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功臣告老还乡,77岁仍在家下地劳作,朱元璋却下令:满门抄斩,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开国皇帝便是封建王朝的创立者或者是奠基人,这些开国皇帝都有显着的成就,令后世人们深深的记住了他们。但他们对待功臣方面可是大不一样,估计没杀过功臣的也就秦始皇跟宋太祖了,宋太祖仅是用了一顿宴席和一番话便让石守信等将领自愿放弃兵权。说到对待功臣方面,就不得不提朱元璋,其它皇帝也不是没有杀功臣,但没有一个皇帝像他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其中有一位开国元老,77岁的高龄在家种田,却因为仅仅因为一句话,便被受到牵连全家抄斩。
朱元璋的大半生是熠熠生辉的,在中国的历史上没有一位皇帝像他一样,真正从一个农民当上了皇帝。就连刘邦在之前也有个小官可做,谋反是顺应天下的局势。朱元璋却是被逼的不能不反,贫苦人家出生的他种过田、放过牛,还一度出家当过和尚。但最终就是他夺得了天下,陈友谅、张士诚都败了,有一批人一直忠心耿耿的跟着他征战四方。
徐达、常遇春、蓝玉、刘基、李善长、胡惟庸等等开国功臣,个个拿出来都是轰动一时的人物,但他们除了个别的徐达一类,其它人都是落得个身首分家的下场。就像是李善长,1314年出生的他跟朱元璋还是老乡,同为濠州人。他跟朱元璋是不一样的,从小就喜欢读书的他精通谋略。也因此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是他的参谋之一,替朱元璋考察投靠将领的才能,还替他对投诚者表示真挚的欢迎。
每次朱元璋出征,留在后方的总是李善长,那个时候,朱元璋对他极为信任。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说李善长跟着我多年,功劳很大,应该晋封大国。于是李善长成了韩国公,年禄四千石,子孙世袭。身上还要铁券,可以免他二死,其子一死。当时跟他一起被封公的有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李善长在首位,诏书中更是把他比作萧何。
可惜,他的下场却跟萧何是相反的。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长被朱元璋以胡惟庸党的名义抄家,连同妻女弟侄七十多人一起被处死。当时他已经七十多岁的高龄,朱元璋为什么还要处死他呢?李善长被告发的理由是知道有叛逆阴谋却不揭发,而是观望,大逆不道。再加上当时有占卜说天降灾祸,应当降临在大臣身上。
但他这个年纪、这个地位,真有必要谋反?就像他死后第二年,王国用说的,李善长跟着陛下出生入死。皇亲国戚,生前封公、死后便封王,作为人臣,名分已经到了极点,何必再跟着胡惟庸谋反?当然没有,李善长当时不过只是站了中立态度。胡惟庸第一次找他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但次数多了,他便说:我已经老了,我死之后,你们好自为之。就因为这一句话,成了他和那七十多人的催命令。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时,李善长已经77岁的高龄。他因为年纪大,所以请辞,在家务农,种种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那句话只是最后一根稻草,主要还是他跟胡惟庸的关係比较密切。胡惟庸是他推荐给朱元璋的,而他弟弟李存义的儿子又是胡惟庸的侄女婿。其实他跟朱元璋早已在漫长的时间走越走越散,朱元璋也越来越猜疑他,他被斩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参考资料:《明史》、《明太祖实录》、《李韩公家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