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真有尤俊达这个人吗,他的历史原型是谁?

历史上真有尤俊达这个人吗,他的历史原型是谁?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683 更新时间:2024/1/15 19:45:11

听过《隋唐演义》的朋友都知道,混世魔王程咬金一生朋友众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秦琼,而关系最好的,就莫过于有铁面判官之称的尤俊达了。作为山东绿林的总把头,尤俊达将私盐贩子程咬金带入反隋造反的队伍,可谓是他的引路人。

众所周知,《隋唐演义》中的人物,大多是有历史原型,特别是瓦岗寨的英雄,很少有虚构人物。然而翻遍史书,却找不到尤俊达这个人。最终,笔者在《新唐书》中发现了一个叫牛秀的大将。此人出身瓦岗军,其表字乃是“进达”。很显然,说书人不识字且耳背,在口口相传中,将牛进达误读为尤俊达。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虽然牛进达时常在史书中出现,但笔者却发现,此人神龙见首不见尾,明明有很高的战功,却连个专属的列传都没有,这着实令人奇怪,对于他的生平,我们仅知道一些只言片语,难以形成系统。

1976年,国家对陕西昭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最终识别并清理出了牛进达的墓,并发掘出了一座墓志铭,志盖篆题“大唐故左武卫大将军上柱国琅讶郡开国公牛府君墓志之铭”。通过这篇墓志铭,我们终于知道了牛进达的完整生平。

在小说的熏陶下,我们往往将牛进达(尤俊达)看作一个绿林好汉,潜意识里便会认为,此人的出身不会好。然而根据墓志铭记载,牛进达来头不小:

祖定,魏韩州刺史、上柱国、平原县公。德被宣条,荣高苴土。祖双,齐镇东将军、淮北太守。寄隆御侮,政成河润。父汉,清漳令……

显然,牛进达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其远祖是曹魏大将牛金,其曾祖父、祖父皆为北朝高级武将,而他的父亲,也是一个县令。因此,牛进达的家世应当是非常优渥的。

此外,墓志铭还提到,牛进达于隋末大乱时拉起了一支小队伍。其后,他又加入了李密的瓦岗军。而这一切,与小说中牛进达绿林好汉的人设是符合的。然而对于牛进达在瓦岗军到底做了什么,无论是史书还是墓志铭,都没有提及。

其后,墓志铭提到,牛进达曾投降于越王杨侗。实际与其说是投降杨侗,不如说他投降了杨侗的幕后大佬——王世充。公元618年,李密在洛阳被王世充击败,秦琼、程咬金、单雄信等瓦岗骁将均投降于王世充。之后,墓志铭揭示了一条我们之前都不知道的史料。

公元619年,牛进达突然向唐朝投诚。墓志铭记载:“于时文皇(李渊)东略,谣均西怨。杖剑辕门,遇优辍洗”。

也就是说,李渊向东进攻王世充,而牛进达趁此机会,临阵投降了唐军。而按照史书记载,只有秦琼和程咬金临阵投靠了李渊,而实际上,牛进达也在此列。结合史料与墓志铭,牛进达实际一直与秦琼和程咬金同进退。因此小说中,将牛进达说成是秦琼和程咬金的小弟,是符合历史的。

投靠唐朝后,牛进达名声逊于秦、程,因此只被授予了“开府散官”。不过牛进达骁勇善战,最终在唐朝打出一片天下。墓志铭用90余字的篇幅,概括叙述了志主于武德朝的军事生涯及所立战功。墓志铭说,牛进达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参与平定窦建德刘武周、王世充、刘黑闼等人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

通过跟随李世民作战,牛进达完全成了秦王府的干将。根据史书记载,牛进达随同李世民、尉迟恭等人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并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墓志铭中,原文没有提到牛进达是否参与玄武门之变,但是却提到牛进达曾升任东宫武官。当时,李世民已经成为东宫太子。很明显,牛进达必然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否则也不会得到在东宫担任武官的机会。

李世民称帝后,牛进达在对外战争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在岭南,他率军击溃了蛮王冯盎,而这一点是史书没有记载的。牛进达平定岭南后,职务由右武卫中郎将调整为右卫中郎将。

李世民见牛进达屡立战功,因此也屡次委其以重任。公元635年,牛进达作为行军副总管参与平定吐谷浑,爵位由男升为侯。公元640年,牛进达被任命为“交河道行军总管”,参与灭亡高昌国的战争。

公元644年,牛进达又随李世民讨伐高句丽。在小说中,尤俊达被敌军大将渊盖苏文杀死。但按照墓志铭记载,牛进达非但没有战死,还立下了头功(“驻跸之时,率先告捷”)。此战中,顽强的高句丽并没有被灭亡。李世民听取了部将的意见,决定每年派偏师骚扰高句丽,想让该国疲敝而亡。而根据墓志铭记载,牛进达正是这些军事行动的负责人。李世民将其任命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每年都率兵骚扰高句丽边境,让其百姓无法安心耕种,最终拖垮对手。

