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从一个小小的秘书机构发展到能废立皇帝?明代内阁得发展史

从一个小小的秘书机构发展到能废立皇帝?明代内阁得发展史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407 更新时间:2024/1/17 3:08:22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的一个月内,先后命胡广解缙、杨荣等七人为阁臣,参与处理军国大事,办公地点设在翰林院的文渊阁中,为了“避外廷之名”,号称内阁,这便是明代内阁的由来。

内阁设立之初仅仅只是翰林院的一个下属机构,阁臣品秩最高不过六品,其作用也仅相当于是皇帝的一个秘书机构罢了!

然而谁能想到,经过二百余年的发展,至万历初期,内阁竟然拥有了能废立皇帝的恐怖实力。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明代内阁的奋斗史。

第一次奋斗、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后,为了防止因皇子争位而导致的骨肉相残和天下大乱,特意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嫡长制写入了《皇明祖训》中,成为明代皇位传承的一条铁律。

可是,这条铁律却让明成祖朱棣犯了大难,他的嫡长子朱高炽虽然仁厚、贤明,但身体虚弱,导致走个路都得有人搀扶。而他的次子朱高煦生的人高马大,颇具帝王英姿,并且还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大功,所以朱棣就想立朱高煦为储君。

这种情况令内阁看到了机会,于是他们决定奋斗一把:

1、用父子亲情来打动朱棣,尤其是阁臣解缙做的那首打油诗绝对堪称神来之笔: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2、利用朱棣对皇孙朱瞻基的喜爱来保住朱高炽的储君之位;

3、利用朱棣公开宣称的“太祖成法,万年不变”来迫使朱棣遵守《皇明祖训》中的那条铁律。

内阁的这些奋斗方式条条直击朱棣的软肋,其中的任何一条都是他不能不顾及的,结果自然是内阁成功的保住了朱高炽的储君之位。

这次奋斗,内阁凭借对父子亲情和《皇明祖训》等皇朝纲纪的维护,牢牢的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第二次奋斗、掌握行政决策权

明仁宗朱高炽登基后,内阁立即收到了回报,不仅阁臣的品秩被提高到了正五品,并且还被赋予了票拟之权。

票拟分为视草和批答两部分。视草就是将皇帝的旨意拟写成诏书颁示天下;批答就是对朝廷和地方的奏章给出处理意见,供皇帝参考,经朱笔批红后就可以具体实施。

如此一来,内阁就基本上掌握了行政决策权。

第三次奋斗、打下了权力扩张的基础

虽然经过明成祖朱棣和明仁宗朱高炽两朝的发展,但明代内阁的权力扩张还是受到了诸多限制,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

1、阁臣品秩不高;

2、内阁只是翰林院的一个附属机构。

为了打破这些限制,内阁又开始了新的奋斗,最终在明英宗时期获得了成功。

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先是令阁臣兼任六部尚书,这样阁臣的品秩就提升到了正二品,有些受皇帝信任的阁臣还能通过加封三公衔将品秩提升到正一品。接着在正统七年,翰林院新署落成,内阁从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政机构。

随着这两条最重要的限制被打破,内阁为之后的权力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次奋斗、掌握军权

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发生,武将勋贵集团遭受重创,内阁顺利的掌控京军三大营的控制权。

景泰帝继位后,内阁又通过巡抚的设立掌握了地方的军权。

如此一来,内阁就完全掌握了明代的军权。

第五次奋斗、确立首辅制

明代内阁设立后,规定阁臣地位平等、不分主次,其目的就是要让阁臣互相牵制,从而令内阁难以做大。这样,内阁权力的进一步扩张就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于是内阁利用明世宗初期的大礼仪之争,顺利得确定了首辅制,这样阁臣就能在首辅的统领下进一步扩张权力。

第六次奋斗、能废立皇帝

首辅制确立后,内阁的野心终于暴露。要知道我国古代的相权包括军权、行政决策权和监察权,所以据此我们就可以判断出内阁不仅想恢复被明太祖废黜的相权,还想将其恢复到秦汉时期一人独掌相权的巅峰状态。同时我们也可以据此判断出内阁下一步的奋斗目标——监察权。

明神宗万历初期,张居正继任内阁首辅,他当上首辅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行考成法,而考成法的第一步就是将掌握监察权的都察院和六科置于内阁的控制之下,并且考成法还同时规定六部也要受到内阁的节制。

