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削藩都十分谨慎,为何康熙却不听众人劝告,很冒险地削藩

古代削藩都十分谨慎,为何康熙却不听众人劝告,很冒险地削藩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349 更新时间:2023/12/30 15:33:32

康熙削藩引发了「三藩之乱」,最后康熙通过战争平定了「三藩之乱」,实现了削藩的目的。

康熙做的这件事,在历史上是引发了很大争议的,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康熙的做法有些操之过急。战争也许本来是可以避免的,正是由于康熙操之过急的做法,让不该发生的战争爆发了,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不光历史学者们这么说,其实当时康熙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包括孝庄太后在内的很多朝中元老重臣,都反对康熙这样做。他们认为,「三藩」的力量太强,如果贸然行动,很可能打不赢「三藩」,招致失败。那时候,很可能在北京屁股还没坐稳,又不得不退到关外去了。

(康熙削藩)

事实上,历史上对于削藩这件事,一向是非常谨慎的。很多雄才大略的君王,其实都不敢随便削藩。汉武帝只能採用颁布「推恩令」的方式,变相削藩。其他与汉武帝一样变相削藩的,还有宋太祖、光武帝等人。宋太祖採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用金钱购买权力。光武帝则採用大面积分封侯爵的形式,稀释诸侯们的权力。

而因为削藩造成失败的事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建文帝朱允炆就是一个削藩失败的典型例子。而南北朝时期,以及五代时期,之所以国家频频变换,皇帝频频变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削藩造成的。

所以,古代有见识的君王,不到万不得已,要不是完全考虑周全,他们一般都不会轻易削藩。

那么,为什么康熙皇帝却要冒着很大的风险来削藩呢?他为什么会如此迫不及待呢?是不是康熙一向就有急躁鲁莽的性格呢?

说康熙有急躁鲁莽的性格,显然是不对的。事实上,康熙做事情,还是比较有智慧的。他想要把鳌拜拿下来,也是採用摔跤的方式智取。后来他选太子,三番五次,反覆斟酌,直到死,都没有敲定。可见他做事情有多么谨慎。

那么,本来性格谨慎有智慧的康熙,为何却急于削藩呢?

我认为,康熙一定要急于削藩,其实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实际上,清朝从皇太极开始,就一直在加强中央集权。皇太极之前,一直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皇太极採用加强皇权的方式,试图把权力从皇室成员那里夺过来。

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是很成功。后来又由于皇太极的猝死,多尔衮执政,清朝的政治形势,又回到议政王大臣会议上去了。

这种情况,一直到多尔衮死后,作为皇帝的顺治才得以掌权。而且顺治继续採用皇太极的办法,限制宗王们的权力,把一些非宗室成员的大臣提拔起来,让他们掌权,替代宗室成员。

但是这样做,相当于只是一种权力的转换,权力还是没有回到皇帝的手里。康熙上台以后,整个国家已经建立了中原王朝。康熙深刻地意识到,要想在中原站稳脚跟,必须要採用中原王朝的方式,实行皇权集中制。否则的话,在关外时那样权力分散的局面,又将出现。

而康熙实际上面临权力分崩离析的局面。一方面,朝廷中有鳌拜这样的大臣垄断权力,让康熙无从插手。另一方面,地方上,尤其是南方,面临着吴三桂等「三藩」拥兵自重的情况。如果康熙不能迅速从其中突围出来,那么他的处境将是很不妙的。

朝廷中的四大辅臣,康熙已经用智慧把他们摆平的。

他先是纵容鳌拜独掌权力,让鳌拜搞死苏克萨哈,同时让索尼不满。而索尼因此在死前倒向了康熙,提出了还权的主张。这样,康熙就解决了四个辅臣中的两个。剩下的两个,遏必隆只是跟着鳌拜跑的,不足为惧?。只要把鳌拜摆平,事情就解决的。所以最后,康熙採用了摔跤的方式,来解决鳌拜的问题。

朝中权臣的问题解决了,就剩下地方上藩镇的问题了。而且在康熙看来,地方上的藩镇,是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是大问题呢?那是有现实例子的。比如南明政权,本来其实并不强大,但依然能够存在半个世纪。而「三藩」的力量比南明强大多了,如果不及时解决,他们必然会做大。

