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行动成为宋蒙战争的导火索,南宋野战军一溃千里,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公元1234年,曾经雄据北方的金帝国被南宋和蒙古联合灭亡,这样一来,扩张慾望极强的蒙古帝国便与南宋全面接壤,而没有了金国作为屏障,南宋便要直面蒙古铁骑的威胁,虽然这个时候,宋蒙双方并没有撕破脸。,但是,情况很快随南宋的愚蠢行为而发生了变化。1233年,南宋权相史弥远去世,登基八年的宋理宗终于亲政掌握了大权,他更改年号为端平,开始了一系列罢免和提拔官员的动作,史称为「端平更化。」,当时宋朝与蒙古约定灭金,并没有严格划分灭金之后的领土,金亡以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以赵范,赵葵兄弟为代表的一些人慾乘机收复中原,提出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三京(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归德)的建议。,而大部分大臣对此持反对意见,认为已经残破的中原无法提供粮草,再加上南宋军队没有骑兵,军队的机动能力有限,无法防御漫长的黄河防线。,另外,这也会给蒙古以口舌,万一造成两国开战,那可就得不偿失了。参政乔行简极力劝阻,但已经被收复三京的迷梦弄昏了头的宋理宗却对这些意见置若罔闻。,他不久就发布了所谓「端平入洛」的出师檄文,由于理宗执意要发动此次军事行动,朝廷最终也只能同意了,当朝廷把这件事告诉荆湖制置使史嵩之的时候,他坚决反对。,西据雄关,北凭黄河,如果金国后期一样与蒙古对抗。当年北宋依靠这条防线只抵抗住金兵几个月,而金国依靠它抵抗蒙古也没有多久就被攻破了,此时的宋理宗却认为靠着这条已经残破不堪的防线能够抵御强大的蒙古铁骑,在宋朝紧锣密鼓的準备下,南宋的军队和物资开始在淮河前线迅速集结。宋军的计划是,由庐州的全子才为先锋,率淮西兵一万人从庐州出发,由寿州渡淮河到亳州,再向北直扑汴京。,由淮东制置使赵葵为主将,率淮东兵五万,準备先攻佔泗州,宿州等淮河流域地区,而后也折向汴京与全子才汇合。同时加封赵葵为南京(归德)留守,京河制置使,兵部尚书,作为前线的总指挥。,松理宗只派两淮的六万军队北伐,指望着以这六万人收复中原,实在是有些异想天开。原来的主战派的计划,在收复了关河地区之后,至少用十五万百战之师来防御,而金国用了不下于五十万的兵力防御都没能防守住,松理宗竟然指望六万人守住整个广大的中原地区,可见他已经丧失了理智。年六月,宋理宗正式下诏出兵河南,淮西军作为先锋至庐州出发,不久,赵葵作为主帅率五万余淮东军向泗州,宿州进两军约定会师汴京。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端平入洛」。,全子才指挥的宋军先锋部队很快到达了寿州,并于六月十八日从寿州出发,北渡淮河。很快宋军就发现了很严重的现象,他们途经的所有地区,几乎都是属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无人地带,到了亳州,全子才取得了他的第一次胜利,守城官兵七人向他投降。,更为糟糕的是,得知宋军前来的消息,蒙军掘开了黄河南岸的「寸金堤」,黄河顿时改道,整个豫东地区全成了泽国,也就是说,过了淮河,宋军就要在一片泥泞之中前进了。,宋军到达汴京城外不久,都尉李伯渊便杀了汴京留守崔立向宋军献城投降,收复汴京的喜悦让宋军勉强恢复了一些自出发以来就屡遭打击的士气。,可是进了汴京城,宋军将士看着这满目疮痍的城市惊呆了,这哪里还是清明上河图里描绘的世界大都市东京,仅仅只有千余户人家,而且是面黄肌瘦,城内遍生荆棘。,很快,宋军就不得不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没粮了,宋军此行是轻装而来,连他们到达汴京都要这么费力,那么运粮的队伍岂不是更加难以到达。且宋朝内部也互相掣肘,负责运送粮草的史嵩之压根就不愿意干这事。,之后,淮东军在赵葵的率领下也到达了汴京,因为全子才没有按预定方案进军洛阳,潼关,赵葵把他免职,派亲信徐敏子为先锋部队的监军,强令部队只带五日粮出发,徐敏子出发之后,杨义指挥原全子才部的淮西兵作为第二梯队去洛阳与徐敏子会合。,这样一来,就给蒙古军各个击破提供了条件。徐敏子部毫不费力的攻佔了洛阳,因为洛阳本就是一座空城,但他们刚刚进入洛阳,军队就已经断粮了,更糟糕的消息还在后面,杨义指挥的部队一万五千人在到达龙门时被蒙军伏击,全军覆没。前锋宋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这意味着洛阳宋军已经被包围了。而蒙古此时经过讨论,也已经决定对宋开战了。,蒙军包围洛阳之后,并没有迅速展开攻击,而宋军已经待不住了,他们需要立刻突围,于是在城外的蒙古军大战,饥肠辘辘的宋军开始时还没有表现出颓势,但是不久之后,蒙军骑兵在撤退的宋军背后不停追杀,结局可想而知。,宋军只余下三百余人突围而出,其余人全军覆没。开始时大张旗鼓,轰轰烈烈的「端平入洛」就这样以宋军的全面失败而告终,刚刚收复的三京全部丢失,而也给了蒙古人全面开战的借口,繁华的南方,即将迎来蒙古铁骑的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