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伍子胥与孙武有什么关系 孙子兵法军争篇写了什么

伍子胥与孙武有什么关系 孙子兵法军争篇写了什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758 更新时间:2024/1/17 8:13:04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家族世代是楚国的高官,因为受到小人的设计陷害,他的父亲兄弟都被楚平王所杀。最开始伍子胥逃到了郑国,后来投靠了吴国,见当时还是吴国公子的阖闾有大志,便帮助阖闾夺得了王位,并尽心尽力的辅佐吴王阖闾。

孙武,字长卿,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孙武能够得到吴王阖闾的赏识以及重用,伍子胥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公元前512年,吴王准备向西进兵,是伍子胥向吴王“七荐孙子”,才使得吴王阖闾同意接见孙武,孙武从而闻名天下。孙武是在离开了齐国之后,到了吴国后结识了因避难而来的伍子胥,两人十分投机,自此成为了至交好友。

在孙武、伍子胥的直接指挥下,经过五次战役,仅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攻下了楚国都城。二人用各自的谋略帮助吴王阖闾完成了兼并战争,在吴王阖闾因不听孙武劝阻,非要攻打新即位的越王勾践,结果吴国大败,阖闾气愤病死后,二人便帮助阖闾之子夫差治国练兵、打败勾践,为其父阖闾报仇雪恨。在孙武晚年的时候,伍子胥被夫差杀死,孙武便退隐乡间,在伍子胥死后不久,孙武也谢世了。至于孙武谢世的原因,有史料记载说是他与伍子胥一起进谏,激怒了夫差被杀死的,或者是因为其是伍子胥的好友,被夫差迁怒杀害的。

孙子兵法军争篇写了什么

《孙子兵法军争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七篇。《孙子兵法军争篇》主要讲的就是“军争”,从得到皇帝命令,到最后安营扎寨,如何快速有效地取得致胜的有利条件。

最难的是要迂回前进,还要扰乱敌军,让敌军摸不着头脑,即使出发在后也能比敌军先到战场,也能占得有利条件。

“军争”是为能够取胜,但是也很危险,带齐装备去争利,行军很慢,轻装出发,装备会受到损失。连夜行军,军队会很累,且军队不能同时到达,一定是强壮的将士先到,疲惫的将士后到,行军越快,先到的人就越少,先行部队在前方容易受到攻击,没有后续部队的支援,就会损伤惨重。

“军争”的原则是“先知迂直之计者胜”,了解对方才能和对方结盟,行军要掌握有利的地形,所以用兵的时候要灵活,行军或快或慢,作战时或攻或防、或静或动,都要随机应变。

“军争”要统一行动,就要靠金鼓和旌旗来指挥,鸣鼓、旌旗的使用会鼓舞士气,指引方向,这也可以是迷惑敌军的一种方法。

“军争”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三军夺气,将军夺心”。就是要在敌军士气低下的时候进攻,在敌军气势高昂的时候,稍作休息。善用“军心”,敌军军心整齐就要想办法扰乱,敌军军心涣散才能发动进攻,还有就是不要进攻军队整齐和纪律严明的队伍。

“军争”的最后一点就是要占据有利地位,军队要有可以掩护的屏障,不可仰攻敌军,穷寇莫追,不可赶尽杀绝,要给敌人留一丝活路,不然就会出现“兔子急了要咬人”的局面。

孙子兵法计篇内容是什么

说到孙子兵法,我就不得不佩服孙子了,古代那些带兵打仗的大多数都是看孙子兵法来做计谋的。孙子在兵法里面说道: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和国家的安危,是不能敷衍,不能不认真探讨研究的。

可见,孙子是一个多么深思熟虑的人,他在写兵法时,第一点就考虑到了国家的安危,军民的生死。

孙子兵法中写到,要通过敌我双方七种情况的比较,可以通过政治、天时、地力、将帅、法制这五个方面来探索哪个君主不昏庸,哪个将帅更厉害,哪个地方的天时和地力比较好,哪个法令制度能得到好的执行力,哪方武器装备做的更坚固,哪方的士兵训练得更好,哪方的赏罚符合规章。根据这些就可以来判断哪方能得以胜出。

战争是很诡异的,一个厉害的军师,不会让对方知道他现在在想什么,例如能打的要装作不能打;想要打的,要装作不想打,要向远处进攻,便要装作向近处进攻;反之要向近处进攻,就要装作向远处进攻。往往都是出其不意,一招制胜。当然,还有种种计谋,而这种计谋都是要看军事家的个人取胜的决秒和军事家聪明的头脑。

所以,在孙子兵法计篇中,说到就是以计制胜,以计谋来俘获敌人,用最少的损失来打赢这场战争,这就是孙子兵法计篇中的最高境界。可见,孙子就是一个很厉害的军师,才能写出了让世人都在称赞的书。

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怎么死的

孙武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关于他的死亡一直众说纷纭,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其中两个比较让人们信服的说法。

公元前512年,孙武被伍员推荐给吴王阖闾,那时候他已经写成了《孙子兵法》,带着兵法的他被吴王极力赞赏,从此后孙武在吴国军队中大展身手,屡立奇功。公元前506年,曾经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占领了楚国的国都,几乎让楚国就此灭亡。

