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帝王陵墓的防盗手段有哪些?

古代帝王陵墓的防盗手段有哪些?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86 更新时间:2023/12/31 23:21:17

自古至今,盗墓都是一个危险的职业,盗墓者不仅要掌握风水知识用来定位墓穴,还要身手敏捷,机智应变在盗墓过程中遇到的突发状况。古人的聪明才智,也可以从墓穴上看出来,古代的墓穴往往机关重重,搞不好就会变成殉葬品之一,那就得不偿失了。古代人对于身后事的重视程度那是相当的高,皇帝对于陵墓的要求更是精益求精,从登基之日起就会开始动工修建陵墓,陵墓的修建除了建造陵墓本身,最大的工程就是各种防盗的措施,墓主们为了死后不被盗墓贼挖个底朝天,可以说是费尽心机,无所不用其极。

例如,唐王朝规定,凡有大赦令,其中十恶忤逆和开发坟墓等均不得包括在赦内。《唐律疏议》中,对发冢之罪专门定有刑名条令,按照发掘破坏程度定罪刑之轻重,轻者处以徒刑,重者处以绞刑,甚至“毁人碑碣及石兽者”,也要判处一年徒刑。

明代对陵寝的保卫,采取了严密的制度和措施。《大明律》中规定,凡盗掘陵墓者,一律以谋反罪论处,不论首犯从犯,统统处以“凌迟”的极刑;凡是盗窃陆墓的祭器帷帐、玉帛牲牢馔具者,一律斩首示众;如果胆敢盗伐陵区内的树木,不仅本人要被斩首,连家属也要发配边疆充军。为了加强陵墓的守卫力量,明代还专门设有神宫监军,负责陵寝的保卫,下面分设各类专职警卫部队巡山军、巡逻军、御马监军、御女军、朝房看料军、金钱山军和悼陵军等,共有甲士6024名。此外诸陵还各设有一卫,在陵寝附近负责警戒任务。在明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00年),还另行设立了兵力四千人的“永安营”以及三千人的“巩华官”作为机动部队,无事在州教场操练演习,如有情况,则即刻分赴各个要道路口设卡堵截,警卫十分森严。道德宣传、立法禁止所费不少,所获无多。守陵护墓算是有效措施,尤其是对付盗墓个体户。然而明十三陵虽驻有重兵守卫,仍然被大顺军、清军破坏。

一些防盗手段主要包括坚固陵墓、防盗机关、诅咒恐吓、秘密埋葬、疑冢假坟、厚养薄葬、不留骨灰等。

1.坚固陵墓:加固封土,加固墓室,加固棺椁,依山建陵

汉文帝在历史上是一位号称“节俭”的皇帝,史书上记载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山凿穴”为悬棺的帝王,对六朝和唐代帝陵影响很大。而这种“因山为藏”,采用不起坟丘的崖墓形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防盗的动机。《史记?张释之传》记载,汉文帝一次巡视灞陵,高兴地环顾群臣感叹道:“你们看,如果把整座北山都开凿成一个大石椁,哪里还能够有人撼动它呢!”可见他主张依山为陵的目的,还是为了防止日后被盗掘。与汉文帝灞陵同属“依山为藏”的河北满城中山王墓,经过正式的考古发掘,除了整个墓穴都开凿在山崖中外,还在墓道和甬道中塞满了巨石块,以防止盗墓者从墓道进入墓室。唐陵中的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沿袭了这种依山为陵之制,而得以免遭盗掘。从《唐会要》的记载来看,“乾陵之官,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看来封闭得相当严密。五代时期人温韬在盗掘了唐诸陵以后,又想下手盗掘乾陵,但据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实际上很可能是由于乾陵采取了十分坚固的防盗结构而无从下手,因而乾陵可能是唯一幸免于盗掘之祸的汉唐帝陵。宋、明以来,民间还新出现了一种以“三合土”整个浇筑墓穴的方法,使墓穴被一层又一层的石灰糯米浆、三合土等紧密包裹,增强了墓葬的密封和防盗性能,这种方法在普通官僚士大夫阶层尤其流行。最典型的例子是元末明初张士诚母亲的墓葬,从里到外用三合土、泥沙浆、碎石等浇筑了十多层,盗墓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凿穿到第七层,再也无力坚持下去,只好悻悻而去。考古工作者对这座墓进行发掘时,普通的钢钎打秃了好多根,还是无法进入墓穴,最后是动用了钻井机械大卸八块,才发掘成功。在民国也有这样的,比如汪精卫墓。汉奸汪精卫自诩为国父左右手,墓在紫金山的梅花山上,与中山陵为邻。1944年下葬之时作了钢筋混凝土保护盖,十分坚固。1946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动用工程兵炸开坟墓,开棺焚尸。汪精卫墓如果悄悄埋在浙江绍兴或者广东三水野外,不一定被破坏。然而,他却以一个卖国贼的身份来冒充国父左右手,结果落得个坟墓被掘的下场,不知算不算是弄巧成拙。

