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晚年的司马睿沦为阶下囚,是因为昏庸无能吗?

晚年的司马睿沦为阶下囚,是因为昏庸无能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473 更新时间:2023/12/24 8:05:28

东晋是历史上有名的混乱政权,东晋偏安江南,北方十六国的乱局无力顾及,还要不断面对朝廷内部的权利斗争,而东晋皇帝司马睿,晚年也过着囚犯一般的生活。

司马睿得以建立东晋政权的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出身于西晋的皇室,流的是皇家的血液;另一方面是他有友人相助,所以他才能顺利地建立东晋政权。

司马睿是西晋皇室的血脉,身体里流淌的是皇族的血液,加之在那个时候人们仍然重视血脉的延续,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他名正言顺称帝的机会。同时,司马睿称帝是司马政权的延续,按理来说他应该拥有很高的声望。但是,就现实而言,司马氏在当时政治上的声望并不是很高,所以只能说起的作用不是很大。

就友人这个方面来说,主要就是得益于王导对他的帮助。王导在早年就与司马睿交好,而且在当时王家的势力较强。在王导建议司马睿南渡定京的时候,王家就已经在南方扩展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同时,王导是个有原则的人,一直尽力地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他在王、马两家中间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因为有了他,才使得东晋在一定时期内能维持着相对稳定的局面。

后来,司马睿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王导的功劳莫不可少。因为是王导利用自己的计谋让南方的士族拥护司马睿的政权,让北迁的士族支持他的领导,所以说王导是东晋政权得以建立的功臣之一。

有时候,成功不仅要依靠自己的实力,更重要的是有一个神一样的队友。就像司马睿在王导的帮助下,创建了东晋政权。

司马睿晚年如囚徒

中国古代大多数皇帝到了晚年,会因为老了而变得昏庸,于是开始贪图享受,沉迷于美色、酒色之中,虽然留下骂名,但晚年也是蛮不错的。可是,司马睿的晚年确是不幸的,过得像囚徒一般。

我们知道司马睿的父亲是琅邪王,他是出生在王室之家,本来手中就没有什么权力可言。后来成为了东晋的开国皇帝,主要还是因为有王导和王敦在各方面的支持,其实,这正是他晚年过得像囚徒的铺垫。

刚刚建立东晋时,那些不服司马睿成为皇帝的人,司马睿都是派王敦去征服的,司马睿本来就是个有野心的人,所以,他一边奉司马睿的旨,平复那些叛乱,一边发展自己的势力,自己任命官员,而且官员都是他的亲信。这就使司马睿在外面的势力大大缩减,甚至是没有。

尤其是在司马睿的晚年时期,王敦将那些身居要职的官员都换成他自己的同姓族人,例如,将荆州、江州、徐州等地的刺史都换成了姓王的人。本来司马睿就因为自己的王位是王敦和王导扶持上来的,而将王导和王敦的官位提得很高,王导官位是尚书,是宫中行政方面的重要人物,再被王敦这么一安排,整个天下几乎都被王家给占据了。而作为真正的君主的司马睿,却是被像囚犯一样地被囚禁在了宫中,外面的重要消息他都是王姓一族转述给他的,而关于决策,大多数大臣也会听王导一说,所以,他的晚年就是被囚禁在位的囚犯。

司马睿临死前设下反间计

司马睿活着的时候,让人觉得他蛮傻、蛮弱的,但是,其实他也是很有心机的一个人,因为他可以在自己快死之际,用一件事就离间了王敦和王导的关系。

其实,他的反间计不算复杂,就是他在临死的时候,在王敦的面前任命王导为辅政大臣。本来先帝在临死前任命大臣辅佐新上任的皇帝是很正常的,是不会达到反间的作用的。可是司马睿就很好的运用了当时他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这次任命变成了反间。

司马睿死的时候,继位的司马绍已经有二十多岁了,这是个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年龄,是能够判断是非,能够做决定的年纪,所以,在旁人的眼中,这时提拔一位辅政大臣,必定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尤其是王敦,他会认为王导已经背叛了自己,与司马睿交好,或者就是因为其他的原因,王导已经不是自己的人了。

还有一点就是,司马睿将在朝中地位同样很高的王敦放在一旁,只任命了王导,这使王敦觉得很不爽,甚至会觉得自己在群臣那里丢了面子,这就使王氏两兄弟的关系又有了一层隔阂。于是,王敦就将王导的一些职位给革除了。

