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许敬宗是谁,为什么后人对他的评价差别这么大

许敬宗是谁,为什么后人对他的评价差别这么大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117 更新时间:2023/12/20 22:37:54

历史是可以任人粉饰的,史书中的历史只能够作为一个参考,准确认识历史要通过多方取证并加以思考,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历史人物的评价千差万别。

许敬宗是杭州新城人,隋朝的时候就中进士为朝廷卖力。到了唐朝,他参与了诸多书籍的编纂工作,修编国史。唐高宗即位后,提拔许敬宗为礼部尚书,继续负责国史的编著工作,晚年退休病逝。

早年的许敬宗在隋朝将军宇文化及发动政变,父亲被杀后苟求得不死,他投奔瓦岗军和魏征一起管文书。

李密失败后,许敬宗归顺唐朝,李世民听闻他的名声,找他当秦府学士,贞观年间许敬宗升迁为中书舍人。

长孙皇后去世,许敬宗因为嘲笑官员相貌丑陋大笑被揭发,被罢官,贬职到都督府司马,负责修订国史。

他因为完成武德、太宗实录升官,升官辅佐太子,太子继位后更是成为礼部尚书,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亲自出兵攻打高丽,许敬宗在战事告捷后临时起草的诏书,因为辞藻非常华丽受到太宗的赏识,被唐代宗大赞。

唐高宗即为期间,许敬宗把女儿嫁给少数名族族长的儿子,换取了不少金银珠宝,拿了不少好处,被揭发后降职郑州刺史。

唐高宗想要里武昭仪为皇后,当时全朝上下一片反对声,皇帝没有台阶下,整日郁郁不欢,许敬宗察觉了高宗这一心思,他极力支持皇帝的决定,高宗大为开心,给许敬宗高官厚禄。

公元670年,许敬宗请求辞官回乡,皇帝不仅同意,还让他照旧拿俸禄。八十一岁的时候,许敬宗去世,唐高宗为他举丧文武百官为他惋惜。

历史上怎么评价许敬宗的

关于许敬宗的评价是有争议的,他在一些方面确是做出了好的贡献,当太子被废除之后,曾和太子一起共事的官员也收到牵连,纷纷被贬官,可以说是境遇惨淡。许敬宗明白他们还可以继续为朝廷效力,不能因为他们是太子曾经的部下,就全盘否定。

唐高宗听完后,觉得这样的处罚可能是有点太重了,而且也有失公平性,就将被贬官的人调回来。这里能说明这许敬宗是一个明白人,分得清黑白,看得懂利弊,他懂得官场规则,局势明朗的时候就表现得积极主动些,政权动荡的时候就表现得低调些。

但是还有很多人认为许敬宗就是一个奸臣,虽说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但是这一前一后的反差如此巨大,究竟许敬宗做了哪些事才会导致这样的评价。

他篡改历史,德彝因为说出许敬宗苟求免死的事,遭到了许敬宗的打击报复,你说我贪生怕死是吧,我连一个正规名份都不给你。他对诸多历史人物的篡改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他爱钱如命,为了钱可以将女儿嫁给蛮夷之徒,而且私下里收了多少礼我们还无从考证。这样的父亲确实不值得我们尊重。

他趋炎附势,墙头草用来形容许敬宗应该是最适合不过了,他先后辅佐过李密,太宗、高宗、武则天,哪位统治者当权,他就往身边靠,丝毫没有自己的政治原则。

他好色无度,妻子去世后,许敬宗看中了妻子的婢女,就纳为自己的小妾,发现儿子和小妾私通,就把儿子赶出长安,我了一个女人和儿子翻脸也是少见。

虽然许敬宗没有做出什么大奸大恶的事情,但说他是忠臣似乎还要多加考虑。

标签:

更多文章

  • 上古战神蚩尤到底是杀神还是祖先?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在我国的上古传说中,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才有了华夏族的传承,那么蚩尤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我们应该如何客观评价他呢?蚩尤和黄帝之战的故事经由历史传的越来越邪乎,关于这段上古的历史似乎蚩尤永远站在反叛者一面,那么这段尘封的历史中,蚩尤到底担当了什么角色?是历史的叛乱者还是文明的始祖?由于原始社会阶段,

