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清朝灭亡以后那些皇室贵族都去了哪里?

清朝灭亡以后那些皇室贵族都去了哪里?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026 更新时间:2024/1/13 2:56:33

满清统治二百多年时间里,旗人都有特权,但同时,他们不事生产,也被禁止从事工商、贸易。生活贫困的问题,到后为也就越发明显。清末朝廷也曾有所改变,让他们或者务农、或者经商,以能解决个人生计为目标。但是辛亥革命的爆发提前把他们拉进了新时代。在老舍的话剧《茶馆》里很生动地展示出旗人生活的状况。已经演变到了群体的潦倒了。

1920年5月23日,上海《民国日报》登了《今日之旗人生活状况》一文,将当日的旗族生计状况略分为四类:贵官派指那些享受《优待条例》的亲贵宗室,这批人虽有积产,但入不抵出,亦因少不经事,“众家丁分肥”,预计“将来不至穷死不止”;谋生派是那些勤求有强,能经营和自立者,“此派为旗族中之尚佳者”,逐渐可与其他各族同化;劳动派以汉军旗人居多数,普通以人力车为谋饭之计,困顿但尚能自存;待死派则是那些注定“老死牖下”的赤贫者。

据考察,北京内城的旗人居民,“殆已由积弱而渐流于乞丐一类。以数十万众老幼男女,皆成叫化,于治安、于国光、于观瞻,皆有可注目之价值。”占人数最多的“劳动派”,虽仍可勉强糊口,但由于经济状况下降、生活费用提高等原因,“可恃之收入,少于前四五年前一倍”,生活愈见窘迫。其实,即便“贵官派”,也未见得都养尊处优。民初报纸上,时常可以看到“世子王孙倒毙城门洞,郡主命妇坠入烟花院”的时闻。入民国后,满洲王公的贫困化实则很迅速。庄士敦说,当他在1919年认识他们时,其中一些早已不再是富人,许多都“已陷入可悲的境地”。出于“脸面”考虑,他们不可能公开卖古玩,卖也只能得到“低得可笑的价钱”

庄士敦提到一位亲王,乾隆五世孙毓朗,光绪时封镇国将军三等将军,辛亥年位至军谘大臣,算是亲贵上层。清亡不过十年,他已经“穷困潦倒”。另一位重量级亲贵载泽也在入民国后,迅速“变穷”,一群民国的士兵还抢劫了他存放值钱东西的“库”,这位曾经“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1920年代末在北京穷困落魄,郁郁而终。溥仪的堂兄弟溥涧,家产吃完,靠卖画为生。庄王的后代饿死在南横街的一个空房子里。睿王的后代钟氏兄弟,因生活无着而私掘祖坟。清末重臣庆王奕劻,家赀亿万,孙子竟没落为拣破烂的。这些被取消特权的贵族,俸禄也没有了,家产吃光,便只能流浪街头,或转乎沟壑,甚至冻馁而死。

一名叫桂顺的皇族,因家境贫穷,由京去天津谋生,行至杨村,不幸病倒店中,当卖全无,又无衣无食,无奈之下向溥仪发了一封告急禀文,叩求“我主大皇帝恩赐钱财,奴才好养病度日”。当时皇族有三万余口,类似情况,比比皆是,小朝廷也是救不胜救,无能为力。许多人,就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了。王公亲贵尚且这样“穷了下来”,一般旗人的贫困更可想而知。清帝宣布退位,在与新成立的民国政府达成的一系列《优待条件》中,明文规定,保护旗人财产,维持旗人一般生活,其中《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中规定,“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保护旗人公私财产文》中指出:“凡八旗人民公私财产,应有地方官及公正士绅清查经理,以备筹画八旗生计之用。”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旗人公私财产不仅没得到应有的保护,往往以各种原因被没收

民族大同会会员刘揆一、吴景濂等人专门上书袁世凯,要求禁止没收旗人私产。呼吁归呼吁,旗人财产屡被没收的状况并没有多少改变。此外,由于财政困难,许多地方在裁撤旗营后,仅短暂发放过少数几次旗饷,大部分地方都很快停发。北京是坚持发饷时间较长的,到1924年也停止了旗饷,粮食早在民国二三年就不再发放了。袁世凯死后,饷银渐有拖欠现象,至民国七八年,旗饷只在正月、五月、八月三大节时发放,成了变相的救济款(张福记《清末民初北京旗人社会的变迁》)。

孮也记录了民国的“不发饷”:所谓旗兵改编后“饷额如旧”,始终没有如约履行过,首先生活不了的是营房中的寡妇,清朝规定八旗寡妇有一种叫做“鳏寡孤独”的恤金。若是男人为国战死,还有优厚抚恤,这种规定已行之二百多年,现在忽然不发,立刻临于断炊、挨饿的惨境。京旗的寡妇和外地驻防的寡妇首先在北京请愿(当时这种请愿全国都有),徒劳奔波毫无结果。

