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桃园三结义其实是虚构的,刘关张到底有没有进行过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其实是虚构的,刘关张到底有没有进行过桃园三结义?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570 更新时间:2024/1/18 15:52:17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是《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部分了,也是此后很多精彩故事的基础。但是历史上的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是否真有其事却一直存在争议,这是怎么回事呢?

越是深入研究历史,这种现象就会越多。因为,事实虽然客观存在,但历史是人写的,人们永远只能从现有的知识型来认识历史,而知识型本身也是历史的。因此,前人所留下的东西是否真实,是值得商榷的。更何况,中国古代历史的写作,往往把“教化”作为最重要的目标。为了传达“正确”的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史书中歪曲不实或者语焉不详之处比比皆是。

刘关张并未“桃园三结义”

在《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第一个着名的故事,也是后来许多精彩桥段的基础。提起刘备、关羽和张飞,人们总是会想到他们祭告天地,焚香而拜,结为异姓兄弟的故事。那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词至今还流传在中原大地,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后来中国社会流行的结拜异姓兄弟的风俗,在磕头换帖“义结金兰”的誓词中,总少不了桃园结义中的这两句话。可见,刘、关、张生死与共的深情,已深深地根植入中国人的心中。

那么历史上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否真有其事呢?

虽然人们把视为义结金兰的榜样,但是历史的真相却是三人并没有结义。三人结义其实是《三国演义》作者根据民间传说以及小说情节内容所需而编造出来的。

理由一:《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中从未提及此事。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刘备在乡里聚合徒众时,关羽、张飞就已投其门下。刘备后为平原相,与关、张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人多的地方),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关羽还说了一句话:“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

从以上两句话中可以看出刘、关、张三人关系密切,休戚与共,患难相携。关羽、张飞二人对刘备忠心耿耿,在人多的地方终日侍立在刘备左右,保驾护航,不避艰险。但此句只说三人“恩若兄弟”,未见得是结拜兄弟的关系。关羽那句话进一步确定,三人未结拜,因为他称刘备为“刘将军”。

《三国志·张飞传》也记载:张飞年轻时和关羽一起事奉刘备,“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其中,只提到张飞把关羽当兄长一样看待,未提刘备。而把比自己年长的人当做哥哥来看待,称呼某人为“哥哥”并不见得就是拜把子兄弟。

《三国志·刘晔传》中记载: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人杀害后,魏文帝曹丕问群臣刘备会不会出兵伐吴,为关羽报仇,侍中刘晔回答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关羽被杀害,如果刘备不能为他报仇,对关羽的恩义就不算全始全终了。”刘晔形容他们的私人关系为“恩犹父子”,连“兄弟”二字都未用。

以上史料说明两个问题:其一,刘关张三人关系亲密,就像兄弟、父子一样;其二,没有史料证明三人曾经结拜兄弟。

理由二:年龄排序有误,如果结义,应是关刘张,而不是刘关张。

在《三国演义》的第一回中写到,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当时刘备“年已二十八岁矣”。随后,他在同一天先后认识了张飞、关羽两位豪杰,彼此都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次日,三人便举行了脍炙人口的“桃园结义”。《三国演义》中说刘备当时“年已二十八岁”似是有误。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刘备卒于章武三年(223年)夏四月,“时年六十三”。由于古人计算年龄都算虚岁,照此逆推,刘备应生于161年。那么,中平元年他应该不到二十五岁。

再看关羽。史料记载关羽生年不详,死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元代学者胡琦经过考证,认为关羽大概生于159年,比刘备大两岁。

清康熙年间,有人在关羽的故乡解州(山西运城市)掘井时,掘到了关羽祖墓的墓碑,上面镌刻有关羽的家世。当时有个叫朱旦的官员据此写了一篇《关侯祖墓碑记》,文中称关羽生于汉延熹三年(160年)。按照这种说法,关羽也比刘备大一岁。

张飞的年龄相对比较好界定。据《关公年谱》记载,张飞小刘备四岁。

综合上面的信息,可以得出结论,刘关张三人中,关羽最长,刘备次之,张飞最小,假如真有桃园结义,应该是“关刘张”,而非“刘关张”。

由于“桃园结义”不但无太多的历史依据,且有漏洞,因此不可全信。民间之所以有桃园结义的传说,可能是对史书中“恩若兄弟”的想象与附会。至于民间传说和《三国演义》要称刘备为大哥,是因为刘备是君,关张是臣,从行政级别上看,刘始终大于关、张。

“桃园结义”的历代演变

《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桥段是作者根据民间传说,配合小说情节内容所需而编造出来的。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在民间就已经流传很久了。

宋元时期成形

至迟在宋代,民间就开始流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宋末元初赫经在《重建庙记》中就有“初,王(关羽)及车骑将军飞(张飞)与昭烈(刘备)为友,约为兄弟”的说法。到了元代,该故事越来越完备,并且出现了不同的版本。下面举两个有代表性的版本。