而且,要解决「三藩」的问题,历史上并没有恰当的经验。毕竟他们身在外地,又拥兵自重。除了用战争的方式,没有更好的方式。既然战争是唯一选择,早迟要打一仗,显然迟打不如早打。早打的话,「三藩」的态势还没有形成。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康熙毅然发动了战争。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标签: 削藩

更多文章

  • 中外历史上有哪些有影响力的哲学家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哲学家

    这也太多了吧。中国: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个人认为最牛的是老子)外国: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尼采、康德等更多追问追答追问能不能再多一点……追答中国:荀子、董仲舒、墨子、子思、冯友兰、曾子、扬雄、嵇康、王充、玄奘、韩愈、刘禹锡、柳宗元追问3Q!求国外近代的一些,小

  • 英语交际用语【高考】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英语

    英语交际用语【高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200句脱口而出的英语日常交际用语1.Itsuptoyou.(由你决定。)2.Ienvy[羡慕]you.(我羡慕你。)3.HowcanIgetintouchwithyou?4.WherecanIwashmyhands?(请问洗手间在哪里?)5.What

  • 壮族侬智高起义最后是怎么被狄青平定的?狄青春节定计平定侬智高叛乱:北宋骑兵用铁连耒加完胜标牌兵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公元1049年九月,知广源州侬智高据安德州反宋,攻陷12州县,据邕州称帝。宋廷派枢密副使狄青率兵往征。狄青戴上面具,指挥宋军纵横开合,左右攻击,大败侬智高军,追击50里,斩数千人,俘500余人。据传,宋仁宗赵祯刚出生时哭闹不止,玉帝被他哭得心烦意乱,告诉赵祯上天专门派文曲星和武曲星下凡来帮助他,赵祯

  • 隋朝兵精粮足、国力强盛,为什么却隐患重重,隋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北周覆亡。隋文帝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隋朝兵足粮丰国力强盛,为何二世而亡?宫廷政变表面成功勋贵隐患暗流涌动公元581年

  • ​鲁国是周王室最倚重的诸侯国 在春秋初期是一流大国 为什么最后却沦为三流小国,鲁国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鲁国是周朝的诸侯国,是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曾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历时790年。公元前256年,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鲁国在春秋初期是一流大国,为何最后却沦为三流小国?众所周知,鲁国是周公之后的封国,在周王国地位极为特殊。西周初时,作为周人东征主力之一,

  •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武将,何人的武艺最为高强? 出土碑文揭示,不是尉迟恭竟是此人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隋唐时期有许多著名的武将,如尉迟恭、程咬金、李孝恭、屈突通、刘弘基、侯君集等等。这些这些名将有的是一开始跟他打天下,有的是他挖过来的。而且战功显赫的都是挖过来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为李世民打下了一片江山,那么他们中谁的武艺最为高强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是李靖吗?李靖算不算,李靖实际上是个帅才,也

  • 董卓不过区区五万人马,为什么需要十八路诸侯讨伐,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最后为什么以失败告终?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在曹操刺杀董卓失败之后,天下人无不想除掉董卓。不久后,十八路诸侯响应联合起来讨伐董卓。但兵力雄厚的十八路诸侯不仅没能击溃董卓,反倒以分裂失败而告终。东汉末年,西凉太守董卓受大将军何进所邀,率军进京讨伐十常侍。后董卓控制朝

  • 在男尊女卑的的时代 武则天如何掌握实权登上皇位的,历史上为什么只有武则天能当上皇帝呢?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对于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并像男人一样实行统治的女人,尽管儒家历史学家都进行恶毒攻击和抱敌对态度,但是武则天显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对政治具有天赋,并且非常善于操纵宫廷的权力结构。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权力,是由于她的杰出的才能、坚毅的决心和识别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

  • 关羽北伐取得了多大的战果,为什么说关羽北伐必然失败?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前来救援樊城,却遭遇了关羽水淹七军。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

  • 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除掉韦氏集团 又一次夺回李家天下 唐隆政变成功后为什么众人要拥立相王李旦 而不是功劳更大的李隆基?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唐隆政变,是唐隆元年六月庚子,由当时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于帝都长安城共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李隆基以禁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并彻底剿灭了韦氏集团告终。这次政变的后果是,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权势更加强大。唐隆政变成功后,为何众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