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锦衣卫还要养大象,!关于锦衣卫的五大误解,你中枪了吗?

锦衣卫还要养大象,!关于锦衣卫的五大误解,你中枪了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209 更新时间:2024/1/17 8:46:19

文/沧溟道人(明清史研究原创团队作者)

锦衣卫是明朝特有的机构,担负着护驾、侍卫、巡察、搜捕查案等任务。虽然曾一度被朱元璋撤销,但很快又被永乐皇帝朱棣重新恢复,并在此后与明朝共始共终。

这些年,由于各类影视剧的渲染,锦衣卫的名声越来越响。锦衣卫有巡捕搜查、秘密办案的职能,本来就有点“皇家密探”的意思,再加上各种影视作品对锦衣卫那些神乎其神的描写,大家便逐渐对这个略显神秘的机构产生了种种误解。以下就是对锦衣卫常见的五大误解,不知道你中枪了没?

一、锦衣卫的最高长官是指挥使

在很多电视剧中,锦衣卫的最高长官都是指挥使。其实,虽然洪武初年锦衣卫最高长官确实是指挥使,但到了后来,锦衣卫最高长官已经变成了正一品的左都督,无论是地位还是待遇,都比当年正三品的指挥使要高得多了。而指挥使一职,有的还要办实事,有的则成了赏给功臣后人的虚衔。

锦衣卫的最高长官由指挥使、都指挥使变为左都督,是正德年间的事。正德皇帝朱厚照有自己的亲信班子,独立于朝中大臣之外。钱宁就是朱厚照最信任的人之一,他由锦衣卫指挥使升到五军都督府的左都督,但依然掌管锦衣卫。自此之后,锦衣卫最高长官是左都督就成了惯例,这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嘉靖年间的陆炳,以及崇祯末年的骆养性。这个骆养性可不是一般人,清军入关后他迅速投靠清朝,可是却因为私自与南明使者往来又被革职,原本想两头讨好,最后却把双方都给得罪了。

二、锦衣卫都是特务密探

锦衣卫中的一部分确实是密探,他们在明朝各地都有耳目,一旦皇帝下令,就四处搜捕,捉到可疑人物,就投入诏狱中酷刑伺候。在朝廷处决犯人时,锦衣卫还会参与监斩。这也是锦衣卫恶名的最大来源。

(影视剧中锦衣卫在诏狱严刑逼供的场景)

但锦衣卫的职责很多,“密探”不过是其中之一。除了巡捕之外,锦衣卫还要干很多五花八门的事,有哪些呢?试列举一二。

首先是“直驾、侍卫”,就是说,每当皇上上朝,或是朝廷要举行各种典礼仪式活动的时候,锦衣卫都要准备好“卤簿仪仗”,在旁侍卫。这种场合非常多,什么献俘仪式、郊祀、祭祀太庙、经筵(皇帝听大臣讲课)、科举的殿试……统统都要锦衣卫负责仪仗工作,一年到头忙的根本停不下来。

其次,锦衣卫还要在北京城“修理街道、疏通沟渠”,这可是个苦力活。

还有一项比较囧的任务,就是在京城搜捕私自净身的人员。明朝太监待遇高,因此很多人挤破了头,不惜自宫都想当太监。问题是名额有限,那些已经净身了又当不成太监的,就会扰乱京城的秩序。所以,锦衣卫必须严加搜查,但凡捉住了,“枷号一个月、打一百,押回原籍”。

除此之外,另一个任务可能就要让不少人大跌眼镜了:养大象!这又是啥意思呢?

在明朝,大象可是各种典礼仪式中必不可少的动物。常常出现在一些朝廷的大型活动中,“以壮观瞻”。但是大象吃的那么多,体型又大,平时养它就成了件麻烦的事儿。这时,又是锦衣卫毅然决然的承担了养大象的任务,设立了“驯象所”机构,专门负责养大象。大祀时,最多要用三十一头大象,那么锦衣卫平时饲养的大象数量肯定更多一些。

既然锦衣卫有这么多不同的分工,那么说锦衣卫全是特务当然不对,至于“锦衣卫个个武功高强”,那更是无稽之谈,难道养大象、修路的锦衣卫,也身怀绝艺不成?

三、锦衣卫人人都穿飞鱼服、佩绣春刀

在各种电视剧里,锦衣卫不论何时何地,总是人人身穿飞鱼服,腰佩绣春刀,衣着光鲜,整齐划一,场面十分壮观,但实际上,这套装备,可不是人人都能穿的。

飞鱼服是一种赐服,因为衣服上有飞鱼花纹而得名。而绣春刀并没有实物流传下来,不过据推测,应该是一种比较短而细的刀具。

按照明朝规定,飞鱼服只有皇帝特别赏赐的才能穿着。锦衣卫自然也不可能人人有份,一般来说,只有锦衣卫的“堂上官”(衙署长官)在一些重大场合(如祭祀历代帝庙)时才能穿飞鱼服。而其他的锦衣卫,就算有仪仗任务,也只能穿“红紵丝纱罗衣”、“青绿锦绣服”一类的衣服,不允许穿飞鱼服。

四、锦衣卫只有南镇抚司和北镇抚司两个官署

(锦衣卫印及腰牌)

这也是错的,北镇抚司的名气大,是因为其专管诏狱,而南镇抚司则负责处理锦衣卫内部的刑名事务。除了这两个官署之外,锦衣卫在北京城还有十几个千户所和一个负责来往公文的经历司,而在南京城也有一部分锦衣卫的机构。可不要以为,南北两个镇抚司就能把事情全搞定哦!

