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曾在历史上发生过吗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曾在历史上发生过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313 更新时间:2024/1/8 15:42:52

诸葛亮北伐之时,街亭是一处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马谡驻守于此不听劝告执意出击,导致了街亭的失守,直接影响了诸葛亮的布局,为北伐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刘备发现马谡时,他特意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刘备的话,可谓一针见血。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是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侍中马良之弟。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取蜀入川,之后曾经先后担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等职务。因为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并被用为参军。但马谡却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作战失利而失守街亭,导致蜀国兵败撤军,因而被诸葛亮挥泪所斩。马谡失街亭,是在蜀国北伐最好时机下的失利,从此,蜀国之后数次北伐,在没有出现这样好的机会,只能是积年无为,徒劳无功,马谡也在历史上落得个“徒有虚名”的称号。

马谡,是荆州人氏,是当时的名士,其家族兄弟五人被称为“马氏五常”,各有才华。后来,马谡以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入川,并被先后任命为地方长官。马谡因为其才华出众,特别是喜欢讨论军事问题,引起了诸葛亮的重视和器重。但马谡第一次在历史舞台上亮相,却是在白帝城刘备病逝的时候。当时,刘备因为夷陵大败,病重在白帝城,临终前特意从成都召来诸葛亮、李严等人,托以后事,而马谡此时也在随从人员之列。当刘备发现马谡时,他特意叮嘱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刘备的话,可谓一针见血,对马谡的评价相当到位,这体现刘备能够识人的能力。但刘备对马谡的评价,并未引起诸葛亮的重视,诸葛亮依旧对马谡十分赏识,委以参军之职,并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史书记载,诸葛亮自刘备逝世后,掌握蜀国军政大权,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罚二十军棍都有亲力亲为。但他还能抽时间与马谡日夜讨论问题,足见其对马谡的器重。马谡在参军的职务上,做的也比较出色。特别是在诸葛亮南征孟获的时候,向诸葛亮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将为下”的战略方针,而在作战中,诸葛亮也是采用了这种战略方针的,最后南疆终蜀之世未再有战事,这可说其中有马谡的功劳。

诸葛亮南征之后,就厉兵秣马,积极准备北伐。于公元228年,正式出师伐魏。当时,魏国君臣都把刘备当做对手,认为刘备死后,蜀国不会再兴兵进攻,所以对诸葛亮的这次北伐丝毫没有准备。而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进展也十分顺利,连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进逼关中,形式一片大好。而魏国则是举国震动,魏明帝曹睿不得不御驾亲征,亲自坐镇长安,稳定局面,并派出名将张颌为先锋,抵御蜀军。然而,在形势一片大好的局面下,诸葛亮却犯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失误,错用了马谡为先锋,结果街亭失守,北伐失利。当时,面对魏军的抵抗,众人皆认为宜用蜀国的名将魏延吴懿等人为先锋对抗魏军。

但诸葛亮却没有按照大家的意思安排,反而任命主动请缨参战,毫无战争经验的马谡统领军队在前。诸葛亮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任命马谡为先锋呢?史无详载。我们分析来看,首先马谡主动请缨,主观的积极性高;其次,马谡才华过人,诸葛亮甚为器重,也想给马谡一次立功的机会;再者,马谡是诸葛亮如同兄弟的马良的亲弟弟,从私交方面说,诸葛亮照顾马谡,给马谡机会也是有可能的;此外,诸葛亮对当时战场形势利好的局面过于乐观,也有点轻敌的思想存在,认为马谡只有按照自己的既定安排部署,就可以完全抑制魏军。但诸葛亮却会忽视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马谡的能力问题。从马谡的履历来看,马谡基本上是在地方任行政长官,或在诸葛亮身边担任参军的职务,丝毫没有任何领兵打仗的军事经验,尽管马谡平时喜欢谈论军事问题,对军事理论也比较精通,但从理论到实际应用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如果说马谡担任一名参谋部的作战参谋,应该说还是比较称职的,任命为直接领兵的将领就名不副实了。而马谡的对手,却是魏国文武双全,久经沙场的名将张颌,两项对比,马谡也毫无优势。诸葛亮如此安排,结果可想而知。

尽管诸葛亮安排了谨慎心细的王平作为马谡的副手,协同参战,但自负才智的马谡到达街亭后,他自以兵法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及“置之死地而后生”等理由,没有安照诸葛亮的部署安营扎寨,诸葛亮的叮嘱也早已飘在九霄云外,王平几番劝谏,他也是浑然听不进去,执意上山屯兵。而到达战场的魏将张颌,马上发现了蜀军的失误,立即派兵围山,并且断了汲水之道,然后纵火烧山。不久,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张颌趁势进攻蜀军,蜀军大败,街亭失守,马谡则上演了又一出的“纸上谈兵”的历史笑话。

