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为什么皇帝爱抄家,抄家的手段都有什么

为什么皇帝爱抄家,抄家的手段都有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75 更新时间:2024/1/18 11:03:36

文/山鬼(明清史研究团队原创作者)

凡是拥有皇帝梦的人,不外乎都是因为皇帝的权利可以达成自己心理上或物质上的种种满足感,而在这其中最令人向往的就是对他人生杀大权的掌控,而在生杀大权之外还有一件能够极度满足皇权至上的事情,那就是抄家!

抄家正式的说法应该叫:籍没家产。这种形式在明清之际经常被皇帝拿来当做威慑和惩戒勋贵臣工的利器。在《红楼梦》中,一位义忠亲王老千岁对贾府的抄家,就让整个贾家手忙脚乱恐惧不已,而在影视剧等文艺作品以及历史文献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抄家灭门的字眼,而事实就是抄家的后果等同于灭门。

(《红楼梦》中贾家被抄家的消息传出)

那么皇帝为什么要抄家,抄家的过程是什么呢?一般来说,级别不够的官员直接会交由大理寺等专门掌管刑狱的部门处理,结果只需皇帝勾决即可,只有极少数位高权重或者十恶不赦的重犯,才会被皇帝亲自处理。或抄家、或罚为奴隶、或流放、或满门抄斩不留活口。

当然处在古代,无论如何被抄家的人不一定都是被冤枉的好人,他们或多或少都是违背了当时的政治规矩或者是法律法规,所以才会招来杀身之祸,并且祸及妻子。而在古代抄家的流程一般就是皇帝下旨,在明代多为锦衣卫和东厂作为执行者,而在清代则多为皇帝宠信的大臣或者是宗室来进行,毕竟抄家也是一项富得流油的工作。

在明代的《留青日扎》中记载了许多明朝的奸佞大臣被抄家的事件。这其中包括刘瑾钱宁严嵩以及江彬等人,而他们最后的处理结果无一例外都有四个字“籍没家产”。而他们被抄家的财产也是五花八门,除了金银之外还有大量的胡椒、苏木等香料,而在严嵩的家中甚至抄出了《清明上河图》。当然他们的家产不仅仅只有这些财务,在皇帝的眼中,包括这些人的妻子和仆人都是要被查抄的家产。

在《明史·胡惟庸传》中,朱元璋诛杀宰相胡惟庸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一位被“入官”的女子,被胡惟庸的同党汪广洋纳为妾,朱元璋在知道后大怒道:“没官妇女,止给功臣家。文臣何以得给?”并因此开始对胡惟庸一党进行查办。而胡惟庸绝对不会想到的是,在他死后,他的家人也会遭到“入官”的待遇。那么这个“入官”到底是什么呢?

(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关于早期宫廷教坊司女子的展现)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机构,叫做“教坊司”。教坊司始于唐代,名义上来说教坊司原属六部之首的礼部,专门在庆典或迎接贵宾时演奏乐曲的,但实际上确实具有官方背景的合法“妓院”。而由于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朱棣的霸权之下,在明初兴起了大量的抄家事件,而在抄家过程中犯官的妻子和女儿往往就会被送到教坊司,充为官妓。按理说,官妓自然要挑选貌美的女子,但是在永乐年间往往有“铁铉妻杨氏年三十五,送教坊司,茅大芳妻张氏年五十六送教坊司”。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官方背景下的教坊司是不缺少年轻貌美的籍没女子的,之所以将这些被抄家官员年长色衰的妻子送到教坊司,更多的是对官员的羞辱和对后来者的警示。正所谓,“淫人妻女者,其妻女必被人淫”而那些前来教坊司寻欢作乐的官员看到昔日同僚的妻子女儿如此这般,自然也会在心底敲响警钟,对皇权更是心存恐惧。

(清末黑龙江宁古塔的披甲人)

在清初,官方出面废止了官妓这种形式,并且在清代雍正年间将教坊司改为和声署。可是这些被抄家的人悲惨命运并没有随着教坊司的终结而结束,因为清朝又使用了另外一种方法,即流放至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宁古塔位于现在的黑龙江省,在清代之前都是苦寒之地,而披甲人,则是指其他民族或部落受降后披甲上阵为满族的统治者征战讨伐的人,地位低于一般军人,仅仅只高于奴隶,而那些被发配给披甲人为奴的人,他们的境况可想而知了。

皇帝作为古代操弄权术的最高代表,抄家仅仅是他们对下属的一种控制,是一支大棒,而胡萝卜也是他们一直都在使用的武器。例如明代万历皇帝张居正进行抄家,按照万历对张居正的恨意,本来应当对已经去世的张居正开棺戮尸的,但是毕竟张居正做过皇帝的老师,这样做未免太过狠毒,所以为了示人以慈,不但没有鞭尸,还赐给张居正年迈的母亲一所房子和十顷田地,用来做赡养费。

(故宫南熏殿藏年羹画像)

同样而到了清代,雍正皇帝在处理年羹尧的事件中也是用抄家作为大棒。由于在雍正即位之初,年羹尧居功自傲,为了巩固皇权,年羹尧被雍正用极其严厉的手段拿下。但因为年羹尧之前的功劳不忍心杀他,所以让他在狱中自裁。而年羹尧的兄弟则被夺去官职,并将年羹尧的长子斩首,其他年满十五岁的孩子都被发往最偏远的地方戍边,并且给披甲人为奴。而一直到雍正五年,政局稳定之后,又把年羹尧的孩子都召集回来,给予优待,表示皇帝的仁慈。

这种抄家的行为无论结果如何,都是皇帝对于下属的一种控制,无论是抄家、入官还是被召回,都只是操弄权术的手段,至于那些被抄家的当事人,在官员们人人自保的情况下,谁又敢去关心他们,而他们即使是被皇帝的仁慈改变命运,回到了主流社会中,除了歌功颂德他们还会再多说一句话吗?

