕刻石狮子的呢?狮子最早出现在中国,应该是在汉朝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之后,因印度等地区是狮子的原产地,同时狮子看起来十分威猛,佛教便将起纳入作为一种祛妖霹邪的护法兽。到了汉明帝时期,由

  • 进之毙命:秦陵千年不敢挖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千百年来围绕着秦始皇陵的地宫流传着无数神奇的传说,《三辅故事》曾记载,当年西楚霸王项羽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然而在挖掘的过程中,一只金雁突然从墓中飞出,这只金雁消失于南方。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有一个名叫张善的人在安南这个地方当太守,有人向他行贿,送他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

  • 稀世珍宝揭秘传国玉玺神秘失踪谜团!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中国历史上,堪称国之重宝的器物不在少数,但恐怕没有一件比得上传国玉玺。它是野心家梦寐以求的目标,又是史学家浓墨重彩描绘的对象。笼罩在它身边的,是重重的刀光剑影,低沉的鼓角铮鸣,它的出现和消失,甚至成为王朝更替、江山易帜的象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将和氏璧琢为玉玺,命丞相李斯在其上

  • 隋炀帝杨广聪明多才 为什么却成了大昏君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他们中间的某些人,恰恰是因为太聪明了,结果倒成了昏君,而且是比上面提

  • 三国时期赵云跟随刘备近30年为什么不能成为蜀汉大将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

  • 裴炎将武媚娘推向皇位 却一心惦记李唐 最后被武后所杀 裴炎是高宗李治的托孤大臣 他为什么废除中宗倒向武则天?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裴炎是受高宗遗命辅佐中宗的宰相,他为了维护李唐江山,和武则天合谋废黜中宗,另立睿宗为帝。但当武则天大权独揽,睿宗形如傀儡时,裴炎又挺身而出,进行谏阻。他要求武则天还政天子。最终被诬以谋反罪杀害。裴炎,字子隆,出身于河东裴氏,绛州闻喜人,性格宽厚,不苟言笑,从小就是个刻苦钻研学问的好学生。青年时期裴炎

  • 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 提起廉颇 就能想到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这句话 真实的廉颇是什么样子?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是少有的杰出将领,一生大小数百战,几乎百战百胜。他是战国后期赵国军事上的顶梁柱,主要生活在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这五十多年间他带领的军队屡败列国,令敌人闻风丧胆,成为赵国的保护神。廉颇是赵国的大将,给赵国立下丰功伟绩,廉颇也是战国时期四大将领之一,看看廉颇

  • 陈友谅一代枭雄 坐拥大半个中国 是朱元璋最强大的对手 为什么最终轻易的败给朱元璋?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陈友谅是元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元朝末年,豪杰并起,其中以朱元璋、陈友谅在角逐天下中最具代表性。陈友谅一度实力强大,大有吞并天下之气,是朱元璋最强大的对手。然而,为何陈友谅称帝四年后便被实力并不如自己的朱元璋消灭?元朝末年民族压迫、官府腐败、土地兼并疯狂、财产被强行掏空,加上连年的水、旱、蝗、瘟疫,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