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史上皇帝第一副春联为啥成了灭国的预言?

史上皇帝第一副春联为啥成了灭国的预言?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757 更新时间:2023/12/21 4:50:39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古往今来,贴春联是民间欢度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春联最早被称之为“桃符”,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史料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开始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北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到了两宋时期,“春联”虽然称之为“桃符”,但是,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王安石的《元日》诗中所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春联的盛况。南宋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为人称道的佳联。“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明朝初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十分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其门上的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当他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时,便十分生气,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巡视结束后,朱元璋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朱元璋十分喜爱推广春联,他的孙子建文皇帝朱允炆很感兴趣,也是一位写春联的高手。当时,每到春节,朱允炆都要亲自书写几副春联,用在宫庭内。公元1402年,只做了4年皇帝的朱允炆,被燕王朱棣推翻。他从南京出逃后,过着隐名埋姓的逃亡生活。传说,两年后,朱允炆来到曲靖越州城,当时正值腊月下旬,由于雪后初晴,道路泥泞难行,建文到达越州城时已是午夜,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只有城南的三清殿里还传出木鱼敲打声,建文便到三清殿去投宿。三清殿里有一位老道,法号慧光,写得一笔好字,每年都要替附近的居民写很多春联。这天晚上,他正在灯下赶写春联,见来人面容憔悴,浑身发抖,便怜惜地让他坐在炉边烤火。慧光因年逾七旬,站立写字很是费力,写一阵就得坐下休息一阵。朱允炆看到这种情况,就表示愿为慧光代劳。朱允炆提笔写出一联,慧光—见,惊为天人,便收朱允炆在三清殿里当了出家修行人。

此时已临近春节,前来请写春联的人络绎不绝,朱允炆就根据各家的情况,当即挥笔作联。譬如,他给开酒馆的老板写了“斟来竹叶和杯绿,饮罢桃花脸上红”的春联;给木匠家里写了“造作全凭秋月斧,直方悉用墨云绳”的春联;给理发匠写了“虽乃是毫末生意,却真也顶上功夫”的春联。除夕晚上,他还为三清殿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宝殿巍峨,照临寰宇三清界”;下联是“香烟缥缈,青焰袅舞九重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说,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很喜欢写春联。有一年除夕,乾隆脱下龙袍,换上便服,带了几个随从,出了皇宫内院,到大街上视察老百姓怎样过年。当乾隆得知一户鞋匠过年好没有找到人写春联时,便为他写了一副对联:“大楦头,小楦头,乒乒乓乓打出去穷鬼去;粗麻绳,细麻绳,吱吱嘎嘎拉出财神来。”横批写什么?乾隆一时没有想出来,老鞋匠看着对联高兴得说:“如今乾隆当朝,天下太平,我们都托皇帝的福,安居乐业,我看横批就写个‘天下万年’吧”乾隆一听,高兴极了,他就挥笔写下了这个横批,老头儿当晚就把这幅对联贴了出去,乐得一夜没有睡。

其实,据目前考证,现存的第一副春联还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皇帝孟昶所写的。孟昶名字里的“昶”字,读作“厂”,在古代人眼里是个很吉利的字眼。《说文解字》说:“昶,日长也。”意思就是白日很长。这个字的组成,左边是一个“永”字,右边是一个“日”字,引申为一直有太阳。皇帝都自视为天子,孟昶这名字,显然是希望他和天上的太阳一样永远长久。然而可惜的是,这名字没给孟昶带来什么运气,很不幸,他做了后蜀的最后一任皇帝,在位30多年后,被北宋灭亡了,孟昶只好带着如花似玉的花蕊夫人投降了宋太祖赵匡胤。就在投降前的那个春节,孟昶突发奇想写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春联的第一句的意思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意思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能长久过着春天般的日子。

说起来,有时候命运就是爱捉弄人,你越是想得到的东西,就越是得不到。这话用来形容孟昶再合适不过了。别看他这副对联的意愿很好,可是,命运偏偏就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因为在后人看来,这副春联简直就是一个不祥的预言。一语成谶,这是孟昶做梦也想不到的。先说这幅对联的上联:新年纳余庆。后蜀灭亡之后,这个曾经的国家就变成了北宋的属地,按理就要派地方长官,因为战争刚刚结束,所以宋太祖赵匡胤就派了一个临时长官,而这个人的名字叫什么呢?这是孟昶万万也想不到的,他叫做吕余庆。于是,孟昶的这句“新年纳余庆”上联,就变成了“在新年迎来了吕余庆”。

然而,更要命的还是下联:佳节号长春。据《宋史·本纪第一》记载:“己未,宰相表请以二月十六日为长春节。”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己未年的一天,当朝宰相向皇帝奏请以阴历二月十六为长春节。这里提到的皇帝,就是宋太祖赵匡胤,而二月十六,就是他的生日。也就是说,长春节就是为庆贺赵匡胤出生设立的节日。孟昶的那句“佳节号长春”,就变成了“把北宋皇帝的生日作为自己的佳节”。一个皇帝居然以另一个皇帝的生日为贺,其意味着什么可想可知。