标签:

更多文章

  • 锦衣卫还要养大象,!关于锦衣卫的五大误解,你中枪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文/沧溟道人(明清史研究原创团队作者)锦衣卫是明朝特有的机构,担负着护驾、侍卫、巡察、搜捕查案等任务。虽然曾一度被朱元璋撤销,但很快又被永乐皇帝朱棣重新恢复,并在此后与明朝共始共终。这些年,由于各类影视剧的渲染,锦衣卫的名声越来越响。锦衣卫有巡捕搜查、秘密办案的职能,本来就有点“皇家密探”的意思,再

  • 袁枚算老几?到底谁是清代最好色的男人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最近网络流传一篇《扒一扒清代最好色文人》,里面提到袁枚小妾成群,70多岁时,还占有与其祖父科举同年的小姑娘。笔者觉得以性行为的频次及烈度来讲,袁枚无法担当清代最好色文人的名头,纪昀在频次与烈度方面远超袁枚,更甚者,纪昀当得上清代最为好色男人的名头。据史料记载,纪昀“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

  • 大清为什么不惜以龙脉做借口,也要禁止汉人进入东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文/山鬼(明清史研究团队原创作者)在金庸的《鹿鼎记》中康熙皇帝曾对韦小宝所说的严禁汉人前往山海关以外的的原因,是因为关外是大清龙脉所在,而且藏有大量的财宝,并且还需要所谓的《四十二章经》为地图才能找到藏宝地点的所在。龙脉之说自古有之,甚至还有人说湖南是中国最后一条龙脉的所在,当然这些说法在我们现在看

  • 大唐名相房玄龄:皇上啊,民主就这么难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大唐名相房玄龄:皇上啊,民主就这么难吗?文/马少华唐太宗李世民向来以敢于纳谏著称,只要你说的有理,就是指着鼻子骂他也没多大关系,但在李世民晚年的一件事却很值得讨论。贞观19年,李世民要率兵亲征高丽,也就是现在的韩国和朝鲜,至于人家怎么惹他了先不管,李世民在临走前嘱咐宰相房玄龄:我不在你就是老大,山中

  • 揭秘:故宫闹鬼事件的真相是怎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说到闹鬼,从古到今的传闻不尽其数。自称亲眼见到鬼的也有很多。人们对鬼是既感兴趣又恐惧,渐渐的鬼也变得越来越神秘。鬼也渐渐的成了我们倒霉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说说曾经传的沸沸扬扬的故宫闹鬼事件。故宫是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皇宫,是世界上保留下最完整的大型古代木质建筑群。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故宫虽然

  • 重建冰人奥兹的头部模型 距今有5300年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荷兰艺术家重建了冰人头部模型,发现他拥有棕色的眼睛,这与以前的重建模型有很大出入。1.冰人奥兹的重建图冰人奥兹的最新重建模型显示,他的外貌比实际年龄显得更加苍老,皮肤像皮革一样且布满皱纹、眼睛深陷,这一形象同以前显示他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中年男性的重建图相差甚远。荷兰艺术家亚尔芬斯和亚德雷·肯尼斯制

  • 揭秘中国历史上只娶了一个女人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众所周知,中国皇帝三宫六院,三千佳丽,可谓穷奢极欲,即使是伟大如汉武帝,唐太宗等千古帝王,其后宫也是美女如云,但凡事总有例外,中国历史上就有两位皇帝,一生就只娶了皇后一个女人。西魏废帝元钦(525年―554年),西魏文帝元宝炬长子,母为皇后乙弗氏,南北朝时期西魏第二位皇帝,551年―554年在位。宇

  • 朱元璋的一个制度, 活生生拖垮了大明王朝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大明从建国到消亡,二百七十六年间,有一个政治疑问从头到尾没有得到解决,并变成明朝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即是藩王问题。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年号洪武。他以为,宋朝和元朝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主弱臣强”,所以以前朝为鉴,决定建藩。公元1370年,朱元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建立了一套严厉的封藩准则。

  • 清朝皇宫正大光明牌匾后真的有遗诏吗?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明清皇位的传承原则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是太祖朱元璋在时定下的规矩,他要子孙们严格遵守。只不过,朱棣没听他老人家的话。而清朝皇帝中,通过政变夺位的,却一例没有。这就是制度的优越性,清朝皇室在仔细琢磨历代皇位继承上的得失,尤其是吸取明朝的教训,逐步确立了一套颇具特色的皇位继承制。明朝皇位继承采取嫡

  • 洪秀全是如何死的?曾国藩欺骗世人上百年!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关于洪秀全的事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民族英雄。其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清王朝乃至整个近代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1851年1月11日(咸丰元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1853年(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