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慈禧太后何以统治中国47年?

慈禧太后何以统治中国47年?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01 更新时间:2023/12/28 2:36:44

导读:1861年11月,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此后三度垂帘听政,直至1908年去世,统治中国长达47年之久。人们大多认为,这是由于慈禧太后善于玩弄政治权术,具有翻云覆雨、为人阴狠、手段毒辣等独特政治手腕。其实,这些并非重要、更非根本的政治原因。

皇统继承乏人的危机

慈禧太后能够掌握清廷最高权力数十年之久,首先是基于清帝皇统继承乏人这一客观原因。

清王朝自天命汗努尔哈赤至宣统帝溥仪,共计12帝。这12位皇帝子女的多寡,与大清王朝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道光及其之前的7位皇帝,子嗣最少的雍正和嘉庆帝也有14个子女;被称之为“多子翁”的康熙帝甚至有55个子女;而到了咸丰帝,一生仅有二子一女;同治、光绪和宣统帝,竟然一生子女皆无。这就使道光以前各帝在皇位继承人问题上,选择余地较大。而自咸丰开始的三位皇帝,少子或无子,几乎丧失了选择余地或可能,出现了皇位继承乏人的危机。

清朝最后几位皇帝寿命之短促,则进一步加深了这一危机。道光以前各帝,除顺治帝情况较为特殊,只活到24岁外,其他均活至五六十岁,甚至八九十岁。而同治帝只活了19岁,咸丰帝、光绪帝虽寿命较长,但也不过才三十几岁。

如果清帝寿命较长,其子继承皇位时一般皆已长大成人,这就至少可以在年龄方面保障新君继位后即可独自处理政务,保证皇位与皇权的平稳顺利过渡。但如果皇帝的寿命过于短促,其继承人的年龄就必然偏小,不但没有任何基本知识的储备积累和政治经验,甚至不具备是非判断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新继位的小皇帝或借重于朝廷重臣,或依赖于亲近太监,或直接依靠自己的母后,出现一段时间皇位与皇权的分离错位,这就有可能导致权臣专擅或母后外戚专政之类太阿倒持的朝局。

道光以后各帝寿命之短促,子嗣之不旺,预示着大清皇统的危机。晚清御史胡思敬在谈到光绪帝死后无嗣继位时说:“国统再绝,而家无令子,识者早知其必有乱矣。”讲的正是这个意思。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数十年干政,与清末三位皇帝、特别是其子同治帝继位时年龄太小,不无直接关系。

特殊的政治身份与地位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掌握清廷最高权力数十年之久,并非仅仅因其具有多么高深莫测的政治本领或手段,而是依靠其特殊的政治身份与地位。

咸丰帝死后,清廷内部实行的虽是“(太后)垂帘(八大臣)辅政,盖兼有之”的权力机制,表面看慈禧太后与肃顺等八大臣的权力是旗鼓相当,但实际上慈禧太后占据新君生母这一更有利的地位,使其在与八大臣的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朝中部分大臣也都坚持“自古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政治理念,大都认为只有两宫太后才是皇权的真正代表。

妥善处理两大家族政治关系

外戚专权与保持皇权独立是一对势如水火的矛盾。慈禧太后则妥善地处理了那拉氏家族与爱新觉罗氏家族的政治关系,这也是她掌握清朝最高权力数十年最为根本的原因。如果将慈禧太后与唐代的武则天做一个比较,就会对此有一个极为清楚的认识。

武则天先是“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后来又正式登基称帝。不但立武氏七庙,追尊自己上五代祖皆为皇帝,大力提拔重用武氏兄弟子侄掌握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而且残杀唐皇李氏的皇子皇孙。这不但引起李氏家族的全力反抗,也引起众多唐朝重臣和旧臣的强烈不满与反对。

第一,未予那拉氏族人以显爵重任。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的大弟照祥被封为三等承恩公,其父惠征、祖父景瑞、曾祖父吉郎阿则被追封为三等承恩公。以上封爵,皆为清廷对于皇后或皇太后家族的恩封惯例,而非“违制”的特例。其二弟桂祥,之所以在1888年被封为三等承恩公,是因其女被选为光绪帝的皇后,仍是循外戚封爵之惯例,与慈禧太后的个人意旨并无直接关系。慈禧太后之所以未对胞弟委以控制清廷实权的重任,除了与其弟缺乏才干有关之外,与慈禧太后特别关注爱新觉罗氏家族与那拉氏家族关系、不给其他人以攻诘口实的意识自觉或心理警觉不无关系。