2.防盗机关:流沙护墓,暗器翻板,毒气缺氧在墓葬中设置杀伤性的“暗器”,既起到射杀盗墓者的目的,又能杀一彻百,吓唬有盗墓企图的人。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在一些墓葬中就已经出现了在墓室内“积石积炭”的作法,积石以加固,积炭以防潮,兼起到防盗的作用。用“积沙”的方法防盗,也是这个时期发明。如河南辉县发掘的魏王墓,在棺椁固定之后,便往墓坑内填沙,据考古工作者测定,沙的填入量下自墓底起,上至地面八米处止,共深达94.4米,体积达1000立方米。这种方法巧妙之处就在于“以柔克刚”,盗墓者如果采用掘盗洞的办法企图进入墓室,那么他刚挖出一个洞,流沙便马上会将这个洞重新填满。除非把整个墓室内的积沙都运走,不然就只好“望沙兴叹”了。这个方法到汉代还在沿用。据《汉书?酷吏传》田延年条下记载,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兴建之时,“大司农取民牛车三万辆为僦,载沙便桥下,送至方止,车值千钱”。看来是不惜花费重金从远处运沙回填到墓中。考古发掘中发现有不少汉代墓葬大量填沙,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据《汉旧仪》记载,汉代的皇陵地宫中“四方外涉,东石外方立,先闭剑户,户设夜龙、莫邪剑,伏弩,设伏火”,这些,都是用来对付盗墓者的“机关”。此外,还有不少关于古代帝王墓葬中设有暗弩张弓、翻板机关或者毒气的传说,都属于古代的防盗措施之列。流沙墓有了破解的办法。暗器翻板只是传说,从未出土实例。秦始皇陵即使有努弓等暗器,日久必然失效。翻板陷阱也会被淤泥填埋。缺氧还可以通风,对付汞蒸气,只有穿防化衣,靠氧气瓶呼吸了。

3.诅咒恐吓现有资料仅山东济宁汉墓石刻防盗咒语“诸敢发我丘者令绝毋户后”一例。这在我国古代的许多文献里也有相关的记载,但是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也许作为一个盗墓者,过得就是今天不想明天事的日子,那些恐吓诅咒所起的作用真可谓微乎其微。

4.疑冢假墓瞒天过海

盗墓贼想要盗墓,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先找到墓,古代的君主们在第一步就为他们设置了一大难题——建立许多疑冢假墓。想挖我的坟头吗?首先你得有能耐找到我。疑冢虽然是防盗手段中最笨的方法,却也是最为有效的,往往能将贼人的盗墓计划扼杀在摇篮中。

(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

——《三国演义》

将疑冢方法运用得登峰造极的是一代奸雄曹操,生性多疑的曹操怕死后被人挖坟掘墓,便设立了七十二疑冢,让深恨曹操之人和盗墓贼无从下手。这虽然是出自演义的说法,但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个方法确实有效且被广泛使用。

古代的有钱人,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忙活死后的事情,古人信奉死后会到另外一个世界,于是他们把尽可能带走的金银珠宝,当然也包括人在内的殉葬品一起带到另外一个世界,陵墓也要装饰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才行。古人的陵墓防盗技术可以说是能体现当时的科技水平,尽管不是特别的高科技,但足以震慑盗墓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三国名将赵云之妻的真实身份是什么 赵云有后代吗?真相不敢相信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世人对死人总是特别感兴趣,那么赵云妻子到底是谁,有多厉害,竟能用一根绣花针将赵云扎死?有句话特别想用来形容赵云:“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赵云是三国的美男子,那么他的妻子肯定也是位佳人。但由于封建社会里女子地位非常低,史中记载的不是皇亲贵族就是武则天之类的或者非常优秀的女子,其他的基本寥寥无几。而

