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安史之乱”是怎么发生的,安禄山是如何死的?

“安史之乱”是怎么发生的,安禄山是如何死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835 更新时间:2024/1/16 3:59:35

安禄山因其宠爱幼子,长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使安禄山宠幸的宦官在替安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诛扬国忠为名,率众15万,号称20万,在范阳起兵;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也一起率部反叛,史称“安史之乱”。唐朝自李渊立国一百多年来,内地长期没有战争,刀枪在武器库中生锈、腐烂,地方官员们一听说叛军来了,都吓得魂飞魄散,跑的跑,降的降,叛军势如破竹,很快席卷了河北,直指洛阳、长安。

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进占洛阳,第二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自称为“大燕皇帝”,年号圣武。安禄山此时的势力,可谓如日中天,他哪里想得到,一年之后,也是在这里,他会死于自己儿子的刀下。

安禄山自范阳起兵后,身体越来越胖,病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当了皇帝后,由于饮酒及纵欲过度,眼睛也得了病,慢慢的什么也看不清了。后来身上又长了毒疮,疼得他每日焦躁不安,脾气越来越暴躁,经常无端的把左右侍从鞭打一顿已缓解他自己的疼痛。他称帝后,常居深宫,诸将很少能面见他议事,都通过严庄转达,严庄虽受亲重,也时而遭安禄山鞭挞,宦官李猪儿常为安禄山穿衣解带,服侍左右,挨打最多,怨气也大。

安禄山的长子叫安庆宗,原来在长安做官,安禄山起兵后,被唐玄宗杀了,二儿子安庆绪,跟随安禄山起兵打仗,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深得安禄山的喜爱。可是不久,安禄山又娶了一个妃子段氏,生了一子叫庆恩,安禄山宠爱段氏自然就把对安庆绪的喜爱转移到庆恩身上,安庆绪本以为长兄已死,等安禄山一命归天,自己就可以登上皇帝宝座了,可是眼见安禄山把宠爱转移到庆恩身上,不禁嫉恨交加。安庆绪时常担心被废,严庄也恐怕宫中事变于己不利,于是,严庄与安庆绪、李猪儿串通一气,谋害安禄山。

唐肃宗至德二年正月的一天,严庄处理了一些日常事务后去禀知安禄山,不知道什么地方不合安禄山的意,又被鞭打一顿,严庄满腹怨愤,走出宫门,恰好遇见满脸愁容的安庆绪,诡计多端的严庄立即想出一个主意。

晚上,严庄悄悄溜进安庆绪宫中,屏退左右,用诡密的语调对安庆绪说:“陛下龙体欠安,殿下又未正位东宫,要是陛下百年之后……”此话正中安庆绪的痛处,他向严庄讨教办法。严庄见安庆绪有意,就逼进一步说:“既然陛下有心,为何不行大事?机不可失,慢一步就让庆恩占了先机。”安庆绪连忙用恳切的语调说:“多蒙指教。但是怎样行事呢?”严庄压低声音说:“陛下如若行事,立即召猪儿来,只说问问父皇的身体状况就行了。”严庄即刻召来李猪儿,这个李猪儿十几岁就服侍安禄山,安禄山穿衣系带都离不开他,因此,李猪儿挨打的次数也最多。

严庄带着一副关切的神色问道:“猪儿,今天你又挨了多少打?”猪儿没有吭声,他也记不清挨了多少打了,只好垂着头站着。严庄又问:“昨天,你们那儿又有几个侍儿死了?”猪儿说:“奴才不大清楚,只记得有个和我不错的侍儿因为皇上让他拿东西慢了点,就被皇上从床上拿出一把刀给砍死了。”严庄又问:“猪儿,皇上有没有拿刀砍过你?”猪儿答道:“奴才知道皇上藏刀的地方,如果看见他摸刀,就躲开了。反正皇上现在眼睛不好,要不早就没命了。”严庄假意说道:“多险啊!一不小心就要送命,这样下去如何得了?那你以后怎么办啊!难道等死不成?”李猪儿默然不语,他是个聪明人,已经猜到严庄的意图,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严庄继续说道:“猪儿,殿下为你着想,才叫你来。你想,皇上的日子不多了,你要是能帮殿下成大事,以后殿下会重重赏你的。”猪儿犹豫着点点头,算是加入了这一阴谋,严庄交待了几句,就让他回宫去了。

至德二载(757)正月五日(1月29日)夜,安庆绪和严庄悄悄的来的安禄山的寝宫前,李猪儿按约定把他们引到安禄山的寝床前,揭开帐子,李猪儿拿刀刺向熟睡中的安禄山,安禄山大叫着醒了过来,骂道:“哪个家贼干的好事?”安禄山平时总把佩刀放在床头防身,事前已被李猪儿偷偷拿走,这时他挨了一刀,知大事不好,急忙去摸刀,哪里还摸得着?在喊叫声中,血和肠从腹部流出数斗,很快死于非命,卒年五十五岁。安庆绪当即在其床下挖了一个数尺深坑,用毡子裹着安禄山的尸体,连夜埋在坑中,那些值宿的宫女、太监虽然被惊动,但严庄拿剑指着他们,厉声说:“不许声张,谁要说出一个字,全家都不得活。”

