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一拉就能掉脑袋:清朝雍正帝的血滴子到底是个啥?

一拉就能掉脑袋:清朝雍正帝的血滴子到底是个啥?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28 更新时间:2024/1/19 12:56:51

血滴子相传是暗器中的佼佼者,因为其残忍血腥而被人熟知,那么这种血腥的暗器从何而来呢?

看过清朝背景武侠剧的,一定会知道血滴子这个词。这个血滴子既是一个组织代码,也是一个神秘的杀人机器。

大概就是讲雍正时期,组建了一个特别的组织,这个组织的人拿着一个类似鸟笼的东西满街晃悠,看谁有反政府倾向,就把鸟笼向人头上那么一罩,再一拉连着的铁索,咔嚓,这人头就稳稳当当的切割下来了。

(剧组道具人员眼中的的血滴子)

雍正主要用这个来对付他的政敌,比如他的那帮不省事的兄弟们,还有镇压各地的反叛者,尤其是雍正四年搞了一个禁武令:禁止民间人士佩戴刀剑行走,禁止百姓拳斗,禁止民间擂台较技,违者依律重处,擂台死伤按杀人论罪。

从这个禁武令出发,衍生了很多武侠故事,最有名的应该七剑下天山的故事。主要就是讲江湖好汉跟雍正的这些血滴子高手们的较量。其实脑洞老师觉得是武侠小说夸张了,不让拳斗打擂台这不是很正常的吗?擂台打死人不就得按杀人罪处理吗?

那么这个血滴子到底是什么组织呢?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血滴子这个组织呢?

其实,还真有一些蛛丝马迹。比如雍正朝的确搞了一个特务组织。不过,这个组织并不叫血滴子这么江湖气的名字,而是很接地气地叫“粘杆处”。什么意思呢?

就是雍正还是当皇子的时候,住的地方有很多大树,树一多,什么蝉啊虫啊就特别多。整天吱吱叫。像雍正这种玩心机的人,都是神经很过敏的,稍有风吹草动,心里都能打哆索,当然,他表面上装做没啥事,我很镇静,我不动如山,其实心里很紧张。所以,雍正觉得这虫叫得太厉害。就叫人拿着长杠去粘这些蝉。

后面,雍正要跟兄弟们争皇位,九龙夺嫡嘛,大家都懂的。所以就需要有一帮子人去打探消息啊,甚至搞个刺杀之类的。就干脆把这个粘杆处发展起来,成为他府的特务组织,为掩人耳目,还叫粘杆处。不过,这个粘杆处就有组织有级别了。领头的叫粘杆侍卫,小喽啰叫粘杆拜唐。

可以说,雍正这个粘杆处在夺嫡过程中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雍正当了皇帝以后,觉得这种特务人员使用起来很方便,不但没有取消,还扩大了,依旧在他的老房子办公。宫里也设了分支机构。天天就是打听官员啊,当然还有他那些兄弟王爷的事情。到底这个特别机构有多厉害呢?

赵翼的《檐曝杂记》记载,说元旦节,官员王云锦有一天上朝,雍正就跟他聊天。说老王,你昨天干啥了啊。老王说昨天打牌呢。雍正说怎么样,谁赢谁输啊。老王说,没有输赢,昨天打着打着,一张牌不见了。雍正呵呵笑了笑,说你还是老实人,没有骗朕。说完,就从袖子掏出一张牌来。你看,这是不是你家掉的那张牌?

老王一看,不正是嘛。当时是吓得汗流浃背。牌怎么到了雍正手里?那肯定这个老王的家里还潜伏着另一个隔壁老王了。

这个故事,脑洞老师在朱元璋的记录里也看过。老朱是使用特务的鼻祖啦,可能雍正这招是跟老朱学的吧。

那这个粘杆处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血滴子呢?很可能就是!因为雍正朝就这个特务组织跟血滴子像了。当然,又有江湖传说,血滴子不是粘杆处,而是雍正用来对付粘杆处的。就像明朝有了锦衣卫,还要设立东厂西厂啥的,用特务防特务。雍正就搞了一个地下组织叫血滴子,对粘杆处进行了大清理。为啥呢?很简单,你知道的太多了嘛。

说了这么多,那这个血滴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啊。

这个血滴子在历史上没有出土过实物,但有一个什么谣言粉碎机的机构专门研究并复制过这种东西。据他们研究,是这样的。

合上是这样的

操作是这样的

最后他们推测,这个东西的实战效果并不明显,并不是什么杀人利器,所以可能是武侠小说的虚构。

脑洞老师琢磨了一下,确实实战不强,你说这么一个东西,笨的很,还要瞄准了,要是人家戴着大帽子,不就卡住了吗?但脑洞老师觉得这种东西可能真存在,不过不是用于抓捕人犯,而是用于刑讯,你想呀,这么一个恐怖的东西套在你手上,你招不招?不招我一拉,你人头就得落地。这可是很吓人的。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雍正死的很突然,民间一直传言是江湖女侠吕四娘大战血滴子,冲到宫里把雍正的头砍了下来,拿回去奠她全家冤死的人去了。所以说,雍正专砍人脑袋,后面自己的脑袋却被人砍了。

