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唐宪宗为什么不立皇后?唐宪宗有什么难言之隐

唐宪宗为什么不立皇后?唐宪宗有什么难言之隐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287 更新时间:2023/12/16 9:58:56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中期的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的经历和唐玄宗李隆基颇有些相似之处,他们都缔造了一个中兴盛世,结果却又败在了自己的手里,遗恨千古。

唐宪宗李纯出生于公元778年,是唐顺宗李诵的长子。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唐德宗李适即位,李适十分喜爱这个孙儿,在李纯11岁的时候,就被册封为广陵郡王。幼年的李纯,因为经历了“泾师之变”,深感地方藩镇的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危害,并发誓即位后一定要消灭这些藩镇,中兴唐室。

公元805年,李纯28岁,于8月9日即位。他刚刚即位,就对各地方藩镇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在806年到807年,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李纯就先后平定了西川节度副使刘辟、杨惠琳、镇海节度使李锜等藩镇势力。公元813年,他又收复了最大的地方割据势力魏博节度使田兴,同年发动了和成德节度使王承宗的战斗。815年,他任用了当时的名将李愬,平定了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至此,唐朝的割据势力几乎都被唐宪宗李纯消灭,唐朝又进入了短暂的安定统一时期。

在政治上,唐宪宗李纯又任用了杜黄裳裴度李绛等人为相,唐朝国力蒸蒸日上,几乎赶超开元盛世。

但是到了晚期,唐宪宗李纯开始重用宦官,吐突承璀等人的宦官势力崛起。当时,吐突承璀想要拥立李恽为太子,而以梁守谦、王守澄等人为首的宦官势力则拥护李恒为太子。公元820年2月14日,王守澄、陈弘志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了李纯,拥立了太子李恒。从此,宦官势力开始掌控了唐朝的朝政,此后拥立皇帝的事情,都由宦官说了算。

唐宪宗为何不立皇后

唐宪宗是唐朝的第十位皇帝,缔造过唐代历史上的“元和中兴”,在功绩上仅次于唐太宗和唐玄宗。但是终其一朝,却没有一个皇后,唐宪宗为何不立皇后呢?

唐宪宗有一个身份和地位都很高的妃子,叫郭贵妃,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孙女。郭贵妃生有一个儿子,名叫李恒,也就是之后的唐穆宗。鉴于郭贵妃的显赫家世以及为皇上诞下龙子的份上,她本应理所当然地被封为皇后,但是直到唐宪宗去世,郭贵妃也始终没有坐上皇后的宝座。

但后世的史学家看来,唐宪宗之所以不立皇后,是因为他想在后宫的三千佳丽中尽情游玩。如果一旦立了皇后,皇后的地位极其尊贵,唐宪宗害怕自己被皇后钳制和管束,所以他宁愿虚悬皇后之位,让自己可以为所欲为。这个看法,在《旧唐书》和《新唐书》之中都有提及。

但实际上,唐宪宗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很善于吸取前人的教训。众所周知,在唐高宗以后,皇后的权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超越皇权,乃至于取代皇帝的地位。比如,唐高宗的皇后武则天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另外还有唐中宗的韦皇后和唐肃宗的张皇后,都可以干涉朝政,对皇帝形成掣肘。而郭贵妃的身份,比提到的这几位皇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祖父郭子仪对唐王室有再造之恩,而且她的母亲还是唐朝的宗室升平公主,另外还生有太子李恒,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立她为皇后,或许会比韦皇后和张皇后等人更加无法无天。因此,为了避免郭家坐大,唐宪宗选择空悬后位,这就是唐宪宗为何不立皇后的原因。

唐宪宗之死的幕后真凶

关于唐宪宗之死的幕后真凶一直是一个千古迷案,根据《旧唐书》记载,是宦官陈弘志杀死了唐宪宗,但是细读历史,似乎这场1200多年以前的谋杀案另有真凶。

首先根据《旧唐书》的记载称,唐宪宗是由于服用丹药过度而去世,但是当时人人都认为是陈弘志杀了唐宪宗,而史学家对于这一事件,都避讳不谈。陈弘志只是一个小小的太监,虽然当时在朝廷里也有些势力,但为什么史家要对唐宪宗之死避而不谈呢?

