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为什么曹爽只是要了司马懿的权,而司马懿要了曹爽的命?大将军曹爽究竟有多“淫乱”

为什么曹爽只是要了司马懿的权,而司马懿要了曹爽的命?大将军曹爽究竟有多“淫乱”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989 更新时间:2024/1/15 20:46:27

乱世出豪杰,历史上从来不匮乏英雄的存在,但在三国鼎立时,却是盛产英雄的时代。不光文臣,更多武将,基本上是到达了历史的鼎盛时期,无以比拟的辉煌。最着名的咱们今天暂且不论,我们今天来谈谈马背上的英雄,政治上的蠢材,三国曹爽

曹爽和司马懿的斗争,在当时的曹魏权力架构中,已经不是两个辅政大臣之间的普通权力斗争,而是你死我活的皇权斗争。曹爽在此之前逼迫司马懿闭门谢客、称病不朝的目的是独霸朝堂,成为曹魏政权的唯一掌控者;而司马懿看中的则不仅是曹爽掌控曹魏政权的权力,更是曹爽身后的曹魏皇权。

如果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不杀曹爽,曹爽能否翻盘呢?

首先是从司马懿个人经验的角度来看,司马懿是在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人之后,才等来了一个专权擅政但是并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曹爽,终于一举通过兵变掌握了曹魏政权。所以,从司马懿自身的经验来看,活得长非常重要。而在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司马懿已经七十岁了,而曹爽只有40岁上下,司马懿当然担心曹爽在他死后再翻盘。

其次,知道了司马懿为什么发动政变,摧毁曹爽集团,就知道是不是必然杀曹爽了。如果司马懿只是为了消灭权臣曹爽,当然不需要诛杀曹爽。就算是杀曹爽,也可以留有余地,不必株连太广。但司马懿的意图显然并不是只是为了消灭权臣曹爽,恰恰是想趁此机会彻底消灭曹爽为核心的曹魏外围宗室集团。

虽然蒋济高柔王凌都以为司马懿杀曹爽是为了尊奖王室,为已经十八岁的曹芳掌权去掉曹爽这个权臣,但实际情况显然并非如此。司马懿要做的是比曹爽更过分,是要通过诛杀曹爽来株连一大批曹爽集团的人,而这个集团正是曹魏当时的核心统治集团,消灭这个集团才能彻底架空曹魏皇权,让司马氏变成曹魏政权的掌控者。

所以,在诛杀曹爽之后,蒋济虽然提出以曹真对曹魏政权的贡献,还是应该给曹真留个后,但司马懿丝毫不为所动,还是坚决彻底的夷灭曹爽三族,斩草除根,一点余地都没有保留。并且,司马懿还将曹爽提拔起来的人也一网打尽,彻底消灭。哪怕是他实际上认为并没有多大威胁的夏侯玄,他也在事后召入京城进行严密监控,以防止夏侯玄有什么轻举妄动。

第三,如果司马懿当时已经处于完全的优势地位,有充分自信,也不会杀曹爽,就如同他在事后对待夏侯玄的方式一样,只是解除兵权,却并没有直接找借口杀死。但问题在于,因为司马氏本身作为曹魏的外姓大臣,一直以来都是被曹魏皇帝所防范和控制的,哪怕是重用的时候,也仍然有所保留。所以,虽然司马懿一直在努力经营,但并没有达到能够在朝廷上完全没有对手的地步。

高平陵之变发生前,司马懿在朝廷虽然已经积蓄了一定规模的势力,但并没有完全控制朝廷,因此才会被之前毫无建树的政治暴发户曹爽轻而易举的就逼退。所以,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必须杀曹爽来消灭曹魏政权的核心集团,震慑其他人。而曹爽在司马懿称病不朝之后就放弃了对司马懿的步步紧逼,留有余地,恰恰就是因为在曹爽看来,即便司马懿有什么异动,他自己的力量也足够消灭。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虽然司马懿大肆屠戮,但是曹魏内部仍然一直有人试图推翻司马氏,其中最著名的,除了淮南三叛,就是李丰张缉图谋发动政变诛杀司马师,让夏侯玄辅政。所以,司马氏必须利用每一次曹魏内部暴露出来的异己势力进行大规模的屠杀,来清洗曹魏内部仍然终于曹魏皇权的反对力量。从司马懿骗王凌,到司马师诛杀夏侯玄,平定毋丘俭之叛,再到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叛乱,都是司马氏清洗内部反对势力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说,如果司马懿没有从一开始就采取大规模屠杀异己力量的策略,而是轻易的放过曹爽,当然也就会轻易的放过曹爽集团中的其他人,尤其是一些可杀可不杀的人,那么这些人在日后都有可能变成司马氏的反对者,成为司马氏篡取曹魏皇权过程中的障碍。正因为司马懿事先并不占优势,所以他必须诛杀曹爽及其身后的曹魏核心统治集团,以绝后患。

