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朝的文字狱事件有多严重,带来了哪些影响?

明朝的文字狱事件有多严重,带来了哪些影响?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592 更新时间:2023/12/21 18:28:36

封建社会时期,历朝历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在清朝时期最为严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间尤烈,其实在明朝时期也曾出现过严重的文字狱事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个统治者文化水平的高低,在征战沙场、夺取天下的战场上,或许看不出差别,不过,打天下和治天下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中的学问却相差甚远。当天下被打下来时,皇帝的文武略是否合格,在治理国家这个问题上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熟悉明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在这个朝代里,出现过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文字狱”,对于许多文人墨客来讲,在本应用文字为家国建功立业的时期,却让他们对原本引以为傲的文字产生出了最为摒弃的情感。

这些文字非但没给他们带来理想中的荣耀和升迁,在很多他们意想不到的时刻,会威胁到他们以及整个家族的性命。这些听上去略显荒谬的故事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一件极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那时,却着实成为文人墨客们心里最痛楚的伤害。而造成这些惴惴不安的深层原因,说到底,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缺乏应有的文化自信。

建国之初,朱元璋意气风发、励精图治,表现出的还是颇有帝气度的。他那句“可以马上打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的话所传递出来的豁达让文人墨客们在诚惶诚恐的同时,也一度诚挚地认为,他们在经历了数年的战乱之后,即将迎来人生中企盼已久的春天。然而,这不过是他们美好的梦境罢了。

当朱元璋宣布这样的治国理念以后,那些跟着他马上打天下的功臣将领们开始心生不满。在他们心里,马革裹尸的日子都走过来了,如今天下太平稳定,他们是最为劳苦功高之人,天下虽然姓了朱,但起码也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没有想到,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竟在这个时候冒出来同他们争抢天下的统治大权。

于是,在武将们心中开始掀起了陷害文臣的想法,这一掀,便把朱元璋心中久久挥之不去的魔障给搅了出来。

众所周知,朱元璋的出身并不高,他是市井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平民,有关他早年间的侠事即便是在他登基之后,依旧鲜活生动地传播在各大酒肆和茶楼之中。

年轻的朱元璋最为正统的身份就是他在元末参加了农民起义军,这是他发迹的起点,也是他获得大众支持的、最为合理的出身。然而,无论朱元璋和他身边的近臣们如何勾勒出他伟岸的形象,在此之前,朱元璋经历的种种,并没有因为他的不愿透露而消失殆尽。

在他登基之初,全国上下都知道他在投身农民起义军之前当过乞丐,还为生计落过发、当过云游僧。这些略微有些不堪的过往对于如今想要昂首挺胸担任九五至尊的朱元章来讲,无疑是令他头疼和蒙羞的“案底”。

此外,朱元璋还是一个疑心甚重的皇帝。他虽然自己不懂舞文弄墨却深知文人墨客有“以文相讥”的嗜好和能力。也因为他不懂舞文弄墨,哪些诗作是所需之表达,哪些是别有用心的嘲讽,他压根就分不清楚。

因此,一方面是别有用心地蓄意谋害、推波助澜,一方面是疑心重重、捕风捉影,权臣与皇帝的一唱一和,让那些原本就柔弱无力的文臣们全然没有了反抗的能力。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字狱”就此开始,从明初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末年。

前面说,朱元章是一个多疑的皇帝,因此,对于那些文人雅士的话,朱元璋理解则以,不理解就脸色一沉将人拉出去砍了。这在当时是十分常见的事情。

朱元璋很忌讳别人提及自己之前的经历,不仅如此,对于可能引起大家联想到、关于他经历的字词也十分忌惮。比如,“僧”字在明太祖统治时期是万万不能提及的,后来甚至连谱音字“生”也被列入了禁忌的范畴。再比如,朱元璋对于“光”、“秃”这样的字眼也十分忌讳,因此,只要在诗文中出现这样的字眼,都会被列为大逆不道。

此外,朱元璋投奔红巾军的经历也是不能被提及的。据说,朱元璋极其讨厌人们在他面前提“贼”、“寇”这样的字眼,后来连“则”字也被认为是“贼”的谐音而受到牵连。

有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古人的语言习惯里,“则”字的用途极广,就好比一日三餐中常常被人们食用的佐食小菜一样,十分常见。因此,很多文人都栽在了这个字上。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因作“作则垂宪”,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因作“垂子孙而作则”,桂林府学训导蒋质因作“建中作则”,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環因作“仪则天下”,等等,均落得个被斩首的下场。

这些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明太祖时期大量的文字狱皆因为文人墨客不经意间犯了禁用字词而丢了性命。

自明太祖开始,明朝的文字狱就没有中断过,明成祖朱棣即位以后,斩杀了方孝孺,并且下令,任何人不得私藏方孝孺文集,如有违者一并问斩。方孝孺的学生们不得已,将老师的文集改名,学生们也隐姓埋名,将自己曾为方孝孺门下的过往掩盖起来,以求保住性命。偶尔有一两人未及时将文集销毁或藏好,便招致了杀身之祸。

此外,明成祖和建文帝之间的恩怨纠葛也导致了明成祖在即位时明令禁止并销毁与建文帝有关的一切,以至于民间不少人因此而获罪。在明成祖之后的诸多皇帝中,几乎所有人都是文字狱的维护者和执行者。他们或因文人的用词,或因文章的内容,或因书写的表达而获罪。总而言之,只要在他们的统治之下存在“反动意识”,都可以列为获罪的理由。

这样残酷而缺乏事实根据的做法,对于明朝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自然是弊大于利的。很多读书人信奉的“学而优则住”的理念开始遭到质疑和排斥。许多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以各种理由推脱朝廷赋予的差事,更有甚者以装病、装疯甚至是假死,来逃脱朝廷下达的职事。

因此,明朝的学问和文章在中国历史上根本无法与唐宋时期相媲美,连字都不敢随便用了,如何能写出精妙绝伦的文章?