元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中对该故事是这样描述的:

蒲州州尹臧一鬼欲谋自立,请关羽为帅。关羽杀死此人,随后逃往涿州范阳。此时张飞正在当地开肉店。这天,张飞外出,故意在店前用千斤巨石压住一把刀,告诉伙计,如果有人能从巨石下取出刀,就将肉送给他,分文不取,并让伙计记住他的住处。不久,关羽路过此店,听说此事,轻松地搬开巨石,从石下取出刀,却拒绝要肉。张飞回店后得知消息,专门去到关羽入住的客店相访,并拜关羽为兄长。二人后来又遇到刘备,二人见刘备长相非凡,便邀其一起喝酒。刘备大醉而卧,只见有赤链蛇钻进刘备七窍之中,关羽觉得“此人之福,将来必贵”,于是又共拜刘备为兄长。三人在城外桃园杀牛宰马,祭告天地,并立誓“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

元代《三国志平话》中的“桃园三结义”描写得更为真实:

关羽是平阳蒲州解良人,生得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玉,身长九尺二寸,喜看《春秋》《左传》,每每看到乱臣贼子,就心生怒气。后来,因本县官员贪财好贿,残害黎民,关羽一气之下将县令杀了,而后亡命逃遁,跑到涿郡。

涿郡有一本地人,姓张名飞,身长九尺余,声若巨钟,是当地大富人家。这天,他正站在自家门前,恰逢关公走过。张飞见这个汉子生得状貌非俗,于是向前施礼问候。关公便把自己的事告诉了张飞,听了关公一席话,张飞觉得关公有大丈夫之志,于是邀其到酒店共叙。二人把盏相欢,言语相投,好像老朋友一样。

这时,恰逢刘备在街上卖草鞋,卖完后也来酒店中买酒吃。关、张二人见刘备生得状貌非俗,有说不尽的福气。于是,关公向刘备敬一杯酒,这刘备也不客气,一饮而尽。聊了几句之后,三人干脆坐在一个桌子上了。喝了一会儿,张飞说此处说话不方便,请刘、关二人去他家中一叙。在张飞家的后桃园内,三人在亭内摆酒畅饮。席间,三人各序年甲:刘备最长,关公为次,张飞最小。于是,三人结为兄弟,大者为兄,小者为弟,又宰白马祭天,杀乌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三人同行同坐同眠,誓为兄弟。

《三国演义》中达到顶峰

毫无疑问,是《三国演义》把桃园结义这个故事发扬光大,并推上了道德的最高峰。时间进入明代,桃园结义的故事在民间已经流传甚久,且版本众多。罗贯中将历代的“结义故事”去粗留精,删除了一些荒诞的成分,写出了“桃园三结义”的经典版本。在《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在国难当头,欲投军破贼、保国安民、共举大事这个目标一致的大前提下结为兄弟。这样一来,故事的立意较其他版本要高,朋友关系也拔高了一截。再加上,《三国演义》本身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它的背景是真实的,因此,“桃园结义”也更加令人信服了。

民间为什么津津乐道

在以《三国志》为主的正史中,曹操其实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人物。以刘备为首的刘、关、张、诸葛亮等也并不是正义、忠义的化身,而仅仅是当时三方政权割据中的一方而已。但在其后的几个朝代中,这两方的形象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曹操逐渐变成了奸雄,刘备一方成了正义的化身,尤其是关羽和诸葛亮更是被逐渐神化,被赋予了和皇帝平级甚至高于皇帝的地位。直至今日,我国各地的关帝庙有几千座,比孔庙还多。这个戏剧化的逆转主要是在唐、宋时期发生的,南宋时期是主要的转折点。

北宋末年,在经历了“靖康之耻”后,北宋政权被金兵所灭,其残余势力无力抗战,偏安一隅,在临安(杭州)建立了首都。当时,南宋人对占据北方的金人恨之入骨。在三国时代,曹操的魏国占据的就是北方,蜀国和吴国占据的是南方,因此,在南宋时期,凡是提及三国故事时,曹操就成了人们的假想敌。无能的政府和无辜的人民都一致把对金人的痛恨转移到了曹操身上。因此人们也就更加拔高刘、关、张的正义的形象。

另外,中国人向来推崇忠义、道义思想,而刘、关、张三人的故事正好满足了这个心理需求。加之,中国历史上向来把刘备作为正统的汉室宗族,曹操则被看作是篡权的奸雄,所以,人们也愿意让刘备有两个武功高强,赤胆忠心的兄弟。而《三国演义》明显是支持刘备而贬低曹操的。

其实,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与历史的事实相去甚远。即便是那些已经言之凿凿的历史,也依然存在着众多尚待挖掘或澄清的疑点。当我们知道了这个历史背景后,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刘、关、张结义也就不足为奇了。