而且在王导与王敦关系决裂后,王敦开始面临了来自其他兄弟的叛变,事事都开始变得不顺,最后,他就病死了。

其实司马睿敢用这一招来离间王导和王敦的关系,说明他对王敦的性格还是有所了解的,他打的是一场心理战,赌王敦会因为这件事怀疑王导。

标签:

更多文章

  • 历史上被饿死的皇帝是谁,为什么会沦落至此?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皇帝自古以来就是九五之尊,享有着最高的地位和声望,天下百姓和文武百官为其马首是瞻,怎么会出现饿死皇帝的情况呢?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历史上有太多国君,临死才会明白,自己做过的那些糊涂事,终会以另一种方式,来惩罚自己。先秦的历史,充斥着太多的权力的倾轧和阴谋,父子、兄弟

  • 诸葛亮命丧五丈原,竟然早在司马懿的预料之中?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五丈原是一代名臣诸葛亮殒命之地,不过通过史料来看,诸葛亮当时的主要对手司马懿,似乎对诸葛亮即将命丧于此早就知晓,那么司马懿是如何判断的呢?《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

  • 分封给诸侯的土地,竟然还要诸侯自己去打下来才行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周朝的分封制分散了国家的权力,虽然方便管理,但是极为不利于国家统一,最终导致了国家分裂的局面。周武王打败了殷纣王,周替代殷成为天下共主。他将原来的诸侯国安顿下来以后,就开始分封功臣谋士。这些受封的人也就是诸侯,他们受封后要建立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封建。不过,这些诸侯到自己的封地去,并不是坐着车或者骑着

  • 面对官场潜规则,左宗棠是这样应对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说起清朝的硬核人物,左宗棠要算的上是最为强硬的一个了,那么这样一位有着铁腕手段的大臣,面对官场潜规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呢?左宗棠是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功名止于举人,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

  • “文正”是文官的最高谥号,清朝朱珪如何能得到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古代谥号是在人去世之后追加的,而文官的最高谥号就是“文正”了,清朝朱珪是如何在死后获得这个谥号的呢?他又是如何获得这个谥号的呢?清朝朱珪生于1731年,卒于1807年,字石君,号南崖,萧山蜀山街道越寨村人,后来跟随者父亲迁居北京大兴县,1747年,年仅十七岁的朱珪经过殿试成为了一名进士,从此入仕。1

  • 诸葛亮死后竟被抄家?刘禅竟然能做出这种事来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刘禅竟然在诸葛亮死后抄了他的家?这有没有历史依据?真实性如何?如果是真的话,刘禅为何要这么做呢?刘备白帝城托孤,将所有事物都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也不负所托,安蜀国、收蛮夷,紧接着又是亲自北伐,最后却病逝五丈原,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心血来潮,决定看看相父究竟有没有骗自己,于是查看诸葛亮的遗产。查到最后

  • 赵范早赵云面前略施小计,结果被一眼识破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赵云在三国历史上并非是小说中写的那样是一个开挂的武将,真实的赵云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将领,从他智擒赵范就能看出这一点。赵范诈降,赵云将计就计引赵范出城,反捉赵范,体现出较高的情景谋略能力,情景谋略必须应时应变,在倏忽而来的情形中灵光闪现,急中生智速定谋略致胜,为谋略家的上乘境界。赵云计捉赵范刘备取了零陵

  • 雍正帝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清王朝的皇权交替就没有让人省心过,九子夺嫡就是皇权争夺的巅峰了,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九子夺嫡,而是雍正的继位。雍正皇帝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从皇四子胤禛登基以来,这既是学术界激烈争议的问题,也是演艺界火爆炒作的题目。我们这一节就来聊聊这个热门话题.(图)雍正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zhēn

  • 这便是两千年前秦朝的“厕纸”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秦朝时期纸张还没有被发明出来,那么这个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无比重要的东西,在秦朝的替代品都是什么呢?当时秦朝还没有发明纸张,如果你看到秦题材的影视剧中有人拿着本线装书装模作样地读,赶紧上去打个招呼吧:“兄弟,从哪个次元穿过来的?”一些有钱人用布帛当书写材料,这种材料轻便又结实,但最大问题就是贵。所以当

  • 1856天京变乱之后,大清政府都做了些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清朝的太平天国动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农民起义,虽然声势浩大,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清方情报工作虽然不尽如人意,但到了1856年秋,也基本弄清了天京事变的脉络。皇帝也好,前方封疆大吏和将帅也罢,都认为“机不可失”,相信此时此刻太平天国已陷入混乱和危机,正是逆转战局、一举成功的好机会。和日后表功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