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袁绍失去的六次机会?

历史上袁绍失去的六次机会?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269 更新时间:2024/1/15 17:45:55

发生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战袁绍以多打少,兵力明显占据优势,袁军士气也很高,将士也不可谓不用命,但结果却惨败而回,几乎全军覆没。

袁绍的失败,不得不归究于其本人在指挥上的严重失误,因为在整个官渡之战期间袁绍取胜的机会原本很多,即便有一两次失败,都不至于影响战争结局,可所有取胜的机会都被袁绍“完美”地避开了。被袁绍浪费的机会,少说有6次之多。

一、不听劝阻急于发动决战

建安五年(200年),基本统一了黄河以北四州的袁绍志得意满,决定主动发起对曹操的全面决战,对此其内部有一定分歧,以田丰沮授为代表的本土派们表示反对,双方矛盾一度公开化。

田丰、沮授并不是一味反对袁绍用兵,而是认为时机不成熟,北方四州虽定,但时间尚短,应该再巩固一下,发展经济,进一步积蓄力量,把握更充足之后再战也不迟,但袁绍不想多等,他急于统一天下。

田丰反对的意志很坚决,袁绍一气之下将田丰下狱,对沮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沮授在袁绍手下以奋威将军的名义任监军,权力很大,在郭图等人的建议下袁绍将沮授监军之权一分为三,分别由沮授、郭图和老将淳于琼担任。《献帝传》说,袁绍出发前,沮授把本族的人招到一块,把家财分了分,对他们说:“势如果在则威无不加,势如果不在则不能保一身,悲哀呀!”他有一个族弟说:“曹操怎么能是袁公的对手,您何必担忧?”沮授说:“以曹操的明略,加以挟天子以为后盾,我们又刚刚打败公孙瓒,士兵疲弊,主将骄纵,成败已经很明显了。”

二、派颜良进攻白马

建安五年(200年)2月,袁绍亲率大军由邺县南下,兵指黎阳,曹军无意在黎阳与袁绍作战,因为在这里自己的部队难以接续,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有被敌军全歼的危险,所以曹军未作抵抗,迅速撤到黄河以南。

袁绍占领黎阳后,派部将颜良为先遣部队渡河攻击南岸的军事要地白马,这项决定遭到了沮授的反对,沮授劝袁绍:“颜良这个人生性偏狭,虽然骁勇,但不能独立担当大任。”但是,袁绍不听。颜良的情况不详,却很有威名,当时在军中的地位和名望远远超过关羽张飞等人。

袁绍曾经对沮授很倚重,几乎言听计从,但这次却不接受沮授的建议,大概与沮授之前反对出兵并四处散布“失败论”有关,然而事实证明沮授是正确的。4月,颜良率部渡过黄河,直指白马,曹操亲自北上解白马之围,双方发生激战,袁军大败,颜良被在此战中被关羽临阵斩杀。

三、急于寻找曹操复仇

曹操虽然解了白马之围,但自知袁绍的大军随后便到,于是决定从白马撤军。袁绍果然指挥主力渡河,对此沮授又表示了不同看法。《献帝传》记载,沮授建议不管白马,而拿下已经喘手可得的延津,凭借这里的渡口优势,将主力源源不断运过黄河,之后巩固延津,使其作为一个战略支撑点,进可以直取许县,退可以从容撤回黄河以北。

沮授的话袁绍特别不爱听,在袁绍看来此行压根没有战败撤回这样的选项。同时,首战即在白马挫败让袁绍失了面子,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袁绍非拿下白马找回面子不可。沮授闻知,站在黄河边上叹息说:“黄河啊黄河,我知道这一去就回不来了!”于是以身体原因请辞,袁绍很生气,把沮授所部交由郭图来统率。

曹操料定袁绍会命主力来攻白马,他下令白马军民全部随军撤离,向延津方向运动,文丑率军紧追不舍,结果被曹操在延津打败,文丑又“壮烈牺牲”了。

四、否决两路夹击方案

这时许攸提出一个分兵进攻的作战方案,具体是:以主力的一部在正面吸引曹军主力,然后分另一部主力悄悄绕到曹军背后直接进攻许县,把汉献帝掌握在自己手中,奉迎天子反过来讨伐曹操,曹操即使不溃败,也会首尾难顾。

