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除掉韦氏集团 又一次夺回李家天下 唐隆政变成功后为什么众人要拥立相王李旦 而不是功劳更大的李隆基?

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除掉韦氏集团 又一次夺回李家天下 唐隆政变成功后为什么众人要拥立相王李旦 而不是功劳更大的李隆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681 更新时间:2023/12/24 7:55:46

唐隆政变,是唐隆元年六月庚子,由当时相王李旦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太平公主于帝都长安城共同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李隆基以禁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并彻底剿灭了韦氏集团告终。这次政变的后果是,即位不足一个月的李重茂退位,李旦复辟为唐睿宗,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权势更加强大。唐隆政变成功后,为何众人要拥立李旦,而不是功劳更大的李隆基?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给子孙作出榜样,他的子孙们也总喜欢用暴力夺取皇帝宝座。公元705年,宗中李显从母亲武则天手中夺回李家天下。唐隆元年,临辎王李隆基又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除掉韦氏集团,又一次夺回李家天下,不久当上皇帝,即唐玄宗。唐隆政变是李隆基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于公元710年在帝都长安发起的一场宫廷政变。

因爱放纵,韦后专政。

唐中宗李显,唐高宗李治的第七个儿子,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与别的皇帝不同,第一他是从自己哥哥李贤手中接过皇帝位,二是自己虽然为皇帝,但是大唐的实际统治者是他的母亲武则天。也想有一番作为的他不想时刻被母亲牵制,极力想拜托武则天得控制。他准备提拔自己的岳父、老婆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出任宰相,但都被武则天拒绝了。

心情极度愤怒和郁闷的他在与母亲的争执中表达了对自己老婆的爱和信任,李显怒说,假如他愿意,可以将天下给韦元贞。这样危险的想法和刺激的话语让武则天大为震惊。随后,唐中宗李显被贬为庐陵王,幽禁于房州,韦氏紧随其后。曾经的皇帝,如今被贬囚禁,内心内心何等凄苦,好在韦氏不离不弃,这估计是他唯一值得欣慰的。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退位,李唐复位,唐中宗李显被接回长安重新做了皇帝,韦氏顺其自然地成为皇后。重登帝位,不免感慨万千。他觉得最为感谢的人就是他的妻子韦氏。皇室宫廷的爱往往伴随着权利金钱的交易。他对她的爱到了一种完全纵容的地步,这样的纵容导致了韦后野心膨胀、无法无天,已经找不到当年那种对丈夫的爱和关心,取而代之的是对权利的无限渴望和对皇位的耿耿于怀。

她开始大肆网络亲信,培植势力,勾结当朝宰相武三思,不断掌握朝中大权,一时间权倾朝野,在朝中逐渐形成了以韦后为首的“武韦”政治集团。韦氏不仅要李显的天下,私生活也特别淫乱。710年,朝中大臣指责韦后淫乱宫中,给皇帝戴绿帽子,这可是欺君之罪,韦后害怕极了,但转眼一想她好像又什么都不怕,于是与自己的女儿安乐公主一起将他毒死。权利面前没有任何感情可言,一任皇帝被三个女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可见唐朝皇室乱到了一种境界。

少年英雄,除难平乱

李氏江山几经周折,先是被武则天控制,如今又被韦氏控制,一次又一次的宫廷内斗在这里上演。女人当权自古以来就不被传统思维所认可接受。不管是武则天还是太平公主,还是韦后或者是安乐公主,她们要么是皇帝的老婆、要么是皇帝的女儿,都不是正真的大唐王朝的合法继承人。现在这些人祸乱宫廷,危及李家祖先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江山,那些李家的子弟,真正具有继承人资格的皇室子弟当然大为不满。李隆基就是这些人的代表。

李隆基,685年生于东都洛阳,那时候他的父亲李旦还是皇帝;五岁的时候,李旦被武则天废除,李隆基跟着父亲入住东宫;先后被封为楚王、临淄王,公元708年,兼任潞州别驾,年仅23岁。唐初州的长官叫刺史,别驾相当于副刺史。作为李家的后代,看到朝堂之上妇人作乱,内心便隐隐发誓,定要从这些人手里夺回属于李家的天下。

有才之人并不缺乏远大的政治抱负,借着自己特殊的身份,他广泛结交有识之士,尤其是主动依靠手中握有大权的太平公主。此时,朝中其实已经形成了以韦后、武三思为首的和以李隆基、太平公主为首的两大政治集团,只不过后者看起来更势单力薄,没有引起对手的注意。

公元710年,相王李旦被老婆韦氏和女儿安乐公主设计毒死,儿子李重俊被韦氏立为皇帝。消息一出,李隆基再也坐不住了。因为他早就在暗中观察,就等时机到来。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和缜密的行动安排,李隆基政治集团发兵救难。从史书记载来看,整个过程有计划有组织,行动严密,配合有序,最终取得成功,诛杀韦氏、武三思等人。

