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项羽为什么火烧阿房宫?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项羽为什么火烧阿房宫?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658 更新时间:2023/12/23 13:19:18

项羽为什么火烧阿房宫?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这么出名的建筑,项羽为何痛下杀手烧掉呢?

阿房宫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那项羽为什么火烧阿房宫?其实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建阿房宫,直到汉刘邦大军入关还没完工。不仅如此,实际上,70万人的劳力在4年的时间里也只是完成了一座夯土台基,而余下的那些设计精妙的建筑最终没有付诸实施。

所以,阿房宫永远留在了秦始皇的梦幻之中。这座传说中壮美的宫殿并没有被项羽焚毁—那是因为它从来就没有建成过。

一座绝世宫殿建筑,承载了项羽二千多年的悲伤,以及文人墨客说不尽的激情与梦想。如今,考古学家终于找到了它的确切所在,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太多的谜题还是等这座宫殿完全露出地面才能找到答案。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阿房宫建于二千多年前的秦代。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每征服一国,就绘制该国宫室图,在秦国都城咸阳的渭水南岸仿造宫殿,称“六国宫殿”。相传当时共有宫室145种,著名的有信宫、甘泉宫、兴乐宫、长杨宫等宫殿。

想当年,咸阳宫可谓殿宇林立,楼阁相属,曲廊幽径,花香景深。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人伐运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开凿北山的石料,在渭河南上林苑中开始兴建更大规模的宫殿—朝宫。

朝宫,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遗憾的是,由于工程过于浩大,阿房宫最终只是秦始皇心中的一座宫殿,他没能看到自己的宫殿落成。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东巡的路上,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传说中的仙岛,解开长生不老的秘密。

烽火台实为战国秦景观建筑遗址古都西安,曾是中国11个王朝的首都,虽然帝王们的叹息已湮没在历史之中,但其厚重的文化积淀仍无时无刻不在向世人传递着往昔风云之魅幻。公元2世纪,丝绸之路就是从西安出发,直达地中海东岸。欧洲人关于中国的第一印象都和西安有关。

西安市西去十余公里有一处自古遗留的夯土台,被世人长期认为是秦阿房宫烽火台(上林苑二号)遗址。烽火台是中国古代传递军情的建筑。因受限于古时通讯技术,在长城沿线和西北边疆,每隔一段距离,古人们就筑起一座烽火台。

烽火台里装满柴草或点燃后容易冒烟的动物粪便,并派将士日夜驻守。若发现敌人入侵,就一个接一个地点起烽火报警,敌情很快会传到军事指挥区。

点放烽火的方法,白天和晚上不一样。晚上点放火叫烽,白天点放烟叫燧。点放烟火是有严格规定的,如果来的敌军不到1000人,就点放一支烟火,每增加1000个敌兵,就增加一支烟火。烟火的传递速度是相当快的。

那么,这座自古遗留的夯土台,究竟是不是烽火台呢?

2005年3至4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阿房宫考古工作队领队李毓芳率领考古人员对这一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

李毓芳说,这个遗址出土的遗物仅限于一些板瓦、筒瓦的残片。板瓦片表面为细密交错的绳纹,筒瓦片表面均为细绳纹,内面为麻点纹,且泥条盘筑痕迹明显。不管是板瓦片还是筒瓦片,均制作粗糙。考古专家认定,其与上林苑一号遗址出土的板瓦、筒瓦相同。它建筑的时间要比阿房宫修建的时间早得多,与阿房宫没有任何关系。

她还说,该建筑遗址目前破坏严重,下部夯土台基东部和西部早已被挖掉,但仍可明显看出有每层厚5-7厘米的夯筑层。在残存建筑部有扰动过的础石,南部自底部向上1.4米处发现一未扰动过的础石,说明该建筑底部和中腰还应有建筑物。故该建筑应为高台宫殿建筑,其形制与咸阳宫一号宫殿相似,这也是战国建筑形式的一大特点。可惜如今顶部已被破坏殆尽,建筑物已无存。

“该建筑遗址应为战国秦上林苑的高台建筑遗址之一,与阿房宫的建筑没有任何关系,更不会是烽火台一类的建筑,是在秦统一以前建成的。烽火台乃军事报警设施,建在皇家公园里不合常规。”李毓芳说。秦王从未上天台祭天拜神从来都是古代帝王的重要仪式,相传上天台就是秦始皇于阿房宫中祭祀天神的地方。然而关于上天台(上林苑四号)遗址自古就有三种说法:一是秦始皇为观赏天文景观而建;二是说秦始皇为徐福而建———秦始皇派徐福东渡为他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数月未归,他十分着急,遂建此高台东望,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望福台;三是古代先民认为,五谷丰登、太平盛世均是天神、地神保佑,所以秦始皇定期率领朝臣祭祀天地,以祝祷大秦帝国物阜民丰、四海升平。