类似的方案沮授也曾给袁绍说过,袁绍曾进行过一个小规模尝试,派出韩猛绕行南下,但由于兵力有限,所以没有成功,但袁绍认为此路不通,就不再提了,许攸提出类似的方案,袁绍想都没想,直接否决。

其实许攸的建议有很大价值,袁绍应该认真考虑,曹操将精锐都压在了官渡正面,背后及两翼是软肋,应该继续在曹军薄弱的地方攻击,但袁绍过于自信,认为正面战场足以战胜曹操,不必多此一举。

许攸的合理化意见被否决,心里大概挺不痛快,恰在此时许攸家里出了点事,审配又一直在找机会收拾许攸,许攸又气又怕,干脆叛逃到了曹营,这一下袁绍麻烦大了。

五、不全力救援乌巢

许攸叛逃到曹操那里,提供了乌巢有袁军大批军粮的情报。正苦于找不到突破口的曹操抓住机会,亲自率兵攻击乌巢。负责防守乌巢的淳于琼很有经验,加上袁军的总人数是曹军的一倍以上,在短暂的慌乱之后他们迅速组织反击,双方展开激战,淳于琼同时派人向大本营求救。

乌巢距袁绍在官渡前线的大本营只有40多里路,骑快马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到达,袁绍得报后立即召集儿子袁谭以及审配、沮授、张郃等人商议对策。袁绍认为,曹操攻击乌巢,他的大营必然空虚,此时不如置乌巢于不顾,直接进攻官渡正面的曹军,让曹操有出无回。

但张郃却认为不妥:“曹操敢攻乌巢,率领的必然都是精兵,淳于琼将军肯定会被攻破,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大势已去了,不如先去救他。”然而郭图支持袁绍的想法,认为应该先攻曹营,张郃还想坚持:“曹营很坚固,之前已经打了很久也没有攻破,现在仓促之间能不能拿下实在没有把握。而淳于琼将军如果被曹操俘虏,我们也都得当俘虏啊。”

只到这时,如果袁绍头脑很冷静,他仍然不至于失败,因为从总体实力上看他仍旧比曹操强大。但袁绍思维已乱,又急于一战定胜负,所以坚持已见,仅以少部分轻骑驰援乌巢,结果可想而知,乌巢被曹操最终攻破。

六、派张郃进攻曹军大营

乌巢丢了,但这还不是压垮十万袁军的最后一根稻草,到了这时袁绍仍有翻盘的机会,他应该迅速收缩防线,由进攻转为防御,同时急调后方军粮来前线,稳定下来后再与曹操决战。即便这样做有一定难度,最差的也可以向后撤退,退至黄河以北,休养一两年,待元气恢复后再来,从双方综合实力比较看,曹操仍不如他。

但袁绍慌乱之中又走出一步昏招:下令由张郃、高览率所部对曹军大营发起攻击。这道命令太有问题了,因为作为主将的张郃思想与自己很不统一,虽然“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但由于不理解,执行效率就大打折扣,再加上曹军准备充足,其大营果然短时间内无法攻破。

面对这种情况张郃非常忧虑,他知道自己这位领导一向疑心很重,害怕事后被追究,干脆来了个“战场起义”,这一下子袁军才彻底崩溃。

标签:

更多文章

  • 我国最能打胜仗的4位将军 粟裕位居第四 第一连美帝都害怕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新中国的建立,离不开那些英勇献身的革命前辈,他们历经多次战役,开拓出一条条血路,才成就了后来的我们。抗战年代,我国热血男儿,层出不穷,前赴后继,尤其几位能打胜仗的将领,带领着战士们,创造了不少丰功伟绩。从这些将领中,若是挑选出来4位能打胜仗的虎将,则是轻而易举。这几位将领当中,粟裕仅仅只能排第4,第

