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最节俭的开国皇帝,连死后都只是纸衣瓦棺

最节俭的开国皇帝,连死后都只是纸衣瓦棺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961 更新时间:2024/1/16 13:47:22

柴荣可以坐上后周的皇位,并不是因为他爹是后周皇帝。相反柴荣的祖上只是豪族,后来家道中落了,柴荣便投靠了郭威。郭威与妻子恩爱多年却没有生下一子,于是收养了柴荣做儿子。郭威建立后周之后,没多久就病逝了,养子柴荣就成为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今天要说的就是郭威这个人。他作为后周的开国君王,却淡泊名利,极度节俭,甚至在死后,也不愿意铺张,只愿意用纸衣和瓦棺入葬。

郭威的父亲在他只有几岁时便被刘仁恭给杀了,母亲在逃亡的路上病逝,他是由姨母抚养长大的。郭威长大后,做了李继韬的牙兵,后李继韬被其他人杀了,郭威辗转又去了后汉辅助刘知远。刘知远知道郭威忠厚可靠,便把他当做自己的心腹,经常委以郭威重任,甚至让郭威统帅自己的亲军。

有一次,刘知远看到吐谷浑的军队在太原驻兵,不仅军力强而且军中财物很多,于是他想收服这只军队,让他们为自己所用,还可以防止他们跟契丹军勾结。郭威知道他的想法后,献上一个计谋,他让刘知远随便找个借口,诛杀吐谷浑的首领,再趁乱霸占他们的物资,这样一来军队没了将领又吃不饱的,自然愿意跟着新领导了。于是刘知远就这样扩充了自己的实力。

刘知远死后,李守贞等人造反,郭威率军平乱,立下大功。在与叛军交战时,郭威从不摆架子,反而平易近人,愿意和手下一起吃苦,看到有负伤的伙伴,他就亲自去慰问。郭威还会接受官职比他低的人的建议,从不嫉妒他人,没有狭隘之心。就这样,郭威得到了全军上下的拥戴。

叛乱终于安定了,立下大功的郭威没有借此向新皇刘承祐邀功。而当刘承祐想要封赏他时,郭威却说能打赢这场仗都是手下士兵的功劳,让皇上去赏赐他们。尽管郭威表现得如此不在乎名利,却还是被皇上猜忌,甚至想要杀掉郭威。郭威无奈,只能起兵造反,刘承祐一急之下把郭威家中两个刚出世没多久的孩子杀了。

结果刘承祐不是郭威的对手,后汉军兵败如山倒,郭威带兵杀入汴京,夺取政权,在公元951这一年,黄袍加身,建立大周,以汴京为首都。为什么叫后周呢?因为郭威说自己家族就是虢叔的后人。虢叔是何人呢?他是周文王的弟弟。

郭威做了皇帝后,认真治国。对于那些有才德的贤臣重用有加,经常让他们上书谏言,指出国家有哪些不足,或者直接指出自己的不是。他还重视减轻后周人民的税赋,并且自己带头,下令不准官员进贡珍宝。郭威为了底下的臣子更好地执行这个命令,还让人把宫里的各种珍宝打碎,说,一旦当上的帝王,怎么能用这么奢华的东西呢?除次之外,他还经常去祭拜孔子,提倡要以孔子的思想治理国事。

自从郭威以儒家的思想治国后,把之前后汉的那些酷刑都废除,比如,那时有偷盗的,就算是只偷了一文钱,也要被处死;私自买卖牛皮的,就算是一寸,也要判死刑……郭威就把这些律例通通都改了。

据说郭威深爱他的妻子柴氏,柴氏陪伴他从少年到皇帝,可谓是情深义重。只是柴氏在郭威称帝后不久就死了,郭威常常思念她,以至于不愿再立新的皇后,而一直收养的义子柴荣本身也很有才能,于是干脆就把柴荣定为日后的继承人。

郭威病逝前,曾经嘱托柴荣和大臣,让他们在主持自己的丧事时一定不能铺张,能多简单就多简单,不要劳师动众。最后郭威干脆说寿衣用纸衣代替,不能奢华,棺木就用瓦棺好了。也不要叫宫人过来守陵,就让附近的百姓守吧,但是记得之后要免除他们的徭役……如果每年能来扫墓就扫吧,不能来的话遥遥一拜就行了……

