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曹操为什么要把这个女人从匈奴赎回

曹操为什么要把这个女人从匈奴赎回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610 更新时间:2024/1/15 10:13:58

蔡文姬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名的才女,关于她的故事史书记载不多,但是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简直就是野史的完美素材,你能够在民间的众多文字作品中看到她的身影,那么当初她被匈奴掳走后,曹操为什么要花大价钱把她赎回呢?

曹操自从赤壁失败以来,经过几年整顿,重振军威,自封为魏公。公元216年,又晋爵为魏王(都城在邺城)。在北方他的威望很高,连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也特地到邺城来拜贺。曹操把呼厨泉单于留在邺城,像贵宾一样招待他,让匈奴的右贤王回去替单于监理国家。南匈奴跟汉朝的关系和好了。曹操就想起了他一位已经死去的朋友蔡邕有一个女儿还留在南匈奴,想把她接回来。

蔡邕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名士,早年因为得罪了宦官,被放逐到朔方(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去。董卓掌权的时候,蔡邕已回到洛阳。那时候,董卓正想笼络人心。他听到蔡邕名气大,就把他请来,封他做官,对他十分敬重,三天里连升三级。蔡邕觉得在董卓手下,比在汉灵帝时候强多了。

到了董卓被杀,蔡邕想起董卓待他不错,叹了口气。这一来惹恼了司徒王允,认为他是董卓一党的人,把他抓了起来。尽管朝廷里有许多大臣都替他说情,王允还是不同意,结果死在监狱里。

蔡邕的女儿名叫蔡琰,又叫蔡文姬,跟她父亲一样,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她父亲死后,关中地区又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到处流亡。那时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掳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青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

打这以后,她就成了左贤王的夫人,左贤王很爱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还是十分想念故国。这一回,曹操想起了蔡文姬,就派使者带着礼物到南匈奴,把她接回来。左贤王当然舍不得把蔡文姬放走,但是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让蔡文姬回去。蔡文姬能回到日夜想念的故国,当然十分愿意;但是要她离开在匈奴生下的子女,又觉得悲伤。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她写下了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

蔡文姬到了邺城,曹操看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又把她再嫁给一个屯田都尉(官名)董祀。哪儿知道时隔不久,董祀犯了法,被曹操的手下人抓了去,判了死罪,眼看快要执行了。蔡文姬急得不得了,连忙跑到魏王府里去求情。正好曹操在举行宴会。朝廷里的一些公卿大臣、名流学士,都聚集在魏王府里。侍从把蔡文姬求见的情况报告曹操。曹操知道在座的大臣名士中不少人都跟蔡邕相识,就对大家说:“蔡邕的女儿在外流落了多年,这次回来了。今天让她来跟大家见见面,怎么样?”

大伙儿当然都表示愿意相见。曹操就命令侍从把蔡文姬带进来。蔡文姬披散头发,赤着双脚,一进来就跪在曹操面前,替她丈夫请罪。她的嗓音清脆,话又说得十分伤心。座上有好些人原来是蔡邕的朋友,看到蔡文姬的伤心劲儿,不禁想起蔡邕,感动得连鼻子也酸了。曹操听完了她的申诉,说:“你说的情形的确值得同情,但是判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有什么办法呢?”

蔡文姬苦苦央告说:“大王马房里的马成千上万,手下的武士多得像树林,只要您派出一个武士,一匹快马,把文书追回,董祀就有救了。”曹操就亲自批了赦免令,派了一名骑兵追上去,宣布免了董祀的死罪。那时候,正是数九寒天。曹操见她穿得单薄,就送给她一顶头巾和一双鞋袜,叫她穿戴起来。

曹操问她:“听说夫人家有不少书籍文稿,现在还保存着吗?”

蔡文姬感慨地说:“我父亲生前给我四千多卷书,但是经过大乱,散失得一卷都没留下

来。不过我还能背出四百多篇。”

曹操听她还能背出那么多,就说:“我想派十个人到夫人家,让他们把你背出来的文章

记下,你看怎样?”

