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中国哪个省的人最聪明?结果出乎意料,是他

历史上,中国哪个省的人最聪明?结果出乎意料,是他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831 更新时间:2024/1/22 10:29:27

在我国众多省份地区中,每一个不乏聪明绝顶之才,那么到底哪里的人最聪明呢?

大家知道,中国地域广大,风土人情各不相同,比如常称广东人会打算盘、湖南人霸蛮、江西人温和、东北人豪爽,这其中,认为湖北人最聪明,俗语云: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那么在历史上,是不是湖北人最聪明呢?

我们举春秋的例子。

在春秋时,郑国人是比较聪明的,因为有一个说法叫郑昭宋聋。郑国人聪明,宋国人糊涂。为什么这样说?

有一个故事,楚庄王派两个使者出使晋国跟齐国。去齐国要经过宋国,去晋国要经过郑国。

楚庄王特地交待,你们去不要跟郑或者宋打招呼。

这当然不合理,经过人家的地盘,不交过路费,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唐僧还知道拿着通关文牒跟女儿国国王么么哒一下,盖了章好赶路。

派去齐国的使者申舟说:郑国人聪明,不会为难,而宋国人认死理,他们肯定会削死我的。

楚庄王说,没事,你要死了,我就替你报仇。

果然,两个人出发后,到郑国,郑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没看见,毕竟楚国实力强大,楚庄王时,又是当之无愧的霸主,谁敢惹啊。就像现在的美国一样,美国派个飞机到小国上空侦察一下,一般都装没看见。

不过,经过宋国的申舟摊上事了,宋国认为这是楚国寻衅滋事,不处理,宋国就跟亡国了一样,所以咔嚓把申舟给杀了。

这让我想起土耳其把俄罗斯飞机打下来的事情。

后面,楚庄王兑现诺言,把宋国围着打,宋国差点亡国。

这就是郑国比宋国聪明的原因。为什么有这种差别呢?郑国就是现在的河南,它在春秋的历史不长,是从陕西那边搬过来的,一来利用地理优势经商,经过郑武公郑庄公两位的努力,在春秋一开始也当过霸主。因为重视商业嘛,所以会算计,郑国人就普遍比较聪明。

宋国人为什么不聪明呢?因为宋国人是商人的后代,前朝遗老,一直都没融入周王室的天下,性子很急,宋国的重要城市徐州在现在还是以爱挑事闻名。

那么,楚国跟郑国哪个聪明呢?我们先说楚秦谁更聪明。

这一比较,当然是秦国比较聪明,楚怀王当年被秦国骗,说只要楚国掀翻跟齐国友谊的小船,就能跟秦国荡起友爱的双浆,并得到六百里地。楚国跟齐国撕破脸皮,秦国却说你听错了,你南方人,听不懂普通话,我们说的是6里。

后面,楚怀王还要到秦国讲数,又被芈家小月月这个胳膊往外拐的秦家媳妇、楚家妹子给关了,死后才用牛车送回来。后面数次,楚国都被秦国骗过。说明楚国还不如秦国聪明。

秦国就是现在的陕西,楚国当然是湖北,想不到今天在聪明上享有盛誉的湖北人不是陕西人的对手。那秦国跟郑国比,又如何呢?

那还是郑国更胜一筹。有一年,秦国秦穆公跟晋国晋文公一起去打郑国,刚把郑国围起来,郑国派了使者到秦营,说郑国跟晋国交界,打下了郑国,秦国能够隔着晋国管理郑国吗?显然不可能,所以,最终还是便宜了郑国。不如留着郑国,以后秦国要想到中原来,我们郑国人包吃包住。

秦穆公一听,还真的就信了,跟自己的女婿晋文公翻脸,私自撤兵了。

后面,秦穆公又想称霸中原,跑去偷袭郑国。结果半道碰到郑国贩牛的,贩牛的看到秦国大军来了,马上表示自己就是郑国派来迎接秦国大军的。说完就把自己的牛送给秦国当午餐肉。

秦国以为郑国早有准备,只好放弃了攻郑的打算。

其实,这都是郑国人忽悠秦国人。

后面,秦穆公趁晋文公之死,又跑到打郑国,却被知道消息的晋国打了埋伏,全军覆没,从今以后就死了去中原掺和的心,专心跟西边的少数民族兄弟茬架,号称独霸西戎,其实就是上不了春晚,去争三十三线网红去了。

说到晋国,秦晋两国谁更聪明呢?秦晋有个秦晋之好,就是两国互相通婚,你是我大舅子,我是你小姨子。说起来,关系么么哒,但其实天天吵架。总的来说,晋国总占便宜,秦国老吃亏。比如晋国没粮了跟秦国借,秦国厚道,总是要多少给多少,等秦国没粮了,跟晋国要,晋国总是不给。秦国也拿晋国一点办法也没有。

那晋国当然就是这个蓝色星球里最聪明的人啦。

大家知道的,假道伐虢这种事就是晋国干的。还有一个故事,说晋国想灭一个仇犹国,但仇犹国是个山炮国,交通不畅,战车开不进去。怎么办?通常的办法是自己修路喽。晋国不是,他跟仇犹国说,我们要送你们一个大鼎,你们来拿吧。

