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为什么电视剧里明朝读书人都爱习武?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为什么电视剧里明朝读书人都爱习武?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284 更新时间:2023/12/20 17:54:12

从武侠小说到武侠电影、电视剧,我们总会看到许多将背景时代设定在明朝,在明代江湖上大显身手的主角们,与明朝的社会风气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朝,并不是只有政治气氛肃杀的东厂、锦衣卫,在士大夫与平民阶层中所展现的,又是不同的风景。

明朝直到灭亡,都一直有着蒙古人、满洲人、日本人和流寇这四大外患隐忧,可说整个明朝一直都在与这些外患打仗,也导致整个社会军事气氛相当浓重。明朝也极为重视边区(云贵地区)开发,而开发就会与当地的居民起冲突,有冲突就有战争。

明朝因京杭大运河的兴建,让城市发展越发兴盛、商业发达,从明代小说《桃花扇》中的描绘,可以看出在大运河的发展下,明代士人很重视城市生活,广交居住在城市的友人、乐于花钱挥霍。这样繁荣的江南城市,也是明政府积极处理倭寇问题的原因。和蒙古人不同,倭寇直接搭船南下,长驱直入明朝最为繁华柔弱的地区。倭寇们擅于近身战、游击战,长长的倭刀(中国古代对日本刀或仿制日本刀的称呼)一出鞘,便是死伤无数,让居住在江南地区的士人从日常生活中,切身体会到官府需加强边防与个人需要习武防身的危机感。因为倭乱的关系,也刺激各个地方人士聘请习武之人,召集乡里平民一起学武自保。地方上的动乱,也加深了明朝尚武风气,从皇帝官员到下层百姓,无一不习武,无一不以有一身武艺自豪。

从隋唐时期建立的科举制度,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特别是形成八股“代圣立言”的传统,已经变成禁锢考生思想的牢笼。而且庞大的科举压力,让这些读书人希望能跳脱科举的框架,想寻求不一样、充满刺激的人生,这就是明代士人的任侠心态。这些不甘于现实,又因考场落魄不得志的读书人因此纷纷走上习武的道路,成为除了科举考试外另一个出口、更是他们的生命追求。

由于内忧外患战事不断,明代士人一方面希望透过军事表现、战场功绩走上顺遂仕途,另一方面也期望透过习武获得的能力为国家安危尽一份心。翻开明史,许多带兵打仗的将领都是科举文人出身,从战术兵法规划到决策指挥都是文人。不仅如此,他们也相当推崇文武双修、知行合一的实践家与学问家。

像是明代儒学思想家阳明,不仅有后世人所研究的“阳明学”,在军事上也有许多建树,平定江西乱事、擒获起兵叛乱的宁王,成为明代士人的武功典范与偶像。王阳明的墓志铭透露了他一生中各个阶段时期的喜好志:“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王阳明15岁时,跟随父亲至北京,并偷偷出长城观察蒙古人:“宪宗成化二十有二年丙午,先生十五岁,寓京师。先生出游居庸三关,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询诸夷种落,悉闻备御策;逐胡儿骑射,胡人不敢犯。"

王阳明在28岁中进士顺利踏上仕途,但后来因宦官刘瑾专权揽政,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但之后平定江西、擒拿宁王等一连串功绩,让王阳明之后的官途相当顺遂,放眼整个明朝是个突出的例子,但绝不是特例。

除王阳明之外,明朝还有个想当大将军不想当皇帝的皇帝─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虽然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换个角度看不也是追求武学、向往武侠的表现吗?

到明代后期,士人尚武风气已经到了“不知兵为耻",甚至还会鄙视那些凭借一身武功,攀权附贵之人,将武功的标准提升到一个道德观感,对那些会几个拳脚功夫,就索要或是坐拥大官之位的人相当不屑。这些在茅元仪(明代大儒茅坤之孙)《暇老斋杂记》记载:当东奴(满洲)初起,朝廷求才之法虽不如宋仁宗十科取士之广,而士大夫亦以不知兵为耻……或力能挽强,技能舞剑,无不挟所长,以游于贵人之门……骤猎美官而去……有拳勇之匹夫,而坐索大将。"社会风气使然,造成用高标准看待习武求官之事。