其实这场政变中,几乎看不到李旦的身影,我们知道发起人是李隆基,参与的有太平公主、陈玄礼刘幽求等人。《旧唐书》中详细介绍了,李隆基等人从密谋到实行,这一连串的细节,唯独不见李旦起到什么作用。《资治通鉴》中也说:“今而见从,则王预危事;不从,将败大计。”

就是说当初有人建议李隆基,让他把计划告诉相王李旦,可李隆基认为,不应该把父亲牵扯进来。万一说了之后,父亲反对这件事,那就更糟糕了。简单来说,就是李旦完全没参与这件事,直到唐隆政变成功后,李隆基才向父亲请罪:“隆基出见相王,叩头谢不先启之罪。”李旦也没有怪他,说这是为了李唐江山着想,反而肯定了他的功劳。既然连李旦都承认了,在这场政变中,李隆基的功劳最大,那为何成功以后,众人要拥立李旦为帝,而不是李隆基呢?

第一、政变得以成功,有赖于相王的威望。相王李旦是什么身份?他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儿子,是唐中宗的亲弟弟,当初也是做过皇帝的人。他在唐朝是属于根正苗红的皇室子弟,此时唐中宗已死,没人能超越他的身份。这时候李隆基想发动政变,就要得到士兵们的支持。那些将领自然大多愿意,可士兵很多都是墙头草,他们不愿草率跟人参与政变,毕竟不知道最后谁输谁赢,搞不好自己小命就没了。因此难保李隆基在密谋阶段,没有用到父亲的名号,众人一听连相王都支持,自然就一边倒,拥护李唐正室皇族了。

第二、李旦是最佳继承人。李旦是唐中宗李显的亲弟弟,之前李显就想封他为“皇太弟”,只不过被他拒绝。此时李显的其他儿子都死了,李重茂又被迫退位,皇帝没有儿子继位,那自然就该由兄弟继位了。当时众人起草的李重茂禅让诏书,就提到了“兄终弟及”这一点。

第三、李隆基、太平公主预谋政变,李旦不会不知情。自从唐中宗去世起,李隆基等人便开始密谋,一直到政变发生,前后大约二十天。要知道,计划一场政变并不容易,要准备的东西,联络的人都很多。不管李隆基如何小心,也不可能瞒过李旦,毕竟父子俩同在一个屋檐下。可见李旦对此事心知肚明,只是他也支持政变,便没有干涉。以至于后来政变成功,史书上将所有的功劳,都归于李隆基所有。加上第一点所说的,李旦的影响力对政变起到积极作用,所以他表面上似乎什么都没做,实际上却做出很大贡献。

第四、太平公主不会同意拥立李隆基。李隆基在政变中功劳很大,但太平公主也不会选择支持他,因为这个侄儿很有能力,是太平公主最大的对手,她不会那么傻,将敌人扶到皇位上去。可李旦就不同了,他是太平公主的哥哥,如果是他登基,太平就能慢慢对付李隆基。以李旦对妹妹的宠爱,说不定今后可以说服他,立自己为“皇太妹”,这样就能效仿母亲武则天了。

第五、李隆基有自己的小心思。从表面来看,这场政变是李隆基辛辛苦苦组织的,到头来,他却拱手将成果让给父亲,其实这才是李隆基的智慧。那时候的他不过二十多岁,不管是执政的能力,还是在朝中的威望,都比不上父亲李旦。现在自己立了功,将皇位送给父亲,一来彰显了自己的孝心,二来让所有人都夸赞他,将来李旦要立储君的时候,李隆基的赞成票就更多了。而在李旦执政的这段时间内,李隆基也可以韬光养晦,一面培养自己的势力,一面设法制衡姑姑太平公主。

事实证明,李隆基的决定是正确的。李旦登基后,就立即决定要立太子,原本想立嫡长子李成器,奈何李隆基的功劳太大,在朝中早已有得到不少重臣的支持。加上李成器喜好诗书,不愿参与政事,便主动提出把太子之位让给弟弟。

综上所述,众人拥立李旦,是因为李旦的身份、威望能让所有人信服,同时又能使太平公主不敢轻举妄动。只可惜,一切的风平浪静,都只是表面现象。背地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直斗的不可开交,李旦最后为了结束两人的斗争,直接选择传位给李隆基,给众人来了个措手不及。

李旦以为自己主动退位,将皇位继承人定下来,就能平息妹妹和儿子的战争。不曾想,李隆基一即位,就将姑姑给杀死了。这一切原不是李旦所想,可事实已定,他干脆正式归政于皇帝,自己去颐养天年了。这一连串因武则天而起的效仿事件,终于从太平公主自尽的那一刻起,一切都归于平静,实现了真正的风平浪静。