在史书中,牛进达生卒年不详,而墓志铭却补充了这个不足。牛进达生于公元595年,死于651年。志文记载,牛进达死时极尽哀荣,终官为“左武卫大将军”,赠官为“左骁卫大将军”,爵位是琅琊郡公。虽然牛进达的功勋不能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比,但他的一生也非常辉煌了。不过令人奇怪的是,牛进达立下如此大功,却没有单独的列传,不知是史家疏忽大意,还是刻意为之,最终导致他被人忽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秋香是真的吗,与唐伯虎有什么瓜葛?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实在是很好看,而“唐伯虎点秋香”这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唐伯虎咱们都知道,是明朝的落魄才子唐寅,可是这个秋香呢?有这么号人吗?真的是华府的一丫鬟,唐大才子还为了他化身为家丁只为了美人的三笑留情?与唐伯虎真的有什么瓜葛吗?实际上故事纯属虚构,秋香不是那个秋香,唐寅也并不是那个唐

  • 唐朝最有名的世家,起兵造反却封王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唐朝以武立国,其武功远超北宋,但与北宋相比,唐朝似乎没有多少武将世家。比如说北宋有杨家将、折家将、曹家将、种家将,但唐朝似乎只有一个薛家将。其实历史上薛家将非常显赫,其经历也比北宋的更加传奇,从救唐朝皇帝,到举兵反唐,最后被唐朝封王,家族繁盛二百年之久!“薛家将”的开创者是薛仁贵,本名薛礼,字仁贵,

  • 高丽和高句丽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高丽[lí],由王建所建,定都开京(今开城),是朝鲜半岛政权,王建立国时打出“高丽”的旗号,依违“高句(gōu)丽(lí)”而希冀赢得政治筹码,其实与高句丽并无必然关系。宋代以来的史家由于认知的浅薄,往往错将高丽与高句丽混谈作为高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名为高丽的政权,一是立国于公元前37年,在我国

  • 曾国藩的识人术究竟有多厉害?十有九准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关于晚清中兴名臣,民间有句话叫:“曾国藩会识人,左宗棠会打仗”,此话一定也不假!曾国藩自身军事才能很一般,但最终成功平定太平天国而建立绝世奇功,主要原因是他会识人和用人,让更多的人才帮助他,正如他自己所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据统计,曾国藩的幕僚多达400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47人,

  • 魏忠贤死后 崇祯煤山自尽前为什么厚葬这个奸宦之臣?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魏忠贤死前被公布罪状、发配凤阳,死后被碎尸万段、悬首示众,崇祯上台后对魏忠贤的这一系列处置,在给当时的黑暗政坛带来些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让他赢得了圣明之君的欢呼颂扬。然而,17年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祯却下密旨收葬魏忠贤的遗骸,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崇祯在李自成大兵压境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腐败的一个朝代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在军事上积弱,1127年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1276年,忽必烈破宋都临安,宋朝亡国。但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

  • 柴荣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给他三十年能创造出盛世帝国吗?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自从朱温弑君之后,天下分崩离析,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短短五十三年中,权力的更替在走马灯般地进行着,这个时代,是武人角逐的时代。朱温代唐之后,表面上的中央亦不复存在,各方势力没有了任何顾忌,为所欲为,在几十年的战乱,阴谋,流血,厮杀中,历来至高无上,神圣不容侵犯的皇权,变成了只要

  • 她先后克死两任丈夫,后成皇后却令一个朝代败亡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王政君,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县)人,阳平假王禁的次女,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性软弱,无主见,起初先后两次与他人定亲,而两任丈夫都死于非命,那她后来怎么成为皇后断送一个朝代的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公元前71年,李氏晚上在散步,突然看到一轮明月飞入直接的怀中,从此她就怀孕了,李氏是汉朝廷尉史王禁的夫人,十

  • 古代守宫砂确有其事,但效果却令人震惊?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在现代许多的古装武侠剧中,女子都会出现守宫砂,从许多历史记载中,历史上是确实有出现守宫砂的,那它到底有没有作用呢,为何效果令人震惊?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守宫砂是中国古代验证女子贞操的药物。即在少女白藕般的手臂上点一颗鲜艳的红痣,以验证女人们的贞操,在古代是常见的。据说只要拿它涂饰在女子的身上,终年都

  • 传国玉玺失踪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件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它作为开疆拓土、驰骋天下的印迹,作为执国理政、养民生息的法物,更作为江山一统、万世无穷的凭证,一直传承了1600余年,这就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