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作为汉人正统的大明 “辽人”为什么会倒向异族统治下的大清

作为汉人正统的大明 “辽人”为什么会倒向异族统治下的大清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314 更新时间:2024/1/18 18:54:59

还不知道:明朝辽东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明末的辽东战场上,“辽人”是后金(清)与明中央政府争夺的核心所在。作为东北地区的汉族区域群体,“辽人”因长期的边塞生活而具有了特殊的社会性格,也使得他们在明清之间不断游走投机。历史的结果证实,“辽人”与“辽军”这一汉人群体的主体部分最终倒了异族统治下的大清。

是什么让这群边疆汉人最终放弃了汉人正统的大明呢?

图/关宁铁骑

01 “辽人”所在

东北地区的汉族,主要聚居于辽东都司(即狭义的“辽东”,辽河以东)辖境内,当地土著汉族、卫所军户和流人是其主体。这里“华人十七,高丽土著归附女真野人十三”,是多民族杂居地带。当时辽东境内的高丽、蒙古、女真等族由于长期与汉族长期通婚杂居而逐渐汉化;而东北汉人则在民族聚居与军事化中,变成了豪爽、粗犷、“性悍善骑射”,兼有塞外生活特色的“边民”。

正因如此,内地汉人尽管承认东北汉人的血统身份,但是对于他们的化特色与习性仍怀有戒备。内地汉族人以“辽人”称呼东北汉人,显然是将山海关内、外之汉族人区别开来,并明显具有一定的歧视之意。

在这样的背景下,辽人“作为边民,他们已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02 抵抗之意

在明万历四十六年(金天命三年,1618)金军占领抚顺,到天六年(金天命十一年,1626)

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去世的9年中,辽人作为本地的原住民,对女真族征服辽东所表现出的态度是复杂而值得玩味的。

在这9年之中,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名,裹挟整个建州女真以狭隘的民族复仇情绪冲入汉人的城池村庄,对所掠之地屠杀、掳掠,尤其是占领辽西后,将辽西之民尽徙辽东。尽管八旗兵具有明军难以比拟的军事优势,但是在守土自卫的理念下,从八旗兵初袭辽东,到辽、沈失陷,大多数明军还是奋勇抗击;普通老百姓则以逃难为主,或迁入辽西,或走之朝鲜,还有很多辽地文人死于节义。

然而,由于16世纪末壬辰援朝战争后辽镇军事的衰落,17世纪初高淮乱辽带来经济上的摧残与政治上的人心瓦解。辽人内心对明朝中央政府的情感上开始越来越矛盾,失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大多数辽人即使不投降贼虏,也难以鼓起保家卫国的决心,更多的辽人则是选择了麻木与逃避。

03 彻底决裂

彻底摧毁辽人对明朝认同感的,则是明清战争全面化后明政府的一连串举措。首先,从各地调来的援辽部队素质参差不齐,“援卒之欺凌,残辽无宁宇。”其次,辽地汉军基层长期的低收入状态导致其在年战争中“赤贫化”,最后,明政府对蒙古与女真降夷的处理方法——收降夷而杂处民庐,令其淫污妻女,侵夺饮食——更是彻底将辽地民众推向了政权的对立面。

图/明朝步兵

反观清朝方面,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积极调整努尔哈赤的极端民族政策,改善汉族待遇,并以军事胜利为后盾,重用、“恩养”汉官为政治号召,积极争取“辽军”,终于化顽敌为羽翼!大批

“辽人”加入清军,成为了满洲八旗中的汉八旗,从而直接跻身于清政府的统治集团内部,成为了利益的共享者。

如此对比之下,辽人用脚投票选择清王朝确实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

参考文献:

1.明史

2.中国全史百卷本

标签: 明朝辽东

更多文章

  • 白莲教组织到底有多可怕 说是“起义专业户”都毫不为过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白莲教,元朝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白莲教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要问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民间教派最牛,最厉害,最具杀伤力,毫无疑问肯定白莲教。为什么?因为从元朝到清朝,白莲教都在不断的起义,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历史上的白莲教。白莲教的前身最早要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是一种秘