  • 刘备墓成三国唯一幸存者,包拯墓千年没人盗,这6字道破玄机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古话云:汉墓十室九空。原因是汉朝以后经历了近百年的乱世,乱世中正是盗墓的高发期,因此几乎所以汉朝皇都被盗掘过。而唯一没有被盗过的墓可能就是蜀主刘备的墓。这是为什么呢?三国正史《三国志》中所记载的刘备墓葬是在今四川成都市武侯祠诸葛亮殿的西南侧,史称惠陵。关于刘备的陵墓,野史有这样记载:唐朝的一伙盗墓贼

  • 历史上的睡仙一睡百余日,那他又有什么秘诀呢?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历史上有许多的奇人奇事如鬼谷子,姜子牙,张良等,今天我们说的这位奇人他被称为“睡仙”。当然,宋朝也有一位奇人。他有三个地方很神奇:一是活了118岁,很长寿;二是一觉能睡100多天,号称“睡仙”;三是能够成功预测自己的死亡时间。如此,你说神不神奇,而且此人并非民间野史中的人物,正史《宋史》就有此人的记

  • 隋唐英雄单雄信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在电视剧《隋唐英雄》中,单雄信与程咬金是好友,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单雄信这个人吗?单雄信是谁?单雄信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确存在单雄信。单雄信是隋朝末年瓦岗起义军的首领。单雄信(公元579年—公元621年),出生于曹州,瓦岗寨大将军。在隋末,单雄信身为天下绿林盟主。要说他的武功自然在很多人之下,但他的人格

  • 明朝始亡于嘉靖这个锅,嘉靖皇帝表示他不背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紫禁城北面的煤山自缢殉国,明朝灭亡。虽然崇祯帝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但他却并非亡国之君。在崇祯成为皇帝前,大明王朝早已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了。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则要“归功”于崇祯之前的几代皇帝,因此就有了“明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

  • “安史之乱”是怎么发生的,安禄山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安禄山因其宠爱幼子,长子安庆绪见安禄山对自己不加宠幸,心中怨愤,使安禄山宠幸的宦官在替安穿衣时,以刀刺其腹而死。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以诛扬国忠为名,率众15万,号称20万,在范阳起兵;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也一起率部反叛,史称“安史之乱”。唐朝自李渊立国一百多年

  • 杨过唯一的徒弟 身兼三大神功 实战胜过张无忌 !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喜欢《神雕侠侣》这部小说或者看过这部电视剧的朋友都很熟悉,在这部作品中出现了八位武功绝顶的人物,第一位是东邪黄药师,精通“弹指神通”功夫,自创的奇门武学乃是武林一奇;第二位是西毒欧阳锋,拿手绝技“蛤蟆功”威震整个武林,其后逆练《九阴真经》后,又称为第二次华山论剑第一高手;第三位是南帝一灯大师,一阳指

  • 最节俭的开国皇帝,连死后都只是纸衣瓦棺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柴荣可以坐上后周的皇位,并不是因为他爹是后周皇帝。相反柴荣的祖上只是豪族,后来家道中落了,柴荣便投靠了郭威。郭威与妻子恩爱多年却没有生下一子,于是收养了柴荣做儿子。郭威建立后周之后,没多久就病逝了,养子柴荣就成为了皇位的合法继承人。今天要说的就是郭威这个人。他作为后周的开国君王,却淡泊名利,极度节俭

  • 为什么在史料上没有提到秦始皇的后宫嫔妃?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历史上可以说是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会立后,而史料上也会有相应的记载,那为什么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我们却没有看到关于他皇后以及后宫嫔妃的记载呢?几乎是所有的皇帝后宫,都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在史料中被提及,尤其是关于皇后的记载,那就有着更重的笔墨了。不过,秦始皇却是个例外,因为没有人知道他的皇后是谁,史料中

  • 曹操“割发代首”到底是虚伪还是真心呢?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三国演义》在中国流传之广、影响之大是无与伦比的。关于曹操“割发代首”的典故,民间广为流传。那么,曹操为什么要割发代首呢?割发代首起到了一种的什么样的作用呢?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