标签: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小时候的故事,经历的艰难困苦——从而促使他以后成就皇帝梦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在家乡,只剩朱元璋一人,年方十七岁,尚未成年,无计谋生,只得去当和尚。因朱元璋出生时体弱,朱五四曾祈福于佛寺,许将他舍予佛寺出家,一方面减了张吃饭的嘴,另一方面也希望神佛保佑,这孩子能平安长成。当时母亲陈氏舍不得,极力反对,于是朱五四便只将他在佛寺寄名。不想十七年后,成为孤儿的朱元璋仍然做了和尚。孤

  • 同治到底是慈禧与荣禄偷情而生还是与恭亲王?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咸丰帝妃,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位“武则天”式的人物,她虽然没有称帝,但把持朝政近四十年,操纵了三代皇帝,做了许多伤天害理之事,在私生活上,奢侈淫乱,还效仿武则天,做出许多不为人齿的淫秽之事。如果说慈禧太后以前与恭亲王的恋情还只是偷偷摸摸的话,那么在她政权稳固之后,更

  • 谁的陵墓这么牛?朱元璋修帝陵都要为他绕道走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朱元璋是个穷孩子,标准的赤贫出身。可坊间里经常有传言,说朱元璋能当皇帝,都是因为他爹妈埋得好,当年埋在了龙脉上。朱元璋也挺相信这件事,毕竟这跟大明公司能开多久有关。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没少往老家凤阳砸钱。给自己爹妈修的陵墓,都是按照皇帝的规格建造,也就是安徽凤阳的明皇陵。但他就是不敢迁到爹妈的骸骨,而

  • 朱元璋为什么将岳父满门抄斩?手握“免死铁券”仍然无用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朱元璋为何将岳父满门抄斩?及时手握“免死铁券”仍然无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真正的草根,他之前当过和尚、做过乞丐,不过幸运的是,经过农民起义朱元璋顺利成为了一国之君!明朝洪武十七年,南京城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临川侯胡美突然被打入监狱,后被赐死,其家人也未能幸免,“子婿刑死,美赐自尽”。更让人奇

  • 乾隆皇帝的老婆那拉皇后,死后却只花了200两银子办丧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说起清朝的乾隆皇帝,那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存在了,当时的清朝经过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的励精图治,到乾隆皇帝继位时,已经是极为富强;加上乾隆皇帝刚继位时,那还是比较英明勤勉的,故而国力昌盛,历史上称之为“康乾盛世”;而乾隆皇帝统治时期,也是清朝国力最鼎盛的时期。这么说来,乾隆皇帝和西汉时期的汉武帝是

  • 诸葛亮北伐究竟是如何的,三国演义与正史的记载到底有何异同?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第一次北伐(对应演义中一出祁山)三国演义中赵云作为北伐先锋,“力斩五将”,和年轻的姜维打成平手,为我们展现了老当益壮的虎将形象。然而历史上是不存在这一事件的,因为当时赵云的部队和诸葛亮并不在一起,历史上赵云此时和魏国大将军曹真对峙在东边的箕谷,也就不可能作为北伐军先锋出战了。至于街亭之战,历史上是有

  • 西安乱坟岗发现西汉大量金饼到底是谁埋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1999年11月2日,在西安未央区谭家乡北十里铺村新华砖厂,司机赵浩学用推土机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扁圆形的金属疙瘩。去掉外边黄土之后,发现那是黄灿灿的金饼!经过事后清点,发现的金饼总数量在219枚。专家鉴定之后,发现这些金饼属于汉代的黄金币,每枚的重要约为汉代一斤左右,这219枚金饼的总价值折合人民

  • 揭秘失传千年的秦王照骨镜 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唐朝长庆年间(821年-824年),在浙江一带有一个渔夫在河中深水里撒网捕鱼,收网的时候渔夫觉得渔网非常沉重,好像是捕到了一条大鱼。渔人大喜过望,和老婆一起用力的慢慢收渔网,唯恐惊动了大鱼,被鱼儿逃脱。然而等渔夫收网之后发,现渔网里面根本不是大鱼,而是一面一尺方圆的铜镜。那铜镜背面雕刻着曼妙灵动的缠

  • 易中天说明朝皇帝是最差的皇帝,究竟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百家讲坛大家一定都看过,易中天教授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他为什么会说明朝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差劲的皇帝呢?其实易教授这么说也不无道理,明朝个别皇帝有点个性,也有昏庸不作为只贪图享乐的,只不过用最差劲这个词来形容有点过了,可能是易老师讲到精彩时,随口带出的词语吧。其实回头看看,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第

  • 为什么说明朝的皇帝是历史上最差劲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明太祖朱元璋。奇葩之处,干过和尚和乞丐。历代皇帝,既做过和尚,又当过乞丐的,怕只有朱元璋一人了!朱元璋小名叫朱重八,重八意思就是两个八,二八一十六,明朝历经十六个皇帝就灭亡了,岂不是天意。早知如此,朱元璋应该改名叫“朱无穷”。明惠帝朱允炆。奇葩之处,莫名失踪。朱允炆小时候孔孟之道学的太多了,性格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