蔡文姬说:“用不着。只要大王赏我一些纸笔,我回家就把它写下来。”

后来,蔡文姬果然把她记住的几百篇文章都默写下来,送给曹操。曹操看了,十分满意。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标签:

更多文章

  • 清朝奇案:大地主被告杀妻,美艳娇妻却住在隔壁老王家快活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野史虽说大都不可信,但是却凭借着极强的娱乐性在民间口耳相传,也有一些书中会记载,不过都不是正史。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野史记载的故事。说话清朝的雍正年间,在湖北的麻城,有个大地主叫涂如松,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老婆杨氏。有一天,涂如松跟老婆吵了一架,杨氏愤而离家,回娘家了。过了一个月,涂如松看老婆还不回来,

  • 商鞅接受采访谈改革成功秘诀,3个字说了3遍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美女记者:商鞅总理,您的改革非常成功,是万世羡慕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您能用最精炼的话概括改革成功的秘诀吗?明星政治家商鞅:执行力、执行力、执行力,重要的事说3遍,一般人我不告诉她。改革措施再好,缺乏执行力也只能是废纸一张。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戊戌维新,发了多少命令下去,但根本没人认真办,结果就只能

  • 他是汉代著名学者 ,诙谐狂傲目中无人,却深得皇帝恩宠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汉朝有这么一位奇人,它才高八斗,却郁郁不得志,在汉武帝时期,终于等到了自己人生的春天,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学识和诙谐幽默的谈吐成功征服了汉武帝,可谓大隐隐于市的典范。他看似总是胡言乱语,放浪形骸,个人形象极其差劲,却是个拥有满腹经纶,嫉恶如仇的治国之才。皇帝愿意听取他的意见,对他很是信任。他就是有着“智

  • 曹操差点被他埋伏的弓箭手一箭射死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曹操早年间的军事才能就已经颇现端倪了,在攻邺城的一仗中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不难看出他日后一定是人中豪杰。袁绍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不和。建安九年(204年),袁绍之子袁尚到平原去进攻其兄长袁谭,留审配、苏由镇守邺城。曹操此时进军到洹水,苏由打算为曹操作内应,因密谋泄露,苏由就出城投奔曹操。曹操大军到

  • 古人挑灯夜读眼睛真吃得消吗?视力竟比现代人还好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没有电灯的情况下,人们在夜晚主要靠蜡烛或者萤火来照明,可是在我们的印象中,这种比较微弱的光源会对眼睛造成损伤,那么古人学者的视力是不是都很差呢?我们看到很多电视剧或者电影,里面有的场景我们一定十分熟悉,就是读书之人,依靠昏暗的灯光,在夜读。而且还不是读一会,很多时候一看就是一两个时辰

  •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唐朝时期人们还有哪些庆祝端午节的活动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端午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投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真实历史如何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是这个美好的寓意和习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唐人宴乐图,喜庆祥和第一当然是吃粽子。粽子又称“角黍”、“筒粽”。传说是为祭念投江的屈原而诞生的,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

  • 为什么说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是有条件的、有必要的?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齐桓公作为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王,所经营的齐国是最为强大的诸侯国,他所推行的尊王攘夷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诸侯不尊王?普遍上来讲,大多数人认为是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没落,诸侯强大起来了。特别是郑庄公为代表的诸侯敢于和周王室正面刚,并且击败王师,让王室在诸侯中的地位越发降低。但是我认

  • 历史上的“白骨精”!工作狂——雍正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一提起“白骨精”这个词,都是现在用来形容一些公司的高级白领,由于她们的精明能干简称她们为“白骨精”。但是在历史中,也有“白骨精”!大家不要想到孙大圣大战三次的白骨精,那属于神话!我们今天探索的历史中的“白骨精”,是在工作中十分认真,并且是出了名的工作狂,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雍正皇帝。现在我们熟悉的雍正皇

  • 明朝不是亡于流寇,不亡于外敌,真正灭亡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又是一年新年,崇祯向历年一样,准备在大殿接受百官的觐见,但是这次,空荡荡的大殿再无一人,树倒猢狲散的悲哀让他绝望。1644年,崇祯皇帝急得吐血。李自成的锋茅使力戳紫禁城,老城墙不过是土砖坨,禁得起几下戳?有人便向崇祯建议:召来吴三桂,筹集百万军饷,购足军需,可保大明万里江山无虞。是呀,战争烧的是钱,

  • 凯撒为什么有女人缘?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公元前的世界,整个地球上有两个最灿烂的文明,一个是中国的大汉王朝,另一个就是欧洲的罗马帝国。罗马帝国的领导人凯撒,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如果你去阅读古今史学家及研究者的著作,他们如出一辙地表现出对恺撒的着迷令人会心一笑。信奉基督教史观的人无法批判恺撒,因为基督在他之后出现;而奉行马克思史观的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