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虎牢关之战三千五对十万 李世民是如何打败窦建德大军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虎牢关之战三千五对十万 李世民是如何打败窦建德大军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726 更新时间:2023/12/20 22:58:58

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先后出现十几个大大小小的政权,在这些政权里,王世充和窦建德是重要的两个,实力并不弱,如果让他们发展下去,说不定他们能统一天下,只是碰到了唐朝的李世民。李世民可以说是中国有名的名将,当上皇帝后,同一样把国家治理的很好,开创了贞观之治。说到李世民,没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伟大的帝王,他是如何在隋朝末年崛起的呢?当时李渊不止李世民一个儿子,李世民还有一个大哥:李建成

按照中国的传统,太子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的,虽然是这么说,但是李建成并没有李世民这么有能力。如果李建成当了皇帝,可能也就是平平常常,唐朝能不能强大起来真的不好说。李世民不一样,隋末唐初,带领一帮将领南征北战,打下大半个唐朝,文治武功方面,两人还是有差距的。在乱世中,李世民显示出他优秀的指挥能力和智慧,强大一方的王世充和窦建德也不是对手,其中虎牢关之战,就是秦王李世民消灭他们的关键战役。

当时的王世充建国:郑。窦建德建国:夏。为了夺取中原,消灭王世充,李渊命李世民不攻下洛阳绝不收兵。在攻打王世充时,李世民充分发挥了他的才能,史料记载中,李世民为了探清王世充的兵力,只身带领几十精锐,借着烟雾,冲进敌军中,一直杀到军中阵营背后。借着混乱和烟雾,李世民探清了王世充兵力,虽然途中的战马被敌军射杀,在其他将领让出坐骑后,顺利回到军中。之后李世民指挥军队进攻王世充,王世充不敌,退回了洛阳城,李世民包围了洛阳城。

为了攻城,李世民调来了唐军的重型武器:大炮。一种攻城利器,大炮可以发射五十斤重的石头,距离200步,可以有效的杀伤城墙的士兵,可惜并没有攻破洛阳城,而李世民采取了包围策略,洛阳城很快面临粮草耗尽的情况。在这期间,王世充一手下,沈悦投降于唐朝,做为内应,唐军一举夺取虎牢。而面对洛阳被包围的情况下,王世充秘密派人去向窦建德求救,希望和他联手消灭李世民。窦建德听取部下中侍郎刘彬的建议:应当放下仇恨,联军消灭李世民,如果王世充一灭,李渊一定派兵攻打大王你,所以此时才是最好解决李世民的机会。

当初王世充攻破窦建德的黎阳,窦建德破王世充的殷州以报之,两国至此交恶,从此不通信使。如今窦建德要和王世充联合抵抗唐军,天下皆知。收到窦建德的答应援救,王世充以为可以击败李世民的,可惜运气并没有在他身上。李世民等将领分析前因后果后,决定不能让两军会合,王世充已是困兽之斗,待他粮尽就是破城之日。如今要面对的是窦建德的大军,而虎牢是窦建德必经之地,只要凭着虎牢的天险,消灭窦建德还是有机会的,此战能不能一举消灭两个国家,全看虎牢了。

李世民决定后,就带领三千五百名精锐赶赴虎牢,此时的虎牢在唐军手中。达到虎牢之后,李世民又展现就英勇的一面。带领五百骁骑,到窦建德营地前观察,当时半途留下骑兵,由李勣、程咬金、秦叔宝分别统领,自己和尉迟恭带领四名骑兵前往窦建德营地观察,距离敌人营地还有三里,和敌人的游兵相遇,敌人以为是对方观察敌情的斥候,没想到李世民大喊的声称自己是秦王。引来了五六千骑兵的追击,李世民一边撤退一边射杀敌人,这样敌人几次都追不上,当引敌人进入圈套时,埋伏在四周的唐军打乱了追兵的追击,斩首三百多,敌人就撤退。