  • 历史上真有尤俊达这个人吗,他的历史原型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听过《隋唐演义》的朋友都知道,混世魔王程咬金一生朋友众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秦琼,而关系最好的,就莫过于有铁面判官之称的尤俊达了。作为山东绿林的总把头,尤俊达将私盐贩子程咬金带入反隋造反的队伍,可谓是他的引路人。众所周知,《隋唐演义》中的人物,大多是有历史原型,特别是瓦岗寨的英雄,很少有虚构人物。然而

  • 历史上秋香是真的吗,与唐伯虎有什么瓜葛?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实在是很好看,而“唐伯虎点秋香”这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唐伯虎咱们都知道,是明朝的落魄才子唐寅,可是这个秋香呢?有这么号人吗?真的是华府的一丫鬟,唐大才子还为了他化身为家丁只为了美人的三笑留情?与唐伯虎真的有什么瓜葛吗?实际上故事纯属虚构,秋香不是那个秋香,唐寅也并不是那个唐

  • 唐朝最有名的世家,起兵造反却封王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唐朝以武立国,其武功远超北宋,但与北宋相比,唐朝似乎没有多少武将世家。比如说北宋有杨家将、折家将、曹家将、种家将,但唐朝似乎只有一个薛家将。其实历史上薛家将非常显赫,其经历也比北宋的更加传奇,从救唐朝皇帝,到举兵反唐,最后被唐朝封王,家族繁盛二百年之久!“薛家将”的开创者是薛仁贵,本名薛礼,字仁贵,

  • 高丽和高句丽有什么关系,又有什么区别?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高丽[lí],由王建所建,定都开京(今开城),是朝鲜半岛政权,王建立国时打出“高丽”的旗号,依违“高句(gōu)丽(lí)”而希冀赢得政治筹码,其实与高句丽并无必然关系。宋代以来的史家由于认知的浅薄,往往错将高丽与高句丽混谈作为高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名为高丽的政权,一是立国于公元前37年,在我国

  • 曾国藩的识人术究竟有多厉害?十有九准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关于晚清中兴名臣,民间有句话叫:“曾国藩会识人,左宗棠会打仗”,此话一定也不假!曾国藩自身军事才能很一般,但最终成功平定太平天国而建立绝世奇功,主要原因是他会识人和用人,让更多的人才帮助他,正如他自己所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据统计,曾国藩的幕僚多达400多人,而后官至三品者达47人,

  • 魏忠贤死后 崇祯煤山自尽前为什么厚葬这个奸宦之臣?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魏忠贤死前被公布罪状、发配凤阳,死后被碎尸万段、悬首示众,崇祯上台后对魏忠贤的这一系列处置,在给当时的黑暗政坛带来些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让他赢得了圣明之君的欢呼颂扬。然而,17年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夕,崇祯却下密旨收葬魏忠贤的遗骸,墓址就选在了魏忠贤生前早已看好的香山碧云寺。崇祯在李自成大兵压境

  •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腐败的一个朝代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宋朝开国为了避免唐代末朝以来藩镇割据和宦官乱政的现象,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在军事上积弱,1127年徽、钦二帝受金人掳去,迫使宋室南迁;1276年,忽必烈破宋都临安,宋朝亡国。但宋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

  • 柴荣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给他三十年能创造出盛世帝国吗?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自从朱温弑君之后,天下分崩离析,陷入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短短五十三年中,权力的更替在走马灯般地进行着,这个时代,是武人角逐的时代。朱温代唐之后,表面上的中央亦不复存在,各方势力没有了任何顾忌,为所欲为,在几十年的战乱,阴谋,流血,厮杀中,历来至高无上,神圣不容侵犯的皇权,变成了只要

  • 她先后克死两任丈夫,后成皇后却令一个朝代败亡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王政君,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县)人,阳平假王禁的次女,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性软弱,无主见,起初先后两次与他人定亲,而两任丈夫都死于非命,那她后来怎么成为皇后断送一个朝代的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公元前71年,李氏晚上在散步,突然看到一轮明月飞入直接的怀中,从此她就怀孕了,李氏是汉朝廷尉史王禁的夫人,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