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黄巢​军队断粮的时候竟拿数十万百姓当军粮 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黄巢​军队断粮的时候竟拿数十万百姓当军粮 这件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83 更新时间:2023/12/20 20:52:18

在古代闹饥荒的时候都是已经不管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了,只要能裹腹那才是硬道理,据说在古代打仗的时候碰巧赶上闹饥荒,军队就会采取以人肉为军粮,唐朝时期的黄巢正是这种事件中的典型人物。

相传唐僖宗广明二年,黄巢攻战长安,当时老百姓根本就没有粮食了,黄巢抓了数十万人当军粮。到了僖宗中和三年,黄巢围陈郡,看到路边都是饥饿的老百姓,于是开始抓人吃,一天就要吃掉数千人。此事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有一些记载,说是“日食死尸三千具”。

黄巢攻入长安后写了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戴黄金甲。”仅仅是通过这一首诗,就可以知道黄巢也是个枭雄,黄巢领导的起义,也是大唐王朝受重击最大的。至此之后,大唐王朝必须看藩镇的脸色了,所以黄巢起义从根本上来讲,其正义性还是有的,要不是大唐向蛮夷借兵,估计黄巢起义难以被镇压。

黄巢是个盐商,但是也念过书,在当时算是一个大知识分子了。任何人大的起义都是有严密的组织,严肃的章程,以十万人作军粮,明显是诬陷。义军领导不是疯子,也不是傻子,义军的壮大靠民心,不可能做这样的傻事。黄巢军队在断粮之后,估计确实吃过死尸,但是绝对不会去狩猎百姓为食。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黄巢出生在曹州宛朐县,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一带。据《新唐书》记载,黄巢的祖上以贩盐为生,家境非常富裕。他从小就喜欢舞剑、骑马和射箭,有一些笔墨功力,能说会道,嘴上功夫相当不错,善于把那些江湖混混网罗到自己手下。

历史上大都实行盐铁专营,黄巢家族所贩卖的大概属于私盐。由汉武帝时代开始,贩卖私盐就要治罪。到了唐代,贩卖私盐五斤以下要判处三年徒刑,贩卖五斤以上要处以死刑。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大概从黄巢小就沾上了一些不良习气。

就是这样一个纨绔子弟,还的确有些文学才华。宋代文人宋端义在他的野史杂谈《贵耳集》中说,黄巢五岁那年和父亲对诗,而且还像模像样。“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年幼的黄巢能做出这么有水平的诗歌,还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为了改变环境,父母支持黄巢进京赶考。但是,仕途的大门始终没有给他打开,几次考试都名落孙山。离开长安之际,他写下了很有名气的诗篇——《不第后赋菊》。

回到老家,黄巢接过祖上的家业,自己当上了老板卖盐,很快就成了当地有名的商业巨头。

874年(乾符元年),水灾、旱灾交困山东。“麦才半收,秋稼几无,冬菜至少。”(《资治通鉴》)小麦减产,秋粮绝收,过冬的蔬菜几乎没有。

大灾当前,地方官员束手无策不说,还隐瞒灾情不报。

这时候,长安城里的唐僖宗李儇则仍然热衷于四处征战。为了筹措军费,朝廷增加赋税,老百姓苦不堪言。

民无粮不稳。875年初,王仙芝在河南濮阳拉起了人马,发出了声讨朝廷的檄文。民怨犹如一堆干柴,迅速被点燃了。王仙芝起义的队伍攻陷了曹州、濮州和郓州。乾符二年(875)六月,王仙芝的军队行进到黄巢所在的曹州,心里充满怨愤的黄巢当即响应。

有钱、有胆、有人气的黄巢很快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部队。绝望萦绕在老百姓的心头,黄巢和王仙芝的队伍很快达到了数万人。

眼看战火已成燎原之势,唐僖宗如梦初醒,出兵绞杀起义军,然而为时已晚。黄巢和王仙芝攻城拔寨、势不可挡。

正面交锋已经对唐军很是不利。于是,唐僖宗采用招安政策,王仙芝几乎转头,黄巢坚决反对。

虽然王仙芝在黄巢等人的强烈反对下放弃了投降的念头,但他和黄巢的矛盾日益加深。最后两人分道扬镳。878年(乾符五年),王仙芝去世。他队伍中的一部分南下,另一部分投靠了黄巢。黄巢的势力日盛,势头日猛,被部下尊为“冲天大将军”。

880年(广明元年),黄巢在唐朝叛徒刘允章的迎接下进入了古都洛阳城。不久,又向西挺进潼关,进攻长安。

进入长安城后,为了稳住当地百姓的心,黄巢下了一道诏书:“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老百姓似乎突然遇到了救星,他们奔走相告,纷纷给黄巢竖起了大拇指。黄巢迅速树立了体恤百姓、与民无害的形象。