五、锦衣卫想抓谁就抓谁

锦衣卫抓人,是需要有驾帖的!而且就算你拿到了驾帖,也不一定就能去抓人,中间还得要刑科给事中批准才行,手续比较复杂。不过,随着制度的败坏,这一“刑科批准”制度也成了空文,一些胆子大的,甚至敢伪造驾帖,因此,这个误解,也就不算“误”了。

参考史料:明史、明实录、明会典、万历野获编、南明史

标签:

更多文章

  • 袁枚算老几?到底谁是清代最好色的男人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最近网络流传一篇《扒一扒清代最好色文人》,里面提到袁枚小妾成群,70多岁时,还占有与其祖父科举同年的小姑娘。笔者觉得以性行为的频次及烈度来讲,袁枚无法担当清代最好色文人的名头,纪昀在频次与烈度方面远超袁枚,更甚者,纪昀当得上清代最为好色男人的名头。据史料记载,纪昀“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

  • 大清为什么不惜以龙脉做借口,也要禁止汉人进入东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文/山鬼(明清史研究团队原创作者)在金庸的《鹿鼎记》中康熙皇帝曾对韦小宝所说的严禁汉人前往山海关以外的的原因,是因为关外是大清龙脉所在,而且藏有大量的财宝,并且还需要所谓的《四十二章经》为地图才能找到藏宝地点的所在。龙脉之说自古有之,甚至还有人说湖南是中国最后一条龙脉的所在,当然这些说法在我们现在看

  • 大唐名相房玄龄:皇上啊,民主就这么难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大唐名相房玄龄:皇上啊,民主就这么难吗?文/马少华唐太宗李世民向来以敢于纳谏著称,只要你说的有理,就是指着鼻子骂他也没多大关系,但在李世民晚年的一件事却很值得讨论。贞观19年,李世民要率兵亲征高丽,也就是现在的韩国和朝鲜,至于人家怎么惹他了先不管,李世民在临走前嘱咐宰相房玄龄:我不在你就是老大,山中

  • 揭秘:故宫闹鬼事件的真相是怎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说到闹鬼,从古到今的传闻不尽其数。自称亲眼见到鬼的也有很多。人们对鬼是既感兴趣又恐惧,渐渐的鬼也变得越来越神秘。鬼也渐渐的成了我们倒霉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说说曾经传的沸沸扬扬的故宫闹鬼事件。故宫是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皇宫,是世界上保留下最完整的大型古代木质建筑群。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故宫虽然

  • 重建冰人奥兹的头部模型 距今有5300年历史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荷兰艺术家重建了冰人头部模型,发现他拥有棕色的眼睛,这与以前的重建模型有很大出入。1.冰人奥兹的重建图冰人奥兹的最新重建模型显示,他的外貌比实际年龄显得更加苍老,皮肤像皮革一样且布满皱纹、眼睛深陷,这一形象同以前显示他是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中年男性的重建图相差甚远。荷兰艺术家亚尔芬斯和亚德雷·肯尼斯制

  • 揭秘中国历史上只娶了一个女人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众所周知,中国皇帝三宫六院,三千佳丽,可谓穷奢极欲,即使是伟大如汉武帝,唐太宗等千古帝王,其后宫也是美女如云,但凡事总有例外,中国历史上就有两位皇帝,一生就只娶了皇后一个女人。西魏废帝元钦(525年―554年),西魏文帝元宝炬长子,母为皇后乙弗氏,南北朝时期西魏第二位皇帝,551年―554年在位。宇

  • 朱元璋的一个制度, 活生生拖垮了大明王朝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大明从建国到消亡,二百七十六年间,有一个政治疑问从头到尾没有得到解决,并变成明朝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即是藩王问题。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年号洪武。他以为,宋朝和元朝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主弱臣强”,所以以前朝为鉴,决定建藩。公元1370年,朱元璋分封诸皇子为亲王,建立了一套严厉的封藩准则。

  • 清朝皇宫正大光明牌匾后真的有遗诏吗?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明清皇位的传承原则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这是太祖朱元璋在时定下的规矩,他要子孙们严格遵守。只不过,朱棣没听他老人家的话。而清朝皇帝中,通过政变夺位的,却一例没有。这就是制度的优越性,清朝皇室在仔细琢磨历代皇位继承上的得失,尤其是吸取明朝的教训,逐步确立了一套颇具特色的皇位继承制。明朝皇位继承采取嫡

  • 洪秀全是如何死的?曾国藩欺骗世人上百年!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关于洪秀全的事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太平天国天王,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民族英雄。其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清王朝乃至整个近代历史造成了深远的影响。1851年1月11日(咸丰元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1853年(咸丰三年)定都南京,称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

  • 铺张奢华的乾隆靠什么维持节俭圣君的形象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皇帝的“荷包”,令人直接想到的似乎应该是国库。其实中国的皇权制度中,皇帝的个人用度与国家财政分离是很早的,汉代有少府负责皇室用度,所仰仗的收入来源,是山林川泽之利。此后的历代中央王朝也基本延续了皇室收支与国家财政分离的制度,横向比较欧洲及西亚的中央集权君主,这套财政制度相当高明。但接下来的问题是,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