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上古战神蚩尤到底是杀神还是祖先?

上古战神蚩尤到底是杀神还是祖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287 更新时间:2023/12/14 8:02:26

在我国的上古传说中,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才有了华夏族的传承,那么蚩尤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我们应该如何客观评价他呢?

蚩尤和黄帝之战的故事经由历史传的越来越邪乎,关于这段上古的历史似乎蚩尤永远站在反叛者一面,那么这段尘封的历史中,蚩尤到底担当了什么角色?是历史的叛乱者还是文明的始祖?

由于原始社会阶段,没有文字记载,所以自春秋战国以来以致如今,中国的历史典籍,都只是根据历史传说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的黄帝时期。然而,在黄帝时,中华民族就有三个著名的伟大始祖,即黄帝、炎帝、蚩尤。但是,在我国历来的官方正统史中,一直把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始君,后来炎帝也逐渐被确认。所以,这里我们着重谈谈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之一的问题。

首先,应当指出,蚩尤是中国苗族的先祖。因为如今的中国苗族的族属渊源,和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有着密切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在原始社会末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一带,远古的时候就生活着很多原始人类;他们经过世世代代的生息繁衍,通过艰苦的劳动,在距今五千多年前,逐渐形成了部落联盟。这个部落联盟叫做“九黎”,以蚩尤为乎领。《国语·梦语》注中说:“九黎,蚩尤之徒也”。《书吕刑释文》、《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秦》高诱注,都说蚩尤是九黎之君。他们借助优越的地理条件,不断地辛勤开拓,使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一跃而成为雄踞东方的强大部落,并且最早进入中原。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同志写道:传说中的中国远古居民,“居住在南方的人统被称为‘蛮族’。其中九黎族最早进入中部地区。九黎当是九个部落的联盟,每个部落又包含九个兄弟氏族,共八十一个兄弟氏族。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酋长。……是以猛兽为图腾,勇悍善斗的强大部落。”在九黎部落进入中原之后,炎帝族也自西方牧进入中部地区,与九黎族发生长期的部落间的冲突。九黎族驱逐炎帝族,直至涿鹿。后业,炎帝族联合黄帝族与九黎族在涿鹿展开了原始社会末期规模空前的部落大战——涿鹿大战。在战争初期,黄帝由于兵力不足,又对地形气候不了解和不习惯,因而“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后来黄帝族创制了指南车以识别方向;并大大增添实力,才转败为胜。最后双方决战于涿鹿,九黎被打败,其首领蚩尤也被擒杀。

九黎战败以后,其势大衰,但他们还据有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广阔地区。到、舜、禹时期,他们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这就是史书上说的“三苗”,又称为“有苗”或“苗民”三苗这种部落群体的发展,最后形成了部落酋长国。范文澜写道:“苗族被禹战败后,退出黄河流域,据战国时人说,三苗曾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一上大国。这个大国当是一个大的部落联盟,是许多部落的集合体,其中较大的是荆楚。”所以,到商、周时期,“三苗”又被称为“荆楚”,有时也被称为“南蛮”后来,荆楚的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其中较先进的楚人,又被称为“荆蛮”。其后,荆蛮日渐强盛,发展成为春秋战国的“五霸”、“七雄”之一的楚国的主体居民和主体民族。

可见,九黎、三苗、南蛮、荆蛮、苗族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而且都包括苗族先民,后者是前者的苗裔。《周书·吕刑》的“蚩尤对苗民制以刑”,《国语·郑注》的“有苗复九黎之德”,三苗,九黎之后也”,等记载,就已经显出“九黎”和“三苗”的亲缘关系。《礼记·衣疏·引甫刑·郑注》说,“有苗、九黎之后……居于西裔者三苗”等语,也直接指出“三苗”是九黎的后裔。“南蛮”则是被驱逐到长江以南地区的部分“三苗”的别称,而“荆蛮”则是商、周时期对两湖地区这部分“南蛮”的称谓。许多只书都认为,苗族和三苗有亲缘关系,例如:“苗人,古三苗之裔也”;“苗者,三苗之裔”;“考红苗蟠据楚、蜀、黔三省之界,即古三苗遗种也”。这就使我们清楚看到了苗族族源的线索,九黎——三苗——南蛮(荆蛮)——苗族。就是说苗的先民是九黎,而蚩尤是九黎的首领,所以,苗族人民普遍地将蚩尤视为自己的先祖。