文字狱,对于当朝者而言,是一件令他们感到无比“头疼”的事情,因为他们从这些文字中看到了这个社会蠢蠢欲动的反心。而对于中国历史文化而言,它确是一件令人们扼腕痛心的事情,在这样混沌的文化环境里,明朝的文人们既不能承上,又无法下,它们就好比是绿洲之后干涸的沙漠,曾经令人眩目的中国文化在这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断层,如何重现前朝的文化辉煌,成了摆在后人面前极为严峻的文化拷问。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朝的乌纱帽比清朝的顶戴花翎还贵重?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明朝的乌纱帽比清朝的顶戴花翎还贵重?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众多古装影视剧中,经常能够听见犯错误的官员这样说:完了完了,这下我头顶上的乌纱帽保不住了。直至现在,人们对于那些贪官大老虎,依然习惯用“乌纱帽”来指代。那么这么乌纱帽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探索一下。乌纱帽原来

  • 古代上朝到底是什么样的 大臣要一直跪着皇帝吗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上朝的时候,大臣们真的是一直跪着的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大臣上朝,我们看到的清宫剧就是皇帝高高在上,大臣一直在下面跪着,有的好一点就是站着。那么,古代上朝的时候真的就是这样吗,答案肯定不是的。封建社会建立之前是奴隶社会,在这之前是原始社会。

  • 古代官员品级多少才能上朝 朝堂站位又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几品官能上朝堂议事?又是按照什么顺序站立的?,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在古代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见在皇宫内文武百官们和皇帝一起上朝,向皇帝禀告自己的工作情况或者某地发生了什么事需要皇帝定夺等等类似的场面。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有哪些品级的官员有资格参与朝会呢?而他们又是按照怎

  • 如果荆轲刺杀秦王成功,历史进程会怎样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荆轲刺秦王如果成功了会有怎样的影响?会不会阻止秦朝一统天下,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也许中国接下来的两千年就不再是中央集权的天下,也许中国社会也能进化出来西方的民主制度和科学民主精神,当然,这些都是假设的,我们还是先来听听专家们的意见吧,如果荆轲刺秦成功,会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 刘备本有机会统一,他到底错在了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关羽身负刘备重托,镇守荆州,虽然有时候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可也把荆州防守的固若金汤。可是后来因为陆逊使出的阴谋诡计,一时不慎,兵败身死,导致蜀汉集团最精锐的荆州兵损失殆尽,可以说,就是因为关羽的疏忽,葬送了蜀汉的国运,从此一蹶不振,最后被邓艾兵临城下。可是在关羽败走麦城之前,曾经做了一件威震华夏的事

  • 曹吉祥身为一个宦官,为何却想当皇帝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当然这次我要向大家带来的当然是明朝时期著名的一件事情,它就是大宦官曹吉祥反明,曹吉祥这个人可能大家了解的不多,但是通过我的介绍,我们都应该率先了解到曹吉祥他是一个宦官,宦官在明朝虽然地位不低,但是又是什么让这一个宦官萌生了想要当皇帝的想法呢,其实实际上来说也不能全部责怪于他,当时的环境和他的一些地位

  • 白手起家的刘秀是如何成为东汉的创立者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关于刘秀,有人把他称为“位面之子”,也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大概意思就是他能成为皇帝很大程度上得天道相助,是运气特别好的皇帝。当然了,刘秀运气好,其实也是他努力的结果。他虽说是正儿八经的大汉皇族后裔,但到他那一代时,家庭早已破落。不过,刘秀不甘沉沦,努力学习,在长安研学期间,立下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

  • 明朝时期复社是什么地方,最后会参与政治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明末的政治舞台上,东林与复社是首屈一指的政治集团。在东林与阉党的斗争中败退之后,继之而起的即是复社,因此有“小东林”之称。而连接这两个党社,保持人员的继承与政策的延续上,东林遗孤是不可忽视的一组重要群体。东林遗孤入

  • 古代知县只是七品官 知县能够见到皇帝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对七品知县有机会见到帝王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大清王朝,治理一方百姓的七品知县,手中虽然掌握着地方“土皇帝”的权力,可是却与京城朝堂相隔甚远,难以与达官贵人相交来往,在官运上明显不如京城的官员们。在清朝庞大的官员体系中,地位卑微、职位低小的七品知县仅仅算得上个

  • 古代君王作为一国最高领导 他们能够随心所欲杀人吗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还不知道:古代君王能随心所欲杀人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理论上,君王是一国最高领导,他就是天王老子,什么事都可以说了算,包括随便砍人头。实际上,君王想砍人头,真没那么简单,还会有一些顾虑。我对先秦历史比较熟悉,就以先秦来举例吧。古代君王不敢乱砍人头的顾虑主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