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谁的书法造诣更高?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谁的书法造诣更高?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08 更新时间:2023/12/11 0:45:49

东晋时期因为出了两位绝世书法家而显得熠熠生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也一直作为佳话流传到现在,那么在后人的评价中,二王谁的书法造诣更高一些呢?

王羲之、王献之后世并称为“二王”。但从他们死后到南朝的宋、齐间,书法界排名第一的王献之,力压老爸,独领风骚上百年。

王献之的“江湖”地位不仅缘于他后天的刻苦勤奋,同时,遗传基因太好。他的父母不仅是一对生死不渝的“贤伉俪”,而且都是史上罕见天才,在书法的绝顶上一览众山、比翼双飞。

母亲被称“女中笔仙”

“袒腹东床”让一般人记住了王羲之,那么嫁给他的女孩是谁呢?她叫郗璇。

如果有“古代幸福女人排行榜”,她应当位居前列;如果把她放到民国,就是林徽因一样的奇女子。

第一、她有美貌,出身豪门。父亲郗鉴身为太尉,位极人臣,总共就她一个女儿,视为掌上明珠。所以把王家的子弟都拉出来,为她挑选其中最好的。

第二、她才华横溢。郗璇是长女,还有两个弟弟,叫郗愔、郗昙,都是当时著名书法家。但是他们在姐姐面前大气不敢出,因为她的书法巾帼不让须眉,被称为“女中笔仙”。

第三、她的爱情和婚姻如果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完美”。她和王羲之是真正的“天设一对,地造一双”,算得上绝配。不仅是帅哥美女,而且才气相当、情投意合,有共同的语言和爱好。王羲之共有7子1女。儿子是:玄之,凝之,涣之,肃之,徽之,操之,献之。女儿是:王孟姜。

凭王羲之的风流和身份,娶几个小妾、养几个歌妓是很正常的。但王羲之钟爱她一生,真正是“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了一辈子。8个子女全是由郗璇一个人生的,在当时大族中很难找出第二个。

第四、子女个个有出息。7个儿子全是书法家,只是名气大小不同而已。她的女儿记载不多,但有个小故事侧面说明她的名气。唐太宗的第12个女儿临川公主擅长书法,唐太宗希望她能有所成就,就为她取字叫“孟姜”。王孟姜还有个外孙,叫谢灵运

第五、寿命很长。郗璇究竟死于哪一年是有争议的。有种说法是,她活到了90岁,当年王羲之的堂侄孙王惠去看望她,问:您的眼睛、耳朵还好吗?

郗璇思路依然清晰,说:头发白了,牙齿掉了,这属于身体的事;眼睛耳朵,和精神相关,哪能那么快就和人分开呢?

王献之从小勤奋刻苦

王献之是第7个儿子,很小就跟着父亲学书法。有一次,王羲之看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写字,悄悄走到背后,突然去抽他手中的毛笔,笔纹丝不动。王羲之在郗璇面前夸赞:这个小孩将来肯定能得大名。

到了10岁左右,王献之认为自己绝技学成,可以出师了,跑过去问父亲:我还要再练几年?

王羲之只是笑笑,没有说话。他又跑到母亲身边,郗璇摇摇头说:早呢。

王献之又问:5年够吗?

郗璇还是摇头。王羲之指着院子里一排大缸说:等你写完了这十八口大缸的水,字勉强能站稳脚跟。

王献之又苦练5年,拿着一些得意作品给王羲之看,王羲之没有说话,随手在一个“大”字下面加了一点,还给了他。王献之又拿给郗璇看,郗璇翻了一遍,说:只有这一点像你父亲。

王献之一看,就是王羲之加的一点。

有一次,王羲之要到京城去,临走时在一块墙壁上写了几行字。王献之偷偷地把字抹掉了,自己另外写上去,写完之后相当得意,感觉和老爸的差不多啊。

过了几天,王羲之回来,看到这几行字,伤心地叹气,说:唉,我走的时候肯定是喝酒醉得不成样子了,才会写出这样的字。

王献之惭愧不已,深感功力差远了,从此更是刻苦临习。多年以后,他终于扬名天下,和王羲之并驾齐驱。王羲之被称为“书圣”,有人称他为“小圣”。

他为人高傲写字随性

王献之和他父亲一样,为人高傲,家里又阔绰,不靠卖字赚钱。求他一字很难,纯粹看他的心情。

一次他到朋友家玩,朋友正在午睡。王献之看他身上穿了一件白色袍子,还是新的。顿时来了兴趣,蘸墨在衣服上写字,转眼上面满是诗文,然后转身离去。

这个朋友醒来后,一看就是王献之的笔墨,欣喜若狂,把衣服珍藏起来,当作传家宝。

有一次,他到寺院闲逛,看见新刷的白墙,也是心血来潮。跑到墙角拿来一把大扫帚,蘸着泥汁在墙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字。

寺院的住持开心得不得了,赶紧请人刻在墙上。从此,这个寺庙观者如潮,就为了来看这个字。

他的绘画也颇有成就。桓温曾让他在扇子上写字,王献之挥笔而成。一不小心,笔落到扇子上,字都糊了。桓温正感到可惜,王献之不急不慢,用笔在墨迹上轻轻涂改。过了一会,就画成了一匹黑马和一头母牛,惟妙惟肖。桓温惊喜不已。

留下来的作品非常少

王献之的书法先学王羲之,后来也是兼各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谢安曾问他:你的书法与令尊大人相比,怎么样?

