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司马迁后裔改姓之谜:其后裔为什么不姓司马

司马迁后裔改姓之谜:其后裔为什么不姓司马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423 更新时间:2024/1/17 15:43:48

导读: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然而这样一位伟人,他的后裔却不姓司马,这是为什么呢?下面一起来探究司马迁后裔改姓之谜吧!

司马迁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它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影响巨大。

在素有“文史之乡”美誉的陕西省韩城县徐村,居住着许多姓同或姓冯的大家。两千年来他们遵奉“冯同一家”,“冯同不分”,“冯同不婚”遗训。每逢清明时节,他们便怀着虔诚敬佩之情,成群结队地来到“汉太史遗祠”,为先祖司马迁祭祀扫墓。这是为什么呢?这得从两千余年以前的“李陵事件”说起。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夏天,汉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然后投降,正全身心地撰写史记的司马迁为其说情,因此遇上了飞来横祸而被判宫刑(又称“腐刑”)。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陵事件”。

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种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又极大地侮辱人格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已经40不惑的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为了完成先父的遗愿,为后人留下一部信史,他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在困厄潦倒之中发愤着书,终于完成了不朽的史学巨着《史记》。因《史记》对史实据实实录,在称赞汉武帝功德的同时,也斥责了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汉武帝对此勃然大怒,将《史记》手稿付之一炬。

司马迁有一位叫任安的好友。因“戾太子事件”被斩。狱吏在搜查其遗物时发现了一封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书信,信中告诉任安,他之所以在蒙受奇耻大辱之后还顽强地活下来,就是为了完成《史记》的着述。汉武帝见信后大怒,加上一伙对司马迁极为不满的宠臣的谗言,司马迁遭受迫害,于公元前87年去世,终年56岁(一说60岁)。

司马迁育有二子一女:长子司马临,字与仲;次子司马观,字何求;女儿司马英。据传说,悲痛中的司马迁夫人(妻子柳倩娘、侍姬随清娱)为了保住《史记》副稿,免遭满门抄斩之祸,便让两个儿子身藏《史记》副稿,逃回故乡韩城。司马迁族人怕株连九族,连夜由族长司马厚召集主事人共同商议,决定改姓和迁居。长门在“马”字旁加两点,改姓“冯”;次门在“司”字旁加一竖,改姓“同”,逃往荒无人烟的巍山老牛坡下,定村名为“续村”,表示“高门之续”;后又担心被官家识破,取同音字为“徐村”。“徐”、“续”同音,又有“余村双人”(或说仅余二人)寓意,暗指司马迁有两子,即长子司马临,次子司马观,以表明司马氏家族后继有人。司马迁父子都是西汉太史官,后裔逃匿“徐村”后,为祭祀祖宗司马迁,合族兴建了“汉太史遗祠”。从此,司马迁的后代便分别姓“冯”和“同”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解密:慈禧太后点状元为什么看上倒数第一名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古代考状元成绩最好的中,这似乎是自然规律,然而在慈禧手头上却亲自点过一位考得最差的状元,还好这位状元最终的表现非常不错,不然慈禧肯定又得背一条罪名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光绪二十年,也就是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岁。为了祝贺她六十寿诞,皇宫里头特地设立了个规矩:这一年要增考一期恩科状元。本来状元是

  •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四大谜团:脸型与这十个汉字的形状一致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秦始皇地下军团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数字和图形?秦俑的发型和手势、甲衣和车马,暗含了什么玄机和秘密?在《秦俑密码》一书里,英国畅销书作家摩利斯·科特罗对隐藏在兵马俑中的图形和数字进行富有想象力的分析。脸型之谜1974年3月29日,考古队在陕西临潼县西杨村秦始皇陵东侧的陶制兵马俑地下密室吃惊地发现,

  • 秦始皇陵里陪葬的宝物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导读:秦始皇陵目前由于还没有挖掘,有很多文物,我们暂时还不清楚,但是通过对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依然可以看到其中有许多价值惊人的宝物。黄金凫雁三国时期,张善在日南做太守。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秦始皇陵墓。这用黄金制作的“凫雁”,就是价值连城的黄金凫雁。目前,“黄金凫雁

  • 元宵节赏灯始于何时?关于元宵节赏灯的趣闻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导读: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元宵节有燃灯、观灯的习俗,故又名“灯节”。它起源于秦汉年间,后来发展为望日夜游、观灯的习俗,到唐宋时尤盛。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

  • 世界最古沉船“南海一号”:发现国宝级漆器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据媒体报道,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最古沉船“南海一号”,因其本身价值和承载的众多文物而备受海内外瞩目。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南海一号”考古队领队刘成基23日在阳江表示,“南海一号”考古发掘第一阶段正式结束,发掘出土了包括国宝级漆器在内的大量珍贵文物,第二阶段发掘拟于10月底启动。图片来源于网络自

  • 清太祖努尔哈赤44年戎马生涯 为什么总能以少胜多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努尔哈赤在历史上曾有两个谥号,分别为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时所加的“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武皇帝”(即“太祖武皇帝”),和康熙元年(1662年)所定的“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弘文定业高皇帝”(即“太祖高皇帝”)。后者在历经十余代的追封加谥后,最终成为历史上字数最多的皇帝谥号

  • 千古之谜!成吉思汗陵墓的七大谜团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导读: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崛起朔漠,而今却也已经埋入黄土之中,给后世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成吉思汗陵也成为了考古学家苦苦寻找,却直到今天成吉思汗埋葬何处,仍然未有定论!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最后魂归何处,却始终是个谜……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蒙古帝国可汗,汗号“成吉思汗”。世界史上杰

  • 科学家发现17万年前的神秘建筑 可能是尼安德特人建造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导读:科学家竟然发现17万年前的神秘建筑!通过探测发现,科学家认为这种建筑很可能就是尼安德特人建造的。但是,不可解释的就是,这种完好的洞穴建筑,古人又是如何建造的。根据《自然》杂志的报道,近日,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些非常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年代极其久远,以至于人们都怀疑这不可能是现代文明所

  •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百年尸体喷毒之谜:古代盗墓案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盗墓者在盗墓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恐怖的怪事发生,如打开古墓后发现死了几百年的人,身体不仅没有腐烂,脸色还鲜活如生;或者他们正在投入地收集墓中的珍宝时,尸首突然坐了起来;再或者在挪动尸体的时候,尸体的口中突然喷出黏液。宋末元初时,有个盗墓贼在挪动赵匡胤尸首时,就被喷了一脸的黏液,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宋朝

  • 揭秘明代开国元勋徐达的后代今何在?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明太祖朱元璋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开国功臣徐达。“我们是徐达的后人,我们徐氏家谱从明朝开编,目前已经编到第22代了。”近日,77岁的如东人徐永德致电现代快报,称他耗时10年,跋山涉水大半个中国,终于修缮成了一套《徐氏宗谱》。徐达的后人为何会来到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