郭威这种做法,跟汉文帝挺像的。汉文帝死后,也是简简单单地下葬,陵墓一直完整无损,而郭威征战那么多年,看过太多奢华无比的墓葬却惨遭到盗贼,于是深有体会。

如今郭威的墓位于河南新郑,一直以来都保存地比较好。据说郭威死后多年,后周被灭之后,曾经有人到他墓前题词,大意是怀念他在时的勤俭治国,而死后,国破之外,只剩下孤坟一座,无比凄凉。

标签: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在史料上没有提到秦始皇的后宫嫔妃?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会立后,而史料上也会有相应的记载,那为什么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我们却没有看到关于他皇后以及后宫嫔妃的记载呢?几乎是所有的皇帝后宫,都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在史料中被提及,尤其是关于皇后的记载,那就有着更重的笔墨了。不过,秦始皇却是个例外,因为没有人知道他的皇后是谁,史料中

  • 曹操“割发代首”到底是虚伪还是真心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三国演义》在中国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是无与伦比的。关于曹操“割发代首”的典故,民间广为流传。那么,曹操为什么要割发代首呢?割发代首起到了一种的什么样的作用呢?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

  • 古代“告老还乡”制度的来历 告老还乡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

  • 明清之间的战争,为什么最终会以明廷灭亡为终结?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明清之间的战争,是相当复杂的。而导致明军无法在野战中战胜清军,也是具有多方面因素的。很多史学家都把发生在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作为明清战争之中的开端和分水岭。而这一次战略决战,以明军完败为结局,清军,或者说后金八旗一战成名,自此野战明军再无胜绩。而之所以形成这个的困顿局面,双方之间十余年的政治

  • 马谡用古代名将的用兵之道在街亭一战,结果输了,这是何解?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马谡的街亭之战,其实是完全可以打胜的。马谡的策略似乎也没有什么错,而且很符合古代名将用兵之道。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者,马谡必须“先声夺人”。马谡指挥的是先锋军,他的任务不是牵制敌人。牵制敌人的任务,其实是守箕谷的赵云和邓芝在做。作为先锋,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先声夺人。也就是说,在和张郃交战的时候,一次性

  • 中国最有名的四姐妹!娶了她们的男人无一不成功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于2015年美国东岸时间6月17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6月18日凌晨1点)在美国纽黑文去世,享年102岁。至此,“合肥四姐妹”成为绝响。民国世家,除了站在权力顶端的“宋氏三姐妹”,还有文化界声名卓著的“合肥四姐妹”。台湾导演侯孝贤最想拍张兆和四姐妹的故事

  • 晋献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真的和后母齐姜私通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晋献公是我国春秋时代的晋国国君,是曲沃武公之子,晋文公之父。晋献公在位期间,分裂的晋国也不过将将被武公统一而已,很多地方还不稳定。晋献公一继位,为了稳定局势,就做了一件特别惨绝人寰的事情,那就是杀光原晋国所有的公子,也就是晋国宗族的大宗之人。这种情形不禁让人想起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晋献

  • 秦朝为什么被称为“史上最短命的王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利用十年时间,横扫六国,实现了华夏大一统,建立了秦朝。但却只存在了十四年,便如昙花一现,烟消云散在历史长河中,堪称“史上最短命的王朝”。说起“千古一帝”秦始皇,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暴君,感觉他穷凶极恶,修长城,驰道,灵渠、阿房宫、始皇陵等,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推行严

  • 古代皇帝不爱御驾亲征,因为大多都失败了,唯独一个全胜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西方的国王爱御驾亲征,比如古代希腊、波斯的国王,每次出征都是亲披盔甲上阵,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英国狮心王理查,更是索性死在亲征异域的路上。但是,中国皇帝似乎更习惯养尊处优,亲征这种事,除了少数开国皇帝,基本当它不存在。而且,御驾亲征的皇帝,严格军事意义上打赢的只有一个。一、失败的御驾亲征者中国历朝历

  • 唯一一位坐过牢的皇帝——刘询,他的三任皇后的悲惨人生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对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诠释的这个道理,既适用于普通百姓,也验证于尊贵帝王。刘病已为史皇孙刘进之子,号皇曾孙,出生数月,即逢巫蛊之祸。在此之前,征和二年(前91年)正月,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诬告为巫蛊咒汉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