第二天早晨,洛阳宫中钟鼓齐鸣,文武百官齐集后,严庄对部下宣告说:安禄山病危,诏立安庆绪为太子,军国大事皆由太子处分,随即即帝位,尊安禄山为太上皇,然后发丧,后史思明杀安庆绪后即大燕帝位,补谥安禄山为光烈皇帝。这样,死了好几天的安禄山又当了几天的太上皇,才被宣布驾崩归天,杀他的直接人是宦官李猪儿,背后是安庆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杨过唯一的徒弟 身兼三大神功 实战胜过张无忌 !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喜欢《神雕侠侣》这部小说或者看过这部电视剧的朋友都很熟悉,在这部作品中出现了八位武功绝顶的人物,第一位是东邪黄药师,精通“弹指神通”功夫,自创的奇门武学乃是武林一奇;第二位是西毒欧阳锋,拿手绝技“蛤蟆功”威震整个武林,其后逆练《九阴真经》后,又称为第二次华山论剑第一高手;第三位是南帝一灯大师,一阳指

  • 最节俭的开国皇帝,连死后都只是纸衣瓦棺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柴荣可以坐上后周的皇位,并不是因为他爹是后周皇帝。相反柴荣的祖上只是豪族,后来家道中落了,柴荣便投靠了郭威。郭威与妻子恩爱多年却没有生下一子,于是收养了柴荣做儿子。郭威建立后周之后,没多久就病逝了,养子柴荣就成为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今天要说的就是郭威这个人。他作为后周的开国君王,却淡泊名利,极度节俭

  • 为什么在史料上没有提到秦始皇的后宫嫔妃?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会立后,而史料上也会有相应的记载,那为什么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我们却没有看到关于他皇后以及后宫嫔妃的记载呢?几乎是所有的皇帝后宫,都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在史料中被提及,尤其是关于皇后的记载,那就有着更重的笔墨了。不过,秦始皇却是个例外,因为没有人知道他的皇后是谁,史料中

  • 曹操“割发代首”到底是虚伪还是真心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三国演义》在中国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是无与伦比的。关于曹操“割发代首”的典故,民间广为流传。那么,曹操为什么要割发代首呢?割发代首起到了一种的什么样的作用呢?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

  • 古代“告老还乡”制度的来历 告老还乡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告老还乡”,又称“告老还家”,“告”是请求,“老还乡”是年老回到家乡,“告老还乡”是指古代官吏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去官职,回到家乡,是古代官吏提前退休的一种制度。我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但仅仅限于是官吏,常见的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等。《春秋公羊传》上“退而致仕”,书中注释说“致

  • 明清之间的战争,为什么最终会以明廷灭亡为终结?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明清之间的战争,是相当复杂的。而导致明军无法在野战中战胜清军,也是具有多方面因素的。很多史学家都把发生在1619年的“萨尔浒之战”,作为明清战争之中的开端和分水岭。而这一次战略决战,以明军完败为结局,清军,或者说后金八旗一战成名,自此野战明军再无胜绩。而之所以形成这个的困顿局面,双方之间十余年的政治

  • 马谡用古代名将的用兵之道在街亭一战,结果输了,这是何解?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马谡的街亭之战,其实是完全可以打胜的。马谡的策略似乎也没有什么错,而且很符合古代名将用兵之道。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者,马谡必须“先声夺人”。马谡指挥的是先锋军,他的任务不是牵制敌人。牵制敌人的任务,其实是守箕谷的赵云和邓芝在做。作为先锋,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先声夺人。也就是说,在和张郃交战的时候,一次性

  • 中国最有名的四姐妹!娶了她们的男人无一不成功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于2015年美国东岸时间6月17日下午1时(北京时间6月18日凌晨1点)在美国纽黑文去世,享年102岁。至此,“合肥四姐妹”成为绝响。民国世家,除了站在权力顶端的“宋氏三姐妹”,还有文化界声名卓著的“合肥四姐妹”。台湾导演侯孝贤最想拍张兆和四姐妹的故事

  • 晋献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他真的和后母齐姜私通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晋献公是我国春秋时代的晋国国君,是曲沃武公之子,晋文公之父。晋献公在位期间,分裂的晋国也不过将将被武公统一而已,很多地方还不稳定。晋献公一继位,为了稳定局势,就做了一件特别惨绝人寰的事情,那就是杀光原晋国所有的公子,也就是晋国宗族的大宗之人。这种情形不禁让人想起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来,晋献

  • 秦朝为什么被称为“史上最短命的王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利用十年时间,横扫六国,实现了华夏大一统,建立了秦朝。但却只存在了十四年,便如昙花一现,烟消云散在历史长河中,堪称“史上最短命的王朝”。说起“千古一帝”秦始皇,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暴君,感觉他穷凶极恶,修长城,驰道,灵渠、阿房宫、始皇陵等,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推行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