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祐是李世民的儿子,为何李世民却要杀了他呢?

李祐是李世民的儿子,为何李世民却要杀了他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659 更新时间:2024/1/24 15:13:31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兄弟,又胁迫父亲李渊退位,才坐上了皇帝,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多年后,他还要面对自己儿子的篡位,并亲手杀死自己的儿子。

贞观十七年三月的一天,在齐州通往长安的大路上,一骑骏马缓缓向西走来,骑坐马上的,是齐王府的长史权万纪。

权万纪正在赶往长安。此前,权万纪向朝廷报告,齐州都督、齐王李祐有谋反的迹象,唐太宗李世民就让权万纪和李祐一起到长安去,把情况当面向他说清楚。为了防备万一,唐太宗又派刑部尚书刘德威赶快到齐州去,察看当地的情况。

权万纪比齐王李祐先行一步,赶往长安。他不知道,此时自己的身后正有一个杀手骑着快马飞奔而来,他永远走不到长安去了。来人名叫燕弘亮,是齐王李祐派出的一位武士。

齐王李祐,字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五儿子,母亲阴妃。武德八年李祐被封为宜阳王,父亲李世民登基之后,李祐进为齐王,兼任齐州都督,贞观十一年前往藩国就任。

李祐有一个舅舅名叫阴弘智,在宫中担任尚乘直长。有一年李祐回到长安,生了一场病,在长安养病期间与舅舅阴弘智经常接触,阴弘智对他说:“你虽然贵为皇子,可是皇帝的儿子太多,皇帝去世之后,你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

李祐认为舅舅的话很有道理,决心组建一只私人的卫队。阴弘智就把自己的妻兄燕弘信、燕弘亮引荐给李祐,二人帮助李祐招募一些剑客与武士。李祐带着他们回到齐州,感觉胆气比从前强悍了许多,行为也渐渐狂野起来。

齐王府的长史薛大鼎无法管束,李祐不停地惹事,让唐太宗非常生气,撤掉薛大鼎,改派权万纪去齐州,做齐王府的长史。

权万纪原来在李恪府里做过长史,有经验,性格刚正、急躁,做事严厉。当时唐太宗接连写了几封信责怪齐王李祐,权万纪劝说李祐:“你是皇上的爱子,皇上这样责怪你,是盼望你悔过自新。如果你能改进,我愿意入朝为你解释,消除皇上的疑惑。”

李祐感觉他说的有道理,就写信向父皇承认错误,交给权万纪带到长安。唐太宗听权万纪说了齐王的近况,非常高兴,厚加奖赏,同时还不忘再训上儿子几句。本来这是一个父亲通常的做法,齐王李祐太年轻,没有理解父亲的用心,反而认为权万纪在父皇面前出卖了自己,恨之入骨。

权万纪回到齐州,对李祐的要求比过去更严格,不许他跨出齐州城门一步,先把李祐的亲信昝君谟、梁猛虎等勇士赶出王府,又找个理由把他们抓了起来,同时向朝廷通报齐王谋反。事情到了这一步,李祐当然不能放权万纪回到长安去。

燕弘亮快马追赶,远远望见前面的权万纪,伸手摘下背上的弯弓,搭上一支利箭,瞄准权万纪射出一箭。利箭如电,准确地射中权万纪的后背,权万纪立刻跌下马去。燕弘亮驱马上前,到权万纪的身边下马,掏出一把利刃,就地把权万纪肢解,尸体的碎块丢到厕所当中去。

权万纪被杀的消息传回到齐州,典军韦文振知道大祸临头,因为自己曾向权万纪汇报过齐王不法的事实。韦文振慌忙逃走,被追兵赶上杀死。

李祐杀死权万纪等人,终于出了一口恶气,而且以后再不会有人来管束自己。他开始招兵买马,修造兵甲,加固城防,城中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要当兵,又委任了大批的官员,大肆封赏。齐州城里的许多人害怕受他的连累,夜里偷偷从城墙上溜下去,奔往他乡。

此时,赶来勘问的刑部尚书刘德威刚刚走到濮州,听到齐王反叛的消息,急忙进驻济州,一边飞报长安。唐太宗得到消息,亲笔写信给李祐说:“我以前经常告诫你,不要亲近小人,就是害怕眼前这种事情发生。你从前是我的儿子,现在是国家的仇人。我上对不起皇天,下对不起后土!”

