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慈安死因的N种说法:真的无法解决这个谜团么?

慈安死因的N种说法:真的无法解决这个谜团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780 更新时间:2024/1/15 21:28:40

1881年4月8日,年近四十五岁,作为两宫皇太后之一的东太后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为二百多年清宫史上的又一疑案。慈安太后一向健康无病,却突然发病暴卒。此中的原因如一团迷雾,在当时和以后都引起人们的种种怀疑和猜测。关于慈安的死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慈安太后

第一种说法认为慈安是正常病死的,这也清朝官方的说法。在朱寿朋的《光绪朝东华录》里面载有慈安的遗诏,说她在1881年农历三月初九染上小病,但到初十病情突然加重,到了戌时,就慢慢散了神思,将近弥留了。但是这种因病致死来得那样突然,连当时的当事者也大为怀疑。另外《清稗类钞》载,在慈安刚觉得身体不舒服时,御医为她诊脉,认为是小病,不用服药就可以好的。没想到当天晚上就听说东后殡天,已经传要棺木了。当时这位御医还非常吃惊,还以为是谣传。后来眼耗证实,御医还感到不可思议,大呼:“天地间竟有此事?”可见,御医是不相信慈安是病死的。许多官员提出怀疑。特别是左宗棠,当时任军机大臣,突然听说慈安得病身亡,立即大喊有鬼,并顿足大声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另外,翁同龢的《翁恭公日记》中记载说:“则昨日(初十日)五方皆在,晨方天麻、胆星,按云类风痫甚重。午刻一按无药,云头脑混乱,牙紧。未刻两方虽可灌,究不妥云云;则已有遗尿情形,痰雍气闭如旧。酉刻一方天脉将脱,药不能下,戌刻仙逝云云……呜呼奇哉!”由发病到死亡仅仅12小时,怎么会不奇怪呢?

第二种说法是因为慈禧与慈安交恶,慈安被迫自杀。据《清稗类钞》的另一种记载,慈禧与慈安共同垂帘听政,慈禧权势心特别重,慈安却对政事并不太关心,因此两人倒也相安无事。但到了1881年年初,慈禧患血崩剧疾,不能视事,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自管理朝政,使慈禧大为不悦。“或曰:孝钦实证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气愤异常,她又生性木讷,不能和慈禧争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了。

慈禧太后

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和为大众接受,而且史料也很多,认为是慈禧进药毒死了慈安。据《慈禧外纪》载,慈禧借向慈安进献点心之机,暗下毒药,谋杀了慈安。另外挥毓鼎的《崇陵传信录》说在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初十日,慈安刚睡午觉起来,正在欣赏鱼缸内色彩斑斓、自由自在游弋的鱼儿,贴身太监汇报说慈禧太后让人送吃的来了。打开食盒,看见是十几块鲜艳无比的玫瑰色蒸糕。来送糕点的太监说:“这种点心,老佛爷觉得好吃,不肯独用。送一点给东佛爷尝尝。”

香味扑鼻而来,慈安忍不住伸手拿起一块,放在口中,细细品尝起来。一会忽然觉得头昏眼花,跌倒在地。太监们大惊,连忙通知太医,又派人通知慈禧太后,但见慈安太后疼得在床上打滚,眼中的泪水和额上汗水混合在一起,口鼻都汪汪流出了鲜血。太医还没赶到,便撤手西去了。另外,文廷式《闻尘偶记》中却认为慈禧是因与人私通怀孕,被慈安发现,并准备废掉慈禧太后称号,慈禧为保全自己下毒手毒死了慈安。葛帔道人的《云海楼随笔》中也说慈安是被慈禧毒死的,而且是当年在宫里的一位宫监告诉他的。并且慈安死后,没等娘家人来就入殓,更加引起了人们的猜疑。

但也有人认为慈禧害死慈安的说法是不可信的,因为慈安去世时慈禧也正重病卧床,不可能有精力再去害死她。另外,慈安召见臣子时没有什么主见,只会询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所以她根本不会妨碍慈禧在政治上的权力,慈禧也没必要害死她。认为慈安是患脑溢血这样的急病而去世的,也有学者认为慈安为“自然死亡”。

这样多的关于慈安死因的说法,大多的说法都出自野史或传闻,宫廷诡秘,没有什么确实的证据。这些更说明了事件本身的扑朔迷离,因此需要更多的有说服力的材料来证明。但如此多的说法指向了慈禧,也说明了民间对慈禧和慈安的情感取向。