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之前连的三郡也得而复失,第一次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而作战失利的马谡,却在史书上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结局。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三国志·蜀书·王平传》也记载,“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这些表明马谡是被诸葛亮所杀;《三国志·蜀书·马良传》则记载,“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邰战于街亭,为邰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表明马谡死于狱中。而《三国志·蜀书·向朗传》则记载,“五年,随亮汉中。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又有马谡逃亡一说。同一本史书中的记载,有这么多的与众不同之处,陈寿的《三国志》实在让人费解。

标签:

更多文章

  • 蜀国灭亡的真正原因,竟是诸葛亮犯得这个错误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蜀国是三国之中最先灭亡的一个,导致蜀国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很多人却认为蜀国的灭亡,与诸葛亮关系最大,这是怎么回事呢?蜀国怎么灭亡的,这是三国爱好者津津乐道的话题。其实,一个国家的灭亡,有非常多的原因,蜀国怎么灭亡的同样有很多原因。蜀国作为天府之国,为什么在三国鼎立时期最先灭亡呢?蜀国怎么灭亡的

  • 屈原并不是离骚的作者,这种说法从何而来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1951年3月至5月间,《光明日报》连续刊登了四篇论文:《楚歌及楚辞》《〈离骚〉底作者》《淮南王安及其作品》和《〈离骚〉以外的“屈赋”》,怀疑包括《离骚》在内的诸多作品并非屈原所作,而将著作权归诸西汉的淮南王刘安及其身边文士。论文的作者朱东润晚年回忆说。此事缘于和叶圣陶的通信,“圣陶问我最近有些什么

  • 古时候孕妇生产过程中,开水有什么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在我国古代的养生哲学中,开水仿佛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开水,一切养生的理念都是不可靠的,那么在古时候女人生产的过程中,开水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在很多的古装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孕妇正在生孩子,给她接生的产婆吩咐别人准备剪刀、纱布、开水。剪刀和纱布都可以理解,但是开水是干嘛用的呢?古代孕妇生

  • 隋末年间窦建德看重信义,却为什么没敌得过李世民?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虽说看重信义是一个很好的品质,但凡事都要有个度,像隋末窦建德这样太过于看重信誉的,只会像傻子一样被人耻笑。说起窦建德这个人,许多读史的都会觉得有些惋惜。和一般草莽英雄不同,这位老兄为人宽厚、勤政爱民、讲究信义,更难得的是不搞封建迷信,以至于他的死敌——大唐的小干部殷侔竟不顾忌讳为他立了块纪念碑,还亲

  • 和氏璧的真实下落,已经成为历史上的迷案了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情的真相至今都没有揭开,这不仅成了历史上的一大迷案,也是非常遗憾的事情。一:战国和氏璧到底在哪里完璧归赵的事情想必大家都知道,在小学时代的书本上就有关于完璧归赵的故事,完璧归赵是一则发生在战国时期的典故,当时赵国手上拥有一块和氏璧,非常的出名,各国都想拥有或者一睹这块和氏璧

  • 刚正不阿的包拯一年的工资有多少呢?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要是说到中国历史上最公正无私的官员大概就数北宋时期的包拯了。包拯也叫包青天,相信大家都知道关于包青天断案的故事,他廉洁公正,铁面无私并且敢于为百姓审不平,所以他也叫做包青天。今天如果遇到哪些公正的官员我们也称之为现代的包青天。话说包青天当官多年,刚正不阿那他的工资到底有多少呢?包拯做过好多官,而每个

  • 光绪帝死因是什么,张之洞处斩假光绪是怎么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古代皇帝也有人敢假冒,这可真是活得不耐烦了,但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而这个假光绪皇帝,最后又是怎样收场的呢?1898(清光绪二十四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皇帝

  • 康熙大帝被谋杀之谜,成为了大清第一悬案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长寿皇帝,但是这位千古帝王,最终竟然是死于刺杀的,而这件案子,也成为了清朝的一大迷案。由于孝庄皇太后和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努力,顺治帝崩后,年仅8岁的玄烨顺利登位,建立了康熙朝,并成为功绩赫赫的一代英主。康熙六年,玄烨14岁,开始亲政。如果说康熙皇帝在亲政前无所作为,他的治国天才

  • 唐宣宗李忱为什么会被人视为傻子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在能力不够的时候韬光养晦,曲意逢迎,是一个非常明智的手段,唐宣宗李忱就对这个方法非常熟练。唐宣宗是唐宪宗的儿子,他在位期间勤俭治国,减少赋税,爱民爱子,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使腐败的唐朝出现了中兴的时期。如此英明的皇帝,在继位前一直被世人认为是傻子,其实,唐宣宗并不傻,只是为了保命,故意装傻,其实

  • 关羽是三国时期名将,为什么刘备没给他封侯?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古时候的爵位是世袭制的,有合法的继承权,能够让自己的后代一直享有尊贵的地位,封侯一直是帝王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那么在三国时期,刘备为何没给关羽封侯呢?古之帝王,为笼人心,固爪牙,显威仪,示恩宠,往往会把加官、晋爵、封侯等等,作为一种有效手段,频频使用。如翻翻《三国志·蜀书》就知道,刘备的西蜀,也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