  • 夏侯惇的俸禄不少,为何还经常向公家借银子?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夏侯惇,三国

    说到夏侯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范蠡帮助勾践复国后功成身退,以陶朱公之名通过经商成为巨富。此后19年间,他三次用千金之富接济周围的穷苦百姓与困难兄弟,难怪司马迁称赞他是“富好行其德”的人。刘秀的外祖父樊重乐善好施,凡是有穷人向其求助,他都有求必应。临终之前

  • 陈胜能起义成功,是因为得到六国旧贵族势力的帮助吗?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陈胜,秦朝

    说到陈胜,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故事。陈胜出身贫农,干过长工,是典型的草根。“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与其说是豪迈宣言,更像是无奈的自嘲。后来大雨误期,死刑的压力使他和民兵们不得不选择反抗。此时作为屯长的陈胜不可能想到推翻强秦,他的首要问题是怎样将

  • 长安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朱元璋为什么要将其改为西安?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西安,明朝,朱元璋

    趣历史小编整理了西安的由来给大家详细说明一下,快点来看看吧。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统一了全国后,建立了自秦朝以后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汉朝。随后,刘邦接受了张良、娄敬等人的建议,将都城建立在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集中的关中地区,并将都城命名为“长安”。何谓“长安”?意思是“长治久安”。长安这

  • 南明唯一敢御驾亲征的皇帝,朱以海最终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以海,明朝

    在历史长河中,朱以海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众所周知,明朝的都城北京被攻破以后,明朝正式灭亡。但是,逃过清军屠杀的明朝宗室与官员在南方,又重新建立起了多个政权,史称南明。南明主要势力有四系王,分别是福王弘光帝朱由崧、鲁王监国朱以海、唐王隆武帝朱聿键与绍武帝

  • 中国古代的四大奸臣都留下了哪些成语典故呢?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李林甫

    作为忠臣的对立面:奸臣,是历史的蛀虫,不仅蚕食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也让历史一次次的改写。回望历史各时期的奸臣,人们无不痛恨,他们既有像和珅一样的贪赃枉法之辈,也有像李林甫一样引胡入关最终引发“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也正因有了这些前危后则,人们总喜欢把这些奸臣的所作所为编写成各种戒言以及成语,目的也是让

  • 在真实的历史中,宋朝官员的俸禄标准是怎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朝,官员,俸禄

    还不知道:宋朝官员俸禄标准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热播电视剧《清平乐》里有这样一幕:范仲淹被贬黜时,曾经与晏殊进行过一番谈话。谈话时,范仲淹主动提到自己的俸禄,说:“我官位不高,一年的俸禄却有三十万钱。一亩中等土质的田地,丰年可得一斛粟,卖三百钱,三十万钱便是千亩

  • 5岁封王9岁被赐死,刘子鸾死前一句话流传至今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子鸾,南北朝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刘子鸾。《诗经》里面盛有过这样一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简单来说天下所有的东西都是皇帝的,有权利处置国内所有东西,包括大臣们的生死。所以皇帝的子嗣,从出生开始就可以享受到远超常人的荣华富贵。不过,出生在皇宫里面,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只有得到皇位的

  • 明朝的太监真的都会武功吗 他们的存在感为什么比唐朝高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太监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明朝太监。想要练习《葵花宝典》轻松跻身高手行列,但要付出断子绝孙的代价。书中更是强调,《葵花宝典》的作者是一位太监!有了这个先河,日后的武侠小说以及影视剧中,最后的幕后大BOSS经常是一位武功高深莫测的太监。比如《新龙门客栈》中的东厂太监曹少钦,《龙门飞甲》中的西厂

  • 古代把犯人发配到边疆充军,路上会有人逃跑吗?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唐朝

    发配充军,又叫流放,中国古代简称“流”,是五刑之一,其他四种是笞、杖、徒、死。而流放这种刑罚仅次于死刑,在中国古代是非常严重的刑罚。流放这一刑罚的本质其实就是给你放逐到文明社会之外,让你远离人群,远离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孤立,让你生不如死。至于逃亡的事,朝廷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在古代,安置流放犯的地方,