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江东小霸王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能改变三国走势吗,孙策明明有儿子 为什么要把基业传给其兄弟孙权?

江东小霸王孙策如果没有英年早逝能改变三国走势吗,孙策明明有儿子 为什么要把基业传给其兄弟孙权?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42 更新时间:2024/1/7 2:35:36

孙策是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在丹徒狩猎时为许贡门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其弟孙权接掌孙策势力。

孙策,吴郡富春人。《三国演义》中绰号“小霸王”。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后脱离袁术,统一江东。但是在一次狩猎中为被刺客所伤,不久后身亡,年仅二十六岁,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江东割据奠基者

说到改变孙策的一场战役乃是平江东之战,这场战役是中国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时的一场战争,发生於汉献帝兴平二年——建安元年。发生原因为袁术多次没有实现对孙策的承诺,使孙策有自立门户的想法。他毅然放弃了使他父孙坚丢掉性命的传国玉玺,以此为代价向袁术借了三千兵,并以助袁术攻刘繇为借口,得到袁术派出的兵马,在发生战争前,孙策拥有士兵五六千人,兵马十匹,愿跟随孙策者数百人。

建安二年,乃托辞率其父所剩下的千余兵南渡江,进攻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诸部。孙策善于用人,军纪严明,得到周瑜及其他豪族支持,战无不胜。孙策注意招用人才,善于采纳好的计策,在加上他本人又武功高强,奋勇杀敌,因而在江东境内小有名气,很快就赢得了小霸王的威名,奠定了江东的基础。由此可见孙策善于利用时势,善于抓住机会。为自己的成功创下了良好的机遇。

出色领导者

孙策统一了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江、庐陵六郡,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江东集团,这点足以见证明孙策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他花费了不到九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其他人可能一辈子都完成不了的大业,。在江东统一进程做出重大贡献,产生深远影响。在他死后还为继承江东集团找了一个更强大的继承人孙权,为之目标继续奋斗下去。从后来的事迹中我们并不难发现孙权确实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

英年早逝

孙策的缺点造成了他的下场。郭嘉对此早有预言“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孙策为将,智勇双全,有勇有谋,其治军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方法。但在由于年少气盛,难免出现处事不慎的缺点,这为其结怨和遇刺种下了祸根。果然,在厉兵秣马、准备逐鹿中原的时候因单骑出猎而被刺客暗算。死时二十六岁。有说是被刺客所杀,有说是以前的旧病复发而亡。但是那都是外因。

孙策之死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他的性格原因。孙策长相英俊,健谈、善于采用下属意见,但喜好杀人并且有自大对人不设防的弊端。这点和项羽是相似的。他临终时对孙权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使各尽能以保江东,我不如卿。”由此可以孙策有自知之明的。孙权儒子,惜哉,假若孙策不死,天下事未可知也。曹操曾评价孙策为:“狮儿难与争锋也!”袁术也曾慨叹:“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由此可见孙策的厉害。

倘若孙策不死,那么孙策能够继续开拓江东大业,那么江东的发展会更加迅猛,说不定最为强大的魏国都难与之为敌。孙策少年壮志,定不屈膝死守江东,必然会以为父报仇之机,夺取荆州,占据兵家必争之地,并逐步谋图中原,甚至进发曹操都,而最终的天下恐怕也很难料定。所以,如果孙策不死至如果再多活十年,恐怕就没有所谓的三分天下,孙刘结亲联合抗曹了,恐怕就是孙策的天下了。

江东小霸王孙策,干仗猛得不行,只是最终因为杀了许贡,因为大意,被许贡家的三个门客偷袭了,刺中了面门。孙策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于是孙策决定在临死之前,将身后事安排明白,其中最重要的首要大事就是传位。在孙策死的时候,孙策生有一子,但是孙策没有传位给儿子,而是传位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

那么,孙策为什么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反而是主动传位给了当时年龄不大的孙权呢?

其一、其子年幼

孙权死的时候不过26岁,其子再大也没有其弟孙权大。而在东汉末年,军阀林立,如果立其子继位,那么很容易就被架空或者成为傀儡。比如汉灵帝,汉献帝都是活生生的摆在眼前的例子。为了江东基业着想,他选择了其弟孙权。

其二、士族内斗

孙策虽然用四年平定了江东各地,却也埋下了祸根,当时江东士族林立,不服管教的也是大有人在,要不然他也不会被许贡的门客和儿子给刺杀致死。江东士族都是不求进取的,安于现状,如果让其子继承大业,可能三国就成为两国了。

其三、其弟大才

曹操曾经就慨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说的就是孙权。孙策死前也曾说过“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这就把孙权的优点都说出来了。从孙权继位后的表现来看,他确实没有辜负其兄的希望,知人善任,联蜀抗曹,夺荆州,败刘备,无一不是壮举。所以孙策把霸业交给他,江东才有希望。

