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马超勇冠三国,走投无路时,为什么只相信刘备?

马超勇冠三国,走投无路时,为什么只相信刘备?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395 更新时间:2024/1/21 23:19:48

《三国志》中,马超刘备帐下,是排名第三的大将,仅次于关羽张飞。马超能够获得如此的地位,不仅因为他曾经是一方诸侯、在刘备进攻刘璋相持阶段出兵相助改变格局,马超个人的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国志·杨阜传》中记载,马超十分勇猛,不顾自己的父亲在曹操身边做人质,起兵反对曹操。要说这件事的对错,本身是无法一概而论的,因为当时曹操要借道而过,显然是要收拾这些西凉兵的。马超如果不起兵,在他眼中自己的身家性命同样到了曹操那里,父亲也未必能够保住性命。毕竟之前投靠曹操者也有下场凄惨的,比如张绣,投靠曹操不久就被逼自杀。

而此时正好曹操后方发生了事情,北方的杨秋造反,准备要班师。但是杨阜对曹操说:

“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军还,不严为之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

在三国时期,把一个人比作韩信吕布,算是对一个武将的最高评价了。而且曹操也认为杨阜树洞对,如果自己不能暂时放弃北方的威胁,专心消灭马超,那么西凉的人心就会归顺马超,以后这个地方就不再归国家所有了。

而曹操对马超的评价也非常高,在得知马超准备在渭北抵抗自己,并猜测到曹军未来动向之后,曹操说了一句话:

“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由此可见,马超在三国即将成型的几年,对曹操形成了何等巨大的威胁。

曹操准备使用离间计,单人匹马与韩遂、马超会谈,马超差点凭借勇力抓住曹操,幸亏许褚在一旁保护,才未能得逞。这一段后来更是被不断演义,传为佳话。后来曹操军队撤走,马超果然带着大军快速的收复了陇上郡县,张鲁也派人帮他,他们杀死了冀城刺史和太守,实际上恢复了对西凉的控制。

不过马超最后虽然没有被曹操的大军击败,却中了曹操的反间计。先是与韩遂的联军瓦解,随后曾经在冀城担任参军的杨阜回到西凉,暗中挑拨当地诸侯与马超的关系,导致马超被多路诸侯围攻,马超自己外出迎敌,结果后方被攻破,妻室儿女全部被杀。至此,马超失去了能够依托的城池,父兄、妻室、儿女200多口人,基本全都被杀掉了(《三国志·马超传》)。

此时的马超,转眼间就变得无处可依,无法夺取城池,他就只能投靠其他诸侯,让军队获得一口饭吃。

相对而言,马超作为一代猛将,手下还有不少精兵,此时愿意接纳他的诸侯也有很多:汉中的张鲁、益州的刘璋、江东的孙权、荆州的刘备。尤其是汉中的张鲁,对马超可以说十分器重,之前还有过共同对抗曹操的合作。马超投奔张鲁之后,张鲁封马超为都讲祭酒,《资治通鉴》里认为,这个职位仅次于张鲁。《三国志·马超传》记载,张鲁甚至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马超。

然而我们知道,最后马超选择投靠刘备,而他投靠刘备的时候,刘备正在生死关头,他与益州刘璋僵持了一年不分胜负。这个时候马超带领他的西凉兵拓然脱离了张鲁,投靠了素不相识的刘备。

当时的情况下,曹操与马超有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马超不会投降曹操,曹操也不敢容纳马超。但是除了曹操之外,孙权、张鲁的实力看起来都超过刘备,而且张鲁已经容纳了马超一段时间,为什么马超最终决定投靠刘备呢?当时的情况下,对于马超而言,刘备是最佳选择有三大原因:

1、马超投靠刘备,对刘备来说有雪中送炭的功效,因此也必然会得到刘备的重用。

刘备进攻刘璋并不容易,在进攻雒城时,遭到了刘璋儿子刘循的激烈反抗,围攻了将近一年,股肱之臣庞统也在战争中殒命。而刘备抵达成都的时候,成都难以攻克,《三国志》记载当时成都的老百姓表示愿意跟刘璋共存亡,刘备围攻几十天没有进展。这个时候,马超的军队突然加入战场,这给了刘璋心理上很大的压力,尤其是考虑到西凉军此前杀人如麻的作风,刘璋为了全城百姓着想,主动出城投降了。

2、刘备是当时所有诸侯中唯一到死不会投降曹操的人,能给与曹操有血海深仇的马超保障。

而其他人,无论是张鲁、刘璋还是孙权,都有可能投靠曹操。而事实上,张鲁后来确实投降了曹操,孙权也多次与曹操媾和,这些诸侯都不能给马超提供安全感。而刘备因为之前与董承等人有过“衣带诏”密谋,曾试图谋杀曹操,所以与曹操也有不共戴天之仇,而曹操对刘备也时刻欲除之而后快。刘备逃到下邳的时候,曹操曾经不顾身后袁绍威胁,也要先除刘备,并留下了对刘备的高超评价“夫刘备,人杰也,今不除,必为后患。”

