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永乐城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具体经过如何?

永乐城之战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具体经过如何?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666 更新时间:2024/1/20 23:30:09

永乐城之战是北宋与西夏的重要战役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西夏国秉常听闻宋欲在夏、银、宥三州交界之处筑永乐城(又名银川砦,今陕西米脂县西)屯兵戍守,甚感威胁,遂遣军三十万,前往攻取。宋军在此役之中的损失约在二万到三万战斗部队以及留在城内的厢军和保甲等,二十万为后人政治目的而夸大。永乐城之战后,宋神宗开始悔悟,而不再轻言开战。

背景

北宋与西夏自从庆历和议以后,双方一直打打和和,互有胜负。到了宋神宗时期,西夏外戚梁太后与其弟梁乙埋当权,国势衰落,政治腐败,西夏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梁太后虽多次出兵攻宋,想提高国内政治威望,却都惨败而归。而宋神宗认为西夏无理,下令攻打西夏。

宋军于元丰四年(1081年)11月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击溃夏军,占领西夏两千多里土地。神宗大喜,遂命给事中徐禧、鄜延路兵马都总管种谔于元丰五年(1082年)9月带兵攻夏。

大安八年(1082),西夏王闻宋在夏、银、宥三州界筑永乐城(又名银川寨,今陕西米脂县西)屯兵戍守,甚感威胁,遂遣军三十万,前往攻取。西夏军先出动号称“铁鹞子”的骑兵抢渡城东无定河,与北宋军激战于城下旷野。铁鹞军驰骋冲杀,锐不可挡,宋军尽被击溃。西夏军主力继围永乐城,截断水源,堵绝馈运,城内北宋军渴死大半,城终被攻克。此役,西夏歼灭宋兵约二十余万。宋廷为之震憾,被迫与西夏议和。

事件经过

种谔西讨,得到银、夏、宥三州却不能驻守。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沈括想在横山修筑城墙,俯瞰平夏,筑永乐城,朝廷下诏徐禧与内侍舜举去探察筑城这件事。徐禧、李舜举及沈括等到延州,蕃汉十余支军队共率领八万人,民夫运粮的人倍之。李浦率领前军,吕真为副将;曲珍率领中军,高永能为副将;王湛率领后军,景思谊为副将;李稷主持馈饷、修筑城墙这些事。谋画、进止这些事情,实际上由徐禧自己做主,沈括只是负责一同签字画押而已。

徐禧说:“银州虽然占据明堂川、无定河的交汇之处,但旧城东南已为河水所吞没,其西北边又被天堑阻隔,实在不如永乐的形势险厄。我认为银、夏、宥三州,已经陷没了百年,今 日兴复,对于边将的功劳来说,实在是俊伟,军队的士气,固然已经百倍于之前;但一旦开始建立州城,烦杂费用不可计量。如果选择要会,建置堡栅,名义上虽然不是州,但却实际上有这块地方,旧有的疆塞,仍然在腹心之地。已经与沈括商议修筑砦,堡各六个。大砦周长九百步,小的五百步,大堡二百步,小的百步,用工二十三万人次。”于是修筑永乐城,用时十四日修成。徐禧、沈括、李舜举等人回到米脂。

第二天,几千名西夏骑兵直赴新城,徐禧立即前去察看。有人对徐禧说“:你开始只是受诏辅佐筑城,抵御敌人,不是你的职责。”徐禧没有听从,与李舜举、李稷一起前行,沈括独自镇守米脂。在此之前,种谔认为永乐城距银州故城不远,三面绝崖而无水泉,力谏说在永乐筑城必然失败。徐禧怒然变色,对种谔说:“君独不畏死乎?敢误成事。”谔曰:“城之必败,败则死,拒节制亦死;死于此,犹愈于丧国师而沦异域也。”禧忖度不可以屈服种谔,于是奏谔跋扈异议,皇帝乃下诏种谔守延州。诏书中言道:“ “昨大兵出界,种谔迂路舍取直之利,可降一官;王中正不审议道路迂直利害,及不讨荡左厢地分贼党,可降两官,并不用敍复法”故而,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凤州团练使种谔降授州刺史,金州观察使、提举西太一宫王中正降授嘉州团练使。种谔说:“横山之劲兵在东,先时已闻贼据米脂及银、夏等处,故我迎其锋败之。军声既振,千里之行无敢抗者。若由西路取直,虽近巢穴,大敌出於前,重兵摄於后,则有背腹之忧矣,不知何以御此。”种谔由是怨怼。

