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唐朝人有多抠门:唐朝的吝啬鬼堪比世界四大名著

唐朝人有多抠门:唐朝的吝啬鬼堪比世界四大名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939 更新时间:2024/1/8 15:19:37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大唐帝国繁华的两个峰值,除此之外,唐朝并非全是歌舞升平和雍荣华贵,也非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奢华,而是在危机四伏中生息延续。唐朝社会百味杂陈,世象浮生,各色人物在唐朝人笔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世界名著中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如阿巴贡、泼留希金、夏洛克和葛朗台,而唐朝文人笔下的吝啬和贪婪之人亦不遑多让,这些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世俗中人,被唐代文人刻划的入木三分,读来呼之欲出,令人不禁莞尔。

唐朝时有一个叫做夏侯处信的人,做官做到了荆州地区的副长官。有一天,家里来客了,夏侯长官命令仆人准备饭菜,仆人素知主人秉性,不敢擅自做主,就趴在主人耳边请示需要和多少面,夏侯处信说,两个人两升面就可以了。仆人进去以后,很长时间没有出来,客人眼见宴请无着落,于是借口有事先走了,夏侯先生急忙喊仆人住手。仆人屁颠屁颠的从厨房里跑出来,说面已经和好了,夏候先生指着仆人的鼻子骂到,你就不会慢点吗?机灵劲都跑哪去了?敢情这位夏侯爷只说不练,玩空手道。还没完,夏侯老爷沉思片刻,对仆人说,你把它全都烤成饼吧,等老爷我下班后回来吃。仆人噘着嘴面红耳赤的下去了。还是这位夏侯老爷,平时非吝啬,但老小子有个特殊嗜好,爱吃醋,莫非小家子气的人都爱吃醋?但这位爷吃醋也喜欢吃独食,平日里总用一只瓶子装上一升醋,专门留着自己吃,家人连一滴都别想吃到。有一天,仆人告诉他,老爷,醋没了。夏侯老爷将瓶子倒转过来,使劲控,勉强控出几滴,然后用嘴吸进去了。夏侯老爷在钱财上从不相信任人,凡是上街买东西,都必须亲自付帐,别人想从他那儿抠出一个大子儿,门儿都没有。瞧瞧这位,象不象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笔下爱财如命,吝啬成癖的阿巴贡?

南阳有一个人,家里非常有钱,但是却非常吝啬。冬至那一天,他的女婿提着礼品回来看望老丈人,他只准备了一瓶酒,几片獐子肉。女婿恨老丈人准备的食物太少,举起酒瓶一口就喝干了。老头非常惊讶,不得已又打开了一瓶酒,女婿负气又干了,如此添了好几瓶酒,老头心疼的不得了,就生气的对女儿说,瞧瞧你丈夫这德性,简直就是一个浪荡子,因为好喝酒,所以你们家贫穷,可千万别在我这里打什么主意。结果等他死后,几个儿子争夺财产,长子被杀,钱财里生出祸端来。当时还有个大官叫做裴璩,做官都做到了宰相一级,却非常吝啬,能从别人遗弃的骨头缝里榨出油来,他在江西做地方官的时候,家庭应用的各种器具,全都是新做的,他都放在屋里存放起来,舍不得用。每次请人吃饭,他舍近求远,舍新求旧,从不用自己的餐具桌椅,而是专门到别的官员家里去借,上官登门谁又敢不借?瞧瞧这两位,活生生的守财奴,与俄国文学大师果戈理的名著《死魂灵》里处心积虑的吝啬鬼泼留希金有什么区别?

说起狡诈凶残的守财奴和吝啬鬼,唐人张鷟在《朝野佥载》中有着这样详细而传神的记载,有个名叫夏侯彪的人,是个食肉动物,素喜荤腥,但是他吃肉,别人连也别想喝,有一次他吃的肉食生了虫子,但他舍不得丢掉,因为送客人出门,仆人就偷吃了一块肉,他回来发觉后大发雷霆,想了一个非常恶毒的歹招儿,捉来了一大堆苍蝇让仆人当他的面吃下去,仆人不堪忍受这种污秽,恶心难耐,就把吃的肉全吐了出来,你不是想吃肉吗?吃苍蝇吧,至于我的肉,你得一点不剩的给我全吐出来。无独有偶,当时安南的驻军司令邓祐是韶州人,家里非常富有,有奴婢上千人。家里面好吃的东西他都留着自己吃,独食吃惯了,接待客人时也不肯拿出来。他的孙子贪嘴,偷吃了一只鸭子,邓祐煞费苦心的安了个擅自破坏家产的罪名严加处置。他下令仆人打了他孙子二十鞭子。广州还有一个中级军官叫做柳庆的,他自己单独住一个房间,所用的东西和吃的食物都放在卧室里,有个仆人私自拿了一小撮盐,柳庆将他用鞭子抽得浑身是血。上述这些狡黠、凶残的贪财者与英国杰出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塑造的夏洛克其贪婪本质别无二致。

唐末著名诗人韦庄其吝啬程度也让人叹为观止,虽然书读得多,诗写得好,但是却吝啬到了数米下锅、称柴烧火的地步,如果家里烤熟的肉少了一片,他立即就能觉察出来。他八岁的儿子死了,妻子准备让儿子穿着平时的衣服下葬,韦庄却说,死人何需盛装,太可惜了。于是将衣服剥了下来。然后用一领旧席子将儿子的尸体裹了出去,掩埋完儿子,他又将席子拿了回来,做父亲的薄情寡恩到这种地步,实属少见。如果说韦庄因为家境贫寒尚可以宽囿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位,贪婪吝啬的就让人捧腹了。山东密州(诸城)有个军政长官叫做郑仁凯,有一次,他的仆人来告诉他鞋子磨破了,央求他给置办一双。郑仁凯却说:别急,我替你找一双鞋。一会儿,看门人穿着新鞋走过来。郑仁凯厅前的树上有一窝啄木鸟,郑仁凯灵机一动,叫看门人上树去掏小啄木鸟。看门人脱鞋光着脚爬上树去,郑仁凯使个脸色,让小仆人穿上看门人的鞋赶紧溜掉。看门人下来以后只好光着脚走路,郑仁凯却露出了有恩于别人的得意神态。上述之人这种对吝啬的执着和疯狂,堪比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笔下的典型吝啬鬼葛朗台。

