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康熙皇帝两次废除太子是为什么,又有什么隐情?

康熙皇帝两次废除太子是为什么,又有什么隐情?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014 更新时间:2024/1/9 0:48:44

康熙皇帝二次废黜太子,不仅对朝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震惊了全国,而且对他本人也是一次严重的打击,以致病倒在床。那他两次废除太子又有什么隐情,又是为什么呢?

康熙晚年发生九子夺嫡事件,兄弟相争,其最直接的导火索为对太子胤礽的两立两废。对太子的反复废立,一度造成了朝廷中的党争和政治动荡,对康熙本人的身体和精神也形成了重大打击,是康熙晚年犯下的一个较为严重政治失误。

胤礽是康熙的次子,其母为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若论嫡庶,则胤礽为康熙的嫡长子,传统宗法制下的第一优先继承人。

孝诚仁皇后在生下胤礽后因难产去世,康熙怜爱失母的幼子,对胤礽关爱有加。胤礽刚满周岁,就被康熙册立为皇太子,成为了大清皇位的继承人。

康熙册立胤礽的本意,一方面是对孝诚仁皇后的一种补偿心理,另一方面也是胤礽的鞭策。为了胤礽能够成长为合格的皇储,康熙非常重视对胤礽从小的教育,可以说是既当爹又当妈。

然而,康熙对胤礽的过度关注,望子成龙的做法反而激发了太子的逆反心理。胤礽从小养尊处优,加上没有母爱,面对的只是康熙对他填鸭式的教育,逐渐形成了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性格。

一开始,康熙对太子的行为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为只是年轻气盛,等成年之后自然会懂事。直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西征途中生病,命太子侍疾,而胤礽却没有一点忧虑的神色,康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看错了人。可这时胤礽已经27岁,成型的性格已经很难再改正过来。

后来有一次,康熙的小儿子胤祄患了重病,太子作为兄长却对此无动于衷,让康熙对他的人品彻底失望,于是下诏历数胤礽多年来的过错,有了第一次废太子事件。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康熙帝巡幸塞外,命太子、长子、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子随驾。在巡幸期间,发生了几件事,促使康熙帝与皇太子矛盾激化:大阿哥胤禔等皇子康熙帝报告了太子的许多不良表现。比如说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贝勒、大臣,以至兵丁“鲜不遭其荼毒”,还有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

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帝非常不满。这些报告,有些是不实之辞,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太子的越位处事。他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康熙巡幸途中,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康熙十分焦虑,太子却无动于衷。康熙一方面疼爱年幼的老来子,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的旧事,于是气愤地责备太子:作为嫡长子,毫无做兄长的样子。但是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还忿然发怒,蛮横地与父皇顶嘴。

此外,返京途中,康熙发现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他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康熙第一次废太子,是经过了非常激烈的思想斗争的,据清实录记载,在宣布废太子时,康熙“痛哭仆地”,由诸位大臣扶起,非常失态。为废太子一事,康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绪不宁、寝食不安,非常悲痛和难过,对自己的决定也有些后悔。

一是废黜太子,意味着自己培养他付出的半生心血一朝付诸东流;二是太子被废后储君之位空缺,有心人如八阿哥胤禩等趁机收买人心,意图夺取太子之位,对康熙本人的地位形成了威胁。

康熙思来想去,总觉得废太子弊大于利,于是又想办法给胤礽开脱。康熙先是说自己晚上做梦,梦见去世的孝庄皇太后和孝诚仁皇后,她们对废太子这件事非常不开心。后来又刚好碰上三阿哥胤祉向康熙举报,说胤礽之所以行为失常,是因为大阿哥对他施展了邪术,康熙也正好借坡下驴,解除了对胤礽的拘禁,复立了他太子的地位。

康熙复立太子,其实抱着很强的侥幸心理,寄希望于通过这次波折,太子能够重新做人。但太子的行为最终还是令康熙失望了,他不但没有改过自新,反而变本加厉,并且暗中谋划让康熙提前退位,让太子接班。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再次宣布废黜太子。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因为大阿哥与八阿哥争储失败,康熙帝诸子矛盾激化,为了缓和局势,康熙帝决定再立胤礽为太子。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复立胤礽为皇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

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并未解决,所以很快就又发生了严惩皇太子党的事件。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议处户部尚书沈天生等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包揽湖滩河朔事例额外多索银两一案。皇太子在策划逼父皇尽早让位,因此,康熙怒不可遏。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矛盾,终于又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当天,即向诸皇子宣布:“皇太子胤礽自从复立以来,以前的狂妄还未消除,以至于大失人心,祖宗的基业断不可托付给他。朕已经奏报给了皇太后,现在要将胤礽拘执看守。”十一月十六日,康熙帝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有趣的是,上次废太子时,康熙悲痛到跌倒在地上大哭,但这一次废太子,他的心境却淡然了许多。清实录记载,康熙在第二次废太子的诏书中称:“前次废置,朕实愤懑。此次毫不介意,谈笑处之而已。”

两次废黜太子,康熙的心境有如此大的转折。究其原因,在第一次废太子时,康熙实际上对他还抱有希望,心中更多的是不甘和心痛,故而失声痛哭。而第二次废黜太子,康熙已经彻底看清了胤礽的为人。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康熙所谓的谈笑处之,无非是对自己倾注心血的儿子绝望以后,更深一层的悲伤罢了。对此你对于康熙二次废黜太子,又有何看法?