3、刘备统一天下的决心最为强烈,不似其他诸侯都以偏安一隅为根基,统一作为选项。

从刘备生前以及继承其遗志的诸葛亮姜维等人的表现来看,刘备集团秉承的信念就是“曹操不除,毋宁死!”这样一来,马超就有了复仇和被重用的机会。事实上,刘备升他为骠骑将军和凉州牧,虽然没有在接下来的夷陵之战中重用他,但显然已经做好了未来进攻中原时,让马超独立带兵从凉州出发的准备。只可惜马超四十几岁就死了,不然等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必然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标签:

更多文章

  • 林冲误入白虎堂起因是为什么,白虎堂又是什么机构?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说道《水浒传》中有这么一个场景,林冲误入白虎堂从而之后有了一系列的事情,最后被逼上梁山,那林冲误入白虎堂起因是为何?白虎堂又是什么机构?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首先说说林冲误入白虎堂的起因:高太尉为设计陷害林教头,事先暗中命人将自己的宝刀卖与林冲,过了几日后再让下人以看刀为名将林冲带入太尉府,欺负林冲不

  • 康熙的半个兄弟噶礼,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裙带关系是封建社会统治的特点,尤其是贵族总是享受着某种方面的特权,不过一般好的君王总会顾及大局,不会太纵容或偏袒明显有错的亲信,以封众人之口,而且这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过“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种事儿,只是程度上告知贵族不要太过分而已,许多事情上皇帝还是愿意凭自己的喜好来做事。有些人就利用这种封建

  • 这个女人让王朝延续了七十年之久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文成文明冯太后这是一位传奇人物,从亡国之女到皇后重权在握左右朝政,就连皇帝都只是她的傀儡,可以这么说一位不次与武则天的人物,让我们来看看,她是如何让王朝延续七十年之久。出身北燕皇族长乐冯氏,辽西郡公冯朗之女,生于长安。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掖庭,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

  • 第一个借种生子的皇帝——刘彧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话说在中国历史当中,有这么一个皇帝,因为他没有子嗣,所以说就选择了借种生子,这个皇帝就是刘彧,不得不说刘彧的做法是真的奇葩自己生不出儿子,只好派心爱的女人去别处借种,这是宋明帝刘彧的无奈。如今科技发达,“借种”可以通过人工授精,从而避免男女之间的肉体接触。只可惜刘彧不是现代人,他生在1500年前的南

  •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度,是想偷懒还是被逼无奈?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率军打过长江,直抵京师城下,守卫金川门的谷王朱橞和大将李景隆开门请降,朱棣终于成为了靖难之役的胜利者。此时的朱棣并没有急着进入皇宫,为了不让自己背上弑君篡位的恶名,他必须得让建文帝朱允炆自己选择让位或者自尽,于是他选择驻军京师郊外等待消息。然而,建文帝朱允炆既没有

  • 历史上最会取名的皇帝,为外孙取十二名字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历史上的取名小能手乾隆皇帝,给外孙取十二字名字,含义让人捧腹大笑,创出皇室名字记录。据清代文人姚元之的《竹叶亭杂记》记载:固伦和敬公主和额驸成婚后,两人恩爱有加,可以说是羡煞旁人。不久,固伦和敬公主就生下了一个儿子,令乾隆皇帝感到十分的高兴,于是亲自给这个外孙取了一个名字,即“鄂勒哲依忒木尔额尔克巴

  • 太平公主为什么出嫁前去做女道士 太平公主的婚礼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史书中记载太平公主是一个模范孝女。根据《新唐书·公主传》的记载,她为了替母亲武则天给外祖母杨夫人尽孝,小小年纪出家当了女道士。按推算,她那时最大也只有七岁,当道士只是顺从母命走走过场。不过,话说到了唐高宗时期,吐蕃请求与唐朝和亲。那时候,唐高宗身边待字闺中的只有十二三岁的太平公主。吐蕃人事先摸清情况

  • 柳三变柳永的生平,一代宋词大家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中国拥有着漫长的历史,也涌现出许多的才子诗人,他们的诗词才华流传到至今,各个朝代有各个朝代的不同,汉代流行赋,唐代则推崇诗文,等到了宋代的时候,则出现了一大批以写词闻名的文人,而且还出现了不少流派。当时在文人圈里大家多推崇的是苏轼之流。但是有一个词人,他本人非常具有才情,但是他热衷于为一些底层的青楼

  • 二战时期德国有强大的军事优势 但为什么会战败,其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1939年,德国侵入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到目前为止经历战争时间最长、参战人数最多、参战国家最多的一次世界性大战。说到二战,德国为主导者,领导的则是希特勒,德国其综合实力远遥遥领先于欧洲其他国家。出兵波兰,德国采取闪电战,坦克部队、机械化部队带头,仅用

  • 戚夫人之败根由何在?第一个走上后宫争宠历史舞台的女人的几个失败点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戚夫人,第一个走上后宫争宠历史舞台的女人,刘邦在世时宠冠后宫、风头无两、艳压群芳,受宠程度绝非后世武则天、杨贵妃之流可比,但是随着刘邦的离世,戚夫人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先是从宠冠后宫的嫔妃沦落为做杂活的奴仆,再是从奴仆变成人彘的始祖,直到最后悲惨的死去。戚夫人悲惨的下场虽然令人无法直视,但是戚夫人之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