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乌台诗案涉及到哪些方面?苏轼为什么被贬外放?

乌台诗案涉及到哪些方面?苏轼为什么被贬外放?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180 更新时间:2024/1/24 0:47:35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代文豪苏轼,之所以会被贬外放,主要是因为他反对当时宋朝实行的新政,遭到皇帝本人的厌恶。在被御史弹劾之后,皇帝以苏轼的诗文讥讽朝政为名,将他流放了。

这件事,史称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看似只是一个普通的案件,但其实涉及到了诸多方面。要想详细解释的话,那可就真的说来话长了。

北宋中期,随着国家承平已久,三冗问题开始凸显出来。所谓三冗问题,是指冗官、冗兵、冗费。三冗问题的核心,就是当时不做事的官、不打仗的兵太多,不该花的钱也太多,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甚至到了即将拖垮国家的地步。

宋神宗即位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

客观来说,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很好的。但是,王安石忽略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他的变法,影响了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而且在施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于是被很多人反对。

苏轼便是其中的反对者之一。

在王安石变法开始之前,苏轼正是宋朝政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苏轼21岁参加科举,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看中。在后来的‘三年京察’当中,苏轼亦是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北宋从开国以来,制科考试中的一等、二等一直为虚设,第三等便是最高等级。

这样的苏轼,不管怎么看,都是前途无量,将来入阁为相,似乎也已经近在眼前了。

可惜的是,在这场京察之后,没过两年,苏轼的父亲苏洵就病逝了。按照当时的礼制,苏轼不得不回家给父亲守孝三年。就是在苏轼守孝期间,宋神宗即位,开始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所以,等到苏轼结束守孝,返回朝中的时候。此时朝堂上的情况,早已和他离开之前,大不相同。他的很多师友,因为和王安石政见不和,反对新政,都已经离开了朝堂。而对于王安石的新政,苏轼亦持反对态度。回朝之后,苏轼多次给宋神宗上书,反对新政,也因此遭到了王安石一派的排挤。

公元1071年,在王安石一派的排挤之下,苏轼自请外调,前往杭州担任杭州通判,三年后前往密州任知州,六年后改任徐州知州,八年后改任湖州知州。

在做了几年的地方官后,苏轼越发坚定的反对王安石的新政。

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倒还真不是出于私怨。而是因为王安石的变法,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王安主持的新政,着重于开辟新的财源,尽可能地增加国家税收。但这样一来,就难免加重底层百姓的负担。再加上各级官吏在执行新制度的时候,难免会歪曲新政,这就使得百姓的生活更为艰难。

苏轼反对新政的原因,正在于此。

到了宋神宗在位后期,因为反对派的声音实在太大,宋神宗也不得不罢免了王安石的相位。但同时,在贬黜王安石之后,宋神宗依然坚持执行新政。此时的新政,已经不再是王安石主导,而是由宋神宗直接主导了。

就是在这样一个时间点,乌台诗案发生了。

苏轼调任湖州知州后,按照当时的规矩,得给皇帝写一份谢表。这种东西一般就是例行公事,但苏轼作为一个极为有才的大诗人,却在这份公文当中,掺杂了自己对新政的不满。

当这份谢表被送往京城之后,京城内的很多拥护新政的大臣,开始借题发挥,弹劾苏轼,说苏轼恶意中伤朝廷,反对新政,对皇帝不忠。此时的宋神宗,恰好正需要杀鸡儆猴,自然打算着重处置苏轼。

公元1079年七月二十八日,刚刚调任为湖州知州仅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逮捕,随后押往京城。因为当时御史台附近种植大量柏树,有大量乌鸦栖息其上,所以御史台当时也被称之为乌台。苏轼的这个案子,也就被后世称之为‘乌台诗案’。

苏轼被押往京城之后,保守派和新政派,在如何处置苏轼这件事上,起了极大的争议。保守派就是反对变法的那一派,对于保守派而言,如果苏轼被重罚甚至处死的话,那么以后保守派将会受到严重打击,再无人敢反对变法,所以纷纷下大力气营救苏轼。

而新政派为了执行新政,必须要杀掉一个保守派的中坚人物,所以非要至苏轼与死地。

一时之间,保守派和新政派之间,因为苏轼这个案子,开始彻底对立起来。而苏轼这个案子,也从原本一桩其实并不算严重的文字案件,变成了一桩政治案件。

最终,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一个关键人物的话,救了苏轼一命。

这个人,就是已经被罢黜相位的王安石。

王安石此时虽然已经被罢黜,但在新政派当中,王安石依然称得上是新政派的中坚人物。对于苏轼,王安石很欣赏苏轼的才华,觉得既然只是政见不和,没必要非得至苏轼与死地。于是王安石上书宋神宗,请求从宽处理。

王安石的这份上书,显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王安石上书之后,宋神宗选择对苏轼从轻发落,只是将苏轼贬黜到黄州,担任黄州团练副使,受当地官员的监视。

