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钩弋夫人是个什么样的女人,汉武帝为什么一定要立子杀母?汉武帝为什么临死也不放过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是个什么样的女人,汉武帝为什么一定要立子杀母?汉武帝为什么临死也不放过钩弋夫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4 更新时间:2023/12/8 0:55:51

钩弋夫人赵氏是汉武帝刘彻宠妃,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传说赵氏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汉武帝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于是召见她并将其手展开,展开后掌中握有一玉钩,因此被称为拳夫人,又称钩弋夫人。

一、“立子杀母”的由来

《史记.外戚世家》曰:“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时暴风扬尘,百姓感伤。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识其处。”

《汉书.外戚传》曰:“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心,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恐女主颛恣乱国家,犹而久之。”“钩弋婕妤从幸甘泉,有过见谴,以忧死,因葬云阳。”

汉武帝“立子杀母”之说的起源正来自于《史记》与《汉书》的这两段记载,本该是毫无疑义的,问题就在于《史记》中的这一段说法并不是司马迁所著,而是褚少孙所写。

司马迁写《史记》应始于公元前104年,而终于公元前91年,共计130篇,而流传到汉成帝褚少孙所接触到的《史记》版本时,《史记》只剩下了120篇,而遗失了10篇,而在这十篇中恰恰缺少了《孝景本纪》和《孝武本纪》这两篇距离司马迁最近年代的两位皇帝汉景帝与汉武帝。而关于钩弋夫人之死,因为发生于司马迁写《史记》之后,很明显也是褚先生所补记的,而其补记的来源,就很值得商榷了。

二、钩弋夫人何时进宫?

同样是在《史记.外戚世家》中有一句,“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武帝年七十,乃生昭帝。昭帝立时,年五岁耳。”说明汉武帝生刘弗陵之时,已经七十了,然而,汉武帝出生于公元前156年,而卒于公元前87年,享年方七十载,何来七十而生子之说?昭帝五岁而立,那中间这五年又何处而去?实在有些耐人寻味。

《汉书》中应已考证其中有误,而直言汉昭帝刘弗陵出生时为太始三年,即公元前94年,此说应该更加可信一说。但是因为《汉书》中另一句记载,却引发了很多关于刘弗陵身世的怀疑。《汉书.外戚传》曰:“任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昔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

当年尧帝十四月而生,如今的钩弋子刘弗陵也是钩弋夫人衽身十四个月而生的,所以连生下刘弗陵的那个宫殿之门都改名为尧母门了,意为钩弋夫人如尧母一般。十四个月的说法是否属实稍后再说,这至少说明钩弋夫人进宫时间为十四个月以上,而史书中记载钩弋夫人是河间人,河间在如今河北省沧州地界,而武帝又是因为“巡狩过河间”而得的钩弋夫人。汉武大帝不在都城长安,怎么会去到河间呢?

根据《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汉武帝曾于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封禅泰山,所以很有可能是汉武帝在封禅泰山之时路过河间,得到钩弋夫人,随后带回京城的。

三、钩弋夫人的“神奇之处”

1、“钩弋”的来历

钩弋夫人的“神奇之处”从她的名字就能看得出来,她本姓赵,家就在河间。当时汉武帝路过河间之时,就有“望气者”跟汉武帝说此间有奇女子,汉武帝忙派人去寻找,果然找到了一位美貌女子。不过这位美貌女子的双拳却是紧握的,没有人能把她掰开,结果汉武帝上去随便那么两下,该女子的拳头就打开了,里面还有玉钩一枚。此女子自此便号为拳夫人,又因其进宫之后所居之宫为钩弋宫,又称钩弋夫人,连她的儿子刘弗陵都被称为钩弋子。

这段戏可谓是精彩绝伦,汉武大帝这一手“开双拳取钩玉”的本领,堪称“神医”了,这不由得让水一白想起了开蚌取珠的画面。这很明显是“望气者”与钩弋夫人及其背后的势力自导自演的一段戏,不过汉武大帝却很受用,他对这些自带神奇色彩的女子向来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当初李延年的妹妹因一曲《北方有佳人》而得伴君王,如今的钩弋夫人也因一枚钩玉而进宫陪王伴驾。

2、十四个月生子

关于钩弋夫人十四个月生子的记述来源于《汉书.外戚传》,即上文所说,在《史记》中并无此内容。也就是说褚少孙并未采用的资料,班固采用了,这就有些微妙了。如果以十四个月确实发生为基础的话,这个阴谋意味就更浓了。

据此,水一白专门向育儿方面的专家咨询,得出的结论是怀孕十四个月生子是不可能的。那也就是说钩弋夫人撒谎了。那么她为什么要撒谎呢?没有孩子的时候说有孩子。我们还是从年代线上找原因,前文我们得出的结论,钩弋夫人应在天汉三年进的宫。

