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朝灭亡的首要原因是因为穷 崇祯为何不下旨让大臣捐钱

明朝灭亡的首要原因是因为穷 崇祯为何不下旨让大臣捐钱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418 更新时间:2023/12/7 6:20:11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崇祯求捐钱,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明朝后期内忧外患,天灾人祸轮番到来。不过最终使大明朝轰然倒塌的首要原因还得归结于一个字:穷。当时的朝廷究竟穷到什么程度呢?一份资料上写下了这样的描述:“1644年初,军饷欠款已经达数百万两,而从南方来的税款只有几万两。国家的粮仓现在实际上空了,没有足够的大米充军粮,户部就买杂粮凑数。当北京被围时,驻军已有五个月没有发饷,执行任务的军队没有炊事用具,每个士兵领到100枚铜钱,由他们自己买吃的。士气和纪律涣散到这种地步,一个将军报告说:‘你鞭打一个士兵,他站起来;但与此同时,另一个又躺下了。’王朝快完了,这是不令人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它竟然直到那时还没有完。”

然而与明末朝廷穷困潦倒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当“闯王”自成的军队攻占北京后通过酷刑逼迫明朝大臣们拿钱,结果还真就搜刮到了七千万两白银。换句话说,如果崇祯皇帝当时要是能得到这笔银子的哪怕十分之一,明朝也未必会在1644年就歇菜。那么问题来了,在面对极端穷困的窘境下,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让大臣们捐款呢?其实崇祯也做过类似的尝试,只是结果让他非常失望。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的军队逼近山西。眼看京师危在旦夕,朝廷却无法组织军队抵抗,原因只有一个:没钱发放军饷,所以也就没人出来卖命。崇祯皇帝跟群臣们哭诉说:“朕非亡国之君,事事皆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面目见于地下!”然而面对皇帝的哀叹,满朝武却没几个站出来表态。

崇祯见这帮大臣们个个装傻充愣,只好把事情挑明。他说现在闯贼来势汹汹,朝廷拿不出钱组织军队,所以急需列为臣工慷慨解囊。可是皇帝的话音未落,此前噤若寒蝉的大臣们却纷纷开始表态说自己家里都穷得揭不开锅了,不过本着为君分忧的基本原则,一定要亲戚朋友们借一点来解朝廷燃眉之急。

其实大臣们有没有钱,崇祯心里非常清楚,毕竟明朝的厂卫们也不是吃干饭的。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明王朝已失去了大部分底层百姓的支持,眼下也就靠着士大夫集团一起苦持危局。皇帝虽说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但也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毕竟没人支持的皇帝也跟普通人也没什么区别。所以面对这群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大臣们,崇祯皇帝除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还真就拿不出什么雷霆手段。而李自成则正好相反,他的基本盘是底层群众,对立面是官僚集团。因此李自成能向士大夫们开刀,崇祯皇帝却万万不能这样做。

为了树立榜样,崇祯皇帝派太监徐高去告知自己的老丈人周奎,让他先做个表率。可周奎一听说要捐钱,头摇得比拨浪鼓还快,他对徐高说,自己一个老头子养着一大家子人,哪还有什么资。徐高左劝右劝,就差磨破嘴皮子了,可周奎还是坚称自己没钱。徐高气得拂袖而起说道:“老皇亲如此鄙吝,大事去矣。广蓄多产何益?”周奎见徐高真的动怒了,怕他到皇帝面前参自己,只好从家中掏出一万两银子。

崇祯皇帝知道周奎很有钱,所以要求至少得交二万两。这下周奎说什么也不干了,他跑宫里找自己的女儿诉苦,说自己的棺材本都拿出去了,可这皇帝女婿还不肯罢休。周皇后知道自己的父亲向来吝啬,所以只好命宫女将自己的首饰偷偷变卖换来五千两银子送给父亲,让周奎自己再拿五千两凑够一万上交朝廷。可周皇后万万没想到,周奎竟然从这五千两里克扣下二千,剩下三千两上交朝廷,并说自己再也拿不出一分钱了。

在国丈的带头作用下,京城的其他官员们也纷纷“慷慨解囊”。家中坐拥金山银海的东厂大太监王之心捐了一万两,内阁首辅魏藻德捐了五百两,其他人也都是几百、几十两。全部加起来跟所需军饷的最低限额还相差一大截。

最终,朝廷因拿不出钱发放军饷,以至于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力量。结果导致固若金汤的北京城被李自成的军队轻而易举攻破,崇祯皇帝在绝望中自缢殉国,死前还发出了:“然皆诸臣误朕!”的感叹。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李自成的手下在北京城内“追赃助饷”。仅从周奎家中就拿到了白银五十二万两,以及珍币复数十万。以清廉标榜的魏藻德也被搜刮出了万金。这些大明臣子们直到这时才后悔此前没有为主尽忠,然而一切都已悔之晚矣。