仇犹一听,有便宜占啊,马上修好路。路修好时,晋国不是给仇犹送鼎,而是送钟。晋国踩着仇犹国开的道把仇犹国灭了。

这心计,真油菜了。

晋国是现在的哪里人?当然是山西人。

而晋国也比郑国聪明,当年晋文公争霸,玩了一招中原一锅烩,明着打楚,却把中原的卫曹郑三国打得哭爹喊娘,晋文公也得到孔子一个“诡而不正”的评价,这个事情很复杂,脑洞老师的书《读懂春秋,就懂了当下》里有详细的介绍。

所以,就今天说的这些地方,山西人比河南人聪明,河南人比陕西人聪明,陕西人又比湖北人聪明,湖北人又比江苏人聪明。

标签:

更多文章

  • 近代中国最牛的三个组合,哪一个才是最牛的?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中国历史上有才能之人多如满天繁星,同时,有能力的人都会相互吸引,形成一个强大的团体,下面我们就来列举一下这类团体。亲们知道,近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大时代。在那个时代,涌现出无数的人杰。这其中,有三个组合是非常关键,也是成就很高的。袁世凯与他的北洋三杰;国民党的孙中山跟蒋介石团队;当然,还有毛周朱的组合

  • 日本和服后面的包包真的是枕头并且是为了方便睡觉吗?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民族服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文化也孕育出了五彩缤纷的美丽服饰,那么日本的和服有什么历史,又是怎么发展来的呢?关于日本和服后面的小包包,网上曾经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说那是日本人的小枕头,是为了方便随时随地睡觉用的。因为这个,日本人的名字里也产生了很多井下,渡边,野田,山下什么的。脑洞老师

  • 为什么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来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秦朝末期各地群雄并起,目的是推翻秦朝,在各路诸侯中,项羽作为名门望族之后,最受到大家的看好。我们都知道有一句名言叫: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为什么这么说呢?脑洞老师认为,楚人有很多品质,决定了这一命题。有意思是,在春秋战国,有两个国家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现在的中国去学习的,一个是战国的秦,战国的秦最为开

  • 这个明朝胖太子有什么好,为什么这么多大臣拼了命要保他?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太子是皇位的继承者,一般都会受到最优秀的教育资源,悉心栽培之后成为国家的领导人。历史上有名的太子有很多,他们有的顺利继承王位,有的却没那么顺利了。亲们可能知道,这个世界上最不靠谱的工作就是当太子了,这种皇帝备胎比女神备胎还苦,不但接班遥遥无期,比如康熙的太子、乾隆的太子,还有这位也是相当懂的。此外,

  • 朱元璋最敬佩的武将:常遇春、徐达、李文忠?他才是!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朱元璋能够统一天下,身边一众猛将可谓居功至伟,但是其中最能打仗、最得他赏识的是哪位呢?一次,朱元璋与诸将谈话,问道:“天下奇男子谁也?”诸将都说:“常遇春将不过万人,横行无敌,真奇男子。”哪知朱元璋笑着答道:“遇春虽人杰,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这个王保保是谁?为何能得到朱元璋如

  • 赵子龙到底符合“五虎上将”吗?为什么在三国志里排名没有他!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相比较与演义小说,史书中的记载相对权威,可信度更高一些,而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夹杂了作者的主观因素,与现实有着或多或少的出入。提起蜀国的五虎上将,可谓是脍炙人口,当然根据正史中记载,这是莫须有的,是民间杜撰出来的,不过在罗贯中的书中却将赵云等五人封为了五虎上将,不过有人也说子龙只是个小兵,根本配

  • 皇帝都要求他办事,他的蟋蟀跳到了皇帝的胡须上,随后发生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说起历史上的大奸臣,我们可能想到秦桧和珅之流,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就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奸臣,贾似道。贾似道出生于公元1213年,死于公元1275年,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他字师宪,号悦生,南宋晚期的权相。贾似道是我国浙江天台屯桥松溪人,他的父亲也是当官的叫贾涉,但是贾似道十一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

  • 在西方辞书里,他就是“暴君”的代名词,真的是这样吗?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罗马帝国曾经建立起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版图,将地中海划为自己的内湖,这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不过既然是强国,当然也会有贤明的君主和暴君存在。在西方辞书里,据说“尼禄”这个词已经成为“暴君”的代名词,相当于桀、纣、秦始皇一类。可是,为什么安放有他骨灰的坟墓前,总是铺满了春季和夏季的鲜花呢?尼禄,罗马克劳

  • 东北王归顺大唐,堪称“东北易帜”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在演义小说中,罗艺是白马银枪罗成的父亲,也是燕云十八骑的首领,这只部队镇守边关让敌人闻风丧胆,但这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不可不信不可全信。说起罗艺,不得不提“燕云十八骑”,连靠山王杨林都要避舍三分。这支队伍是罗艺一手组建的,快如闪电,震慑着边关。辽察哈合部率领二万多人侵犯大隋边境,罗艺带领“燕云十八

  • 隋唐风云:杨广当上皇帝的第一个有利条件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说起杨广,我们或许会联想到暴君,其实真实的杨广并非是昏庸之辈,也不是暴君,他只是一个有才华但却没那么优秀的皇帝。年轻有为的杨广。仁寿四年(604年)7月,隋文帝一病不起,杨广暗中捎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谁知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递到文帝手上。怒不可歇的文帝立即召杨广入宫,要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