其次,蚩尤也是中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的祖先。五千年前,与黄帝同时代的九黎部落联盟,据史书记载,其成员中除了苗族以外,还有黎族、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如果按照过去史书的称谓,把远古时代居住在南方的人统称为“蛮族”,或称“南蛮”、“荆蛮”,那么就把我国在南方许多少数民族都包括在内了。这就是说九黎、三苗、南蛮,不仅是苗族的先民,而且也是黎族、瑶族、畲族和南方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先民。而蚩尤是九黎之君,所以,蚩尤也就不仅是苗族的先祖,同时也是黎族、瑶族、畲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先民。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苗族在古代多次迁徙过程中,包括南迁和西迁的过程中,逐渐演化为若干民族,只有一部分仍保持着苗族的称谓。由此可见,这些演化出来的民族自然也是九黎的后裔,蚩尤亦当是他们的先祖。

再次,蚩尤也是我国羌族的先祖。《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姓之别也。其国近南岳。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这就是说,羌族是出自三苗,是三苗的后裔是姜姓的别支。据史料记载,姜姓就是西北一带原来的姜族,后来称为羌,以后逐渐南迁和西迁。所以,北至现在的青海,西至现在的西藏,南至现在的四川、贵州、云南,都有羌族人民居住。羌族西迁到西藏的人自称为“乌斯藏”,乌斯就是乌氏,藏就是羌,乌斯藏就是乌氏羌的统称。他们又称为“西藏”,实际上西藏就是西羌。这就可以证明,现在的藏族,也是羌族和乌族相互融合而成的。其中也有苗族。羌族向南迁的,到四川的与当地的表族融合叫青羌,一部分羌族向南迁的,到四川的与当地的青族融合后叫青羌,一部分再由四川迁到贵州、云南。现在贵州西部的羌族,他们的公开族号为羌,而族人间仍自称为苗。云南的羌族,其来源与贵州西部的羌族大致相同,公开的族号为羌,族人间仍自称为苗。由此可见,羌族也是九黎、三苗的后裔,作为九黎之君的蚩尤亦当是羌族的先祖。

又再次,蚩尤也是汉族的先祖。范文澜同志写道:“远古时代,在中国领域内,居住着许多不同祖先的氏族和部落。它们彼此间经长时期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斗争,有些逐渐融合了,有些发展起来”。“黄帝族与炎帝族,又与夷族、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春秋时期称为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的初步基础。”“舜命契教化百姓,命皋陶用刑法制苗民,命弃播百谷以养黎民,实际是用刑法强迫苗民黎民耕种来养活受教化的百姓。”又如:陆次云《峒溪纤志》说:或者人捕获冯人妆奴隶,给他着上木靴再加木锁,一辈子也不得逃走。这就是说,把俘获对方民族的人当奴隶,以后便逐渐地融合在本民族中了。而且到春秋战国时期,“华族与居住在中国内部和四方的诸族因文化不同经常发生斗争,斗争的结果,华夏文化扩大了,中国也扩大了,到东周末年,凡接受华夏文化的各族,大体上融合成一个华族。”显而易见,这次民族融合自然也包括着一部分苗族。既然苗族的一部分融合于华族,成为汉族的初步基础,以后又不断有一部分苗族融合于汉族之中,那么,九黎也应当是汉族的先民,九黎之君蚩尤亦应当是汉族的先祖,而不应把他排斥在黄帝、炎帝之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蚩尤不仅是苗族黎民族和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而且也是汉族等其它民族的祖先,因而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时期,黄帝、炎帝、蚩尤是同时代的三个伟大人物,是原始社会阶段部落联盟解体前黄帝时期的古代中国三大部落联盟的三个首领(即大酋长)和杰出代表,是中华民族的三大始祖。

皇帝大战蚩尤的故事,虽然在民间传的更多的是蚩尤的负面形象,但是随着理性的回归,我们对这一段历史有了新的注解,就目前来说,主流观点认为:蚩尤是当时的大部,而黄帝只是小部落,两个部落因为争夺土地、盐、人口等触发的一种部落战争。

标签:

