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历史上曹操杀华佗的千古谜团

揭秘历史上曹操杀华佗的千古谜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晴天 访问量:4182 更新时间:2023/12/23 22:13:37

华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随着三国题材作品的火热而被人们熟知,小说中他是被曹操杀死的,那么历史上的华佗真的是死于曹操之手吗?

曹操为何杀华佗?华佗(约公元2世纪~3世纪初),字元化,沛国谯(即今安徽省毫县)人。他在年轻时,曾到徐州一带访师求学,“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沛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请他去做官,都被他一一谢绝,遂专志于医药学和养生保健术。他行医四方,足迹与声誉遍及安徽、江苏、山东、河南等省。

曹操闻听华佗医术精湛,征召他到许昌为自己看病。曹操常犯头风眩晕病,经华佗针刺治疗有所好转。《三国志》对此的记载是,“佗针鬲,随手而差。”后来,随着政务和军务的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加重了,于是,他想让华佗专门为他治疗“头风”病,做自己的侍医。但是华佗却不愿意。他借口妻子有病,告假回家,不再到曹操那里去了。曹操非常愤怒,派人到华佗家里去调查。曹操对派去的人说:如果华佗的妻子果然有病,就送给他小豆四十斛;要是没有病,就把他逮捕来办罪。

传说华佗被逮捕送到曹操那里以后,曹操仍旧请他治病。他给曹操诊断了以后,对曹操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你的病在短期内很难彻底治好,即使长期治疗,也只能苟延岁月。而要全部治好,使之不再重犯则需要先饮“麻沸散”,麻痹脑部,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这样才可能去掉病根。多疑的曹操以为华佗是要借机杀他,为关羽报仇,于是命令将华佗杀害。

被关进牢狱以后,华佗知道曹操不会放过他的,于是抑制住悲愤的心情,逐字逐句地整理他的三卷医学着作—《青囊经》,希望把自己的医术流传下去。这三卷着作整理好以后,华佗把它交给牢头,牢头不敢接受。在极度失望之下,华佗把它掷在火盆里烧掉。牢头这时候才觉得可惜,慌忙去抢,只抢出一卷,据说这一卷是关于医治兽病的记载。华佗没有留下专门着作。这是我国医学的一个重大损失。

但是,华佗之死责任果真全在曹操吗?华佗真的没有任何过失吗?

《三国演义》中有一节“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描写了华佗被曹操杀害的情形。《三国演义》虽然是文学作品,其中有着大量的虚构成分,但是,华佗因为要给曹操“开颅医病”而被曹操杀害确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今天的许多史学家大都认为,华佗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高尚,时刻心系天下百姓的疾苦,不肯服侍权贵。华佗真是这样一个人吗?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信条。华佗所生活的东汉末期,社会上读书做官的热潮已经达到顶点,公卿大多数是熟悉经术者,汉顺帝时太学生多达3万人,学儒读经成为社会风尚,而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却为士大夫所轻视,医生的社会地位不高。这种社会风尚不能不对华佗有所影响。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在当地很有名气。众所周知,科举制起源于隋朝,东汉时期普通读书人进入仕途的途径只有被“举孝廉”,也就是因为品德高尚而被推荐进入官场。

沛国相陈珪和太尉黄琬都曾荐举华佗为孝廉,征辟他做官,但是华佗却颇为自负,认为自己才气大,而不屑于去做他们举荐的那些低级文案工作,再者,华佗此时已经迷恋上医学,他不愿意为此小官而抛弃所喜好的医学。

正如《三国志·方技传》中写道的那样“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华佗在行医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到医生地位的低下。

由于他的医术高明,前来请他看病的高官权贵越来越多,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在这些高官权贵的眼中,华佗即使医术再高明,也只是一个医生而已,在同他们的接触过程中,华佗的失落感更加强烈,性格也变得乖戾了,难以与人相处,因此,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毫不客气地说他”为人性恶,难得意”。在后悔和自责的同时,他在等待入仕为官的机遇的再度降临。

标签:

更多文章

  • 上官婉儿死后,尸骨埋在了什么地方?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上官婉儿随太平公主和唐玄宗李隆基发动政变,最终李隆基登上皇位,太平公主则死于与李隆基的政治斗争,上官婉儿也被杀,那么在她死后,尸骨埋到了什么地方呢?2013年,唐代才女兼美女上官婉儿墓的发掘引起轰动。昨日,省考古研究院传出消息,上官婉儿墓的研究又有了最新进展,墓中发现的小骨块,经研究并非人骨,而是黄