汉武帝这一年去封禅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天旱而祈雨,太初年间即旱灾频发,汉武帝这才将公元前100年改为天汉元年,结果天汉元年、天汉三年又接连大旱。所以汉武帝出发去封禅的时间应该在夏季,而回宫的时间最快也应在深秋时间。而转过年来的天汉四年,汉武帝的五儿子刘髆就被封去做昌邑王就国了,直到其去世也再也没有回过长安。因为此时齐王刘闳已死,汉武帝其余两子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也早已去封国就国,此时的长安城中只剩下刘据这一个汉武帝子嗣了。

所以,这段时间对钩弋夫人来说就非常关键了,没有儿子自然也就没办法去竞争权力的最高峰。结果,一年多以后的公元前96年,钩弋夫人仍然没有怀孕,这才让钩弋集团决定铤而走险,做假以瞒天过海。结果假怀孕碰上了真怀孕,蒙了四个月之后竟然真的怀孕了,这才造成了十四个月的假像。

不过,如果尧母门事件是后人杜撰的,那十四个月生子很可能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按原汉历,以十月为岁首,而在太初元年,则改为了以正月为岁首。所以也有可能是记录者的一种讹误,造成了三个月的误差。

四、钩弋夫人背后的势力

1、江充说

一直以来,关于“钩弋夫人是江充安排的,甚至刘弗陵为江充所生”的说法都很有市场,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就知道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认为江充的一个理由就是江充和钩弋夫人都是赵人,可问题是江充是赵地邯郸人,此时确实是在赵国境内,归赵敬肃王刘彭祖所有。然而钩弋夫人所谓的赵地河间人,实际上指的是老赵国,到这个时候已经是河间国的管辖了,属汉武帝的二哥河间献王刘德这一支的后人所有。二者相距三百多公里,并不具备安排的条件。

此外,按照江充的人生轨迹来看,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直到其身死也并没有什么势力根基来看,他投靠的码头至少大部分时间都是汉武帝,只要汉武帝这个主子满意,他的荣华富贵自然没有问题。他之所以害太子刘据,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政治理念的不同而已,但是也正因为他将黑手伸向了刘据,他才成为了别人前进路上明灯,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替罪羊。

2、真正的幕后黑手

钩弋夫人背后的势力其实并不难推测,也只有这个势力才会跑大老远的河间给汉武帝安排这么一场戏,他们便是宦官集团。只不过后来影响汉室江山几大势力之一的宦官集团,此时还很弱小罢了。钩弋夫人的父亲曾经就受过宫刑,做过中黄门,而且就死在长安。所以后来的黄门苏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人知道钩弋夫人的消息,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其勾结“望气者”演出一场“拳夫人”的好戏虽然看起来比较费劲,但是结果还是好的。

而且,最先向太子下手的也并不是江充,而是宦官集团。《资治通鉴汉纪十四》载:上与诸子疏,皇后希得见。太子尝谒皇后,移日乃出。黄门苏文告上曰:“太子与宫人戏。”“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过,辄增加白之。”

明明是太子去见皇宫卫子夫,也能被苏文告状说是与宫女嬉戏,像这种添油加醋之事,真可谓是不一而足。如果没有真正的利益冲突,宦官集团是没有必要真正同未来的继承人起冲突的。后来巫蛊之祸时,太子宫中的罪证桐木人,也最大可能是宦官集团安排的。而且,宦官集团不仅仅是针对太子,连其他皇子也没有放过,比如支持昌邑王刘髆的丞相刘屈氂和贰师将军李广的阴谋就是由内者令郭穰揭发的。

五、钩弋夫人的死

钩弋夫人虽然一开始可能是宦官集团的傀儡,但是随着她势力的不断提升,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宦官集团的首脑。更重要的是,宦官集团所做的这些事,她都是最大受益者。所以,当彻查巫蛊之祸一案之时,不可避免地会将钩弋夫人牵扯进来,宦官集团的头目也都被一一清算,她被处置也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了。但是,汉武帝还是不忍心将其直接处死,而是将其送去了云阳宫闲置起来。

在这里,无论是《史记》和《汉书》都强调了一件事,就是汉武帝谴责了钩弋夫人,之后才送走的,但是却都没有说明谴责的内容。可以想见,如果谴责的内容确实不够处死的话,是没有必要隐去的,正因为她所犯的过错已经够处死了,而汉武帝不忍,才未见诸笔端。

如果汉武帝真的是因为要“立子杀母”,更没有必要将她送去冷宫,直接处死也就可以了。何必还要说一句“趣行,女不得活”,意思就是说你赶紧走吧,你活不成了。如果说一旦汉武帝提前病逝,送去冷宫的太后还不是一样被接回宫中?更何况汉昭帝刘弗陵第一年做皇帝就追封了钩弋夫人为皇太后。