标签: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什么听闻墓碑被雷劈,连斩24人?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大明王朝,这个由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对历史的贡献是非常多的。可惜的是明朝的发展很厉害,到了清朝就不行了,乾隆帝施行闭关锁国,让近代史走了下坡路。不过总的来看,明朝还是很厉害的。从元朝末年开始算起,朱元璋一路征战四方,不断的征战沙场,最终才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的一生是充满了

  • 历史上的守宫砂,是真的有效果么?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在少女白藕般的手臂上点一颗鲜艳的红痣,以验证女人们的贞操,在古代是常见的,叫“守宫砂”。不明就里的人,以为“守宫”就是守住那神圣的一方妙处。此物是否真实有效,下面由小编来带你们了解一下吧。守宫砂是中国古代验证女子贞操的药物。据说只要拿它涂饰在女子的身上,终年都不会消去,但一旦和男子交合,它就立刻消失

  • 纠缠清朝三生三世的准噶尔汗国究竟多么厉害?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康熙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功绩,就是他曾经出征了噶尔丹,并且是亲自出征,不仅这样而且连续三次的出征他都是亲征。当时准噶尔汗国的大汗也就是君主是噶尔丹。当时的准噶尔汗国非常的强大,对于清朝的统治已经完全起到了威胁的作用,让康熙和乾隆头疼,用了70年才将它打败。那准噶尔汗国当年有多强大呢?噶尔丹建立的国度是准

  • 明朝四大特务组织哪个更厉害?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imgwidth=55%width=55%污三十两就会被砍头。因此朱元璋对国家的统摄力格外关注,不仅废除了实行两千年的丞相制度,强化中央集权,而且还设立了诸多神秘组织,用以监察和审判官员。这些神秘组织里东厂、锦衣卫和六扇门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设置,既独特又神秘,在现今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今天

  • 有关朱元璋出生的几个谜团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朱元璋是明王朝的开创者,一生的经历曲折复杂,充满传奇色彩,存在着许多谜团。例如,他究竟出生在何处?他原本是个没有多少文化的贫苦农民出身的小行童,何以会成为威震四方的农民起义领袖?他为什么能在渡江之后越战越强,逐一扫灭群雄,推翻元朝统治?他创建明朝以后,为什么要大力强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产生了怎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恨生母赵姬?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秦始皇之所以容不下赵姬,是因为赵姬的私人生活太过于放荡了,且对于情人谋反篡位之事并没有阻止,那这是怎么回事呢?甚至秦始皇在当了皇帝之后,都不屑于提起他这个母亲,我相信赵姬做的那些事情,对秦始皇带来了很大的伤痛。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根本没有立皇后,这可能多多少少都和赵姬有关。那么为什么秦始皇如此的恨自

  • 历史上最早的汉奸,霍去病因他而死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历朝历代都对于背叛者很痛恨,但在最早的时候有名汉奸当着皇帝的面说要背叛,皇帝不以为意,却没想到最终导致一个大将死去,这个大将就是霍去病。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将军之一,他从17岁出征到24岁病逝,在这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他所立下的功勋,已经堪比身经百战的白起、韩信、岳飞等绝世名将了。单论战绩而言的

  • 楚虽三户能亡秦中三户是那三户?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秦国可以是在当时世界上军事力量最强的国家之一了,可是在秦国灭了六国后楚南公却说楚虽三户能亡秦,那其中的三户是那三户呢?三户是指,昭、屈、景三氏。昭、屈、景三大姓说,这是晋朝人韦昭的看法,“韦昭以为三户,楚三大姓昭、屈、景也”,他认为这里的三户是指楚国时三大姓氏。楚国灭亡以后,王族昭、屈、景都有血脉流

  • 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他与关羽并肩,最后却被皇帝禁止祭拜?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为了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将这些人称为民族英雄,岳飞绝对可以算的上一位民族英雄,他与关羽并肩称为二圣,那之后为何被皇帝禁止祭拜呢?首先我们来说说关羽。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是历史上尽人皆知的一位武将,此人被看成是忠义的化身。时至今日,上千年已经过去了,人们

  • 东汉王朝制度修改的背景,王莽成为了背锅的那个人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历史上的王莽是一个具有非常超前意识的改革家,他提出的许多设想都远远超过了当时那个时代人们所能理解的范畴,同时得罪了几乎所有阶层的利益,因此他的改革注定失败,但是西汉王朝当时面临的是什么局势,非要进行改革不可呢?西汉后期,朝廷的赋税劳役日益严重,统治阶级“多畜奴婢,田宅无限”,奢侈挥霍,弄得民穷国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