后来出现了京旗和外三营的索饷,依然是什么也得不到。于是引起了大规模的请愿运动。“请愿运动完全是被逼得无法生活下去,而对民国还抱有一定幻想的情况下举行的。”法国的老舍研究学者保尔·巴迪先生曾引证了一些当时在北京的外籍人士以旁观者身份记录的旗人境遇:他们的数量当然相对来说是有限的,但他们的境遇却相当悲惨,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从富贵与悠然的境地突然堕入贫穷的境地。

标签:

更多文章

  • 揭秘:刘伯温和李善长的对决谁更厉害?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刘伯温是明朝初年的开国功臣曾一度得到朱元璋的重用,李善长也是朱元璋的得力干将深得朱元璋器重。这两人一文一武在一起对决,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中央行政机构效仿元朝中书省,并在此基础上略作了一些改革。元制:中书省设左、右两丞相,平章政事若干,以及左右丞等职务,其中左、右两丞相是正职,

  • 李自成在九宫山遇难后有没有死?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李自成在九宫山遇难,那究竟有没有死在九宫山?李自成遇难湖北通城县九宫山,被清初的公私著述如《明史》、《乾隆御批纲鉴》、《绥寇纪略》、《见闻随笔》、《罪惟录》、《怀陵流寇始终录·甲申剩事》、《所知录》、《甲申传信录》、《明末纪事补遗》、《明亡述略》、《永历实录》等诸多史籍所记载。但是,李自成究竟是怎样

  • 圆明园之谜:是一座自带照明系统的园林吗?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提起圆明园,它里面的故事真是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不过,今天,宫殿君想给各位脑补一个圆明园的小知识:它为什么叫圆明园呢?难道它真的是因为建成了圆形,并且自带照明系统,所以叫这名儿吗?NO!NO!NO!首先,圆明园并不是“圆形”的。它始建于康熙年间,当年是康熙皇帝赐给他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 明朝的驸马为什么没地位,男子不愿当驸马?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古代皇室中,皇帝的女儿一般都不愁嫁人。想要当驸马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在明朝就有些例外了。竟然很多男子不愿入宫当驸马,这又是为什么呢?明朝选驸马有一套规定:“累朝定例,凡遇公主长成当择婚配,圣旨下礼部,榜谕在京官员军民人等”,凡年在14-16岁的男子,容貌齐整,父母有家教者,都可以到礼部报名。经过初选

  • 揭秘郑成功死亡之谜:是被毒死还是气死?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导读: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死,至今都是个谜,有人认为郑成功的部将马信神秘地死仿佛证明了郑成功有可能被毒死,有人则认为郑成功是被自己的儿子气死的。我们来看下郑成功是被毒死的还是被气死的?郑成功,福建南安人。明隆武帝曾赐姓朱,名成功。因此后人也多称其为“国姓爷”。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早年亦商亦盗,最后官至福建

  • 考古发现:九座距今约有两千年汉魏古墓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一场工程施工作业前的正常勘探,没想到勘探出“宝贝”。经过25天的连续勘测,在这片区域竟发现了9座墓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墓葬结构特点,初步认定其是汉魏时期,距今约2000年的墓葬群。目前勘探工作已经结束,大约六百多平方米的区域正处于“待发掘”状态。这座墓葬群位于武清开发区,考古人员指着华电武清燃气

  • 刺死辱母者穿越到古代结局又会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忠孝之道始终是这个东方国度的立国之本,当儒家文化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后,更是把“孝”上升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因为,只有对父母行孝的人,才谈得上对君主、对国家尽忠,正是因为如此,以孝治天下,也成为了历代君王必须践行的治国方略。最近,笔者看了一则关于孝子

  • 元文宗是谁,他的历史功绩都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元文宗是元武宗子嗣,元武宗去世之后,按照“兄终弟及,叔侄相承”的约定,将皇位让给了元仁宗。按照约定,元仁宗去世之后,应该要将皇位传给武宗的子嗣,但是到了仁宗晚年,他并不想遵守这个规定,他想将自己的大好河山传给自己的后嗣。就这样经过一系列的运转之后,皇位最后传给了仁宗的后嗣元英宗硕德八剌。本来武宗的传

  •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少岁?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姜子牙又叫姜太公,是商朝末年的人物。他的祖先是四岳,曾经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上赐姓为吕。出生地是东海或者是河内,姜子牙曾经辅佐西周周文王,也被称为姜太公。是历史上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在儒家法家都有很大的影响力,也被称为百家师宗。姜子牙尽心辅佐了周武王讨伐商纣国,在牧野之战中,商纣大败,纣王自杀

  • 古代皇帝选妃裸检14种处女鉴别法揭秘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古代皇帝选妃的选妃标准!5000人只要五十个古代皇帝选妃“裸检”及14种处女鉴别的方法:古代能进入后宫给皇帝当妃子的女人并不多。皇帝有权精选全国女孩中的精华入宫为其服务。被选中的女孩入宫前都要接受严格的身体检查。皇家会对其年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测试。体检时,每一道程序都十分仔细。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