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正是他在军事科学方面总结和概括了丰富多面的哲学道理,确定了他在春秋末期和“孔子老子”并列的地位。

孙武的一生励精图治,屡立奇功,但是关于他的死亡历史上共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公元前503年,在孙武晚年时期,他的好友伍员被夫差所杀,孙武见夫差不仁,厌倦了世事无常,决定退隐,在吴国专心修订《孙子兵法》一书,不久后,因为忧国忧民,劳心劳力,又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而亡,最终葬于吴都郊外。

第二种说法是孙武见阖闾疏于政事,沉迷酒色,贪图享乐,屡次进谏,最终触怒了阖闾,被夫差所杀。《史记》中并没有记载关于孙武被杀,此说法仅出自《汉书》中,书中说,孙武、商鞅等人都是功业完成后,失去了利用价值,再加上遭受猜忌所以最后被杀而亡。并且没有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所以对这个说法的真实性有待质疑。

标签:

更多文章

  • 吃定曹魏 孙权两次拒绝派儿子去当人质内幕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孙策在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去世,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周瑜从巴丘前来奔丧,被孙权与张昭留在曲阿,作为张昭以外的最重要的一个辅佐,名义仍是“中护军”。张昭的名义仍是“长史”。他们二人,一文一武,等于是孙权事实上的左右二丞相,虽则孙权当时尚不是吴王,只是一个继承乃兄的“讨逆将军,领会稽太守,吴侯”。曹操不久改拜

  • 李治的成长历程怎么样,李治在位时做了什么事?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唐高宗李治,字为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而且是从小就被唐太宗带大的,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也就是649年)登基,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按理说,这个皇帝应该还是挺能干的一个人,但是,奇怪的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都不怎么高,相反的还很低。世人对唐高宗李治的看法

  • 姜子牙是什么人物,韩国人为什么称姜子牙为国父?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出生地主要有东海说和河内说。《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也

  • 匈奴人“;生化武器”;:疫病肆虐中国与欧洲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生化武器似乎是一个很现代的概念,但其实早在1700多年前匈奴人就曾使用过它,所造成的瘟疫致使当时汉朝的人口在短短80年间就锐减了5000多万。不仅如此,这场延续了300多年的瘟疫还造成了社会的持续动荡,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给中国社会文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当匈奴人西迁欧洲之后,同样也给欧洲人带去了

  • 刘姥姥人物的作用是什么,刘姥姥与贾府的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刘姥姥是曹雪芹笔下极为出彩的一个人物,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红楼梦》通过描写宝黛的爱情故事,从而展现出四大家族的兴盛衰败。在这个庞大的故事架构中,曹雪芹填入了众多各有特色的人物,描写最为出彩的便是“金陵十二钗”。在一群长相清丽,教养良好的姑娘少爷中,出身卑贱的村妇刘姥姥却得到了作者的青睐,对其进行了细

  • 导致近代中国远远落后的根源,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清朝“天朝上国”的思想,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诞生,而这个政策,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西方国家的根源所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闭关锁国的影响和危害路人皆知。可以说,闭关锁国政策的执行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使一向强大的中华固步自封,走向落后。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制定这一政策的时期是康乾盛世。闭关锁国是哪个皇帝?是

  • 以德服人的刘备,有哪些经典事迹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三国霸主之一的刘备,其实并没有小说中说的那么窝囊,相反他是一个很有胆识谋略的人,很多经典的事迹都是他身上的。刘备出生在幽州涿郡涿县,他的家祖是西汉年间的中山靖王刘胜。刘备幼时在涿县的家边,有一株高大的形状宛如一辆篷车车盖的桑树,所过行人都判定此屋中将来必出达贵显赫之人。年轻时候的刘备从学于九江太守卢

  • 刘备真的是穷苦人家出身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刘备自幼家境贫寒,成年后靠编草鞋维生,这种说法真的可靠吗,底层出身的刘备真的能有机会成就大事吗?《三国志》“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从“世仕州郡”这话证明了,刘备祖父刘雄,生父刘弘,两代做官,其中刘雄更是通过孝廉察举制,既后世所谓科考举人;官至东郡范县令

  • 周文王姬昌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姬昌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周朝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西周东周两朝诞生了很多有作为的帝王,其中周文王姬昌就是其中之一。周文王是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在位时广招贤才,礼贤下士,拜姜子牙为师,教授军事大计,使周朝一片昌盛,且创作了《周易》,八卦演变成64卦,为世人传诵,享年94岁。周文王在接受父亲的爵位后,虽然只是一介诸侯,

  • 皇帝也有私房钱吗,皇帝要私房钱有什么用?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古代皇帝坐拥全天下的财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这样听起来皇帝似乎并没有什么理由去存私房钱,但其实皇帝存私房钱的情况还是很常见的。法理上说,在中国古代皇家财政与国家财政是分开的。古代国库的钱归户部管,皇帝说了不算‍,皇帝要动用国库里的钱,必须先跟大臣们打商量,要是群臣反对,户部尚书硬是不给,皇帝也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