唐代文人用自己的笔记体小说为我们记载了许多贪婪吝啬者的可鄙形象,唐朝虽然物华天宝,开放程度极高,但同样也是一个社会万花筒,小人物也占据着一席之地,历史远比现实丰富,社会也远比闭门造车而生动,世界名著中的著名吝啬鬼形象更是无一不能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号入座,只是后世那些玩笔杆子的却不能写下一部世界范围流传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今人之汗颜是否有些愧对先人?而诺贝尔文学奖始终与中国作家失之交臂,文学界又反思了多少?

标签:

更多文章

  • 晚清时的小学生就已经学习海伦凯勒了,晚清教材是啥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偶然的机会,见到一套百年前的《女子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震惊之余,颇感惭愧!想不到自夸“站在时代前列”的我们,在教育上竟落后于我们的前辈——至少在小学语文教育上可以这样说。这里不能不先做个说明:这套书编于1914年(即“民国三年”)。那时帝制刚刚结束,旧式的私塾教育尚未完全废止,而城市已开始了新式学

  • 揭秘:魏晋南北朝三百年真正掌控天下的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任官吏最重要的一项制度,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九品中正制,亦称九品官人法。肇始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由尚书陈群首倡,其间虽经损益,然至隋文帝开皇中才废止,前后历经凡三百多年,与汉之察举制、唐宋之科举制,堪称选人三大法。陈群的本意是要改良汉之“察举制”,同时也继承“察举制”的做法,

  • 日本靖国神社缘何出现没有最高负责人的局面?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宫司,是日本靖国神社最高负责人的职位称呼。今年1月7日下午2点多,日本靖国神社最高负责人南部利昭宫司因缺血性心衰,在东京的一家医院去世。如果按照中国的习俗说起来,南部利昭正值“七十三”岁这个人生之“坎”,他没有能够迈过去。但是,现在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南部利昭宫司去世之后,新的宫司还没有推选出来,日

  • 揭秘黄兴与孙中山不为人知的恩怨:两人理念不同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在辛亥之际的历史转型中,黄兴是孙中山的最佳配角,他是一个具有强烈配角意识的历史人物,从未想要取代孙中山。虽然他有这样的机会,也有这样的威望与实力。但他认为革命“不能有丝毫私意、私见、私利、私图”,当有人请求他取代孙中山时,黄兴却决然表示,“革命为党众生死问题,而非个人名位问题,孙总理德高望重,诸君如

  • 三国鼎立 关羽为什么要发起襄樊之战?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关羽率领刘备留守荆州的军队,进攻魏国驻守樊城的曹仁,襄樊之战打响。战役开始进展顺利,借助秋天的大雨,汉水泛滥,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淹没,关羽擒获了于禁,还斩杀了魏国名将庞德。梁、郏、陆浑等地一些反抗曹操的地方势力在远处接受了关羽的印信和号令,自愿成为关羽的分支部队。但

  • 古代冷宫为什么太监抢着去呢?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在古代如果被打入冷宫的妃子,可以说是很难翻身了,但也不排除所有,冷宫可谓是最清闲的地方,为何太监都抢着去呢?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冷宫是皇宫里设施最简陋的地方,也是每一个人都不想去的地方。这里对于皇帝的妃子来说,就是地狱的代名词。不管是谁,此生此世,都不想跟冷宫有什么联系。没有人会想去这里的,即便是太

  • 天地会刘永福,仅仅靠三千人,却痛击两大侵略国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晚清时期的中国,列强欺凌,清政府腐败无能,整个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状态,老百姓们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面对内忧外患,很多遭受压迫的老百姓奋起反抗,民间出现了很多反抗清廷的组织,大家最为熟悉,规模最为庞大的应该就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了。而除了太平天国以外,还有很多势力较小的组织,比如说“黑旗军”。黑旗

  • 亚父范增最后是如何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巢人士(今安徽巢湖),秦末楚汉时期的谋士、政治家,辅佐项羽建立西楚政权。后被刘邦使用离间计离间了项羽跟范增,范增被气走,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范增是项羽的亚父,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便开始辅佐相遇,夺得天下,是项羽的重要谋士。刘邦采用了陈

  • 咸丰和恭亲王亲如同胞兄弟,却因为母亲一句话决裂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清咸丰帝奕詝(音zhǔ)和恭亲王奕訢,皆为宣宗道光帝所出之子。这两兄弟之间,关系一度十分亲密,但到后来两人反目,咸丰竟至对恭亲王至死不愿相见的地步,实为间接影响晚清数十年国运的一桩公案。下面为大家简述故事发生的过程。咸丰为道光第四子,恭亲王为道光第六子,两人只相差2岁,自幼便十分亲近。《清史稿·诸王

  • 县令张巡下令吃人,却得到皇帝嘉奖?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人类的历史上人吃人的事情肯定是发生过的,但你知道么历史上的一位县令下令吃人,后世却得到了皇帝的嘉奖,那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唐朝的所有官职中,县令属于“芝麻官”,品级在从六品上、从七品上之间。可是在唐朝最危难的时候,一个县令挺身而出,他率领部众坚守城池,先后与叛军交战四百多场,“斩将三百,卒十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