王献之答:当然不同,各有所长。

桓温的儿子桓玄非常喜爱他们父子的书法,做了两个书袋,分别装着两个人的字画,放在左右欣赏。

王献之的名作《洛神赋十三行》,是用小楷书写的曹植名篇《洛神赋》,到唐宋时,就仅残存了十三行。

真迹早就不复存在,最接近真迹的石刻本,传说是宋代贾似道写的,因石色如碧玉,又称为“碧玉十三行”。是明代万历时挖出来的,此后流落民间,解放后被国家收购,现在藏于北京首都博物馆。他的草书有《鸭头丸帖》、《中秋帖》等。

从东晋到齐梁,人们普遍认为:书法界有三个绝顶高人,排名是“王献之——王羲之——钟繇”。到了梁武帝萧衍,认为王羲之的作品要优于王献之。把名次改成了“钟繇——王羲之——王献之”。

到了唐朝,由于唐太宗极度推崇王羲之,是个狂热粉丝。从此,天下大多数人都学王羲之。所以王献之留下来的作品非常少,而且没有真迹,全是临摹本。

王献之书法能和父亲比肩,但他的爱情,远不如父亲幸福。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朝也曾开拓海外殖民地?细数大明殖民扩张的内外阻力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明清时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逐渐开始强大起来,于是欧洲各国纷纷开始扩张海外殖民地,那么作为航海大国的明朝,又是怎么与欧洲人展开争夺的呢?17世纪左右,欧洲社会正在孕育着近代文明世界的催生,以航海贸易和在世界各地经营殖民地为特征的世界性经济交流刚刚拉开帷幕,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先后

  • 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为什么最早称霸的是齐国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是老牌的强国,那么它为什么在众多国家之中脱颖而出呢?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春秋战国历史正式开启。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形成了春秋五霸。不过,关于春秋五霸是哪五个国家,历史上一度存在过八种说法。其中有两种认同度比较高的观点,一种是司马迁在《史记》给出的观点: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

  • ​庞统为什么会英年早逝轻易冤死在落凤坡,庞统的惨死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庞统是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欲出第一等言,须有第一等意。欲为第一等人,需做第一等事。虽然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在三国中则不然。三国中的武将虽

  • 汉和帝刘肇是如何创建永元之隆的, 汉和帝开创的永元之隆到底有多繁荣?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东汉汉和帝刘肇在诛灭窦氏戚族后励精图治,改变外戚擅权时的奢靡贪腐之风,促使东汉国力趋于极盛,时人称为“永元之隆”。汉和帝刘肇是如何创建永元之隆的?汉和帝开创的永元之隆到底有多繁荣?汉和帝刘肇,东汉第四位皇帝。生于建初四年,汉章帝刘炟的第四子,生母为梁贵人,后来过继给皇后窦氏为继子。建初七年,汉章帝废

  • 钩弋夫人是个什么样的女人,汉武帝为什么一定要立子杀母?汉武帝为什么临死也不放过钩弋夫人?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钩弋夫人赵氏是汉武帝刘彻宠妃,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传说赵氏天生握拳不能伸展,汉武帝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于是召见她并将其手展开,展开后掌中握有一玉钩,因此被称为拳夫人,又称钩弋夫人。一、“立子杀母”的由来《史记.外戚世家》曰:“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

  • 韩信为刘邦平定天下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最后却因谋反罪被冤杀 死于非命 韩信和刘邦之间到底是谁辜负了谁?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理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但人无完人,韩信由于性格和品质上的一些弱点,加之在政治上的严重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非命,并被诛灭三族。一

  • 作为先秦时期的朝代 周朝和商朝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强大的商王朝统治了中原六百年 为什么会被周朝灭掉?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带领周与各诸侯联军起兵讨伐商王帝辛,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最终建周灭商。历史上周朝和商朝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商朝与周朝,与其是朝代的交替,不如说是文明的冲突。我们这片土地对历史的传承,合法性的延续非常重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天命轮替,文明万世一体的核

  • 虎牢关之战三千五对十万 李世民是如何打败窦建德大军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先后出现十

  • 唐懿宗李漼登基 唐朝积弊全面爆发 帝国陷入内忧外患 唐懿宗在位的十四年为什么会成为唐朝覆灭的起点?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唐懿宗李漼是唐朝第17任皇帝,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延纳谠言。洞晓音律,犹如天纵。统治后期,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奉迎佛骨,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相继发生动乱,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丧失了“大中之治”的成果。在唐朝历史上,唐懿宗李漼的存在感很低,以至于很多熟读历史的人也难得想起关于他的事迹

  • 湘军在晚清时期到底有多强,曾国藩是怎么把湘军训练的那么厉害的?曾国藩和湘军对中国近代时局有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曾国藩建立湘军的时候,正是满清国运危机存亡的时刻,也是中华民族遭遇大变乱、大灾难的时刻。曾国藩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凭着一腔爱国之情,他在战争中自学成材,尽管他对建立军队,行军打仗毫无经验可谈,可是他以史为鉴、以战争为师,从多次失败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