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长平之战时秦赵四十万大军对峙了三年,是真的吗?

长平之战时秦赵四十万大军对峙了三年,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00 更新时间:2024/1/24 19:52:40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长平之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我们很多人对战国时代的第一印象就是战争不断。毕竟那是“战国”。在这个时期,各诸侯国出了许许多多能人异士,也因相互攻伐而为后世留下了海量故事。在中国漫长的战争史上,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就“干掉”了许多战役跻身千古名战的行列。什么“纸上谈兵”、“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将士”、“秦赵四十万大军对峙了三年”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这场战争的细节。

但历史并非流传得广了就是真实。秦赵大军在长平进行了一场影响赵国存亡的关键战役不假。但诸如两国四十万大军对峙三年、白起坑杀四十万俘虏等说法,其实还值得我们深究。

一、长平之战的爆发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时由赵国控制的长平突然“热闹”了起来。赵国的军队在老将廉颇的带领下来到这座原本并没有太多“存在感”的城邑,而势头正盛的秦国将帅也在王龁的指挥下逼近长平。

于长平而言,突然陷入一场战争破有一种“飞来横祸”的味道。前一年,秦国首先对韩国动手。待到这一年年初,和长平相距不远的韩国上党也被攻占。上党人大量逃往长平避战,秦军就在后面追击。而赵国担心秦国趁机攻打长平,进而入侵赵国,于是也派出重兵。长平之战,由此爆发。

二、秦国与赵国的新仇旧恨

我们对于长平之战起因的认识,大多正如前文所说。但事实上,秦赵两国积怨已久。

在周赧王三十五年(前280)前,赵国曾碍于秦国的实力而助秦攻齐。秦昭王时期,范睢提出了“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彼时秦国要攻的“近”,是韩国和魏国。而赵国,还是秦国想要交好的“远”。但随着赵国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东方另五国的不断衰弱,秦国逐渐意识到赵国已成为自己统一天下的首要阻碍。

后来在秦国入侵上党,逼迫韩桓惠王将上党郡割让给秦国时,先后两任上党郡守宁愿把上党送给赵国也不愿向秦投降。且彼时在赵国,有人看中了上党郡位于三国交界的重要战略意义,有人坚信赵国有实力对抗秦军,因而上党郡最终不如秦国所愿地落入了赵国手中。

赵国“虎口夺食”,让范睢抓住了把柄。秦昭襄王随后采纳范睢的建议,以赵国侵占上党为借口派出了后来成为三朝名将的王龁。我们以为的后来赵国派出廉颇镇守长平,其实是赵国在收到上党被攻的消息后就派遣廉颇前去支援上党。只不过廉颇人才走到长平,上党就已经被秦军彻底拿下。

所以长平之战,乍一看是赵国为了保护自己安危而拦截来犯的秦国,实际上是赵国“挑衅”,被秦国抓住“把柄”,最终在长平来了场对于二十年积怨的清算。

三、秦赵两国在长平战场的实际付出

对于长平之战进行期间的种种,许多人早已有不少认识。廉颇屡次败在王龁手中,又坚持以守代攻的策略,因而最终被恼羞成怒的赵孝成王换下战场。而来接替廉颇的,是据说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赵括能代替廉颇并非因为赵孝成王欣赏这个年轻人,而是秦国在赵国使了一出离间计,赵括是被秦国挑中的能拖垮赵国的“棋子”。而廉颇被撤职倒是实打实的委屈。在当时赵国内部缺粮,外部又与强秦僵持的状况下,廉颇利用天险以守代攻的策略正是最好的选择。但谁叫最后拍板的是被糊弄了的赵孝成王呢。

此外,关于廉颇在长平一带的山林间坚守了三年有余一说,其实是并无力证的传闻。从秦国拿下上党到长平之战结束,不过是不到九个月的事。“三”作为古代汉语里的常用约数词,在这个故事里或许只是想说明当初廉颇坚守的不易和正确。

而对于秦国暗中派出白起,最终造成赵国四十余万饥疲精锐被残忍坑杀一事,我们更应该集合考古证据来认识。以已被较充分发掘的长平之战遗址永录1号尸骨坑的发掘为例,我们所得知的是130余位被埋葬者中,绝大多数都是在死后才被埋葬的。且他们身上大多有刀痕、箭痕、砸伤等致命伤。至于极有可能被活埋的,只发现了个例。其骨骼未见外伤,只有身体扭曲的姿态和两手腕平行靠近的特征暗示着他可能是被绑住双手然后活埋。

事实上,即便是以针砭时弊而闻名的与长平之战同时代的荀子韩非子等人,虽在言辞中反复提起秦赵的长平之战,但也未曾批驳过什么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再加上如今的考古证据,坑杀四十万人这一人尽皆知的说法就更缺少说服力。因而这或许也称得上是我们对长平之战的最大误解。

