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凤雏庞统投奔孙权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受到重视

凤雏庞统投奔孙权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受到重视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205 更新时间:2024/1/18 5:01:13

三国时期的谋士,名气最大的当属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了,诸葛亮的成就和地位在蜀汉不必多说,但奇怪的是与他齐名的凤雏庞统却屡屡碰壁,去投奔孙权更是直接被无视,这是为什么呢?

《三国演义》中说起智谋之士,评价最高的当然是卧龙和凤雏,水镜先生司马徽有言“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可是,诸葛亮是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慢悠悠出山,可以说摆足了架子。同样级别的庞统就比较背了,先是投曹操,然后是见孙权,最后是归刘备。在孙权、刘备那里一开始都没有得到重用,而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长的太丑,而这个原因,在面见孙权的时候,显得尤为突出。

当孙权见到庞统的时候,看到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就很不高兴。为何孙权这么重视人家的长相呢?权谋背后的真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孙权为何坚决不用?这就要结合汉朝以来的品评人物的风气来说了。东汉以来,品评人物有两大标准,一个是“容止”,一个是“精神”,简单一点来讲,就是很看重一个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

外在美人人都看得见,内在美没有三五个月谁又能知道呢。像诸葛亮第一眼就让刘备动心?“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在刘备眼中,诸葛亮那就是神仙一流的人物。像东吴的前任大都督周瑜,那也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于是吴人才会称呼周瑜为“美周郎”嘛。可以说,汉末魏晋以来,但凡官员,长相都至少是平头正脸,这是品评人物,甚至是选拔官员的一项基本原则。

于是,长相丑陋,朝天鼻,黑面孔的庞统,不受欢迎,也就很好理解了。不过,孙权毕竟是一位有英雄气质的君主,不会完全因为长相而把庞统一棍子打死。庞统真正得罪孙权,是因为贬低周瑜,抬高自己。

孙权问庞统,平生所学,以什么学说为主?在当时,无非是儒学,法学,兵学等等。可是庞统却说:“不必拘执,随机应变。”这个不必,孙权听了就更加不开心了。不必就是何必,何必一定要拘泥是什么派别的学说呢?我庞统是无门无派,随意应变而已。庞统的这句话,很明显有轻视孙权的意思。但是,孙权依然忍着。孙权看到庞统这梦看重自己,就使出自己杀手锏,抬出自己的偶像周瑜来了。他问庞统,你的学问比周瑜周公瑾怎么样呢?庞统听了笑着说:“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

庞统的语言中没有直接说自己如何高出周瑜,但是却笑着回答,在一向崇敬周瑜的孙权看来,统的笑就无异于是嘲讽,无异于说周瑜算什么呢,怎么能和我相比。

于是孙权就很不开心了,告诉庞统,你先下去吧,等以后有机会我再用你好了。权谋背后的真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孙权为何坚决不用?于是,庞统知道自己没戏了,长叹一声出门了。

应该说,庞统的狂傲,让他失去了施展才华的大好机会。但是,庞统在东吴出仕的机会并未断绝。孙权说话也还留有余地,“待有用公之时,却来相请”,以后有需要,孙权还是会来找庞统的。

可是,由于鲁肃的一番话,完全堵死了庞统在东吴的仕宦之路。鲁肃到底说了什么,让庞统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待遇呢?当鲁肃知道孙权不准备用庞统时,就进去询问原因,孙权告诉他:“狂士也,用之何益!”孙权不满意的,是庞统的狂。其实,狂士未必无才,或许人家是有资格狂傲呢?