由此可见,许多武侠小说作者选择明朝并非没有原因或道理,这样一个社会各个阶层都充满习武为侠的风气,从士人留下的书信记录都告诉后世,明朝就是这样一个商品城市经济繁荣却又让人不安,才造就侠气纵横的社会。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朝的文字狱事件有多严重,带来了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封建社会时期,历朝历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在清朝时期最为严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间尤烈,其实在明朝时期也曾出现过严重的文字狱事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个统治者文化水平的高低,在征战沙场、夺取天下的战场上,或许看不出差别,不过,打天下和治天下虽然只有

  • 明朝的乌纱帽比清朝的顶戴花翎还贵重?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明朝的乌纱帽比清朝的顶戴花翎还贵重?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众多古装影视剧中,经常能够听见犯错误的官员这样说:完了完了,这下我头顶上的乌纱帽保不住了。直至现在,人们对于那些贪官大老虎,依然习惯用“乌纱帽”来指代。那么这么乌纱帽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探索一下。乌纱帽原来

  • 古代上朝到底是什么样的 大臣要一直跪着皇帝吗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上朝的时候,大臣们真的是一直跪着的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大臣上朝,我们看到的清宫剧就是皇帝高高在上,大臣一直在下面跪着,有的好一点就是站着。那么,古代上朝的时候真的就是这样吗,答案肯定不是的。封建社会建立之前是奴隶社会,在这之前是原始社会。

  • 古代官员品级多少才能上朝 朝堂站位又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几品官能上朝堂议事?又是按照什么顺序站立的?,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在古代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见在皇宫内文武百官们和皇帝一起上朝,向皇帝禀告自己的工作情况或者某地发生了什么事需要皇帝定夺等等类似的场面。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有哪些品级的官员有资格参与朝会呢?而他们又是按照怎

  • 如果荆轲刺杀秦王成功,历史进程会怎样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荆轲刺秦王如果成功了会有怎样的影响?会不会阻止秦朝一统天下,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也许中国接下来的两千年就不再是中央集权的天下,也许中国社会也能进化出来西方的民主制度和科学民主精神,当然,这些都是假设的,我们还是先来听听专家们的意见吧,如果荆轲刺秦成功,会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 刘备本有机会统一,他到底错在了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关羽身负刘备重托,镇守荆州,虽然有时候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可也把荆州防守的固若金汤。可是后来因为陆逊使出的阴谋诡计,一时不慎,兵败身死,导致蜀汉集团最精锐的荆州兵损失殆尽,可以说,就是因为关羽的疏忽,葬送了蜀汉的国运,从此一蹶不振,最后被邓艾兵临城下。可是在关羽败走麦城之前,曾经做了一件威震华夏的事

  • 曹吉祥身为一个宦官,为何却想当皇帝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当然这次我要向大家带来的当然是明朝时期著名的一件事情,它就是大宦官曹吉祥反明,曹吉祥这个人可能大家了解的不多,但是通过我的介绍,我们都应该率先了解到曹吉祥他是一个宦官,宦官在明朝虽然地位不低,但是又是什么让这一个宦官萌生了想要当皇帝的想法呢,其实实际上来说也不能全部责怪于他,当时的环境和他的一些地位

  • 白手起家的刘秀是如何成为东汉的创立者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关于刘秀,有人把他称为“位面之子”,也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大概意思就是他能成为皇帝很大程度上得天道相助,是运气特别好的皇帝。当然了,刘秀运气好,其实也是他努力的结果。他虽说是正儿八经的大汉皇族后裔,但到他那一代时,家庭早已破落。不过,刘秀不甘沉沦,努力学习,在长安研学期间,立下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

  • 明朝时期复社是什么地方,最后会参与政治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明末的政治舞台上,东林与复社是首屈一指的政治集团。在东林与阉党的斗争中败退之后,继之而起的即是复社,因此有“小东林”之称。而连接这两个党社,保持人员的继承与政策的延续上,东林遗孤是不可忽视的一组重要群体。东林遗孤入

  • 古代知县只是七品官 知县能够见到皇帝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对七品知县有机会见到帝王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大清王朝,治理一方百姓的七品知县,手中虽然掌握着地方“土皇帝”的权力,可是却与京城朝堂相隔甚远,难以与达官贵人相交来往,在官运上明显不如京城的官员们。在清朝庞大的官员体系中,地位卑微、职位低小的七品知县仅仅算得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