更多文章

  • 这个痴情皇帝,为了女人性命都可以不要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皇帝痴情并不是一件好事,太过于重感情的人,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如果是皇帝对女子痴情,对国家来说很可能是一个灾难。古往今来有很多痴情的皇帝,不过,痴情到惊悚的地步就不多了。慕容家就出了这么一位痴情得丢了江山、丢了尊严,最后丢了性命的皇帝。这哥们儿叫慕容熙,这家伙风流倜傥、多情温柔,他得到王位是因为

  • 自杀之前,崇祯为什么要将魏忠贤安葬?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魏忠贤被崇祯处死之后,尸体被潦草处理,但在李自成攻破北京的前夜,崇祯皇帝却下密旨将魏忠贤的尸骨收拢后安葬,这是为什么呢?魏忠贤是明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崇祯皇帝一上台就铲除了魏忠贤的阉党势力。死前被公布罪状、发配凤阳,死后被碎尸万段、悬首示众,崇祯上台后对魏忠贤的这一系列处置,在给当时黑暗政坛带来些许新

  • 安史之乱的另一主角史思明是如何称帝的?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安史之乱给我国大唐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而除了安禄山,另一个主要领导者就是史思明,那么他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史思明是唐玄宗时期的人,但是他并不是大唐汉族人,而是突厥族的人。历史上,史思明和安禄山二人挑起了安史之乱,率领一众叛军,打着消灭奸相杨国忠的名号,出师攻打大唐。安禄山和史思明的胡人军队兵强马壮

  • 古代处女的守宫砂是怎么回事,守宫砂如何制作?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守宫砂是古时候验证女子是否为处女之身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什么科学之处,完全不值得效仿,那么古时候的守宫砂是怎么回事呢?又是如何操作的呢?古代为了验证女子的贞节,会在少女的手臂上点一颗鲜艳的红痣,这颗红痣就叫做“守宫砂”,在古代是很常见的。那么问题来了,认为点上去的“守宫砂”是如何制作的?真

  • 慈禧天天山珍海味,但这两样东西却从来不吃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慈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庸统治者,她不仅贪婪且愚昧落后,而她的奢华贪婪,从日常饮食上就能看得出来。慈禧作为晚清第一吃货,天下美食尽入其肚矣。老太太吃饭之奢侈,地球人都知道,一顿饭伙食标准是200两银子以上。200两饭钱什么概念?晚清1两银子相当如今200块人民币。举箸间4万块灰飞烟灭,令人窒息。为慈

  • 同为太后,慈安真的是死于慈禧之手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在清朝的历史上,作为两宫皇太后之一的东太后慈安是与西太后慈禧一样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公元1881年4月8日),一向健康无病的东太后慈安在12小时内竟突然发病及暴卒,实在出人意料。从此,慈安之死成为清宫的一件疑案。东太后慈安,姓钮祜禄,谥孝贞显皇后,为满洲镶黄旗人,于道光十七年七月

  • 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真实目的是为了追杀朱允炆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成功篡位登基,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几年后朱棣便下令郑和下西洋,名义上是彰显国威,实则是为了寻找并追杀失踪的建文帝也很有可能。为什么明成祖朱棣会派遣郑和下西洋?流传最广的解释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明史·郑和传》透露了有关信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

  • 吴国奠基人孙坚是如何死的,孙坚墓在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武烈帝孙坚是一个非常强硬的人物,他奠基了东吴的政权,给后来孙策、孙权的统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一位豪杰,最终的死却是疑点重重。孙坚——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关东群豪中唯一被董卓忌惮的人物。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等战役,就这样一位叱诧一时的风云人物,关于他的死期

  • 诸葛亮身世如何,是草根崛起还是传统望族?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大臣,在看重出身的古代,出身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那么诸葛亮的出身如何呢?第一次北伐前夕,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表文,论述北伐的必要性,便是上学时都要背诵的《出师表》。文章中,他这样介绍自己身世,“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就是麻布衣服,古代人对穿衣服有要求,衣服的颜色、材质

  • 唐朝才女上官婉儿是何时死的,死于谁之手?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上官婉儿是我国唐朝时期著名才女,深受武则天的赏识,但是他最后竟然想要同太平公主一同称帝,最后与韦皇后一起被杀。上官婉儿什么时间被谁所杀上官婉儿是唐代一位举足轻重的女官,因其祖父上官仪获罪,刚刚出生不久的她和母亲郑氏成为了掖庭婢女,但因从小郑氏对她的严格培养,她不但精通诗文,在政事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