比如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有人就认为诸葛亮很狂。可是却也有人认为诸葛亮根本不应该和管仲乐毅相比,那样太屈才,应该和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相比。狂与不狂,因人而异。如果鲁肃这么解释,孙权未必会生气。可是,鲁肃说了一番话,让孙权大怒,发誓绝不用庞统。

鲁肃怎么说的呢?权谋背后的真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孙权为何坚决不用?鲁肃说:“赤壁鏖兵之时,此人曾献连环策,成第一功。主公想必知之。”鲁肃高度评价庞统,认为赤壁之战胜利的首功当属庞统,没有庞统献上连环计,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可是孙权听了这句话非常刺耳,尤其是对于“第一功”,极为反感。孙权说:“此时乃曹操自欲钉船,未必此从之功也,吾誓不用之。”孙权认为是曹操自己想要把船钉起来,和庞统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孙权讲的话自然是有错。庞统连环计的高明之处,正在于让敌人曹操看来,连环计是有利于自己,其实长远来看,确实重大陷阱。正如老子所推崇的“无为之治”的最高境界,明明君王实行了一些改革,但是百姓们都认为是自己要如此,一点不觉得是官府强迫自己一样。但是,鲁肃的话其实也有偏颇。赤壁之战的成功(不谈历史,只谈演义),有三大功劳,周瑜作为孙刘联盟的主帅,施展苦肉计,然后用火攻大败曹操,当然应该是第一功。诸葛亮借来东风,让火攻之计策能够顺利实施,可谓第二功。庞统的连环计,让火攻计策杀伤力更大,可谓第三功。

我们可以反过来推理。没有连环计,孙刘联盟难获大胜;没有借来东风,孙刘联军无法获胜;可是没有周瑜江东主战,孙刘联军都注定了灭亡。于是,周瑜才是赤壁之战第一功臣,这个观点毋庸置疑。

那么,鲁肃为什么要歪曲事实,故意夸大庞统的功劳呢?权谋背后的真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孙权为何坚决不用?可以从两方面设想。一方面是鲁肃一片好心,老好人鲁肃继续扮演着老好人的角色,为了要孙权留住庞统,夸大庞统的功劳,没想到孙权听了大怒,结果适得其反。

一方面是鲁肃用心险恶,老好人鲁肃也有着奸诈的面目,故意夸大庞统,甚至凌驾于周瑜之上,必然会激发孙权强烈不满,然后就可以排挤走庞统,自己独霸江东政坛。两种观点,截然相反。但是真相只有一个。我不相信第一种。作为年纪轻轻,第一次见到孙权,就敢于做出江东版“隆中对”,提出孙权可以立足江东。

吞并荆州,入川占据蜀地,三分天下,进而二分天下的宏伟构想的伟大政治家鲁肃,不可能是目光短浅的人。鲁肃不知道孙权性情?鲁肃不知道掩盖周瑜功劳会引发什么严重后果?我不相信鲁肃不知道。但是我又不愿意相信第二种。毕竟第二种的鲁肃过于阴险。不过,生活中也好,历史中也好,许多我们不相信的事情,都经常发生了并经常发生着。

标签:

更多文章

  • 明成祖朱棣活剐三千宫女致死的秘密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历史上朱元璋是一个比较残暴的皇帝,但是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却比父亲更加残忍,竟一次性诛杀三千宫女,为何朱棣要这么做呢?权氏是朱棣的女人,但朱棣作为皇帝注定不会缺女人,权氏在心中有一定的分量,但却不至于影响朱棣的工作与生活。权氏死后,朱棣的生活也没什么变化,权氏慢慢的淡出众人的记忆。但权氏死后三年,

  • 曹操得到了他的赏识,因而迅速崛起成为一方霸主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代霸主,在他的崛起之路上,遇到了很多的贵人相助,这多亏了他强大的人格魅力,不然他很可能碌碌无为。三国时期,曹操小时候就是个混子,因为出身不好,祖父是太监,在当时不被人看好。再加上曹家不重视文化教育,曹操小时候学的书又很杂,不识四书五经之类的,因此一直不被人所知。东汉末年是一个讲究名