短短几句话,写完之后,唐太宗已经泪流满面,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个儿子保不住了。唐太宗派兵部尚书李勣和已经在济州的刘德威带兵前去征讨。

齐王李祐这一边还不知道死期已至,每天与燕弘亮等人饮酒作乐。燕弘亮安慰李祐说:“齐王不用担心,他们来了,我右手端着酒杯继续喝酒,左手挥刀,就取他们的性命。”

这种话李祐喜欢听,问题是外面的人并不买他的帐,他发出的征兵令遇到了挫折,各州各县根本没有人响应。李祐终于知道害怕了,给父皇上书,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说:“我是陛下的亲儿子,受到权万纪的陷害,近来的行为确实有些颠狂,主要是因为心里害怕,打算逃走,所以准备了一些兵器和人马,为的是防身自卫。”

辩解苍白无力,而且为时已晚。朝廷的军队还没有到,附近州县的兵马已经来到齐州城外,李祐和亲信们准备逃走。一天夜里,齐州城兵将杜行敏带着一群士兵,凿穿齐王府的院墙,把李祐和燕弘亮等人的住处包围起来。李祐要顽抗到底,杜行敏让士兵在房子周围堆起柴草,对里面的人喊:“你们这些国贼,赶快投降,不然放火。”

于是齐王李祐和几个亲信被生擒,押送长安。唐太宗把李祐贬为庶人,赐死在内侍省。

亲子反叛,是最让皇帝伤心的一件事。唐太宗赐死自己的五儿子李祐,当然难过。可他不知道,更让他难受的事情还在后面。

平定齐王李祐的叛乱之后,自然要进行调查和清算,这个过程中牵扯出一些人,其中有一个名叫纥干承基的,平时与李祐关系很好,所以被判死刑。在审讯纥干承基时,他供出许多惊人的秘密,这些秘密直指皇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字高明,当初唐高祖让儿子李世民住在太极宫的承乾殿,李世民的大儿子就在承乾殿里出生,于是以殿名为他命名。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时候,李承乾只有八岁,被立为皇太子。

幼时的李承乾聪明可爱,唐太宗对这个小小的皇太子异常宠爱,也对他寄予厚望,早早让他学习处理政事。但是每个人都是会变的,坐在这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定力稍有欠缺的人,尤其是一个年轻人,很容易会忘乎所以。

李承乾就是如此。这位皇太子年纪越大,毛病越多,声色冶游,无所不好。最初李承乾害怕父皇知道,小心掩饰。唐太宗派出最博学、最正直的大臣到太子府任职,像孔颖达、于志宁等人。他们看到皇太子的行为不合适,马上进谏,皇太子立刻正襟危坐,一脸恭敬,真诚悔过。但这只是表面功夫,事后他玩得更凶、更放肆。

李承乾的荒唐事数不胜数,他让自己的下人们身穿彩衣,在鼓声之中表演杂技。又在东宫架起大铜炉,让人出去偷来牛马,自己亲自动手参与宰杀和烹煮,然后召集亲信一起大吃一通。

李承乾似乎对胡人的生活方式特别偏爱,找来一些胡人模样的人,梳起胡人一样的发辫,穿上羊皮袄,五个人为一伙,在东宫里搭建帐篷,像胡人一样大吃羊肉。李承乾身在其中,自称“可汗”,倒在地上假死,让众“胡人”骑马过来,围着他盘旋痛哭。

李承乾又找来汉王李元昌,把下人们分成两队,张列大旗,两个人各带一队,互相用兵器拼杀。哪个人不认真打,一定严刑惩罚,有的人被打死,有的人被阉割。皇太子的这些表现,只能用病态和疯狂来概括。

对于那些反对自己的人,李承乾深恶痛绝,说:“将来我做了皇帝,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再敢拦我、劝我,我一律杀掉。杀他五百人,就再没有人敢说三道四了。”

唐太宗为了调教好皇太子,伤透了脑筋,仔细比较之后,选择于志宁担任太子左庶子。太子左庶子的位置很重要,也很有前途。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做皇太子的时候,担任左庶子的人是长孙无忌

于志宁,雍州高陵人,早年投奔唐高祖。贞观年间做过中书侍郎,散骑常侍,兼任太子左庶子。唐太宗希望于志宁能好好教导年幼的皇太子,别让他胡来。李承乾平时的言行不合礼度,于志宁专门写了二十卷的《谏苑》。唐太宗看了很高兴,特意赐给他十斤黄金、三百匹绢。

贞观十四年,于志宁兼任太子詹事。因为母亲去世,于志宁解职守孝,不久唐太宗就要求他回来教导皇太子,说:“我的儿子需要帮助。忠孝不能两全,你要克制私情。”

于志宁只好回到皇太子身边。李承乾曾经大兴土木,征用大批工匠,建造宅第。又和太监来往频密,把突厥人引入宫室之内。于志宁认为这些做法欠妥,屡次劝说,终于把李承乾惹恼了。

皇太子的脾气就是和平常人不一样,他找了两个刺客,一个名叫张师政,另一个就是纥干承基,让他们去把于志宁杀掉。两个人悄悄潜入于府,发现于志宁住的地方异常简朴,已经到了寒酸的地步。两个刺客也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认为于志宁应该是一个好人,不忍心杀他,又悄悄退了出来,于志宁躲过一劫。

现在,因为齐王谋反案,纥干承基被捕,进一步审问,纥干承基供出更骇人的内幕:原来皇太子李承乾也在策划篡位!