第二,慈禧太后所选立的两任小皇帝——光绪帝载湉和宣统帝溥仪,都是爱新觉罗氏家族血统最近的近支亲王后代。她的独断专行,虽会引起皇室亲王和其他朝臣的不满,但没有人怀疑慈禧太后对爱新觉罗氏家族不忠或有所威胁。至于慈禧太后多次选立小皇帝,以及其与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等人的矛盾与斗争,皆被人理解为是清朝内部的权力之争,甚至不过是家族内部的叔嫂“家务”之争而已。

综上所述,无论慈禧太后的主观意图如何,在客观上,她的确成功地使人们普遍认同其对爱新觉罗皇室是忠诚的,这应是她较为顺利地掌控清王朝最高权力长达近半个世纪的重要原因之一。

标签:

更多文章

  • 探秘:沉寂百年幽灵船戈达德号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导读:水底世界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当然也藏有许多未知的宝藏。在加拿大的湖泊下就沉睡着一直船,它的身上藏有许多秘密。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秘百年幽灵船“戈达德号”。水下“戈达德”号“戈达德”号是淘金时代的一艘船只。2008年7月,“戈达德”号被发现于加拿大育空地区的一个湖泊中。当时它船身向上,完好无损地坐

  • 攻下南京后曾国藩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1863年曾国藩攻下南京后,爵封一等侯(除开清初的三藩,一等侯爵是清王朝对汉员的最高礼遇,左宗棠军功盖世,也只封为二等侯)。就军事实力而言,他比清政府已经超出了很多,若曾国藩振臂一呼,从满朝人的手中夺回统治权,应当说并不困难,但但他没有这么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据传,曾国藩握有制衡东南半壁的兵权后,

  • 苏洵为什么给儿子取名苏轼?和古代马车有关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导读:我们都知道历史上除了李白、杜甫,还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就是苏轼。话说苏家父子三人都是才子,写的一首好诗。而在古代取名极为重要,那么苏轼的姓名到底有什么讲究,花了苏洵多少心思呢,小编给大家揭晓。古代极重取名,作为一代文豪的苏洵,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自然也花了不少心思。苏洵长子名苏轼,次子名苏辙。这

  • 盗墓贼遇诡异事件:盗宝贝时尸体竟然坐起来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盗墓往往为人所痛恨,但现如今的盗墓题材的小说又非常之火爆,究其根源就是其中恐怖而神奇的情节描述,让很多读者欲罢不能。的确,盗墓虽然伴随着高利润,但同时又需要面对极高的风险,往往一些常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在这个幽暗的古墓中发生。曾经就有这样一件事,有位盗墓贼打开了一座数百年前的古墓,但墓主人的尸身并

  • 雍正重臣年羹尧是如何死的?年羹尧的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雍正重臣年羹尧是怎么死的?年羹尧(1679年-1726年)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雍正二年(1724年),年羹尧得到雍正帝特殊宠

  • 揭秘纳斯卡线条:惊现宇航员图案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导读:美国考古学联合会在近日举行的第80届会议上,考古学家公布了一个新的发现,与秘鲁沙漠中的纳斯卡线条有关。科学家宣称纳斯卡线条惊现“宇航员”图案,专家正在研究这一图案的意义。科学家发现纳斯卡线条可引导人群走向不同的朝圣路线,路的尽头有庙宇的遗迹,最早创建纳斯卡线条的建造者试图让朝圣者可以查看标记,

  • 司马迁后裔改姓之谜:其后裔为什么不姓司马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导读: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然而这样一位伟人,他的后裔却不姓司马,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一起来探究司马迁后裔改姓之谜吧!司马迁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 解密:慈禧太后点状元为什么看上倒数第一名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古代考状元成绩最好的中,这似乎是自然规律,然而在慈禧手头上却亲自点过一位考得最差的状元,还好这位状元最终的表现非常不错,不然慈禧肯定又得背一条罪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岁。为了祝贺她六十寿诞,皇宫里头特地设立了个规矩:这一年要增考一期恩科状元。本来状元是

  •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四大谜团:脸型与这十个汉字的形状一致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秦始皇地下军团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数字和图形?秦俑的发型和手势、甲衣和车马,暗含了什么玄机和秘密?在《秦俑密码》一书里,英国畅销书作家摩利斯·科特罗对隐藏在兵马俑中的图形和数字进行富有想象力的分析。脸型之谜1974年3月29日,考古队在陕西临潼县西杨村秦始皇陵东侧的陶制兵马俑地下密室吃惊地发现,

  • 秦始皇陵里陪葬的宝物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导读:秦始皇陵目前由于还没有挖掘,有很多文物,我们暂时还不清楚,但是通过对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依然可以看到其中有许多价值惊人的宝物。黄金凫雁三国时期,张善在日南做太守。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秦始皇陵墓。这用黄金制作的“凫雁”,就是价值连城的黄金凫雁。目前,“黄金凫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