标签: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董卓是个什么样的人物?真实的董卓并非三国演义里那般只有愚蠢、嗜血和贪色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董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董卓作战勇猛有谋,力建战功。又先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等战役,颇著威名。后来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三国演义》里,“董卓乱政”可以说是群雄割据的开端。而在演义里,董卓被刻画成贪财好色,残酷暴

  • 开创出元嘉盛世的宋文帝刘义隆为什么三次北伐都惨败而归,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对刘宋统治产生了哪些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宋文帝刘义隆继承刘裕北伐的政策,于430年、450年和452年三度出师北伐,但都无功而返。特别是第二次北伐失败,导致北魏长驱直入、直抵瓜步、饮马长江,造成刘宋江北地区急剧萧条、六州残破。宋文帝刘义隆的北伐为何会屡次失利?所谓的元嘉北伐,包括了刘义隆在元嘉年间发动的三次对北魏的战争。第一次在元嘉七年三

  • 俄罗斯境内神秘唐代古城 或为公主行宫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图瓦共和国一个偏远的Tere-Khol湖中,有一座古城遗址,遗址名为“博尔巴任”(Por-Bajin),属唐式建筑,应为回鹘人所建。但回鹘人所留的文字资料极少,此遗址的由来至今仍是谜。这处名为“博尔巴任”的古城堡遗址位于俄罗斯南部图瓦共和国小镇昆古尔图克附近,占地

  • 揭秘:苏丹金字塔规模庞大 数量超埃及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一提到金字塔,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都是埃及的古金字塔群和守护神的狮身人面像。事实上,金字塔不仅仅是埃及独有的遗产。就在埃及的邻国苏丹也有密集的金字塔群。据BBC11日报道,苏丹金字塔的数量远远超过埃及。苏丹金字塔位于广袤的撒哈拉沙漠中,距首都喀土穆240余公里。这些金字塔总数超过250座,构成了一片庞

  • 文武双全的高顺为什么被曹操杀死?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关羽,汉末三国名将,曾被曹操俘虏,但曹操没有杀他,后来他离开曹操寻找刘备。高顺,吕布的大将,为人刚直,麾下有一支精锐部队号称“陷阵营”,所向披靡,高顺被曹操俘虏,遭到杀害。曹操俘虏了上面两个人,他杀死了高顺,却善待关羽,这是为什么?史书记载,高顺性格正直,为人清白,不饮酒,而且此人善于作战,其麾下“

  • 乾隆身世之谜 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乾隆身世之谜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谁?乾隆在历代皇帝中是非常有名的,因为他的功绩,可以说是一位名君了!不过他的身世一直像谜一样。有关乾隆皇帝的身世之谜说法有很多,有关于谁是他生母的传说也不少,他的身世真可谓是九曲十八弯,几经周转,他的亲生母亲由驻防热河的钮祜禄氏变为南方汉人“傻大姐”,而且还有传闻说他的亲

  • 为什么万历皇帝不想立长子朱常洛为继承人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朱常洛虽然是万历皇帝的长子,但是却没有得到万历帝的喜爱。在万历皇帝执政期间,曾经不止一次想要废除朱常洛的太子之位,但是朱常洛也十分幸运,最终得以化险为夷,成功地登上了皇位。那么,为什么万历皇帝不想立朱常洛为帝呢?万历皇帝像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较为流行的说法,其一是因为朱常洛的身世,由于朱常洛的出

  • 不破楼兰终不还:汉朝对楼兰为什么恨之入骨?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是国人熟稔于心的句子。国富民强的大汉朝,为何要对偏安一隅的楼兰下此狠手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李白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

  • 解密中华龙鸟奥秘 化石可证其长羽毛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导读:如中华龙鸟只是背部从头到尾长着细丝状的毛,毛的特征和中华龙鸟相近的是北票龙;原始祖鸟的尾部长着真正的羽毛;顾氏小盗龙头部、颈部和躯干部覆盖着绒状羽毛,四肢及尾后部发育的是非常长的羽状羽毛……事实真的如此吗?《侏罗纪公园》上映,1996年第一个被发现的带毛恐龙化石“中华龙鸟”在中国辽宁西部出土,

  •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能买多少东西?答案令人很难相信 原来购买能力那么强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在古代的时候都是以金银铜作为货币,到了民国时期就出现了一种新的货币,那就是大洋,对于现在来说并不算罕见;那么一块大洋在民国的时候购买能力是多少呢?首先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白银的使用情况。白银在中国唐末宋初时期开始在社会上流通,但是中国自身产银量很少,白银大多来自海外。新大陆发现后,外国银元流入中国。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