不出十 日,西夏梁氏遣统军叶悖麻、咩讹埋等,领六监军司兵三十万攻永乐城,曲珍忙报知徐禧等。徐禧与李舜举、李稷等,统兵往援,令沈括留守米脂。夏兵二十万屯驻在泾原的边北,听闻修筑了永乐城,就来侵犯。报信的有十几波,禧等皆不信,曰:“他们要是来的人多了,正是吾立功取富贵的时候啊”。大将高永享说:“城池小,人又少,还没有水,不可守。”徐禧认为他动摇军心,想杀了他,想了想,不久后送到了鄜延路的监狱中。部下高永能建议请求趁西夏没有列好阵的时候袭击。徐禧却说“你知道什么,王师不鼓不成列。”。永能退,对人说:[我不知道会死在哪里。]。徐禧以兵万人列阵城下。夏军渡永定河后,宋军发动猛攻,曲珍在水滨列阵对敌,与西夏军交战不利,将士均面带惧色。曲珍报告徐禧说:“现 在众人的斗志已动摇,不能战斗,战必败,请收兵入城。” 禧曰:“君为大将,奈何遇敌不战,先自退邪?”宋军战败,退入城中。夏军兵围永乐城,截断流经城中的水源,永乐城中缺水,“掘井不及泉”,“士卒渴死者太半”。沈括领兵至无定河川,欲分兵救永乐城及应接粮道,为贼兵所隔,不得前。于是上奏说:“已转战往绥德城,部督将兵照应诸寨。”。时贼游骑犯米脂,括退保绥德,故有是奏。永乐之始围也。括仅有兵万人,不足以战。括集将佐议曰:“永乐之胜败,未系边势之重轻。绥德,国之门户,失绥德则延州为敌所逼,胜败未可知,关中必震。此大机会也,宁释永乐而救绥德。” 。

鄜延路总管种谔因为怨恨徐禧,竟未能及时予以援救。禧日怀两个烧饼,往来巡城,亲以矢石击贼,困则枕士兵大腿假寐,士皆扶疮忍渴以拒贼。贼蚁附登城,积尸如山,后来的人踩着他们的尸体登城。夏军知道沈括退保绥德,永乐孤绝,攻击的更加急迫。高永能对李稷说:“新城长时间被雨水泡,土质疏松,不如尽出金帛招募死士,突围而出,十人犹可活七八人;不然的话,只是坐以待毙。”。鄜延路副总管曲珍也把这话告诉徐禧,徐禧不听,并责珍说:“曲侯已败军,又欲弃城耶!”

最终结果

夏军围城多日,派遣使者叫城上的人求和,徐禧知道势必不能战胜,乃遣吕文惠应之。文惠到了敌军大帐后,敌帅让他坐在地上,说道:“你只是个小将,不可以议约,应当让曲珍来”即遣文惠回去。禧认为曲珍总领军政,不可去,而景思谊自己请求出使,徐禧说:“万一蹉跌,恐伤国体。”思谊曰:“如今局势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倘若能用口舌说服他,使他们暂缓进攻以等待外援,不就可以了吗? 想要存活数万人的性命,岂能顾惜一身耶1”敌帅见思谊,说道:“如果归还我们的兰会、米脂,就立即解围而去。”思谊说:“这是朝廷才能决定的,不是我等边臣可以自作主张的。”夏军囚禁了他。

二十日夜,天降大雨,新建城墙浸水后被夏军擂垮,宋军饥疲不能拒,夏军终攻破永乐城,徐禧、李舜举、高永能死难,稷为乱兵所杀。宋军一万多士卒阵亡,得免者十无一二。只有曲珍、王湛、李浦、吕整裸跣逃脱。舜举将死,撕裂衣襟草奏道:“臣死无所恨,惟愿官家勿轻此敌。”稷亦草奏云:“臣千苦万苦也!”。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寐。史称灵武之役。

历史影响

永乐城一战,西夏军队大获全胜,宋朝想灭掉西夏的梦想已成泡影。 永乐城之战以后宋夏之间一直矛盾不断,直到宋绍圣二年(1095年),宋哲宗派人进攻西夏,在米脂大破夏军以后为止。

