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国时期的战斗规模为何比不上战国时期呢?

三国时期的战斗规模为何比不上战国时期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506 更新时间:2024/1/16 7:20:59

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都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战乱年代,但是,同样是诸侯争霸时期,为什么说三国时期的战争规模要比战国时期的要小?这其中有什么变化?

战国之名实至名归,整个国家都是战争机器,从不断退步以致灭亡的吴越,前期好学生韩魏,到后来富二代齐国,以及虚胖的楚国,还有后进生赵国燕国,以及最后持之以恒大学霸秦国。每个国家都是战争机器,每个国家都是用尽了全力去拼命的。战国时代的时间很长,大战频率和其他时期也差不多。但是,一旦开战争,每个国家都赌上了自己的国运。每个农民拿上锄头就是兵,再不济你也得运粮草当后勤。除了常备军,动员的军队一旦没战争就解散回家种田。

三国时期蜀国使用屯田制,发挥了百分之一百二的实力。而魏国也有屯田,但是主要是职业兵制,兵就是兵,这辈子就是兵,兵和农不是一个户口了。汉朝主要也是职业兵制,那当然了,本身一个统一的国家,外敌不强,肯定不需要战争机器动员啊,没事军屯干嘛,自然选择职业兵制。那么整个三国时期跟着也是职业兵制为主,而诸葛亮的军农改革,屯田制度,其实就是效仿战国。具体的来说,战国人喜欢这么统计,把真正前线的部队和辅兵算上不说,后勤部队也得算上,这是我们国力的体现。三国时期,官渡的四十万,赤壁的八十万,夷陵的六十万。谁和谁啊,老铁,都是一家人,习性也一样啊。想不到你三国比我还能吹,三国时期战争无论哪个方面都不够看,甚至算实际战斗兵力可以直接去个零。

公元前262年到公元前260年,秦国和赵国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展开决战,史称“长平之战”。双方累计投入兵力超过了100万。

公元前259年到公元前257年,秦国和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城池攻守战。各方投入总兵力达55万。

公元前226年到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之战,秦将王翦蒙武率领60万大军进攻楚国。

通过上述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得知,战国时期的大型战役投入的兵力,多则超过百万,少的也有几十万。

到了几百年后的三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然是要比春秋战国时期高很多,但战争规模却小了很多。

官渡之战袁绍军约11万,曹操军约3万;赤壁之战,曹军20余万,孙刘联军5万;夷陵之战刘备所率的蜀军和陆逊所率的吴军大约都是5万左右。

上述战役被称之为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规模尚且只有如此,其他中小型战役,参战人数就更少了。

为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规模反而会变小呢?

首先打战自然是需要人,而人口数量的多少也就决定了参战兵力的多少。根据史料记载,战国中期的总人口为2500万-3000万左右。到了东汉中期,全国的总人口达到了6500万。而到了三国时期,总人口数竟然只有约800万。

造成这种人口锐减的情况,主要原因还在于东汉末年长期的战乱、瘟疫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保持着战时制度,全民皆兵,战争动员能力非常强大。而到了三国时期,虽然也是战乱年代,但征兵比例却大大下降。以蜀国为例,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年),在籍户口分别为二十万户与九十万人,但蜀国总兵力不足十万人。

而且秦汉是义务兵役制,全民皆兵,成年男子都要参军服役两年,而且终身等待征召,关系到生死的战役凡是15以上60以下的男丁都要征召,有时候还跑到林胡、东胡、义渠等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招兵,所以七国哪一个国家都能拉出几十万军队。

三国时期生产力提高了,农民和士兵出现分离,职业兵开始取代民兵,民兵流逐渐被淘汰。职业兵虽然数量少了但战斗力却提升了,十几万人打架比原来的几十万民兵打架更专业,含金量也更高。

标签:

更多文章

  • 为什么电视剧里明朝读书人都爱习武?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从武侠小说到武侠电影、电视剧,我们总会看到许多将背景时代设定在明朝,在明代江湖上大显身手的主角们,与明朝的社会风气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朝,并不是只有政治气氛肃杀的东厂、锦衣卫,在士大夫与平民阶层中所展现的,又是不同的风景。明朝直到灭亡,都一直有着蒙古人、满洲人、日本人和流寇这四大外患隐忧,可说整个明