  • 这个痴情皇帝,为了女人性命都可以不要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皇帝痴情并不是一件好事,太过于重感情的人,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如果是皇帝对女子痴情,对国家来说很可能是一个灾难。古往今来有很多痴情的皇帝,不过,痴情到惊悚的地步就不多了。慕容家就出了这么一位痴情得丢了江山、丢了尊严,最后丢了性命的皇帝。这哥们儿叫慕容熙,这家伙风流倜傥、多情温柔,他得到王位是因为

  • 自杀之前,崇祯为什么要将魏忠贤安葬?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魏忠贤被崇祯处死之后,尸体被潦草处理,但在李自成攻破北京的前夜,崇祯皇帝却下密旨将魏忠贤的尸骨收拢后安葬,这是为什么呢?魏忠贤是明史上有名的大奸臣,崇祯皇帝一上台就铲除了魏忠贤的阉党势力。死前被公布罪状、发配凤阳,死后被碎尸万段、悬首示众,崇祯上台后对魏忠贤的这一系列处置,在给当时黑暗政坛带来些许新

  • 安史之乱的另一主角史思明是如何称帝的?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安史之乱给我国大唐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而除了安禄山,另一个主要领导者就是史思明,那么他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史思明是唐玄宗时期的人,但是他并不是大唐汉族人,而是突厥族的人。历史上,史思明和安禄山二人挑起了安史之乱,率领一众叛军,打着消灭奸相杨国忠的名号,出师攻打大唐。安禄山和史思明的胡人军队兵强马壮

  • 古代处女的守宫砂是怎么回事,守宫砂如何制作?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守宫砂是古时候验证女子是否为处女之身的一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并没有什么科学之处,完全不值得效仿,那么古时候的守宫砂是怎么回事呢?又是如何操作的呢?古代为了验证女子的贞节,会在少女的手臂上点一颗鲜艳的红痣,这颗红痣就叫做“守宫砂”,在古代是很常见的。那么问题来了,认为点上去的“守宫砂”是如何制作的?真

  • 慈禧天天山珍海味,但这两样东西却从来不吃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慈禧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庸统治者,她不仅贪婪且愚昧落后,而她的奢华贪婪,从日常饮食上就能看得出来。慈禧作为晚清第一吃货,天下美食尽入其肚矣。老太太吃饭之奢侈,地球人都知道,一顿饭伙食标准是200两银子以上。200两饭钱什么概念?晚清1两银子相当如今200块人民币。举箸间4万块灰飞烟灭,令人窒息。为慈

  • 同为太后,慈安真的是死于慈禧之手吗?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在清朝的历史上,作为两宫皇太后之一的东太后慈安是与西太后慈禧一样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光绪七年三月初十日(公元1881年4月8日),一向健康无病的东太后慈安在12小时内竟突然发病及暴卒,实在出人意料。从此,慈安之死成为清宫的一件疑案。东太后慈安,姓钮祜禄,谥孝贞显皇后,为满洲镶黄旗人,于道光十七年七月

  • 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真实目的是为了追杀朱允炆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成功篡位登基,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几年后朱棣便下令郑和下西洋,名义上是彰显国威,实则是为了寻找并追杀失踪的建文帝也很有可能。为什么明成祖朱棣会派遣郑和下西洋?流传最广的解释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明史·郑和传》透露了有关信息:“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

  • 吴国奠基人孙坚是如何死的,孙坚墓在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武烈帝孙坚是一个非常强硬的人物,他奠基了东吴的政权,给后来孙策、孙权的统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这样一位豪杰,最终的死却是疑点重重。孙坚——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关东群豪中唯一被董卓忌惮的人物。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等战役,就这样一位叱诧一时的风云人物,关于他的死期

  • 诸葛亮身世如何,是草根崛起还是传统望族?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大臣,在看重出身的古代,出身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那么诸葛亮的出身如何呢?第一次北伐前夕,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表文,论述北伐的必要性,便是上学时都要背诵的《出师表》。文章中,他这样介绍自己身世,“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就是麻布衣服,古代人对穿衣服有要求,衣服的颜色、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