参考文献:《明史》、《明季北略》

标签: 崇祯明朝

更多文章

  • 宋宁宗没有儿子,那他最后把皇位传给谁了?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宋朝

    南宋第二代皇帝——宋孝宗赵眘,其实并不是宋高宗赵构的亲生儿子。当初,高宗在躲避金军追击、四处逃亡的时侯,因意外而失去了生育能力,同时,他唯一的儿子赵旉也在三岁时不幸夭折,而高宗在世的父兄叔伯侄子们几乎都被金军一网打尽,除了他之外,根本没有第二个活着到达江南的宗室近支男性,所以,高宗之后的南宋皇室有绝

  • 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等分别是什么官职?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古代,清朝

    清朝的各部门一把手之称呼基本上都是在职务后增加一个“台”字,例如制台、抚台、潘台、臬台、学台、府台、道台、府台等。“台”即为尊号,并非官方正式命名。但能够以“台”为尊的各级官员都是实权人物,能对各自管辖区内事务说了算。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古之地方官员,在衙门内办公时,一把手的办公位

  • 大禹为什么要禅位给伯益?为何会引起巨大风波?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伯益,夏朝

    伯益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趣历史小编告诉你。四千余年前,大禹秉承尧舜禅让政治传统,向上天推荐皋陶,授予治政大权,将皋陶立为“储帝”。一旦大禹去世,皋陶将接任帝位。可惜,皋陶英年早逝。相传,皋陶执掌刑法,犹如今天的大法官,死于帝禹二年,享年106岁,这种说法显然不太可信,大禹找接班人,不太可能找一老

  • 古代皇帝吃的都是山珍海味 清朝皇帝为何连鸡蛋都吃不起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皇帝,鸡蛋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皇帝吃鸡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皇帝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无论想吃什么山珍海味都能吃到。但是清朝,皇帝却连鸡蛋都吃不起,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都是内务府搞的鬼,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为什么清朝皇帝吃不起鸡蛋。古装剧《甄嬛传》中雍正皇帝无论是元宵佳节还是

  • 历史上没有穷人的朝代 存在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几年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莽,汉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莽新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都是从无数战争中得来的。但是从古到今,每一个朝代的变更几乎都需要引发一场战争,战争的残酷程度可想而知。国家朝政动荡、百姓居无定所,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有着被迫上战场,最后落一个战死沙场的结果。但是不是

  • 赵高是如何搞定扶苏与蒙恬呢?扶苏和蒙恬为什么双双自杀?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扶苏,秦朝

    扶苏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众所周知,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大秦王朝,并创造性地改称为“皇帝”。然而,他随后却开始享乐,且大兴工程建设,最终把国家折腾得千疮百孔。而秦始皇本人也病死在出巡途中。在沙丘突然暴亡后,野心家赵高图谋不轨,他

  • 和珅本身的钱财那么多 和珅的发家史又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和珅,清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和珅的钱财,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其实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和珅在当时朝堂之上除了有了一定的实力之外,他本人的钱财也是相当多的,因此今天就我们来看一下和珅的发家史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其实无论是清朝的贪官还是其他的朝代,很多官员都有着一定的收入,但是在收入的状态之下,除了

  • 西汉盐铁专卖是什么起源?历史发展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盐铁专卖,汉朝

    还不知道西汉盐铁专卖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当政期间,一改汉朝长期休养生息的和平政策,在实现权力集中之后,就积极的开始了对外扩张的步伐。此时的汉武帝除了常年与匈奴交战之外,更是攻闽越、伐南越、平定卫氏朝鲜、收服西羌、楼兰、车师、轮台、大宛等国,几乎凿空了整个西

  • 王羲之十岁时曾骄傲自满,他是如何调节自己的?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王羲之,东晋

    很多人都不了解王羲之,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王羲之,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书法家,为书法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同时,王羲之是爱国战将,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在他小时候一位老奶奶的教导,可谓令他在对人对事的态度上都有了极大改变,这位老奶奶的存在使王羲之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王羲之七岁学书法,凭借自身优秀

  • 清朝大臣在上朝之前 太监为何会在大殿前甩鞭子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上朝,鞭子

    对上朝甩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近年前,看清宫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皇帝上朝前,总会有一个太监在大殿前甩鞭子,鞭子打在地上噼啪作响,然后大臣们便排队进入大殿,开始早朝。这甩鞭子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讲究吗?甩鞭子的意思甩鞭子这在礼仪上的专业说法呢:“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