此时的情况,双方在虎牢展开了拉锯战,窦建德的运粮队被李世民部下王君廓劫得。当时窦建德部下凌敬就建议他说:大王应当绕过虎牢,渡过黄河,攻取怀州、河阳、汾州、晋州等地,一来那里兵力薄弱,可以拓展领土,实行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实力,二来进入唐朝复地,唐朝必定会震惊,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直取关中,李世民必回去救援。结果这计划被王世充的人说:洛阳危机,大王不去,恐怕支撑不了多久。加上用重金收买窦建德的武将,让他们都说凌敬只是个文人,不懂的打仗的事。在从将领的劝说下,窦建德放弃了次计划

或许天要灭窦建德,李世民又给窦建德上了一课。当时唐军透露假消息给窦建德:唐军草料将要用完,准备在黄河以北放马。李世民带领部下,向北渡过黄河,之后在北面留下一千多匹战马,让窦建德信以为真,当晚李世民就返回虎牢,窦建德以为虎牢兵力不多,侵巢而出攻打虎牢。窦建德轻视唐军,李世民安排几百精兵陪他们打,由于窦建德大军是列阵的,从早晨到中午,士兵肯定会饥饿疲惫。而黄河北岸的战马已召回。

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李世民让宇文士及带领三百骑兵经过窦建德军阵西边,告诉他如果窦建德追击,则向东进,如果不追击,则返回。窦建德果然追击,面对饥渴疲惫的士兵,士气低落。而李世民带领轻骑兵,直扑敌军阵营,大军在后。面对突如其来的骑兵,窦建德被打得措手不及,窦建德被唐军生擒。唐军俘获了五万多俘虏,李世民遣散他们,让其回家。窦建德一灭,王世充只能投降。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取胜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这场战役虽有胜算不大但却也是有胜算的。从战略上来说,虎牢关易守难攻,只要能过守得住就能够获得时间,有了时间就可以等到洛阳被攻破,与其他兵力汇合就可以。而在这场战役中不仅获得了时间还消灭了敌人。

第二有奇兵。李世民拥有一只玄甲军,这只玄甲军是他打造的特种部队,不管是装备,军人的素质,补给都是最好的,使用的装备也是李世民改造过的处于当时领先水平的。

第三,大意的对手。在这场战役中窦建德拥有军队十万人,但他却一直不进攻,希望李世民和王世充交战,自己最后获利。而且虎牢关城内也只有3500人,他也没有放在心上,一直在观望,以至于失去战机。

第四,卓越的军事才能。李世民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式,先是通过小规模的战斗不断击败对方,鼓舞自己军队的士气,还在合适的机会断了对方的粮草,使敌方陷入恐慌当中;后又使用计策让敌方进攻,但不出战,直到对方十分疲惫之时再将其一举击败。

从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取胜原因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形势和李世民自身在军事的才能是其最后平定北方,获得天下的重要原因。

虎牢关之战影响深远,它决定天下的归属问题,两个兵力不错的,都被李世民给消灭了,别看他们版图不大,可是比起其他人来说,他们对唐朝威胁最大,消灭他们后,有的政权开始归顺于唐朝。窦建德十万大军就这样被李世民的3500名玄甲精兵给打败了,简直是被李世民牵着鼻子走,步步陷入李世民的圈套中。消灭这两个威胁后,奠定了唐朝基础版图,为后来统一天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中也看出李世民的智慧、勇猛、耐心、果断和仁义,这也是众多名将愿意追随他,正是如此,在玄武门之变时,众多名将的支持下,最终赢得了胜利,开始了大唐的贞观之治。

标签:

更多文章

  • 唐懿宗李漼登基 唐朝积弊全面爆发 帝国陷入内忧外患 唐懿宗在位的十四年为什么会成为唐朝覆灭的起点?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唐懿宗李漼是唐朝第17任皇帝,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延纳谠言。洞晓音律,犹如天纵。统治后期,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奉迎佛骨,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相继发生动乱,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丧失了“大中之治”的成果。在唐朝历史上,唐懿宗李漼的存在感很低,以至于很多熟读历史的人也难得想起关于他的事迹

  • 湘军在晚清时期到底有多强,曾国藩是怎么把湘军训练的那么厉害的?曾国藩和湘军对中国近代时局有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曾国藩建立湘军的时候,正是满清国运危机存亡的时刻,也是中华民族遭遇大变乱、大灾难的时刻。曾国藩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凭着一腔爱国之情,他在战争中自学成材,尽管他对建立军队,行军打仗毫无经验可谈,可是他以史为鉴、以战争为师,从多次失败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