通过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孙策的眼光也是很独到的,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江东的百姓,他的眼光看得非常长远。这种大局观,大是大非的态度的确是当时最好的选择。往小一点说,第一,即使继位的不是他的儿子,但他儿子的荣华富贵肯定是少不了的。第二,其弟之才在短时间内至少能保江东无虞,孙氏一族至少能多活几十年。第三,这个时候如果让儿子接位,说不定还落下个不好的名声,有人才不用,那不是不顾江东百姓吗。于公于私,选择兄弟来继承霸业,何乐而不为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朱温叛齐降唐,绝不是唐王朝的福音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朱温是跟随黄巢起义的骨干领导,但是后来却因为形势所迫,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投降了大唐。殊不知这却成为大唐的一颗定时炸弹。如果一个地方军阀只有军队没有虎将,想要在强食弱肉的时代继续存在下去,那是很难的。朱温也意识到这一点,在追随黄巢南征北战的过程中,他很注意结交朋友,很多后来都成了他的得力助手,如:硃珍

  • 揭密刘邦与朱元璋都狂杀功臣的共同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开国皇帝们在完成了统一大业后,往往会选择将功高盖主的功臣流放或人道消灭,这也是无奈之举,但是像下面二位做的这么彻底的,就很过分了。说刘邦与朱元璋二人是白眼狼,没有半点儿冤枉的意思。(图)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先说刘邦。在楚汉之争

  • 唐朝藩镇的由来、作用以及局限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唐朝的藩镇制度最开始的目的是保卫边疆,维护政权的稳定,但藩镇高度的自治权使得国家呈现出割据势力的雏形,全国总共十个藩镇,安禄山占了三个,这也为日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唐朝藩镇设立之前,中央政府在边地上设置有守捉、城、镇、军,总体称为道。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治今甘肃

  • 民国女大学生罕见宿舍照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民国时期中国的文化曾经有一段辉煌时期,那时候的大学生跟现在的大学生相比,虽然条件艰苦了许多,却也更加纯粹。图:民国女大学生穿着旗袍洗衣服,有点不方便,但是还是给这些自力更生的女孩子点个赞。图:民国女大学生在宿舍外晾衣服,养小鸡。图:民国女大学生宿舍真实场景,在没有手机电脑的年代,人手一本书的感觉还是

  • 哪位皇帝被自己的嫔妃休掉?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自古以来都是皇帝休妃子,从来没有听说过妃子休皇帝这个说法,在清朝末年,借着时代的东风,文秀妃子做了这个千古休皇帝的第一人。1924年(民国十三年)11月5日,冯玉祥无视优待条件,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并获得大量宫中财物,历史上称这为“北京政变”。溥仪搬进载沣的居处,不久又带着文绣乘汽车来到

  • 他是中国最仁爱皇帝:死后连敌国君主都为之落泪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说起历史上宅心仁厚的明君,我们可能会想到刘备,但是刘备那形象只存在于小说里,现实中的明君,宋仁宗算的上一号。宋仁宗是谁可能有人不知道。但如果加上包拯、八贤王大家就认识他了。对,他就是常在包拯里出现的那位皇帝,狸猫换太子说的就是他。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能够接纳臣子的谏言,有一次包拯屡犯颜直谏

  • 为什么西方传统认为13是凶数?连拿破仑都忌讳这个数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有关西方宗教种种,总是给我们带来强烈的神秘感,尤其是宗教与政治和文化几乎完全融合,更加突出了宗教的肃穆和神秘。西方人特别是基督教徒最忌讳的数字是“十三”,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千方百计地避开它。(图)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西方人为什么忌讳“十三”?传说很多,其中有两种说法最为普遍:其一:最初源于北

  • 李清照杀死了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有温婉也有大气,极具美感,她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也是一段佳话。中国古代很少有才子佳人式的夫妻,真正的典范莫过于两宋之交的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都是书香门第,年轻的时候也相互仰慕,结婚后也如鱼得水。两个人不仅都对诗词文学有相同的爱好,而且对金石考据也有研究。夫妻

  • 明朝时期翰林院那点事儿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翰林院是明朝国家最高学术机构,相对于朝廷内部,这里贪污腐败的情况略微要轻一些,但是也并非是完全没有,毕竟大明王朝比较的皇帝就那么几个,剩下的不是奇葩就是蠢货。从来行贿,意必求贪渎,都是以偷私行为,打破某种相对稳定和公平的格局。行贿者,必不自爱,也不爱人。其为官掌权,必不爱民,做事必不公正。有朋友问:

  • 这艘巡洋舰原是大清订购的主力舰,购舰款却被挪去修园子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说起“吉野”号巡洋舰,我们可能都不陌生,甲午海战中日军的旗舰就是她,但是这样一艘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舰,本来应该是大清订购的。“吉野”号巡洋舰。首任舰长为日本海军大佐河原要一甲午黄海海战中,河源要一大佐指挥日本巡洋舰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冲击北洋水师水师横队之右翼,重创超勇、杨威二舰。而河源的指挥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