尽管演义和历史是有很大差距的,但是很多时候历史也是模糊记载的,所以才给后人留下了如此多的疑点和问题,需要一一去求证。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代殉葬妃子的方式有哪些?最恐怖的方式是这一种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有说到过,古代帝王墓葬制度中其中有一条就是殉葬制度,这个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很长的时间。意思就是皇帝时候,而那些皇帝的妃子就要为他殉葬。殉葬是中国古代帝王墓葬制度里最为残忍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自杀和被杀几种常见的形式。殉葬制度在秦汉时期尤为盛行。说到殉葬人数,最多的就要数秦朝

  • 泰定帝是谁,泰定帝是怎么保护黄帝陵的?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很多人都不太懂泰定帝黄帝陵到底是什么,毕竟黄帝陵就是黄帝的陵墓啊,这个泰定帝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泰定帝黄帝陵是指泰定帝在位期间对黄帝陵的保护,那么这个泰定帝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要保护黄帝陵呢?并且泰定帝是怎么保护黄帝陵的呢?黄帝陵是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是我国的重点文物保护

  • 浅井长政和阿市的关系 浅井长政的儿子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浅井长政是日本战国时代一位著名的大名,他从小出生在当时的显赫家族,他长大后逼迫父亲浅井久正退位,然后与六角家族一战,这次战争他打败了人数是自己好几倍的六角家,取得胜利,从而得到织田信长的赏识,和织田家族结盟后又因为织田信长违约,背弃同盟,不得不与织田家族进行战争,29岁时被织田家的军队包围在小谷城内

  • 慈禧太后自己的私房钱就有三千万两,慈禧的钱包里藏了多少钱?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私房钱就算普通人也都或多或少是有的,而在古代社会中,尤其是清朝,下至地方官,上至皇宫大内,“小金库”几乎就是标配了。那么作为清末时期最有钱的慈禧,她的私库有多少钱呢?据说慈禧太后自己的私房钱就有三千万两,这是真的吗?那么慈禧的私库最后都去了哪儿呢?1:清代地方政府的“小金库”很公开清代地方官都有正俸

  • 张居正家老大中进士,老二得榜眼,老三是状元,暗箱操作者竟是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张居正是中国著名的改革家,梁启超曾经将他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六大改革者”之一,他执政十年,大胆改革,推行“一条鞭法”,扭转了嘉靖以来明朝的财政危机,使万历初年成为有明以来最繁荣的时期,然而,他的去世,使整个改革顿失方向,万历皇帝及保守派反攻倒算,这场改革以失败而告终,让后人惋惜不已。讨论这场改革的

  • 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是不是糖尿病患者?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近日,我在阅读有关她的史料时,意外地发现,这位有着“羞花”之貌的美女杨贵妃竟有可能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古时称“消渴症”。据考证,糖尿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古代皇亲贵胄是主要的发病群体。糖尿病的起因很多,也很复杂。一般认为,肥胖、不良的饮食习惯、大量饮酒、精神紧

  • 曹丕甄宓没有爱情?一个证据告诉你他们曾爱过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事实似乎总是残酷的,得到一样总会失去另一样,所谓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说的就是电视剧中拥有着倾国倾城美貌的甄宓,虽然有着极致的美貌,却总是与爱情擦边而过。但是历史上的甄宓和曹丕之间真的没有过爱情吗?面对如此美丽的甄宓,曹丕难道一点也不心动,一心一意只爱郭女王吗?事实是历史上曹丕和甄宓其实是存在过爱

  • 慈禧的满棺珍宝今何在?谁这么胆大连竟慈禧的陵墓都敢盗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慈禧的满棺珍宝今何在?谁这么胆大连竟慈禧的陵墓都敢盗,她不是皇帝,却把两代帝王玩弄于股掌之中;她只是个女人,却让凤高高地飞翔于龙之上;她的陵墓超越了她的丈夫,是清东陵中最精美的。然而,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种精美令她死后陵墓被盗、灵魂不得安宁。她就是统治中国近60年,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棺

  • 古代那些一生需要守寡的女人是怎么做到的?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守贞是古代社会里对女性又一层重压,把女性当做物件一样用各种各样失去人生自由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这是古代社会对女子最深重的压迫。然而令人忍不住想要细究的是,古代那些一生需要守寡的女人是怎么做到的?哪些枯寂的岁月,她们是怎样一分一秒地挨过来的呢?旧时的城乡,树立最多的牌坊就是所谓的“贞节坊”。宋元

  • 西汉国库曾有500吨黄金,为什么西汉国库的黄金突然消失了?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金银自古就是财富的象征。比起流通货币白银,黄金就更加珍贵了,而西汉也是一个多金的王朝。西汉国库最丰裕的时候,库存量达到了中国历史之最。但是这些库存达到500吨的黄金为什么竟然神秘消失了?著名货币史学家彭信威在他的著作《中国货币史》一书中曾做过统计,仅以西汉各位皇帝在位时所赏赐给臣下的黄金数量就达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