黄巢似乎游刃有余地穿行在唐王朝的缝隙之中,而骜不驯、自矜骄傲的性格特征,决定他并不会心慈手软、真爱百姓。他输在了自己的人品上,注定走不稳、走不远。

据《旧唐书》记载:“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新唐书》也写道:“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

按照这个说法,在军队缺粮时,黄巢制造了数百个类似舂米工具的器物,将人活生生丢进去捣碎,连着骨头一起吃掉。

史书写着“日数千人”。看来,黄巢的军队吃人应该是确有其事。如果真的吃掉了数十万百姓,那他的部下岂不是人人都是吃人者,人人也可能是被吃者。那还有谁愿意跟他干呢?

记载这件事情的,大多都是一些唐朝的官员,黄巢起义是唐王朝走向灭亡的转折点,贪腐官僚地主阶层的好日子到了尽头,所以他们写的史书多数是不可信的。

标签:

更多文章

  • 神奇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真的是三轮车吗?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一个集智慧于一身的谋士,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他还是个大发明家,今天我们来聊聊他发明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北伐期间,由于远离西川,北伐大军不能及时得到粮草供应,在持久战上很是吃亏。于是诸葛亮就

  • 八国联军中最开心的国家,全程一点作用都没有,却得到最多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说起中国近代史的话,那就是一段屈辱的里斯,由于弱小便招列强一次次的侵犯。清政府一次次的割地赔款,使得列强气焰嚣张至极。国权被侵犯,国土被侵略,国宝被抢,国库被掏,尤其是八国联军侵华,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过往。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

  • 白莲教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白莲教起义是指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从嘉庆元年(1796年)到嘉庆九年(1804年),历时九载,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白莲教起义虽然被镇压,但是白莲教起义成为清朝政府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清朝时期,四川、湖北、陕西三省交界处,到处

  • 刘备和刘邦如此相似,为什么刘备没有能像刘邦一样统一天下?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刘邦经过四年的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而刘备却不能力挽狂澜,最终还是被以曹操阵营的魏国给消灭了。陈寿在三国志先主传中这样评价“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那么刘备和刘邦既然这么像,为什么刘邦能统一天下,刘备却不能统一天下呢?说起来,刘邦和刘备得确有很多相似之

  • 在古代为什么商人地位如此低下,是什么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古代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农耕,由此“重农抑商”便逐渐成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在往后的两千年之中“士农工商”的排名丝毫不变,商人排在末尾,而在现代有钱往往是一种地位的象征,那么为什么古代的商人即便很有钱,其社会地位还是很低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士”大都是世代为官的大家族,往往有大量的田地、雇佣

  • 古代的碎银子都是怎么来的,难道都是砸碎的吗?有一种方法制作起来很高明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古代的时候人们对金银的认知也是比较早的,这两种贵金属通常是以货币和装饰物来使用,但用黄金来做装饰物的那是非常之少的,用白银做装饰也是有钱人家才会做的,毕竟那时候穷人还是非常多的。白银,即银,因其色白,故称白银,与黄金相对。多用其作货币及装饰品。古代做通货时称白银。银,永远闪耀着月亮般的光辉,银的论文

  • 司马家族是如何逐步取代曹魏政权的呢?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党羽刺死,而司马昭未受追究。后因灭蜀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司马懿在掌握大权之后,没想到没过几年,他也去世了。所以自然

  • 岳飞死后,金国为什么主动地停下了攻打南宋的脚步?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岳飞字鹏举,是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 皇太极一生妃嫔无数,为什么独独深爱海兰珠?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册封五大福晋时,海兰珠被封为关雎宫宸妃,为四妃之首,仅次于姑母哲哲。皇太极将海兰珠居住的东宫赐名为“关雎宫”。海兰珠的封号和她所居宫室的名称,充分表达了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由衷喜爱。宸妃深受皇太极宠爱,两人感情极深。为什么皇太极会如此宠爱海兰珠呢?萨尔浒之役后明军在辽东的败

  • 印度的通天绳有何神秘之处,这个是神迹还是障眼法?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开始注重精神享受,旅游便是其中之一了,每年我国都有很多游客前往印度旅游,相信有不少游客朋友在印度会碰到“通天绳”这么一个东西,那么,这东西有何玄机呢?是神迹还是障眼法?其实这个魔术一直有着两个版本,一个古代版本可惜已经失传了。我们可以在历史文献中看到这个表演。说是一位僧人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