  • 明朝的文字狱事件有多严重,带来了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封建社会时期,历朝历代都有文字狱的记录,在清朝时期最为严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间尤烈,其实在明朝时期也曾出现过严重的文字狱事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个统治者文化水平的高低,在征战沙场、夺取天下的战场上,或许看不出差别,不过,打天下和治天下虽然只有

  • 明朝的乌纱帽比清朝的顶戴花翎还贵重?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明朝的乌纱帽比清朝的顶戴花翎还贵重?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众多古装影视剧中,经常能够听见犯错误的官员这样说:完了完了,这下我头顶上的乌纱帽保不住了。直至现在,人们对于那些贪官大老虎,依然习惯用“乌纱帽”来指代。那么这么乌纱帽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探索一下。乌纱帽原来

  • 古代上朝到底是什么样的 大臣要一直跪着皇帝吗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上朝的时候,大臣们真的是一直跪着的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大臣上朝,我们看到的清宫剧就是皇帝高高在上,大臣一直在下面跪着,有的好一点就是站着。那么,古代上朝的时候真的就是这样吗,答案肯定不是的。封建社会建立之前是奴隶社会,在这之前是原始社会。

  • 古代官员品级多少才能上朝 朝堂站位又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几品官能上朝堂议事?又是按照什么顺序站立的?,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在古代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见在皇宫内文武百官们和皇帝一起上朝,向皇帝禀告自己的工作情况或者某地发生了什么事需要皇帝定夺等等类似的场面。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有哪些品级的官员有资格参与朝会呢?而他们又是按照怎

  • 如果荆轲刺杀秦王成功,历史进程会怎样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荆轲刺秦王如果成功了会有怎样的影响?会不会阻止秦朝一统天下,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也许中国接下来的两千年就不再是中央集权的天下,也许中国社会也能进化出来西方的民主制度和科学民主精神,当然,这些都是假设的,我们还是先来听听专家们的意见吧,如果荆轲刺秦成功,会对中国历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 刘备本有机会统一,他到底错在了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关羽身负刘备重托,镇守荆州,虽然有时候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可也把荆州防守的固若金汤。可是后来因为陆逊使出的阴谋诡计,一时不慎,兵败身死,导致蜀汉集团最精锐的荆州兵损失殆尽,可以说,就是因为关羽的疏忽,葬送了蜀汉的国运,从此一蹶不振,最后被邓艾兵临城下。可是在关羽败走麦城之前,曾经做了一件威震华夏的事

  • 曹吉祥身为一个宦官,为何却想当皇帝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当然这次我要向大家带来的当然是明朝时期著名的一件事情,它就是大宦官曹吉祥反明,曹吉祥这个人可能大家了解的不多,但是通过我的介绍,我们都应该率先了解到曹吉祥他是一个宦官,宦官在明朝虽然地位不低,但是又是什么让这一个宦官萌生了想要当皇帝的想法呢,其实实际上来说也不能全部责怪于他,当时的环境和他的一些地位

  • 白手起家的刘秀是如何成为东汉的创立者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关于刘秀,有人把他称为“位面之子”,也就是天选之子的意思,大概意思就是他能成为皇帝很大程度上得天道相助,是运气特别好的皇帝。当然了,刘秀运气好,其实也是他努力的结果。他虽说是正儿八经的大汉皇族后裔,但到他那一代时,家庭早已破落。不过,刘秀不甘沉沦,努力学习,在长安研学期间,立下了“仕宦当作执金吾,娶

  • 明朝时期复社是什么地方,最后会参与政治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明末的政治舞台上,东林与复社是首屈一指的政治集团。在东林与阉党的斗争中败退之后,继之而起的即是复社,因此有“小东林”之称。而连接这两个党社,保持人员的继承与政策的延续上,东林遗孤是不可忽视的一组重要群体。东林遗孤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