标签:

更多文章

  • 亚特兰蒂斯极限猜想:不得不毁灭的超级文明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玛雅人的历法把人类文明分为五个周期,每个周期都有新的文明诞生与旧文明的惨烈毁灭,他们甚至预言了自己的灭亡。众所周知,其间也确实有许多盛极一时的文明轰然倒塌,甚至在消失前连一点衰退的预兆都没有出现。这之间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大概便是至今存在与否都成疑的超级文明——亚特兰蒂斯。对亚特兰蒂斯的记载,最确凿

  • 揭秘汉代女尸为什么能够2000多年不腐?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汉代古尸“凌惠平”在出土后,连云港博物馆曾经特邀国内著名专家聚于港城,尝试破解这具古尸身上的种种谜团,如凌惠平身份、棺中的液体等等,还有跟她一起发现的三个棺木的尸体均腐烂了,为什么凌惠平可以驻守容颜?2002年7月7日下午4时多,连云港西南城郊约7公里的通往海州石棚山风景区的花园路基建工地上,一名挖

  • 为什么说“寡妇门前是非多”?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在中国,丈夫已逝的女子被称做“寡妇”(西方叫“未亡人”)。“寡妇门前是非多”中的“是非”,指的是发生的口舌或纠纷;这句俗语是指寡妇的特定身份,既容易招惹屑小的图谋,也更容易招人猜疑。在古代,封建礼教首先是要求寡妇遵守“从一而终”的妇道,即所谓的“烈女不嫁二夫”,在感情失落中过着孤寂的生活。烈女不嫁二

  • 揭秘考古重大发现:56万年前人类牙齿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导读:在法国靠近西班牙边境的托塔韦山洞考古遗址中,考古学者发现了一颗56万年前的人类牙齿,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在法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牙齿。8月1日消息,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考古学家发现了约56万年前的人类牙齿,研究人员称其为“重大发现”。古人类学者维埃里称,它是成年人的牙齿,但无法推测此人的性

  • 谜案:孝庄太后到底有没下嫁多尔衮?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导读:孝庄太后有木有下嫁多尔衮?这个是影视剧中被炒到沸沸扬扬的话题到底是不是真的?今天,我们就为大家解开其中的历史真相。清开国帝王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的一次大战中受伤身亡,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继承王位。公元1636年,后金改称清,年号为崇德,皇太极为清太宗。太宗朝一位最显赫的人物是太宗的弟弟多尔衮。

  • 盗墓贼如此猖狂 为什么诸葛亮的墓没人敢碰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盗墓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件很流行的事情,可以说盗墓这个行当是由来已久,也是从古至今遗留下来的一种社会现象。据史料记载,最早被盗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君王商汤之冢,而随着春秋时期的“礼坏乐崩”,社会急剧变化,兴起了一股厚葬之风,而且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已经严重的干扰人民的正常生活了,于是盗墓之风由此兴

  • 一代枭雄曹操生前两大谜团 难倒了国人上千年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代枭雄。他身世卑微却志向远大,依附着过人的权术和聪明,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董卓身后,曹操接管荀彧、程昱所议,于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最先了“挟皇帝以令诸侯”的历史。曹操因此在政治上占有了绝对的上风,夺徐州诛灭吕布,战官渡大北袁绍,慢慢同一了

  • 为什么宋朝的这三个皇帝都拒绝登基?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导读:宋英宗赵曙———藩王登基的惊悸英宗赵曙,宋朝第五帝。明道元年(1032)正月生于宣平坊,为仁宗弟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仁宗赵祯久宋英宗赵曙———藩王登基的惊悸英宗赵曙,宋朝第五帝。明道元年(1032)正月生于宣平坊,为仁宗弟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仁宗赵祯久未得子,遂于宗室内择选幼子以为建储之备。谁

  • 揭秘武则天陵墓骇人一幕 盗墓士兵瞬间毙命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若问起来历史上哪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可以说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但却依然保存完好。在过去的1300多年里,光有名有姓的盗陵者就有17人之多。然而时至今日,汉武帝的茂陵几乎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也被扫荡的所剩无几,康熙

  • 刘备平定益州后做了哪一个英明决定?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皇帝,他个人有极强的个人魅力。在刘备平定益州之后,为了巩固统治,故而将刘璋迁往荆州,孰料此一英明决定却因关羽破坏,致使刘璋及其儿子被孙权利用,在刘备死后,竟然使得诸葛亮为此心烦三四年。刘备是不是个仁义之君,在此不便议论,但就刘备平定益州后,为了巩固政权,没有让刘璋突然“暴毙”,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