相关传说

史料记载,有一位姓孟的延安女子,跟随父亲戍守永乐城,得知父亲战死,徒步呼号,攀爬入城,伏在父亲的尸体上恸哭而亡。西夏人同情她,把她和父亲一起葬在永乐城。

标签: 永乐城之战北宋

更多文章

  • 陆逊跟孙尚香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有感情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陆逊,三国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东吴陆逊跟孙尚香之的故事。作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自要夺取天下之时,便得到多人帮助,运筹帷幄的诸葛亮、常胜将军赵云等等。而他的感情呢?历史记载,刘备有两个出名的老婆,一个叫做甘夫人,还有一个叫做孙夫人

  • 陆逊为何不用朱桓之计?是他太胆小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陆逊,三国

    石亭之战中,东吴用计,引诱曹休率大军南下,陆逊率部合围曹军,斩获万余,粮草辎重无数,曹魏也是在此战之后20余年没有发动对东吴的大规模征讨,那么其中陆逊为何不用朱桓之计?是他太胆小了吗?在石亭之战中,吴将朱桓曾建议陆逊,派兵断绝曹休的归路,意图全歼曹军,生擒曹休,在挟大胜之势进夺淮南之地,兵锋直至许昌

  • 南宋对金战争已经取得了很大优势,为什么赵构还要求和?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赵构,岳飞

    很多小伙伴疑惑不解,为什么南宋军队在对金国的战争中已经取得优势的情况下,赵构选择了杀掉岳飞,谋求与金国议和之路呢?其实啊,这要从赵构本人的性格说起。或许有人认为,赵国一定要杀掉岳飞是因为其“迎回二圣”的政治主张。但其实,岳飞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开战的口号而已,而且要救回二帝谈何容易,就算救

  • 嘉庆上位不久就弄死了和珅 嘉庆又是怎么对待纪晓岚的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乾隆,嘉庆,和珅

    还不知道:乾隆驾崩仅15天,嘉庆就立刻赐死和珅,他又是如何对待纪晓岚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相信很多人就算没有看过,一定听说过《铁齿铜牙纪晓岚》,在这里面,乾隆,和珅,纪晓岚三人之间互动不断,被观众戏称为铁三角。这种基于史实的戏说,使得大家对历史分外感兴趣,历史上乾

  • 秦国强大的之后 关东各国为何针对的是楚国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秦国,楚国

    对秦国强盛之后,关东各国却为什么纷纷针对楚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春秋时期,秦国的主要对手是晋国,而且是惨兮兮地被封锁在西边。楚国的主要对手也是晋国,后来被晋国扶持的吴国偷袭了一次,都城都丢了,而帮助楚国复国的就是秦国。应该说,在整个春秋时期,秦楚两国不但没啥矛盾

  • 五虎上将相继去世后,诸葛亮提拔了一个铁匠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三国

    三国(220年-280年),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华文明,深远持久,源远流长,在长达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之中,包含了太多的起起落落,坎坷不平,尤其是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 项羽过早对宋义下手,导致了什么后果?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刘邦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巨鹿之战的巨大成功,使项羽的个人威望达到顶峰。但实际上,

  • 历史上真实的田氏代齐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田氏代齐,春秋

    历史上真实的田氏代齐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田氏代齐这件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鸠占鹊巢的故事。话说当年陈国内乱,国君的一个儿子跑到了齐国,被齐桓公重用。此后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之后,这个外来户逐渐发展壮大,先是和齐国内部几个大氏族,联手削弱宗室,然后又击败

  • 关羽逃亡时刘封为何见死不救 诸葛亮为何建议赐死刘封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封,关羽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封为何不救关羽?刘备本想放过刘封,诸葛亮为何建议赐死刘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封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其是刘备之子,不过却只是养子,他气力过人、刚烈勇猛,颇有武艺,曾颇受刘备的信赖。刘封是刘备的养,按理说,关羽就是他的叔叔,但后来关羽被东吴所困,关

  • 乾隆继位时为什么要痛哭 乾隆是喜还是悲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清朝

    对乾隆皇帝继位之际为何痛哭,原因又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636年到1912年,清朝自皇太极建立清朝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历时276年。在这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共有12位皇帝,其中康熙帝、雍正、乾隆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因为在清朝的历史上,他们做出来的政绩相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