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在读了《资治通鉴》后,提出了一个令人惊愕的观点,也就是唐宪宗的妃子郭氏是谋害主君的凶手。当年唐穆宗李恒即位之后,想要追查杀害其父亲的真凶。郭氏当时已经成为了太后,她得知这个消息后,就急得想要跳楼。郭太后为什么会有如此偏激的举动?恐怕个中缘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郭氏的身份,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孙女。在安史之乱时,郭子仪可以说对大唐王室有着再造之恩。因此郭家也满门荣宠,直到唐宪宗一代,郭家依然可以左右唐王室的一切政治举动。但唐宪宗一直没有把郭氏立为皇后。为什么?因为他害怕郭家坐大,从而影响他的政治地位。郭氏表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十分着急。只有她成为了皇后,她的儿子才能成为唐宪宗的嫡子,而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顺序,是嫡长相继,兄终弟及。也就是说,皇后所生的儿子,比其他皇子在继承皇位的问题上,更具有优越性。于是郭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指使陈弘志杀害了唐宪宗,这样她太后的地位就稳固了。而这也是史家对唐宪宗之死避讳不谈的原因。

标签:

更多文章

  • 慈安死因的N种说法:真的无法解决这个谜团么?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1881年4月8日,年近四十五岁,作为两宫皇太后之一的东太后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为二百多年清宫史上的又一疑案。慈安太后一向健康无病,却突然发病暴卒。此中的原因如一团迷雾,在当时和以后都引起人们的种种怀疑和猜测。关于慈安的死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慈安太后第一种说法认为慈安是正常病死的,这也清朝官方的

  • 皇帝登基后对待把他扶持上位的人竟如此残忍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正德年间,正德帝去世了,却无人继承皇位,张太后虽然不想扶持别人的孩子当皇帝,但是却也没有办法。所以在大臣的建建议下,她把正德皇帝的弟弟的儿子过继过来当上了皇帝就是嘉靖帝。嘉靖帝不满张太后之前对他母亲的所作所为,所以他丝毫不感激张太后让他当皇帝这个行为,所以在他成为皇帝之后的没几天他就说他是有母亲的,

  • 故宫井口那么小 慈禧如何巧妙将珍妃推下去的?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从历史的史书上我们得知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的同时将珍妃推下珍妃井杀死,现代人去故宫看到那一个巴掌大小的珍妃井时不免怀疑这口井如何盛的下珍妃。历史学家给出的答案是这口井并不是填埋珍妃的那口井,他是为了纪念珍妃而存在的。为什么要纪念珍妃呢?因为史书上记载,珍妃是一个十分讨得光

  • 隋文帝杨坚反腐策略:钓鱼执法来抓贪官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同样是头顶巨大荣誉光环的帝王,隋朝开国君主隋文帝杨坚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一位较为贤明开化的君王,经过他前期的治理,隋王朝在短期内出现了难得的富庶和安定局面,所有这些,与杨坚铁面肃贪的措施不无关系。他积极强化对官员的监督,《隋书》中有记载,杨坚曾让亲信“密查百官”,发现贪腐行为便严惩不贷。隋文帝在任期间,

  • 皇陵地宫为什么埋入大量水银?听听专家怎么说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

  • 故宫冷宫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到现在都不敢开放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我们经常看宫廷电视剧的同学们,肯定对一句话特别熟悉,那就是皇帝看哪个妃子不顺眼,一般会说将某位妃子打入冷宫,那么冷宫到底在哪里呢?故宫的冷宫一直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我们今天去故宫旅游,从来没有听说过哪处宫殿是故宫的冷宫,实际上目前故宫的冷宫并没有对外开放,为啥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故宫的冷宫并没

  • 揭秘:为什么清朝一直没有出现宦官乱国的现象?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在中国历史上阉宦最为严重的当属东汉和唐朝,尤其是唐朝,到了唐朝后期,这些宦官已经可以任意废立最为最高统治者的大唐皇帝,唐朝的亲王看到他们甚至要站在路边行礼,天可汗的子孙竟然沦落到这步田地。明朝的宦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等等。他们从只能干些粗活的杂役,一步步太高,到了最后,内阁大

  • 一个女人究竟是如何拖垮强大勇猛的匈奴部落?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匈奴属于游牧民族,匈奴人有奋勇抗战的精神,同时也是欲望很大的野心家,所以匈奴始终都觊觎着中原的领土,他们也曾经多次向中原展开攻势,可以说匈奴的存在让当时的汉朝国力大伤,帝王们坐在王座上也时刻担心江山会被匈奴人夺去,所以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两者征战不断。解忧公主本来是楚王的孙女,在朝中的地位

  • 秦始皇陵兵马俑:竟然是秦国的皇家仪仗队?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6月13日,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再度发掘。虽然这次发掘的面积不过200平米,还不足一号坑14260平米的零头,但仍令考古学家非常期待:一是能否发现文官俑。根据秦朝时期的战阵情况,军队建制有武官必有军师。但从1978到1984年两次发掘一号坑的情况看,6000多兵马俑唯独缺少文官俑;二是能否发现更多的秦

  • 康熙帝景陵灾祸不断 光绪三十一年再遭鬼火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噶尔丹和保卫雅克萨,可以说做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事实上维护了多民族局面和统一局面,由此许多学者对于康熙帝的评价都较为高,甚至有些人还把康熙归为“千古一帝”。不过再圣明的帝王都难逃一死,康熙帝早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