至此,内阁首辅一人就同时掌握了全部相权。随后在张居正的奋斗下,内阁更是彻底架空了皇权,也就是说,万历初期的内阁已经能决定皇帝的废立。

最后,我们不得不再提一下明宣宗朱瞻基和明穆宗时期的内阁首辅高拱。前者将批红与掌印之权交给了宦官,导致终明一世“阁票受制于司礼监”,使得内阁虽然能决定皇帝的废立,但却根本无法做到废立皇帝;后者意图将批红与掌印之权收归内阁的做法虽然失败了,但也给内阁权力的扩张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界限。如果明宣宗朱瞻基没有这么做,或者是高拱成功了,那么明代也不是没有可能走向类似于君主立宪制的道路。

标签:

更多文章

  • 日本侵华罪证《真相》的诞生始末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TRUTH”(以下称《真相》)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最早搜集的日本侵华罪证汇编。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报告书据此宣布日本的侵略行径和“满洲国”的傀儡政权性质,由此成为国际上第一份对“九一八事变”作定性结论的文献。《真相》这份材料是如何形成并送给国联的?尘封70多年后,它又是如何被发现并将影印

  • 古代高丽向古代中国进贡 他们一般进贡些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中国古代的时候和高丽打了不少的仗,从明朝开始,高丽就成为了中国的一个属国,既然是属国那肯定是要定期进贡的,只有这样中国才会庇护他们。当然如今这段历史,韩国是不承认的,他们篡改历史的能力是很强的,最夸张的是,在他们国内有部影视剧是这样说的,他们的大将军在唐朝时期远征中国,将李世民的眼睛射瞎了一只,李世

  • 崇祯皇帝最后为什么不逃,却在煤山自缢?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大家都知道大明亡国的时候,崇祯皇帝的气节,是一点都没有输掉的。那么又是为什么在最后他没有逃跑,而是在煤山自缢呢?今天就由小编来和大家说说。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临没顶之灾。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

  • 历史上袁绍失去的六次机会?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发生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袁绍以多打少,兵力明显占据优势,袁军士气也很高,将士也不可谓不用命,但结果却惨败而回,几乎全军覆没。袁绍的失败,不得不归究于其本人在指挥上的严重失误,因为在整个官渡之战期间袁绍取胜的机会原本很多,即便有一两次失败,都不至于影响战争结局,可所有取胜的机会都被袁绍“

  • 我国最能打胜仗的4位将军 粟裕位居第四 第一连美帝都害怕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新中国的建立,离不开那些英勇献身的革命前辈,他们历经多次战役,开拓出一条条血路,才成就了后来的我们。抗战年代,我国热血男儿,层出不穷,前赴后继,尤其几位能打胜仗的将领,带领着战士们,创造了不少丰功伟绩。从这些将领中,若是挑选出来4位能打胜仗的虎将,则是轻而易举。这几位将领当中,粟裕仅仅只能排第4,第

  • 刘备墓成三国唯一幸存者,包拯墓千年没人盗,这6字道破玄机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古话云:汉墓十室九空。原因是汉朝以后经历了近百年的乱世,乱世中正是盗墓的高发期,因此几乎所以汉朝皇都被盗掘过。而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墓可能就是蜀主刘备的墓。这是为什么呢?三国正史《三国志》中所记载的刘备墓葬是在今四川成都市武侯祠诸葛亮殿的西南侧,史称惠陵。关于刘备的陵墓,野史有这样记载:唐朝的一伙盗墓贼

  • 历史上的睡仙一睡百余日,那他又有什么秘诀呢?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历史上有许多的奇人奇事如鬼谷子,姜子牙,张良等,今天我们说的这位奇人他被称为“睡仙”。当然,宋朝也有一位奇人。他有三个地方很神奇:一是活了118岁,很长寿;二是一觉能睡100多天,号称“睡仙”;三是能够成功预测自己的死亡时间。如此,你说神不神奇,而且此人并非民间野史中的人物,正史《宋史》就有此人的记

  • 隋唐英雄单雄信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在电视剧《隋唐英雄》中,单雄信与程咬金是好友,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单雄信这个人吗?单雄信是谁?单雄信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确存在单雄信。单雄信是隋朝末年瓦岗起义军的首领。单雄信(公元579年—公元621年),出生于曹州,瓦岗寨大将军。在隋末,单雄信身为天下绿林盟主。要说他的武功自然在很多人之下,但他的人格

  • 明朝始亡于嘉靖这个锅,嘉靖皇帝表示他不背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虽然崇祯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但他却并非亡国之君。在崇祯成为皇帝前,大明王朝早已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了。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则要“归功”于崇祯之前的几代皇帝,因此就有了“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

  • “安史之乱”是怎么发生的,安禄山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安禄山因其宠爱幼子,长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使安禄山宠幸的宦官在替安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诛扬国忠为名,率众15万,号称20万,在范阳起兵;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也一起率部反叛,史称“安史之乱”。唐朝自李渊立国一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