曹爽专权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

像许多托孤之君一样,曹叡临终前将国事托付给了曹爽、司马懿等人。君弱臣强自古就是取祸之道,此时的曹芳,年幼无知,不懂世事,朝政大权自然就落到了曹爽和司马懿身上。

而曹爽本是宗亲贵胄,当然不愿意看到司马懿来分享自己的权力,于是采取明升暗降的方式,彻底解除了司马懿的兵权。自此以后,朝政尽归曹爽一人掌握。

人一阔,脸就变。要说这曹爽,应是深得曹睿信任的,因为“自幼出入宫中”,明帝“见爽谨慎,甚是敬爱”,因此才临终托付大事。但显然,曹爽是一个很善于伪装的两面派。早年,曹爽有门客五百多人,其中五人都是浮华之人,曹叡在世之时“爽皆不用”,为的就是获取曹叡的充分信任。但自从曹叡去世、曹爽秉政之后,这五人却“复来辅助”。

具体是哪五个人已经不重要了,反正自从这些人来到曹爽身边之后,“皆以谄谀事爽”,每日“饮酒作乐”,搞得朝野上下乌烟瘴气。后来,不仅借机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而且对于小皇帝曹芳也是颐指气使,丝毫不放在眼里。曹芳本是个孩子,当然不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凡事都是曹爽一人说了算。要说如此倒还罢了,皇帝毕竟年幼。但曹爽分明就是一个不知死活的主,不仅朝堂上独揽大权,而且在暗地里也不闲着,最后竟然还把黑手伸向了后宫,“凡用衣服器皿,与朝廷无异”。

规格待遇与宫中一样,这要放到现在或许没有什么,只要有钱就能做得到,但在当时,这种行为却是犯了僭越之罪的。但即便如此,曹爽还是不满足,对于“各处进贡玩好奇珍之物”,首先要选择一些上等品来充实自己的府第,“然后方许入宫”,欺君罔上之心昭然若揭。如果说单从物质上还不能说明曹爽的荒淫,但接下来的事情就让人大跌眼镜了。

饱暖思淫欲,曹爽虽然在政治上是个“草包”,但在“情色”二字上却丝毫不比任何人逊色,为了达到及时行乐的目的,曹爽以及手下之人是到处猎色,搜集年少貌美的民间女子,掠到家中,肆意奸淫,为所欲为,以至于“佳人美女,充满庭院”。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见曹爽权势日大且又如此喜欢美女,下面的人自然要投其所好,想方设法为其提供保障。及至后来,就连专门为皇帝提供服务的太监也突然转了风向,“黄门张当,谄佞事爽”,为了讨好新主子,竟然“私选先帝侍妾七八人,送入爽府中答应”,把老皇帝的女人都搞到了自己的床上,可见曹爽色胆包天,不顾人伦。为谄媚曹爽,张当还深入民间,选“善歌舞良家女子三四十人,为家乐”,搞得整个大将军府宛若莺歌燕舞、花街柳巷之地。

此时的曹爽完全沉浸于温柔之乡,没有了一点顾命大臣的样子。

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到了此时,曹爽已经被富贵淫风冲昏了头脑,淘虚了身子,对于应有的礼义廉耻,君臣之道完全抛之脑后。可能觉得身边的美女还不够多,还不够好,曹爽竟然“诈传圣旨”,派人到民间“刷选美女,任意送入府中”。

美女越来越多,眼看都要放不下了,于是曹爽又命令手下“建重楼画阁,造金玉器皿,用巧匠千万人昼夜工作”,骄奢淫逸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即便当年董卓也不过如此。

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就在曹爽肆无忌惮、大行淫乱之事的时候,司马懿一面暗中观察动静,一面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不久,就借曹爽陪着皇帝出城祭祀的机会发动政变,曹爽兵权被夺,家人被诛,最终落得了一个可悲又可怜的下场。

标签:

更多文章

  • 清朝的试婚格格在试婚后的结局如何?最后令人出乎意料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试婚格格”虽有格格之名,却无格格之实,她们乃是清朝皇室的婚姻试验品。清朝的“试婚”主要体现在了试婚两字之上,格格其实只是个称呼罢了,试婚格格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服务于即将成婚的皇帝、太子,另一种则服务于即将出嫁的公主。总体来说,为皇帝试婚的宫女们下场会偏好一些。除了为皇帝、太子试婚之外,另外一种“试

  •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秦国自商鞅开始变法,推行富国强兵。军队逐渐改变成步兵和骑兵,并以军功论赏和升迁,因此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所向无敌。惠文王六年(前332)和十年,先后大败魏国,夺取魏西河郡(今陕西洛河流域)和上郡(今陕西东北部)地。为了防止匈奴人南掠,昭王下令于陇西、北地、上郡北部边境修筑长城,并派军驻守。赵国于武灵王

  • 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起义:黄巾之乱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全天下的人口钱财、土地都是皇帝一个人的,按说皇帝是没有必要费心敛财的。但这贪财的皇帝在历史上还真不少,他们若是和汉灵帝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刘宏在当皇帝前本是东汉皇族旁支,封爵亭侯,食邑不过百户大概相当于一个中小地主,他幼年时的生活应该是比较贫困的。如

  • 历史上七大毒妇,完美解释最毒妇人心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最毒妇人心出自小说《封神演义》。全诗为:“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皆是可(二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形容女子心肠狠毒。在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很多男子为了权力和财富都不择手段,在那个时候的女子生活都是十分凄惨的,她们地位低下,成为男人们的附庸,但是却不代表她们很柔弱,在历史上有很多狠毒的代表,而

  • 水浒里边为什么称扈三娘为“一丈青”,“一丈青”又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水浒一百单八将,个个都有一技傍身,还有一个根据其形象或者绝技叫的绰号,喜欢水浒的朋友们,大多都耳熟能详,但其中有这么一位女将,很多人对她绰号的由来,都不是很清楚,她就是“一丈青”扈三娘。“一丈青”扈三娘堪称《水浒传》最美丽的女子,李师师美则美矣,却多了些柔弱和风尘气息,扈三娘却是冰清玉洁,英姿飒爽,

  • 挖了溥仪祖宗陵墓,溥仪气的暴跳如雷发誓报仇,最后是什么结果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孙殿英本是土匪出身,由于军阀混战,他先后投靠过北洋军阀的姜贵题和奉系军阀的张宗昌等人。1928年5月,战败的他及队伍被蒋中正收编,成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尽管被收编为国民革命军,但他手下其实只有上千人的队伍,并且一切都得自给自足。所以武器特别短缺,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手上都没有枪。军阀混战,枪杆子得

  • 马谡失街亭败给了谁, 其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经过两年准备,公元227年冬天,就带领大军驻守汉中。汉中接近魏、蜀的边界,可以随时找机会进攻魏国。离开成都的时候,他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章,要后主不要满足现状,妄自菲薄;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并且表示他决心担负起兴复汉朝的责任。这道奏章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出师表》。诸葛亮到了祁山,

  • 康熙六扫朱元璋之墓 为什么写下治隆唐宋四个字?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康熙年间,康熙曾经六次为朱元璋扫墓,康熙为何会这样做?在南京市的紫金山,明孝陵就在那里,这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国家重点保护单位。明孝陵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康熙皇帝亲书“治隆唐宋”在这一座墓前,就写着“治隆唐宋”,这四个字是表示朱元璋在治理国家方面,胜过了唐宋。不过对于这种说法,也是存在一些争议的。毕

  • 商朝闻仲如何死的,后来被封为什么神仙?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在《封神榜》中闻太师本来是商朝末代君王纣王朝中的太师,乃三朝元老大臣,文武双全,威仪并重,擅长行军,是商朝军队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闻太师为人刚正不阿、赏罚分明对商汤忠心耿耿,可惜商汤在纣王的统治下一片狼藉。闻仲亦是截教金灵圣母门下弟子,深谙道术、法力颇深。闻仲,又称闻太师,是中国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

  • 项羽打下江山后为什么不称帝,反而要称一个莫名其妙的“西楚霸王”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自古以来,打着解救天下百姓于苦难中的反抗者,无不是为了成就自己的帝王之业。当然,也可以说是反抗者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苍生。对项羽和刘邦来说,他们的“时势”在汉元年,当年刘邦采取以柔克刚的战术,通过曲径通幽的战略,第一个到达关中,第一个入驻咸阳,成了推翻暴秦的风云人物。而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