  • 清缅战争是乾隆帝十全武功中最滥竽充数的胜利 此战赢了面子却输了里子 国力强盛的大清国为什么收拾不了小小的缅甸?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清缅战争以缅甸入侵中国为开端,但却是一场双方以争夺地区利益与霸权为目的的战争,战争以中缅议和、缅甸名义上对中国称臣为结局。清缅战争中,国力强盛的大清国为何收拾不了小小的缅甸?缅甸,一个我们印象中的东南亚小国,却在我国明清时期给中原王朝造成了不小的困扰,甚至数次刀兵相见。在明朝万历年间,明军就曾挫败过

  • 清朝的和亲政策对比汉唐有哪些过人之处,清朝满蒙联姻与汉唐和亲政策有什么本质区别?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和亲是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达成具有政治目的联姻,在中国历史上,匈奴、蒙古等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从来都是难于被驾御和控制的,但是清朝统治者却做到了这一点,实现了真正大一统的王朝统治,而满蒙联姻应该是其诸多有效手段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历史上第一次和亲,是从汉高祖刘邦开始的。当年,刘邦出动大军北伐,结果在平

  • 机关算尽:一代奸雄汪精卫之死真正内幕曝光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我们都知道汪精卫投靠日本,是著名的大汉奸,但其实早期的汪精卫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也曾舍身取义刺杀晚清大臣,不过后期叛国投敌,实在可惜,引得人人得以诛之,那么他最后的真实死因真的如资料所说,是病死在日本的吗?汪精卫早年中枪之后留在脊椎骨的子弹一直未能取出,在1943年11月旧病复发,赶赴日本治疗。

  • 他妙评水浒,一语道破官逼民反,终因狂妄惨遭清廷斩杀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金圣叹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我们现在读的很多小说名著都是他点评的,这个人虽然很有才华,但是性格很狂妄,最终导致了自己被斩首的命运。随着明清小说的繁荣,一大批眼光独到的文学评论家也应时而生,活跃在“书评”行业,如李卓吾、金圣叹、毛宗岗和脂砚斋等。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或点评、或揭露、或修定、或丰富

  • 史学新说:俄教科书是如何看待朝鲜战争的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分裂为两个占领区:苏联和美国占领区。根据国际条约,在外国军队撤出后应举行全国大选。但是,在共产党和亲美力量在全世界对抗的情况下,这些条约并未履行。在撤军前,苏联在北方扶植了自己的金日成独裁政权,而美国在南方扶植了自己的李承晚政权。1948年,朝鲜分裂为两个国家:北方的朝鲜民主主

  • 孙皓杀人如麻 亡国后却还能享受荣华富贵 孙皓是怎么变成亡国之君的,刘禅和孙皓作为亡国之君 为什么都能得以善终?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孙皓是三国时期东吴的最后一位皇帝,在位初期,施行明政。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名声很大,惊动华夏,令晋武帝感到惶怖。孙皓是怎么变成亡国之君的?公元264年,东吴第三任君主孙休驾崩,三十岁的孙休英年早逝,遗命大臣濮阳兴、张布辅佐其子继位。史家对孙休的评价虽然远高过孙皓,但在选择继承人的事情上

  • 宋朝和明朝相隔90年 给人感觉为何相隔甚远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还不知道:宋朝和明朝只隔了90年,为何感觉相去甚远?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朝灭亡于公元1279年,明朝建立于1368年。要这么来算的话,宋朝和明朝之间,其实只间隔了90年的时间。但是我们会感觉,宋朝和明朝,相隔甚远,这是为什么呢?元朝表示:你们把我当空气吗?事情

  • 姜维忠心耿耿,为何却不得刘禅的信任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诸葛亮病逝以后,蜀国内部也不像之前那样团结了。刘禅为了收紧权力,废除了丞相之位,意思就是防止朝中有第二个诸葛亮出现。而此前实施的北伐计划也遭到阻挠,只有姜维坚持带兵北伐。但因迟迟见不到成效,导致朝中有人说姜维此番其实是另有目的,因此被刘禅所猜忌。此后姜维便一直得不到刘禅的理解,又怕回朝会遭到陷害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