汉昭帝是在汉武帝临死前的后元二年才被立为太子的,而在这之前很久,应在清算巫蛊之祸之后,即公元前89年-88年之间,钩弋夫人已经被打入冷宫了。事实上,并不是因为要立汉昭帝,所以,汉武帝才处死钩弋夫人,而是因为钩弋夫人“以忧死”,才给汉武帝下了定心丸立刘弗陵,汉武帝不过是做了背锅侠而已。

标签:

更多文章

  • 韩信为刘邦平定天下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最后却因谋反罪被冤杀 死于非命 韩信和刘邦之间到底是谁辜负了谁?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但人无完人,韩信由于性格和品质上的一些弱点,加之在政治上的严重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非命,并被诛灭三族。一

  • 作为先秦时期的朝代 周朝和商朝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强大的商王朝统治了中原六百年 为什么会被周朝灭掉?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最终建周灭商。历史上周朝和商朝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商朝与周朝,与其是朝代的交替,不如说是文明的冲突。我们这片土地对历史的传承,合法性的延续非常重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天命轮替,文明万世一体的核

  • 虎牢关之战三千五对十万 李世民是如何打败窦建德大军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先后出现十

  • 唐懿宗李漼登基 唐朝积弊全面爆发 帝国陷入内忧外患 唐懿宗在位的十四年为什么会成为唐朝覆灭的起点?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唐懿宗李漼是唐朝第17任皇帝,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延纳谠言。洞晓音律,犹如天纵。统治后期,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奉迎佛骨,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相继发生动乱,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丧失了“大中之治”的成果。在唐朝历史上,唐懿宗李漼的存在感很低,以至于很多熟读历史的人也难得想起关于他的事迹

  • 湘军在晚清时期到底有多强,曾国藩是怎么把湘军训练的那么厉害的?曾国藩和湘军对中国近代时局有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曾国藩建立湘军的时候,正是满清国运危机存亡的时刻,也是中华民族遭遇大变乱、大灾难的时刻。曾国藩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凭着一腔爱国之情,他在战争中自学成材,尽管他对建立军队,行军打仗毫无经验可谈,可是他以史为鉴、以战争为师,从多次失败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

  • 清缅战争是乾隆帝十全武功中最滥竽充数的胜利 此战赢了面子却输了里子 国力强盛的大清国为什么收拾不了小小的缅甸?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清缅战争以缅甸入侵中国为开端,但却是一场双方以争夺地区利益与霸权为目的的战争,战争以中缅议和、缅甸名义上对中国称臣为结局。清缅战争中,国力强盛的大清国为何收拾不了小小的缅甸?缅甸,一个我们印象中的东南亚小国,却在我国明清时期给中原王朝造成了不小的困扰,甚至数次刀兵相见。在明朝万历年间,明军就曾挫败过

  • 清朝的和亲政策对比汉唐有哪些过人之处,清朝满蒙联姻与汉唐和亲政策有什么本质区别?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和亲是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达成具有政治目的联姻,在中国历史上,匈奴、蒙古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从来都是难于被驾御和控制的,但是清朝统治者却做到了这一点,实现了真正大一统的王朝统治,而满蒙联姻应该是其诸多有效手段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历史上第一次和亲,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的。当年,刘邦出动大军北伐,结果在平

  • 机关算尽:一代奸雄汪精卫之死真正内幕曝光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我们都知道汪精卫投靠日本,是著名的大汉奸,但其实早期的汪精卫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也曾舍身取义刺杀晚清大臣,不过后期叛国投敌,实在可惜,引得人人得以诛之,那么他最后的真实死因真的如资料所说,是病死在日本的吗?汪精卫早年中枪之后留在脊椎骨的子弹一直未能取出,在1943年11月旧病复发,赶赴日本治疗。

  • 他妙评水浒,一语道破官逼民反,终因狂妄惨遭清廷斩杀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金圣叹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我们现在读的很多小说名著都是他点评的,这个人虽然很有才华,但是性格很狂妄,最终导致了自己被斩首的命运。随着明清小说的繁荣,一大批眼光独到的文学评论家也应时而生,活跃在“书评”行业,如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和脂砚斋等。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或点评、或揭露、或修定、或丰富

  • 史学新说:俄教科书是如何看待朝鲜战争的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分裂为两个占领区:苏联和美国占领区。根据国际条约,在外国军队撤出后应举行全国大选。但是,在共产党和亲美力量在全世界对抗的情况下,这些条约并未履行。在撤军前,苏联在北方扶植了自己的金日成独裁政权,而美国在南方扶植了自己的李承晚政权。1948年,朝鲜分裂为两个国家:北方的朝鲜民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