  • 揭秘吴三桂为什么投降李自成:只是权宜之计?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吴三桂称帝像是小孩在玩过家家,自古成王败寇,建国称帝之人必定在其势力顶峰之时,拥有宽广的领土,兵力财力鼎盛,才会顺应民意,建立政权,而吴三桂恰恰是在其势力急转而下之下,勉强称帝,更像是在晚年聊以安慰,随性而为。图片来源于网络康熙十七年,吴三桂的割据势力日渐衰退,政治与军事实力也日益恶化,吴军统领吴三

  • 揭秘:慈禧丑事败露为保自身毒死慈安?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慈安太后,又称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慈禧的地位还不是很高,所以慈安一叫,她就乖乖地过去了,为了震慑这个作风败坏的女子,慈安拿出了先帝死前写的一封诏书,诏书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有谁图谋不轨,就可以任由她随意处置。当时年纪轻轻的慈禧一看,吓得直接就瘫在了地上。

  • 康熙十五岁就擒拿住了鳌拜但为什么没有杀他仅仅只是终身监禁?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鳌拜可不是随便说擒拿就能擒拿得了的,但是康熙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冒着大风险抓住了他,至今都被传颂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功绩,既然这是一项伟业,为什么康熙抓了鳌拜却又没有杀他仅仅只是终身监禁呢?因为当时的康熙不敢这么做。首先我们来了解下鳌拜其人。鳌拜此人是三朝元老,自皇太极时,鳌拜就领军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公

  • 唐僧的亲生父亲是刘洪,唐僧成了杀父凶手?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西游记》中有这样一幕揭露唐僧身世的戏:唐僧师徒四人来到江州,遇到死在河里的水鬼陈光蕊,陈光蕊讲述被害死的过程。唐僧为了帮助陈萼惩治恶贼,遇到陈光蕊之妻殷氏,得知自己的身世,原来自己是陈光蕊与殷氏之子。之后,唐僧为父母报仇,了却心愿,斩断世俗情缘。但是有人对“唐僧是陈光蕊的儿子”这个结论表示怀疑。

  • 大乔在孙策死后为啥就销声匿迹了,这对姐妹花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说到三国时期的美女,除了貂蝉,大乔和小乔一定算得上是美人了,而且这两位还是姐妹花,还一并嫁给了东吴最有权势的两个年轻人。但是历史对于女人总是残酷了,孙策和周瑜都没有什么好结局,那么伴随在他们身边的大乔和小乔呢?这对姐妹花的结局最后到底如何了?东汉末年,东吴世家乔玄,即后世所称之“乔国老”,家业丰实,

  • 汤若望和董鄂妃有牵扯,汤若望和董鄂妃是什么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电视剧中经常喜欢虚构一下历史人物的交集,以此来搭建一个全新的故事,于是就有了《芈月传》中差了辈儿的芈月和黄歇,那么清朝时的顺治宠妃董鄂妃和八竿子打不着的汤若望有什么牵扯呢?其实啥牵扯也没有,纯属后人瞎联想的。那么汤若望和董鄂妃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呢?董鄂妃,历史上称为孝献皇后,是清初时的将领鄂硕的女儿,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到底是什么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故的出处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我们常常都在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这段典故背后的历史到底是指的什么事件呢?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说的是什么历史?公元251年八月,司马懿去世,司马师接过父亲的权杖,让少帝曹芳一点主权也没有。但是司马师并不满足这些,他先是逼死了张皇后,随后废了曹芳,降为齐王,改立曹髦为魏王。曹髦是曹丕的长孙,不过14

  • 这个国家是成吉思汗征服路上最难攻打的国家?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成吉思汗带领他的蒙古军团一路南下征服不同的国家,在世界的版图上,征服了包括三十个国家和超过三十亿的人口,他是把我们中国的领土扩张到最大的一个皇帝,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的大军在欧洲所向披靡,但是在他们南下征服的时候却遇到了瓶颈。这个过程足足攻打了40年才攻破,成为成吉思汗征服路上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