当然,无论当初长平之战战况如何,我们如今都珍惜和期待和平。对峙三年、坑杀四十万这样的悲剧,即便曾经真的发生过,我们也不希望再现。

标签: 长平之战战国

更多文章

  • 揭秘:宋代宫廷女子的教育是怎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宋朝

    在宋代悠长的三百余年历史中,虽然经历朝政动荡,但宋代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取得的成就是不容小觑的。对于宋代女子而言,理学兴起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女性的自由,但另一方面,宋代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却让女性有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宋朝统治者吸取唐朝后妃、公主干政的教训,深感宫廷女子教育会对社会风气产生巨大影响,

  • 北宋时期,帝王婚礼中的礼仪是什么样的?什么是六礼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帝王婚礼,宋朝

    宋朝帝王婚礼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以北宋宋仁宗时期为背景的宋朝历史剧《清平乐》最近热播,圈粉无数。无论是剧中的陈设、衣着还是语言设计,都彰显了浓郁的北宋文化气息。随着剧情的发展,宋仁宗废掉元配郭皇后,续娶曹皇后,在曹皇后入宫之前,礼部专门派人到曹家“问名”,由曹皇

  • 谢朓是南齐的诗人,他为何会被后世敬仰呢?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南北朝,谢朓

    谢朓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文人,他才华横溢,颇受后世的敬仰喜爱,到了宋朝时期,还有人想将他的诗句据为己有,可见其才华之高。曹植墓前立有一座石碑,写着“绣虎”两个大字。《世说新语》中称,“曹子建七步成章,世目为绣虎”,意思是说,曹植是一只浑身都是文采的老虎。绣,是指他词藻隽美;虎,是说他才气雄杰。以后,人

  • 嘉靖皇帝在位45年中的分水岭是什么?是壬寅宫变吗?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壬寅宫变,明朝

    壬寅宫变为何成为嘉靖皇帝在位45年中的分水岭?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1542年的一个晚上,世宗皇帝正在寝宫中熟睡,这时十六名宫女冲了进来。分工合作准备弄死皇帝,压头、蒙脸、套绳子,一连串动作迅速完成。但皇帝仅仅是昏死过去。一个宫女实在受不了这种折磨,跑了出去,叫来了方

  • 清朝灭亡时还有十四万皇家子弟 他们后来去了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皇室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清朝皇室,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朝代的更迭在这片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土地上并不是件新鲜事,无论是强大的汉朝,或是衰弱的南宋,都免不了被后来人所取代。当初“天子守国门”的大明,最终也难

  • 历史上真实的包拯,是个白面小生并只当过一年开封府尹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包拯,北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包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北宋年间,有位家喻户晓的名臣包拯,他也被世人称作“包青天”,也时常称呼他为“包公”。黢黑的面容,额头上有个醒目的月牙。他为官铁面无私,做事刚正不阿。从戏曲舞台,一直延伸到电视荧屏,包青天的形象深深烙印在人们的脑海中。由此,包青天

  • 春秋时期的霸主为何没有动周天子 是没有这个必要吗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秋,周天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春秋霸主和周天子,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为啥春秋五霸都没有触碰周天子?原因是,周天子还有利用价值。自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后,原来的"赫赫宗周″便因没有了形胜之地而失去了对诸侯的威慑能力。迁都洛阳虽然可以使周王室远离犬戎的威胁,却也使其丧失了大部分地盘,周天子能够实际控制的地盘只相当

  • 在商鞅没有变法之前 秦国为何都流行群殴现象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鞅,秦国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国群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法律对社会发展尤为重要,可以保障社会的稳定,处理人们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如果没有它的参与,社会将进入极其混乱的地步。商鞅变法前的秦国就有这样的历史,一场私斗引起两万人参加,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极为恶劣。按理说,封建社会的管理极其严格,那么

  • 王平:曹操帐下小将,投奔刘备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平,蜀汉

    三国是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然而除了这些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还有一些名气不怎么大的三国人物也有着不平凡的一生。其中蜀汉大将王平就是典型的例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王平是益州巴西郡人,他从小被寄养在姥爷家,

  • 揭秘:说说太史慈背后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三国

    曹操能成功,不是因为娶了14个老婆,而是因为文臣武将的辅佐,没有文臣武将的辅佐,娶再多的女人也是枉然!孙策能够成功上位,一统江东,除了父辈留下的基业,张昭、周瑜、黄盖、韩当等名将功不可没,而太史慈是孙策成功路上不得不提的一个大将。两人神亭大战,斗过一百余合不分胜负,太史慈的人品武艺给孙策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