最后,如果要想找到血滴子物,我建议盗墓的挖坑的没事可以去老牢房的遗址去找找,说不定能找到这种血滴子。当然,找到了不要忘记上交国家哦。

标签:

更多文章

  • 曹操为什么要把这个女人从匈奴赎回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蔡文姬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名的才女,关于她的故事史书记载不多,但是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简直就是野史的完美素材,你能够在民间的众多文字作品中看到她的身影,那么当初她被匈奴掳走后,曹操为什么要花大价钱把她赎回呢?曹操自从赤壁失败以来,经过几年整顿,重振军威,自封为魏公。公元216年,又晋爵为魏王(都城在

  • 清朝奇案:大地主被告杀妻,美艳娇妻却住在隔壁老王家快活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野史虽说大都不可信,但是却凭借着极强的娱乐性在民间口耳相传,也有一些书中会记载,不过都不是正史。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野史记载的故事。说话清朝的雍正年间,在湖北的麻城,有个大地主叫涂如松,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老婆杨氏。有一天,涂如松跟老婆吵了一架,杨氏愤而离家,回娘家了。过了一个月,涂如松看老婆还不回来,

  • 商鞅接受采访谈改革成功秘诀,3个字说了3遍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美女记者:商鞅总理,您的改革非常成功,是万世羡慕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您能用最精炼的话概括改革成功的秘诀吗?明星政治家商鞅:执行力、执行力、执行力,重要的事说3遍,一般人我不告诉她。改革措施再好,缺乏执行力也只能是废纸一张。王莽改制、王安石变法、戊戌维新,发了多少命令下去,但根本没人认真办,结果就只能

  • 他是汉代著名学者 ,诙谐狂傲目中无人,却深得皇帝恩宠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汉朝有这么一位奇人,它才高八斗,却郁郁不得志,在汉武帝时期,终于等到了自己人生的春天,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学识和诙谐幽默的谈吐成功征服了汉武帝,可谓大隐隐于市的典范。他看似总是胡言乱语,放浪形骸,个人形象极其差劲,却是个拥有满腹经纶,嫉恶如仇的治国之才。皇帝愿意听取他的意见,对他很是信任。他就是有着“智

  • 曹操差点被他埋伏的弓箭手一箭射死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曹操早年间的军事才能就已经颇现端倪了,在攻邺城的一仗中所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不难看出他日后一定是人中豪杰。袁绍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不和。建安九年(204年),袁绍之子袁尚到平原去进攻其兄长袁谭,留审配、苏由镇守邺城。曹操此时进军到洹水,苏由打算为曹操作内应,因密谋泄露,苏由就出城投奔曹操。曹操大军到

  • 古人挑灯夜读眼睛真吃得消吗?视力竟比现代人还好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没有电灯的情况下,人们在夜晚主要靠蜡烛或者萤火来照明,可是在我们的印象中,这种比较微弱的光源会对眼睛造成损伤,那么古人学者的视力是不是都很差呢?我们看到很多电视剧或者电影,里面有的场景我们一定十分熟悉,就是读书之人,依靠昏暗的灯光,在夜读。而且还不是读一会,很多时候一看就是一两个时辰

  •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唐朝时期人们还有哪些庆祝端午节的活动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端午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投江自尽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真实历史如何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是这个美好的寓意和习俗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唐人宴乐图,喜庆祥和第一当然是吃粽子。粽子又称“角黍”、“筒粽”。传说是为祭念投江的屈原而诞生的,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

  • 为什么说齐桓公的尊王攘夷是有条件的、有必要的?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齐桓公作为周天子分封的诸侯王,所经营的齐国是最为强大的诸侯国,他所推行的尊王攘夷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诸侯不尊王?普遍上来讲,大多数人认为是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没落,诸侯强大起来了。特别是郑庄公为代表的诸侯敢于和周王室正面刚,并且击败王师,让王室在诸侯中的地位越发降低。但是我认

  • 历史上的“白骨精”!工作狂——雍正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一提起“白骨精”这个词,都是现在用来形容一些公司的高级白领,由于她们的精明能干简称她们为“白骨精”。但是在历史中,也有“白骨精”!大家不要想到孙大圣大战三次的白骨精,那属于神话!我们今天探索的历史中的“白骨精”,是在工作中十分认真,并且是出了名的工作狂,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雍正皇帝。现在我们熟悉的雍正皇

  • 明朝不是亡于流寇,不亡于外敌,真正灭亡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又是一年新年,崇祯向历年一样,准备在大殿接受百官的觐见,但是这次,空荡荡的大殿再无一人,树倒猢狲散的悲哀让他绝望。1644年,崇祯皇帝急得吐血。李自成的锋茅使力戳紫禁城,老城墙不过是土砖坨,禁得起几下戳?有人便向崇祯建议:召来吴三桂,筹集百万军饷,购足军需,可保大明万里江山无虞。是呀,战争烧的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