就这样,苏轼被贬到了黄州。乌台诗案,也至此告一段落。

不过,有趣的是,几年之后,宋神宗病逝,宋哲宗即位。宋哲宗即位后,因为年龄实在太小,所以由高太后临朝听政。高太后临朝后,反对变法,重用反对变法的司马光为相,打压以王安石为首的新政派。

保守派全面胜利后,苏轼这个被新政派打压多年的保守派人士,自然得到了重用。但有趣的是,苏轼在迅速升迁至中枢以后,又向身后的保守派开火,上书抨击保守派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

就这样,苏轼直接把保守派和新政派,全都给得罪了。

得罪了两派之后的苏轼,自然也就无法继续在中枢做官,只能再次请求外调。

从乌台诗案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苏轼的这个案子,其实原本只是文人简单地发发牢骚。但因为涉及到了一些政治问题,加上恰好处在一个关键的时间点,所以才被人借题发挥,最后闹大。如果不是苏轼运气好,恰好生在了宋朝,宋朝恰好有不杀士大夫的传统,而作为新派领袖的王安石,又比较惜才。估计在这个案子当中,苏轼最后肯定是必死无疑了。

标签: 乌台诗案苏轼

更多文章

  • 宋夏战争持续了多久?探索五次宋夏战争的具体经过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夏战争,北宋

    宋夏战争指的是发生在北宋时期西夏和北宋之间的一系列战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北宋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

  • 永乐城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具体经过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永乐城之战,北宋

    永乐城之战是北宋与西夏的重要战役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西夏国王秉常听闻宋欲在夏、银、宥三州交界之处筑永乐城(又名银川砦,今陕西米脂县西)屯兵戍守,甚感威胁,遂遣军三十万,前往攻取。宋军在此役之中的损失约在二万到三万战斗部队以及留在城内的

  • 陆逊跟孙尚香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有感情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陆逊,三国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东吴陆逊跟孙尚香之的故事。作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自要夺取天下之时,便得到多人帮助,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常胜将军赵云等等。而他的感情呢?历史记载,刘备有两个出名的老婆,一个叫做甘夫人,还有一个叫做孙夫人

  • 陆逊为何不用朱桓之计?是他太胆小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陆逊,三国

    石亭之战中,东吴用计,引诱曹休率大军南下,陆逊率部合围曹军,斩获万余,粮草辎重无数,曹魏也是在此战之后20余年没有发动对东吴的大规模征讨,那么其中陆逊为何不用朱桓之计?是他太胆小了吗?在石亭之战中,吴将朱桓曾建议陆逊,派兵断绝曹休的归路,意图全歼曹军,生擒曹休,在挟大胜之势进夺淮南之地,兵锋直至许昌

  • 南宋对金战争已经取得了很大优势,为什么赵构还要求和?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赵构,岳飞

    很多小伙伴疑惑不解,为什么南宋军队在对金国的战争中已经取得优势的情况下,赵构选择了杀掉岳飞,谋求与金国议和之路呢?其实啊,这要从赵构本人的性格说起。或许有人认为,赵国一定要杀掉岳飞是因为其“迎回二圣”的政治主张。但其实,岳飞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开战的口号而已,而且要救回二帝谈何容易,就算救

  • 嘉庆上位不久就弄死了和珅 嘉庆又是怎么对待纪晓岚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乾隆,嘉庆,和珅

    还不知道:乾隆驾崩仅15天,嘉庆就立刻赐死和珅,他又是如何对待纪晓岚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相信很多人就算没有看过,一定听说过《铁齿铜牙纪晓岚》,在这里面,乾隆,和珅,纪晓岚三人之间互动不断,被观众戏称为铁三角。这种基于史实的戏说,使得大家对历史分外感兴趣,历史上乾

  • 秦国强大的之后 关东各国为何针对的是楚国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秦国,楚国

    对秦国强盛之后,关东各国却为什么纷纷针对楚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春秋时期,秦国的主要对手是晋国,而且是惨兮兮地被封锁在西边。楚国的主要对手也是晋国,后来被晋国扶持的吴国偷袭了一次,都城都丢了,而帮助楚国复国的就是秦国。应该说,在整个春秋时期,秦楚两国不但没啥矛盾

  • 五虎上将相继去世后,诸葛亮提拔了一个铁匠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华文明,深远持久,源远流长,在长达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之中,包含了太多的起起落落,坎坷不平,尤其是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 项羽过早对宋义下手,导致了什么后果?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刘邦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巨鹿之战的巨大成功,使项羽的个人威望达到顶峰。但实际上,

  • 历史上真实的田氏代齐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田氏代齐,春秋

    历史上真实的田氏代齐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田氏代齐这件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鸠占鹊巢的故事。话说当年陈国内乱,国君的一个儿子跑到了齐国,被齐桓公重用。此后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之后,这个外来户逐渐发展壮大,先是和齐国内部几个大氏族,联手削弱宗室,然后又击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