  • 汉武帝刘彻晚节不保,他竟然要负主要责任?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造成汉武帝晚节不保的最主要事件,就是“巫蛊之祸”了,而巫蛊之祸的幕后元凶,就是原来赵太子手下的江充。汉武帝刘彻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为此留下负面评价,晚节不保,其元凶就是江充。江充,本名江齐,通晓

  • 传奇嫔妃香妃墓地在哪,真是死后葬在新疆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香妃在我国清朝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存在,电视剧还珠格格将这个人物描写成为了一个奇女子,通体散发奇香,那么历史上的香妃最终的结局是什么呢?她的墓又在哪里呢?香妃墓棺木上的描金的阿拉伯文字,译成汉文是“以真主名义”。这一切帮助人们弄清了死者的信仰、年龄、性别、身份和生存年代。正如史料中所记载的容妃一样

  • 刘备墓在哪儿,刘备墓中是否真的有恐怖诅咒?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一代雄主,他在夷陵之战后心力交瘁,病逝于白帝城,那么他的陵墓如今在什么地方呢?关于刘备的陵墓所在之地,可谓是众说纷纭,官方的说法是指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正殿西侧的惠陵。但是,在民间,却有很多的历史及考古爱好者有不同的看法。考古学家认为,刘备的确葬在了成都的惠陵,因为,刘备最宠爱的妃子甘

  • 只因一句话,项羽追杀刘邦的士兵就撤退了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秦灭亡后,楚汉争霸日益激烈,然而很多次项羽都有机会杀死刘邦,他却没有把握住。秦朝灭亡后,楚汉争雄,刘邦、项羽进行了一场长达四年的PK,最终汉胜楚败,项羽在乌江畔横刀自刎。其实在两人的交锋过程中,项羽有好多次机会,都可以将刘邦置之死地,有的被自己挥霍了,有的被“队友”浪费了。其中有一次,楚将竟然被刘邦

  • 明朝肱骨大臣张居正,为什么在死后遭受鞭尸?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帝王的身边总需要有一些人来提醒他事情该如何处理,国家重大决策的制定也不是皇上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因此忠言逆耳的大臣是国泰民安的保障,但是这样的大臣往往会遭到帝王的记恨,因此而惨死的人也有很多,张居正就是这样一位大臣。说起张居正之死,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官居首辅中死的最惨的一个,没有之一,这个最惨不是说

  • 合纵连横之术,苏秦和张仪最后谁是赢家?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合纵连横之术,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一种高级的外交之术,采用各种分析利弊的方式来拉拢盟友击垮敌人,最早发扬光大的是战国时期两位著名外交家苏秦和张仪。苏秦游说六国,采用合纵战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张仪则帮着秦国到各国游说,要这些国家与秦国联合攻击别国,叫“连横”。六国中,齐国和楚国比较强大,两国

  • 雍正猝死之后,下葬的时候头部竟然消失了?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雍正帝的突然死亡本来就是一个很离奇的事情了,在雍正下葬的时候,头颅竟然还离奇失踪了,这就非常奇怪了,难道真的有人对雍正行刺成功了?雍正帝在位一十三年,在位勤政克己,在朝政方面不失为一个好皇帝。关于雍正皇帝暴卒尸体无头之谜,说法不同。泰陵是雍正的陵墓,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座帝陵。

  • 秦始皇陵地宫的成功修建,可谓人类第八大奇迹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说到中国古代的皇帝陵墓,秦始皇陵的可谓是冠古绝今,不论是从布局、精美程度、艺术价值、工艺价值、施工难度和时长以及耗资情况来看,秦始皇陵都是古往今来第一的,不愧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13岁开始营建,前后38年时间动用数十万人力。据几十年的考古勘探、发

  • 明武宗封自己为总兵?这个玩笑并不好笑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自古以来,关于皇帝的记载都是庄严肃穆的,因为要时刻体现皇帝的威严,开玩笑和幽默感貌似与皇帝并没有什么关系。在中国的历史中,能被记录到史书中的玩笑,通常都不是什么好事。在很长的历史时期,“玩笑”都是与庄重、规矩的“礼”相违背的。纵观历史,“君无戏言”、“庄严稳重”向来是正人君子的评判标准;而对爱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