慈安平日待人慈祥和蔼,谦恭仁厚,对太监和宫女都很少责罚,甚至有时还给他们缝补衣物。因此她的突然离世,使得宫内哭声震天……慈禧竟不穿孝服,规定27日后一律除孝,丧礼也是相当简单。慈安被葬于普样峪,称定东陵。加于慈安的尊号是“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标签:

更多文章

  • 皇帝登基后对待把他扶持上位的人竟如此残忍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正德年间,正德帝去世了,却无人继承皇位,张太后虽然不想扶持别人的孩子当皇帝,但是却也没有办法。所以在大臣的建建议下,她把正德皇帝的弟弟的儿子过继过来当上了皇帝就是嘉靖帝。嘉靖帝不满张太后之前对他母亲的所作所为,所以他丝毫不感激张太后让他当皇帝这个行为,所以在他成为皇帝之后的没几天他就说他是有母亲的,

  • 故宫井口那么小 慈禧如何巧妙将珍妃推下去的?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从历史的史书上我们得知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的同时将珍妃推下珍妃井杀死,现代人去故宫看到那一个巴掌大小的珍妃井时不免怀疑这口井如何盛的下珍妃。历史学家给出的答案是这口井并不是填埋珍妃的那口井,他是为了纪念珍妃而存在的。为什么要纪念珍妃呢?因为史书上记载,珍妃是一个十分讨得光

  • 隋文帝杨坚反腐策略:钓鱼执法来抓贪官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同样是头顶巨大荣誉光环的帝王,隋朝开国君主隋文帝杨坚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一位较为贤明开化的君王,经过他前期的治理,隋王朝在短期内出现了难得的富庶和安定局面,所有这些,与杨坚铁面肃贪的措施不无关系。他积极强化对官员的监督,《隋书》中有记载,杨坚曾让亲信“密查百官”,发现贪腐行为便严惩不贷。隋文帝在任期间,

  • 皇陵地宫为什么埋入大量水银?听听专家怎么说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

  • 故宫冷宫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到现在都不敢开放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我们经常看宫廷电视剧的同学们,肯定对一句话特别熟悉,那就是皇帝看哪个妃子不顺眼,一般会说将某位妃子打入冷宫,那么冷宫到底在哪里呢?故宫的冷宫一直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我们今天去故宫旅游,从来没有听说过哪处宫殿是故宫的冷宫,实际上目前故宫的冷宫并没有对外开放,为啥呢?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故宫的冷宫并没

  • 揭秘:为什么清朝一直没有出现宦官乱国的现象?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在中国历史上阉宦最为严重的当属东汉和唐朝,尤其是唐朝,到了唐朝后期,这些宦官已经可以任意废立最为最高统治者的大唐皇帝,唐朝的亲王看到他们甚至要站在路边行礼,天可汗的子孙竟然沦落到这步田地。明朝的宦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等等。他们从只能干些粗活的杂役,一步步太高,到了最后,内阁大

  • 一个女人究竟是如何拖垮强大勇猛的匈奴部落?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匈奴属于游牧民族,匈奴人有奋勇抗战的精神,同时也是欲望很大的野心家,所以匈奴始终都觊觎着中原的领土,他们也曾经多次向中原展开攻势,可以说匈奴的存在让当时的汉朝国力大伤,帝王们坐在王座上也时刻担心江山会被匈奴人夺去,所以汉朝和匈奴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两者征战不断。解忧公主本来是楚王的孙女,在朝中的地位

  • 秦始皇陵兵马俑:竟然是秦国的皇家仪仗队?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6月13日,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再度发掘。虽然这次发掘的面积不过200平米,还不足一号坑14260平米的零头,但仍令考古学家非常期待:一是能否发现文官俑。根据秦朝时期的战阵情况,军队建制有武官必有军师。但从1978到1984年两次发掘一号坑的情况看,6000多兵马俑唯独缺少文官俑;二是能否发现更多的秦

  • 康熙帝景陵灾祸不断 光绪三十一年再遭鬼火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噶尔丹和保卫雅克萨,可以说做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事实上维护了多民族局面和统一局面,由此许多学者对于康熙帝的评价都较为高,甚至有些人还把康熙归为“千古一帝”。不过再圣明的帝王都难逃一死,康熙帝早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

  • 古代流传的春宫画为什么在清代开始消亡了?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春宫图是指以男女交合为主题的绘画,又名秘戏图、春宫画,日本称为“春画”。春宫画起源很早,根据荷兰汉学家高罗佩考证,《汉书》中“坐画屋为男女裸交接,置酒请诸父姐妹饮,令仰视画。”,其中所述男女裸交合画,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春宫图。特别是自明代下半时期以后,春宫画特别流行,那时这方面的名画家首推唐寅。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