据纥干承基交待,在听到齐王李祐反叛的消息之后,皇太子李承乾曾经对纥干承基说:“我院子西面的这一道墙内就是皇宫大内,离我这里咫尺之遥,齐州离大内可是太远了。”

标签: 唐朝李祐

更多文章

  • 明朝名声最好的太监是谁?死后大臣们为他送葬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明朝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太监,是古代专供服侍皇室成员的宫廷要员,也是古代宦官中的高级官员,这一类人也不只在中国有,其实在以前世界各地都有过类似的角色,在不同文化中他们履行着各种各样的社会职能。在明朝就有一个这样的太监,他声名远扬,生前一身正气,死后

  • 明朝女子被关屋子50年,背后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明朝

    《明会典》: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人们对女性是非常不友好的,古代女性要讲究三从四德,用以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或者是道德规范,三从其实就是要从父,从夫以及从子,俨然没有了自己的自由。女性要有自己的品德,

  • 宋朝时期夜市十分繁荣,繁荣背后存在哪些问题?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朝,夜市

    你知道宋朝的夜市文化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宋朝经济繁荣想必大家都略有耳闻,尤其是坊市分离制度的取消和对宵禁的放松,宋朝人无论是在白天还是黑夜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乐子。“马行人物嘈杂,灯火 照天,每至四鼓罢”,足以看出夜市的繁荣。但极盛之下必有问题存在,没有什么会是纯粹的好,在繁盛

  • 古代商业发达的原因是什么 看看西周时期的手工业就清楚了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商业

    对古代商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想必大家都知道的,在中国古代,我们最为文明古国之一,那个时候的我们可是很厉害的。有闻名世界的唐朝,有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其实商业也一直领先于世界,中国古代商业为什么如此发达呢?今天我们来看看西周当时手工业还有商业的情况,你就

  • 元朝版图比清朝大,为什么国祚还比清朝短?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元朝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 而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享国296年。 那么同样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为什么元朝只延续了不到一百年,而清朝能够享国

  • 欧阳修与包拯的关系不好吗?欧阳修为什么说包拯“素少学问”?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包拯,北宋

    包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欧阳修和包拯都是北宋仁宗时期的名臣,欧阳修在文学上更是负有盛名。为什么欧阳修要以包拯“素少学问”来指责他呢?难道他真的嫌弃包拯学问少?难道是他和包拯不和关系紧张?“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欧阳修在《论包拯除三

  • 古代吃糖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 中世纪欧洲人以蜂蜜证明富有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古代,吃糖

    对古代吃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古代的糖极为贵重,堪称顶级奢侈品。但是,中国古代的糖,相较于周边国家还有欧洲各国,虽然不如今天的白糖一样便宜的不像话,但是,却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难以获得。虽然天然糖如蜂蜜依然极为珍贵,但是,智慧的中国古人却制造出了它的替

  • 揭秘:曹丕短命的原因是什么呢?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丕,曹魏

    曹丕继承了曹操的大业,并走得更远。 他直接忽略了汉献帝,自己当上了皇帝。 曹丕上任时,他是位励精图治的君主。 尽管他没有消灭刘备和孙权,但他也成功击退了鲜卑,同时稳定了匈奴和其他种族的关系,巩固了边防。但不幸的是,曹丕是个短命的皇帝,他只活了四十岁。以前有人怀疑曹氏后代的短命可能与家庭遗传病有关。

  • 长平之战时秦赵四十万大军对峙了三年,是真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长平之战,战国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长平之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们很多人对战国时代的第一印象就是战争不断。毕竟那是“战国”。在这个时期,各诸侯国出了许许多多能人异士,也因相互攻伐而为后世留下了海量故事。在中国漫长的战争史上,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就“干掉”了许多战役跻身千古名战的行列。什么“纸上

  • 揭秘:宋代宫廷女子的教育是怎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宋朝

    在宋代悠长的三百余年历史中,虽然经历朝政动荡,但宋代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小觑的。对于宋代女子而言,理学兴起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女性的自由,但另一方面,宋代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却让女性有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宋朝统治者吸取唐朝后妃、公主干政的教训,深感宫廷女子教育会对社会风气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