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朝太庙的第一棵树是朱棣种下的,这其中还有个故事

明朝太庙的第一棵树是朱棣种下的,这其中还有个故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511 更新时间:2024/1/15 16:46:04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朱元璋与他性格最为相像的一个儿子,听多了他们残暴的故事,我们今天来聊一个朱棣植树的故事吧。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为建立、巩固明王朝的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平定叛乱为由起兵,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侄子的帝位,改年号为永乐。明王朝自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备,第二年正式建设北京宫殿。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城,右边是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坛,左边是祭祀祖先的太庙。这是按左祖右社的封建都城建制设计的,还按传统规制在南郊建了天坛、山川坛(清代改为先农坛)。

太庙建成后,院内要种柏树。因为古人认为柏树可以沟通天人,营造肃穆气氛,翠柏常青象征江山永固。太庙奇特的景观不仅古柏参天,还留下了永乐皇帝亲手所植的柏树,以及朱棣亲手栽种柏树的民间传说。

太庙建成后,主管种树的是郎官员,他的舅舅是内务府的苟总管。郎官员瞒上欺下,克扣银两,还把有植树经验、主持正义的山东汉子鲁某开除了。结果接连三年,在太庙种的树无一成活。皇帝怪罪下来,头两年还因有苟总管庇护,郎官员躲过了责难,可到了第三年,苟总管也扛不住了,急忙舍车保帅,于是又有几十名无辜者被砍头,郎官员也罪有应得,脑袋搬了家。

这事闹得朝野沸腾,苟总管的日子不好过,他赶紧召集心腹商量对策。大伙儿出了几个主意:一是赶紧把鲁某请回来;二是奏皇上说已请到真人“神算子”,卜卦得知,天意要请皇上焚香沐浴,亲自种第一棵树,感动神灵,太庙的树才能成活。其实这是他们“绑架”皇帝,推卸万一栽种不活的责任。永乐皇帝哪知道这里面的玄机,竟然批准了这个计划。

鲁某回到太庙工地也犯了难。因为太庙院里原来是河滩,要种树的地方除了石头就是沙子,如果这柏树再种不活,不光个人性命难保,其他人也会受牵连。这天晚上,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便起床出门散心,当他信步走到紫禁城东边,突然感觉脚下非常松软,眼前一亮,猛地大叫一声:“天助我也!”

原来他发现了质地松软肥沃的黄土。于是他采取了换土、包裹树根、带土移栽等办法种植柏树,一切准备就绪后上报皇帝选择吉日亲自来种树。没想到太庙换好土后种树大获成功,一年下来,不仅一棵树都没死,柏树苗棵棵成活,而且非常茁壮。柏树林的嫩绿簇拥着红墙黄瓦,非常好看!特别是永乐皇帝种的太庙第一棵柏树,长势更好。从此以后,这棵柏树被尊为“神树”,凡是后代皇帝和王公大臣来此祭祖,来到这棵树下,皇帝要下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以示尊重。此柏树现高15.5米,树干周长515厘米,枝叶繁茂,独领太庙群柏之首。

也有传说,大臣们担心树种不活而受到严惩,便奏请皇上亲自栽植,君臣共植,垂范后世。朱棣欣然准奏,亲自在筒子河边栽种了一株侧柏。还有说朱棣所植的柏树不止一株,在太庙第一道围墙前还有几株。虽然没有在《明史》上找到这些记载,但朱棣种树的事说得却有鼻子有眼,且有树为证,人们宁愿信其有,而不信其无。

后来,各宫苑庙坛按照鲁某的办法栽的柏树都逐渐成林,现存除了太庙的700余株(包括鹿柏和朱棣的手植柏)外,中山公园(社稷坛)有古树600余株,包括辽金兴国寺前的古柏群;故宫500余株,包括御花园的古柏群;地坛公园160余株;先农坛240余株,景山公园800余株,天坛3560余株,包括九龙柏、问天柏等。这些古树已作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的一部分而驰名中外。北京现存明代的古柏都已成为珍贵的古树名木,构成北京古树名木群落的主体和主色调。另外,紫禁城东边因为被换了太庙的沙土,所以后人就把这一带叫“沙滩”,一直沿用到今天。

标签:

更多文章

  • 刘备会使用武器吗,刘备的武器有哪些?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在小说和电影、游戏中,刘备使用双股宝剑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那么历史上的刘备真的曾经使用过武器吗?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刘备的武器问题。小说给刘备安上的是一把双股剑,但遍观《三国志》没有找到刘备持剑的痕迹,刘备的武器史书上有两种记载,一是戟,《赵云别传》说,长坂坡赵云单骑救主往来阵中多次,有人说赵云投降了,

  • 这个男人为了招待刘备,竟然杀死了自己的老婆做肉食!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中,战争导致的尸横遍野和饥荒是两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不过就算是再恐怖的饥荒和战乱,也很少见大规模的食人情况,因为这严重违背了人性和我国的传统价值观。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三国时期的一个小故事,来探究一下人心到底能有多残忍。中国人之善良和平,谦恭仁爱,在这个世界上,是数得着的。但某个皇帝

  • 唐太宗立储的关键因素,竟然是来自外姓的支持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皇帝的继承人挑选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唐太宗时期的太子李承乾自己作死,让李世民不得不重新立太子,这个时候,国舅长孙无忌的一番话给了他很大的启示。李承乾的图谋败露,皇太子的地位不保,这一点毫无疑问,问题是挑选什么人来取代他,让唐太宗很费思量。唐太宗一度倾向于魏王李泰,朝廷中岑文本、刘洎也公开提出这个建议

  • 孝文帝考核官员的独特创举,罢免没有进谏的官员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官员的考核一直是朝廷的重要工作,不然就会有大量的尸位素餐之徒占据朝廷要职,这对国家百害无一利。北魏孝文帝在这一方面就有一个很好的改革措施。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在官员管理方面推出一项重大举措:每三年考评一次官员,并将被考评者分为上中下三等,其中上等和下等再分为三等,上等中之上者才提升,下等中之下者

  • 对于国家级遗产的保护,早在北魏时期就已经有了相关法令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对于文化名胜古迹的保护一直做的很好,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被完整保存下来,其实早在周朝年间,就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而后世历朝历代也将遗产的保护视作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工作。中国历史上见诸官方记载的国家级遗产保护活动,当始于周朝初年。其标志为《祭法》和《谥

  • 开国皇帝朱元璋杀功臣的真正原因是不是滥杀无辜?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说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多数人印象中除了他的样貌奇特外,还有另一件事就是他大杀功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开国皇帝大杀建国功臣一直都是诟病,但是朱元璋是否真的像说书的所说那样,因为自己的多疑猜忌而滥杀功臣呢?洪武十三年九月初三,大明皇宫内的大殿里跪着两个人。只见这两个人被五花大绑,跪在大殿前面

  • 威风赫赫一大英主,最终却众叛亲离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威风赫赫一大英主,最终却众叛亲离,他就是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那他又是为什么最终众叛亲离呢?今天就由小编来和大家说说。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本名赵雍,他少年即位后,称王自立,变法图强,推行“胡服骑射”,建立一支中原前所未有的精锐轻骑兵,攻灭劲敌中山国,向西北征服林胡、楼烦两支游牧部族,令赵国

  • 古代太医这个职业为什么越来越受“冷落”?高风险而且工资还低!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在中国古代很多自小习医的人,都希望有朝一日能入朝为官,进入太医院成为宫中的太医。然而,要想进入太医院也不是一件易事,他们必须得经过层层选拔,亦或是经人举荐才能入宫。如若,他们幸运的进入皇宫之中,太医院则会根据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分别纳入“食医”、“疾医”、“瘍医”、“兽医”等类别,从此,出人头地名利双

  • 朱元璋被戴绿帽子,还有一个儿子且当上了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在历史上谈到明朝,大家首先就会想到朱元璋,这位明朝开国皇帝简直就是从草根到皇帝逆袭的典范,但是你知道吗,朱元璋曾被传戴绿帽子,而且皇帝都让外人当上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朱元璋在将元顺帝赶出皇宫是,顺道接手了元顺帝出逃时无法带走的美人,在这些美人中朱元璋最喜欢的是一个来自高丽的美人,朱元璋对这个美人甚是宠

  • 三国演义中骗人的名言,你知道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许多人了解三国这个朝代,都是从《三国演义》开始的,但是《三国演义》是小说它的许多情节与历史不符,其中就包括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今天小编就说说那些与历史不符的名言谎言。《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